红色文化资源理论初探

2014-08-15 00:50胡郑丽黄梦蝶
语文学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革命红色精神

○胡郑丽 黄梦蝶

(四川文理学院 文化与传媒学院,四川 达州635000)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概念

“红”,在汉语文化中是早期太阳的符号。“红色”代表着吉祥、喜气、热烈、奔放、激情、斗志。在中华民族的早期,因为国家大都兴起于南方,南方表火,所以在当时,国家政治和文化中都提倡使用象征火的红色。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红旗”、“红军”等一系列红色名词相继诞生,赋予了红色新的政治意义,见证了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的光辉事迹,也象征了中华民族奋勇拼搏。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革命发展的道路,即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部胜利的道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建立了红色政权,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实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农村根据地的建设。抗日战争中,共产党率领军民坚持团结抗战,反对分裂投降,在敌后战场以各种巧妙的战术浴血奋战,动员一切力量全面抗战,最终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国共内战时期,共产党坚持并深化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及政治改革,广受民众支持,人民解放军在党的领导下奋勇作战,一次次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最终赢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从这些革命事迹来看,中国的红色革命是有一定的政治根基和群众基础的,在这种红色革命激情的影响下,也诞生了一系列与红色文化有关的历史资源,这些资源是中国社会独有的、先进的文化资源。

关于“红色文化”的概念,历来都在学界引起争鸣。笔者赞同学者孙和平的观点,即“‘红色文化’是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它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这三者的有机统一体”。[1]从时间上来看,红色文化是土地革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的文化产物,它深深打上了这样一个特定时代的烙印,是党和人民为新中国的成立不懈努力奋斗的成果见证。此外,“红色文化具有特定的物质载体和丰富的精神指向”。[2]红色文化资源既包括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革命文物、文献、革命遗址及纪念场所等能承载红色文化活动方式的物质载体,又包括凝结在其中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及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思想形态和制度,是红色文化的无形部分,也是它的精髓。

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形态,自然需要我们从资源的保护、整合开发和利用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的分析研究。经过数十年的积淀后,红色文化资源遍布全国各地。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再现了当年紧张激烈的革命战争形势,参观者可以从眼前的一切回想革命志士当年叱咤风云,为共产主义事业热血奋斗的一生,催人奋进,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以及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源。我们对其进行整合、开发与利用,能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红色文化资源体系,促进相关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同时也能顺应时下文化产业的发展,让红色文化资源成为推动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红色文化资源的分类

(一)物质类红色文化资源

物质类红色文化资源指的是以物质形态存在的红色文化资源,包括革命根据地、革命遗址、陵园、纪念馆、革命名人故居等,它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奋斗历程中留下的物质资源,是那段峥嵘岁月的历史见证,也是志士仁人为了革命事业英勇奉献的大无畏精神的体现。物质类红色文化资源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分布。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了许多革命老区(包括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湖北省洪湖、监利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和滇黔桂边游击区。还有众多革命遗址和纪念地,如鄂西北区党委紧急会议会址——远安县茅坪场镇老观窝、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洛川会议旧址、湖北省红安县的董必武同志旧居、四川达州张爱萍故居、上海练塘镇陈云故居、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红十四军纪念馆、常州市革命烈士陵园等。这些有形的红色资源,真实再现了当时紧张严峻的社会局势及革命者艰苦奋斗的场景,为历史的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爱国信念,我们在重温历史的同时,仍然会被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感动。

(二)制度类红色文化资源

制度类红色文化资源指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等。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人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方针,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全新的革命道路,毛泽东提出了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三者紧密结合的“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其后的抗日战争中,中共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再至“联蒋抗日”,最终实现国共合作,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为了巩固抗日根据地,共产党在政治上实行“三三制”,并开展整风运动,整风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抗战胜利后,中共提出“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的方针,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内战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先后起草发布了一系列重要文件,确立了中共的方针政策,最终赢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这些制度类红色文化资源是特定历史的特定产物,也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资源,是见证那段历史最有力的根据。

(三)精神类红色文化资源

精神类红色文化资源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革命道德等。中国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结合。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革命先驱凝聚起了一系列宝贵的精神,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体现了革命的英雄主义和奋斗的民族精神,是红色文化资源中无形的精神部分。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历经千辛万苦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革命者不顾一切在抗战前线浴血奋战,誓死捍卫祖国尊严,这些都体现了他们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革命情怀。

三、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

(一)文化价值

任何一种资源,无论以哪种方式存在,其基本特征一定具有文化特征,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蕴藏着文化要素,文化性是文化资源的本质属性。红色文化资源“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伟大民族精神在革命斗争中的升华,是光荣革命传统的集中体现,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3]红色文化资源是历史的积淀,也是文化的积淀,是马克思主义伟大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精神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探索的思想精髓,是无数中华儿女为了国家艰苦奋斗、众志成城的精神荟萃。我们能从中感受到精深的红色文化内涵和强大的精神力量,这也进一步顺应了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理念,增强国家文化底蕴,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化素质。此外,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丰富文化的多样性,为文化建设添加动力。

(二)历史价值

红色文化资源是对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记录,是一个伟大时代的象征。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展现了党和人民在民族存亡关头,在国家百废待兴的时期,勇挑重担,前仆后继,为争取民族自由和国家富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伟大精神品格。[4]我们通过红色文化资源能详细掌握了解红色革命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相关战役、会议、革命措施等),为我们进行历史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来源与凭证,从而让我们以史为鉴,了解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的艰辛曲折,深化我们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同时也对新时期的国家建设提供历史性的指导。

(三)教育价值

红色文化资源见证了革命先驱们为中国革命胜利的不懈奋斗和无私奉献,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为新中国的诞生和发展立下的历史功劳,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社会才是我们的最佳出路。充分挖掘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培养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为国家建设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它是新时期、新形势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是教育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特殊课堂和鲜活教材,是新时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独特载体。[4]

(四)经济价值

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也极大地影响和作用于社会形态下的政治和经济”。[5]

与红色文化资源的经济效益紧密相连的便是红色文化旅游业,这是将红色文化资源产业化的途径之一。随着当今社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也成为旅游收益中相当大的一部分。红色文化旅游是红色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的主要表现形式。[6]发展红色旅游业,促进了地区红色旅游产品的增加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进而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旅游收益,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以遵义的红色旅游为例,“自2004年《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印发以来,在遵义会议会址的龙头带动作用下,红色旅游发展迅速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尤其是2008年,客流规模不断扩大,旅游收入增速明显,全年共接待海外旅游人数6000人次,创汇231万美元,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086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81.56亿元,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了100亿元。随后两年旅游收入继续增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6]旅游业发展的源泉是文化内涵,因此,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红色文化资源便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动力支撑,而红色文化旅游便成了推动经济发展的新渠道。

除了旅游业,红色文化资源的衍生产品也能带来经济效益,比如相关书籍文献及音像制品的出版和发行,在如今的信息时代,传播媒介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可小觑。

[1]孙和平.四川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M].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

[2]姚米佳,万生更,陕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德育教育功能[J].研究党史文苑,2010(6).

[3]葛琳.试论哈尔滨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J].文化研究,2012(17).

[4]刘争先.红色资源的价值及开发运用原则探析[J].当代经理人,2006(21).

[5]钟利民,曾敏.红色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浅析[J].企业家天地,2009(12).

[6]杨丽.浅析遵义市红色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2(10).

猜你喜欢
革命红色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追忆红色浪漫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