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网络“神翻译”对翻译教学的启发

2014-08-15 00:4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7期
关键词:译者译文原文

张 慧

张慧/上海电机学院讲师,硕士(上海201306)。

一、小议网络“神翻译”现象

在现今已非纸媒一统天下的时代,学生学习外语的渠道日益扩宽,不再限于教科书和图书馆,网络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源,各种网站、社交平台,如微博、微信构成了学生们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不少学生患上了网络依赖症,很多学生坦言,现在的阅读主要来源就是微博和微信。作为外语教学者,应当重视这些媒体传达的信息,从中选取精华为我所用,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效果。笔者近期在这些媒体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网络“神翻译”。以下选取流传较广、颇具代表性的两例进行分析。

例12014年2月初,外媒《Vanity Fair(名利场)》杂志披露邓文迪的日记中对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的爱慕,形容这段感情随笔是“蹩脚英文”(It was written in broken English by a woman to herself),无论原文蹩脚与否,网友的神译却甚为精彩。

原文:@安普若——安校长:《名利场》第三期登出了邓文迪的日记:“oh,shit,oh,shit,Whatever why I’m so so missing Tony.Because he is so so charming and his clothes are so good.He has such good body and he has really really good legs Butt…And he is slim tall and good skin.Pierce blue eyes which I love.Love his eyes.Also I love his power on the stage…and what else and what else and what else…”

神译1:@谷大白话:默多克跟邓文迪离婚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说是老默发现证明邓跟前首相托尼布莱尔有染的“情书”。最近《名利场》曝光了这封“用蹩脚英文”写成的情书。邓写道:“卧槽卧槽我好想好想托尼哦。他那么帅气,衣服那么漂亮,身材那么赞,好棒好棒的长腿翘臀……他又瘦又高,皮肤好好,我爱他的蓝眼睛……”

神译2:@廖正星 Music_PigKing:托尼歌:粪兮粪兮,思托君之无限兮,动春笔以娱情,观官人之玉颜兮,品云裳之华贵,痴虎躯之雄壮兮,涎颀长乎苍鹭,迷翘臀之……仰丰姿之巍峨兮,抚雪肤于吹弹,迷星目之蔚蓝兮,欲朝夕之与共,休矣美矣!恩泽远扬,恋天地之巨子兮,慕日月之辉光!

媒体所采用的传统翻译:

翻译1:新华网 2014年2月7日:“噢,该死……我为什么会这般地思念托尼,因为他如此迷人,衣着非常得体。他拥有如此优美的身段,优美的双腿、臀部也很棒……他身形高瘦,皮肤又好。我爱他那对能看透人心的蓝眼睛、我爱他在台上的风采,以及其他的一切一切……”

翻译2:娱乐中心2014年2月6日:“哦,妈的,妈的。为什么我这么想念托尼?因为他是那么那么的迷人,他的衣服那么棒,他的身段那么好,他有那么那么性感的一双美腿……而且他的身材苗条,皮肤也很棒。我非常喜欢他那双能深深打动人的蓝眼睛,我喜欢他的那双眼睛,而且我也喜欢他在讲台上的那种力量……以及其他的一切一切。”

从神译1中我们可以看出明显的网络时代用语风格:如把“oh,shit,oh,shit”译成“卧槽卧槽”,词尾用“哦”(我好想好想托尼哦)“皮肤好好”,这些都是典型的现代网络词汇及句式,而在传统翻译中讲究用词的规范、简洁,同样的词“shit”译成“该死”“妈的”,更书面语一些。传统翻译1文风比较简洁,传统翻译2则更贴近原文,如“so so”译成“那么那么”。神翻译和传统翻译相比虽说不能作为媒体所采纳的翻译,却更贴近现代人的说话习惯,更得人心,无论从达意还是等效的角度,都不失为好的翻译。

再看神译2,采用了非常流行的文言体,一方面彰显作者的古文功底,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作者的再创作。在这个版本中,“shit”译成“粪兮”,笔者认为从忠实原文的角度不妥,这种直译是一种字面译,如追求搞笑诙谐的效果可以,但已背离原意。“shit”是英文中的口语表达,表感叹,古人也不用“粪兮”来表感叹,所以该词翻译得不佳。笔者认为,如果译成“叹兮叹兮”,应该效果更佳。而之后的译文“欲朝夕之与共,休矣美矣!恩泽远扬,恋天地之巨子兮,慕日月之辉光!”则完全是译者的发挥和再创作了。从意译的角度而言,该翻译充分体现了原文精神,这种再创作可以达到“善译”的标准。

关于翻译标准,我国清代学者严复的“信、达、雅”三字标准被广泛接受,后人诠释这一标准时,“信”指忠诚原文,“达”指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语言规范,“雅”指译文的形式为读者所乐于接受,很多人也理解为译文要辞藻优美、有文采和风格。从这个标准出发,传统的译文是符合翻译标准的,译文2以更接近原文而更胜一筹,神译1也符合标准。而且根据同样是清朝的学者马建忠提出“善译”的标准(赵士钰在《新编汉西翻译教程》中解释),“好的译文应在意旨、神情和语气三个方面与原文毫无出入”,从这个角度出发,神译1内容上表达了原文意旨,神情和语气也符合现代人习惯,可谓惟妙惟肖。而神译2雅则雅矣,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文字之美,但如果讲究原文和译文的风格对等,那么神译2在风格上不具有等效性。但神译2的再创作也有翻译中可借鉴之处,尤其是文学作品的翻译译者对原文进行的一些改编和增减都是正常且必需的,很多时候再创作的发挥更深一步地挖掘了原文作者想要表达的语义,神译2从这个角度而言也不失为一种好的翻译,译文的本身具有美感和欣赏价值。

例2 莎士比亚短诗各种翻译体,这也是流传较广、无论微博还是微信都转发率很高的神译。

莎翁排比诗句原版:You say that you love rain,but you open your umbrella when it rains.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sun,but you find a shadow spot when the sun shines.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wind,but you close your windows when wind blows.This is why I am afraid,you say that you love me too.

以下是各种版本的译文。

普通版:你说你爱雨,但当细雨飘洒时你却撑开了伞;你说你爱太阳,但当它当空时你却看见了阳光下的暗影;你说你爱风,但当它轻拂时你却紧紧地关上了自己的窗子;你说你也爱我,而我却为此烦忧。

诗经版:子言慕雨,启伞避之。子言好阳,寻荫拒之。子言喜风,阖户离之。子言偕老,吾所畏之。

离骚版:君乐雨兮启伞枝,君乐昼兮林蔽日,君乐风兮栏帐起,君乐吾兮吾心噬。

五言诗版:恋雨偏打伞,爱阳却遮凉。风来掩窗扉,叶公惊龙王。片言只语短,相思缱绻长。郎君说爱我,不敢细思量。

七言绝句版:恋雨却怕绣衣湿,喜日偏向树下倚。欲风总把绮窗关,叫奴如何心付伊。

文艺版:你说烟雨微芒,兰亭远望;后来轻揽婆娑,深遮霓裳。你说春光烂漫,绿袖红香;后来内掩西楼,静立卿旁。你说软风轻拂,醉卧思量;后来紧掩门窗,漫帐成殇。你说情丝柔肠,如何相忘;我却眼波微转,兀自成霜。

七律压轴版:江南三月雨微茫,罗伞迭烟湿幽香。夏日微醺正可人,却傍佳木趁荫凉。霜风清和更初霁,轻蹙蛾眉锁朱窗。怜卿一片相思意,犹恐流年拆鸳鸯。

女汉子版:你有本事爱雨天,你有本事别打伞啊!你有本事爱阳光,你有本事别乘凉啊!!你有本事爱吹风,你有本事别关窗啊!!!你有本事说爱我,你有本事捡肥皂啊!!!!

在诗歌的翻译标准上,曾朴为译诗提出了五项标准,“理解要确、音节要合,神韵要得,体裁要称,字眼要切”。该理论提出了“神韵”的观点,笔者认为在诗歌翻译中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结合严复的“信、达、雅”标准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些翻译版本。

在众多的翻译版本中,显而易见普通版是最不出彩的,“信”“达”皆有,但欠“雅”,虽理解无误,但从音节、神韵而言都稍逊。从体裁的角度,诗歌的对应体应为诗歌,因此无论是五言还是七言版,诗经还是离骚版,各方面均达到“佳译”的水准,已经符合了曾朴提出的五项标准。再看文艺版和七律压轴版,笔者认为这两个版本以其音律可称上佳之译版。从文学的角度,除了普通版,上述五个版本堪称翻译的范本,不乏译者的再创作,从他们的再创作中都能品出原文的思想和精神。而女汉子版则诙谐有余、严肃不足,有点纯属搞笑的意味。尤其女汉子版的最后“你有本事捡肥皂啊”和原文之意所去甚远,完全是译者的再创作了,从格式上而言,女汉子版的标点符号也耐人寻味,从一个感叹号到四个感叹号,体现了情感的逐层递进。从风格上而言,一个是古体诗,一个是现代大白话,风格并不相符。但有趣的是,女汉子版是最早流出也是微博转发最多的版本,由此亦可见读者们的审美取向,说明这种大白话以其强大的娱乐功能深入人心。

二、网络“神翻译”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抛开网络神翻译的娱乐功能,这些神译的出现也给外语翻译教学者带来如下的启示。

1.提高学生对古文学习的兴趣。外文译中文,如果是文学作品的翻译是很考验译者文学功底的,语言的组织、音律、节奏、用词,这些无一处不体现译者的语言水平。而汉语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体裁风格给译者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莎士比亚的诗歌翻译就是很好的例子。从诗经到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文言体、白话体,以中文为母语的译者如果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可以译出很美的文字。这几年国人高考满分作文亦不乏以文言夺魁者,这些美好的神译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研究古文,巩固自己的母语根基。翻译也是“功夫在译外”的一种创作,这种创作要求创作者有积累、有沉淀才能译出唯美文字。

2.探讨翻译标准,培养正确审美。这些神翻译都是很好的探讨翻译标准的实例,同样的原文有多种翻译,优劣高下并非一看便知,需要我们用翻译家和翻译学者们提出的理论去伪存真,形成自己的标准判断。就如中国画以写意取胜,西洋画以写实著称,翻译的意译和直译也一直是争论的焦点。直译会犯生搬硬套、读之不顺的错误;意译也会存在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如上文的最后一个例子便是。意译中存在着改编的现象,但这种改编是基于原文精神的改编,不是独立创作。笔者认为无论如何,翻译的第一要义是忠诚,忠实于原文思想。另外,要在这些例子中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为了搞笑的效果进行的翻译是一种娱乐,而正规的翻译应该给人以美感。

3.培养学生在翻译中的灵活变通能力。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奈达提出“灵活对等”或说“动态对等”(equivalencia dinámica)的概念,这一概念可以看作是西方有代表性的一种翻译标准观。这一标准给了我们两条信息,翻译一要“对等”“信息对等”,二要“灵活”,这充分体现了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交流工具,更是一种创作,要求译者在熟悉两种语言的基础上有自己再加工创作的智慧思考。若非如此,那么机器翻译、软件翻译便可取代人脑。正因为语言有其丰富性,不同语境中同样的词汇都有不同的含义,就需要译者在领会原文的基础上灵活变通,找到最适合、最自然的译文。而这些网络神翻译则充分体现了译者们的灵活变通能力,堪称翻译的头脑风暴。

三、结语

笔者从近期盛行的网络神翻译出发,选取了有代表性的两个例子结合翻译标准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归纳这些翻译实例对外语翻译教学启示的三点结论:一、提高学生对古文学习的兴趣;二、探讨翻译标准,培养正确审美;三、培养学生在翻译中的灵活变通能力。网络神翻译可作为翻译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案例和手段,提高学生对外语学习和翻译的兴趣,教科书从编写到面世有一定的时间,而翻译是一门实践的科学,如果教师只是捧着教科书,拿着10年前的例子举一反三,学生也会厌倦。在如今的自媒体时代,在各种媒体的信息轰炸中,学生具有相当多的信息量,这就要求从事外语教学的工作者与时俱进,修炼内功,能将这些媒体手段为我所用,正确地引导学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 赵士钰.新编汉西翻译教程[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 胡允恒.悟与创[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

[3] 宋炳辉.把神韵化进形式,让形式表现神韵——浪漫诗人徐志摩的文学翻译[J].东方翻译,2009(1).

猜你喜欢
译者译文原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译文摘要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I Like Thinking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从翻译的不确定性看译者主体性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