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武昌理工学院为例

2014-08-15 00:44赵永霞周志红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大赛专业

赵永霞,周志红

(1.武昌理工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223;2.中国第一冶金建设公司,湖北武汉 430080)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状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以前在国内是关于算法的学问,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开展算法研究与应用能力。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特点,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为服务于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行业的发展,武昌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IT行业的设计型、工程型、应用型人才,目标职位定位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开发、应用、管理等岗位工作的应用型的高级软件工程师、高级信息管理师、高级网络工程师、IT项目部门经理。

本专业实行“应用为主,软硬结合,立足基础,培养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夯实基础,面向应用,突出创新”的专业培养特色,重视基础理论、专业核心课程和就业课程3大模块,构建了基于模块化的主干课程体系。针对不同的方向,每个方向开设5-6门就业课程。通过就业课程的学习,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所具备的能力更贴近社会需求,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与经验

1.学生的专业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水平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根据培养目标的定位,在课程设置和课时分配上保证学生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专业非常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开辟第二课堂,以多种形式进行项目的开发,以竞赛的形式展示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开展的活动形式有如下几种:

(1)电子设计创新实践和赛前培训;

(2)数学建模创新实践和赛前培训;

(3)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及赛前培训;

(4)参加教师科研小组中的科研课题的开发;

(5)组织学生参加校内成功素质展示节的大赛和赛前的项目开发活动: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网页与网站设计大赛、PPT制作大赛和办公自动化技能大赛等。

通过上述这些活动,能够巩固和扩展专业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研究开发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武昌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于2002年,目前有在校生127人,毕业生1448人,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就业率达96%,且多以高质量就业为主。工资起薪3000-4000元,在同类院校其他专业的横向对比中具有明显优势。学生在校期间,除依照人才培养方案完成学习任务外,多次参加全国各级各类软件类知识技能竞赛,如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等,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以赛促学,提高了自身知识水平,增加了就业砝码,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1.培养目标模式的创新设计

我们将本专业培养模式分为“研究开发型”和“工程应用型”两种,分别对应“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工程”两个方向,各方向对应的培养目标是:“计算机科学”必须具有扎实、深入的高等数理基础和专业理论基础;外语水平高,听、说、读、写能力强;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工程化能力;具有一定的学科前沿知识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计算机工程”必须具有良好的高等数理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外语交流能力;具有知识更新能力、创新设计和综合设计能力;具有规范的工程素质,动手能力强,掌握多种专业技能。

2.专业人才素质构成模式的创新设计

改革本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全新的教改体系,实现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全面培养。本专业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改革,第一,引入交叉学科,拓宽专业方向,重视毕业设计;第二,注重教材建设,改造课程结构;第三,重视基础教学,突出精品课程;第四,加强实验教学,重视辅助教学加强考核方式的改革;第五,重视学科建设研究;第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校企联合,走“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3.教学内容结构模式的创新设计

改革本专业教学内容和结构,以“实用为目的,够用为原则”将课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学习:

第一阶段(一、二、三学期),以理论教学为主的公共基础知识学习阶段,重点是夯实基础;

第二阶段(四、五学期),宽口径的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学习阶段,注重专业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使学生掌握专业技术基础理论和基本的实践动手能力;

第三阶段(六、七、八学期),采用模块化教学手段,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毕业设计训练,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个性发展,创新意识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三阶段的专业模块教学针对高年级学生分以下三个方向,它们各有特点:

(1)嵌入式系统模块方向:要求学生进一步掌握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和应用,培养较强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的嵌入式系统开发人才。

(2)数据库与网络应用技术模块方向:侧重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的学习与实践,使学生掌握现代网络应用与数据库系统平台与开发工具,掌握网络和数据库的分布式应用软件开发方法与技术,为学生从事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3)软件工程与设计训练模块方向:探索“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专门的项目实地培训,为企业培养既有厚实基础,又经过专门训练的应用型人才。

4.教学模式的创新设计

在武昌理工学院长期开展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实践基础上,加大开发内化课程的开出率,根据前期已有的教学经验积累,从量上增加开发内化教学模式的投入。选择重点课程,如专业核心课程或专业核心基础课程,集中骨干教师进行攻关,集中优势力量对一门或几门进行多轮次,反复深化的开发内化教学设计,力争在一门课程上首先形成突破,将优化后的教学方案予以固化,最终利用其示范效应推广到其他课程,由点及面,形成教学模式的全面突破。

5.实践模式的创新设计

在实践教学模式上进行更多种形式的尝试,如:每年选派一定数量学生到基地进行认知实习和企业实训,企业为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支持和帮助。双方合作开展有关课题的研究。实习单位可以根据企业目前实际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重点问题,提出具体课题,由实习单位、学院和学生共同组建项目组,双方合作开展培训工作。武昌理工学院教师可为实习单位员工举行针对性的相关培训,同时也可邀请实习单位的工程技术人才不定期来校兼课或讲座,充分发挥合作企业所具有的工程教育资源优势,与本校的人才培养优势实行优势互补,将更多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和先进性的企业课程引入到教学中。

猜你喜欢
计算机科学大赛专业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Privacy Preserving Solution for the Asynchronous Localization of Underwater Sensor Networks
探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跨越式发展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现代化运用
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高效教学方法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