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后浇带施工几个问题的探讨

2014-08-15 00:50赵承志刘勇
安徽建筑 2014年2期
关键词:后浇带受力构件

赵承志,刘勇

(1.安徽省房屋开发公司淮北分公司,安徽 淮北 235000;2.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0 前言

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匀沉降等原因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等构件相应位置留置的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结构内部收缩一段时间后再浇筑该施工缝处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根据设置目的和所起的作用不同,后浇带可以分为温度后浇带、收缩后浇带和沉降后浇带。对混凝土结构的后浇带,无论是设计文件还是施工规范都提出了特殊要求,为保证工程质量有必要对其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加以探讨。

1 后浇带的留置原则

后浇带就其本质而言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有意留下的施工缝,由于这条“缝”比较宽所以称之为“带”。因此后浇带的留置与施工缝一样,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位置,对房屋建筑工程一般需要层层留置,有的甚至从基础开始留置。对于受力复杂的结构构件或有防水抗渗要求的结构构件,施工图中都会标明后浇带留置位置及其宽度,其留置宽度一般为800mm~1000mm。为解决后浇带处受力薄弱问题,设计人员在配置基础底板、楼板受力钢筋时会在板的上下两侧配置附加受力钢筋,施工时一定要按设计要求,不可遗漏。

2 后浇带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2.1 模板、支撑应自成体系,单独搭设

设计规范规定,后浇带从留置到主体结构完成一般需要60d(至少40d)才可以浇筑混凝土,再到该处混凝土具备设计要求的承载能力后拆模,需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后浇带处的模板和支撑是不能拆除的。因为一旦拆除混凝土模板和支撑,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质就会发生改变。按照上述留置原则,后浇带一般留置剪力较小处,从内力角度来看此处往往是弯矩比较大的地方。众所周知,梁、板从受力性质上看是受弯构件,设计时是按正截面受弯计算的。而拆除模板、支撑以后构件将变为悬臂构件,与设计受力不符,因此拆除后浇带处模板、支撑对结构是危险的,至少存在结构安全隐患。

实际工作中为了加快模板、支撑的周转节省租赁费用,普遍采取先全部大面积拆除模板、支撑,再在后浇带处作局部回顶的做法是错误的。不少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不以为然,认为只要作了临时加固——回顶,结构就不会受到影响。这种回顶措施其实只对阻止混凝土裂缝进一步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后浇带两侧的结构浇筑混凝土后,混凝土与模板紧密结合达到了受力平衡状态,拆除模板、支撑破坏了这种平衡,由受弯构件变成的悬臂构件就要受力而发生位移、产生内应力,设计时并没有考虑与之平衡的抵抗力,最终只能是构件受到损伤——开裂,只是人的肉眼难以发现宏观裂缝罢了。实际上招投标工程工期要求都比较紧,工程的施工速度就比较快,现场新浇混凝土达到规范规定的1.2MPa以后就会施工上层结构,此时下层混凝土不可能达到拆模强度,一旦达到拆模强度上部施工荷载已经很大,如果采取回顶的方法处理,变成悬臂梁的构件受到更大的损伤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施工前要求施工单位针对后浇带的模板、支撑进行单独设计,使其自成体系,不与其他部位同时拆模,待封闭后浇带的混凝土达到强度时再拆除该处模板和支撑。这样既可以保证结构的安全,又可以加速周转材料的周转,达到节约的目的。

2.2 后浇带留设界面处理

后浇带的留设界面应垂直于结构构件和纵向受力钢筋。结构构件厚度或高度较大时,后浇带界面宜采用专用材料封挡。比如在后浇带两侧采用相应的钢筋支架钢丝网进行隔断等。筏板基础厚度较大,为防止后浇带处严重漏浆,可铺设三层钢丝网作为侧模支护体系。由于后浇带要很长时间才能封闭,所以对钢筋应采取防锈或阻锈措施;后浇带上部应做好防护,防止垃圾等杂物落入未浇筑混凝土的后浇带内难以清理。

2.3 后浇带的封闭时间

后浇带的封闭时间应经设计单位确认,如果主体结构的混凝土龄期太短就仓促浇筑后浇带混凝土,此时由于主体结构混凝土的收缩大部分尚未完成仍存在巨大的收缩应力,会使结构的梁、板等构件被拉裂,就丧失设置后浇带的意义了。从理论上讲封闭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时间越迟越好,但由于工期等原因也不能无限期推迟下去。一般来说主体结构完成60d后,结构的变形量就可以达到总变形量的70%左右,虽然结构还会继续变形但所产生的应力完全可以由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后的结构本身来承担,不致产生结构裂缝或可以少产生裂缝。因此设计文件一般要求在主体结构完成60d以后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

对超长结构采用留设后浇带法浇筑混凝土时,其后浇带的封闭时间不得少于14d。超长整体基础中调节沉降的后浇带,混凝土封闭时间应通过监测确定,必须在差异沉降稳定后再封闭。

3 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

3.1 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工作

后浇带封闭施工前,应清理后浇带内杂物,修整好被踩踏、污染和破坏的钢筋并做好钢筋除锈工作,保证钢筋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对后浇带两侧原先浇筑的结构混凝土进行凿毛处理,使混凝土结合面变成粗糙面,并清除浮浆、松动石子和软弱混凝土层。混凝土浇筑前结合面应洒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对有防水要求的后浇带结合面最好用混凝土界面剂进行处理。后浇带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及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其强度应比结构混凝土提高一个等级,并应采取减少新浇混凝土收缩的技术措施,比如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微膨胀剂等。所以后浇带混凝土施工前应按要求确定好混凝土配合比。

3.2 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

后浇带区域混凝土应选择在气温较低时浇筑,某些建筑物的设计文件中还要求“浇筑后浇带混凝土时气温应尽量低于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时的气温,混凝土中应加入适量的微膨胀剂”,目的都是为了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间出现收缩裂缝,造成薄弱部位。混凝土振捣时对后浇带边角处应加密振捣点,并适当延长振捣时间。后浇带混凝土施工时应按规范要求留置标养试块和同条件养护试块。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加强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当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时方可拆除后浇带处模板和支撑。

4 结 语

后浇带技术在房屋等建筑施工中已被广泛应用,按设计要求设置后浇带、严格按规范施工是确保后浇带设置目的,保证结构安全和耐久性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因此后浇带的施工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1] 张建太.建筑工程混凝土后浇带设置与施工技术[J].现代装饰(理论),2012(2).

[2] 汪伟兵.房建工程后浇带的设计施工探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9).

[3] 田西良.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中梁、板结构受力变化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探讨[J].中外建筑,2008(11).

[4] 徐国荣.房建工程后浇带施工的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2(10).

[5] 周国青.建筑施工现场质量控制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6] 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后浇带受力构件
基于后浇带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基于后浇带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基于后浇带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与鸟相撞飞机受力几何
关于满堂支架受力验算的探讨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针对建筑施工中的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