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EOP教学可行性研究

2014-08-15 00:49陈小兰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职场学习者

陈小兰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同时“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要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因此,担负培养外语职业应用能力的高职公共英语,如何在课程改革中,构建课程的职业化,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使学生能满足社会需求,是广大高职英语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理论依据

1.EOP理论

要了解 EOP的概念,必须先弄清其相关概念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即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理论是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是近些年来外语教育界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

Hutchinson & Waters 指出“ESP教学应被看作是一种科学理念,而不是教学产品。它并不是种特定的语言或教学法,也不包括某一种特定的教学材料。ESP是一种基于学习者需求的语言学习理论。”换句话说“ESP教学是指学习者通过英语学习来获取相关专业领域知识的技能。”它具有四个根本特征(Streverns,1988):(1)能满足学习者的特殊需求;(2)教学内容和学习者自身的专业有关;(3)在词汇语法和语篇的分析上,重点是分析与其相关的专业、职业活动的语言运用;(4)与普通英语相对照。

学者们根据侧重点的不同,对ESP给出了不同的分类。笔者认为较为合理和清晰的是Hutchinson & Waters的“三分法”以及Jordna的“两分法”。

从图中可以看出,不管是何种分法,EOP都是ESP下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培养学习者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目标。

2.需求分析理论

需求分析是EOP教学开展的基础和决定性依据。学术界一般把它分成“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两大类。前者是分析学习者在未来的工作环境中使用语言进行任务和活动的需要。后者指学习者在这学习过程中所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和语言知识。 因此,不同专业的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者,他们的需求都有可能是不同的。在课程改革之前,只有认真地进行需求分析,才能保证EOP教学改革更好地进行。

二、目前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

近年来,随着工学改革的实施和推广,英语教学的课时不断的缩减,甚至有被取缔的迹象。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正处于尴尬的境地。目前,很多院校只在大一开设公共英语课程,通常为128学时,分两学期进行。课程内容主要围绕基础英语开展,缺乏职业性和专业性。修满这一年的学分后,基本上意味着学生英语学习的终结。只有极个别的院校,少数的专业在高年级会开设专业英语,有的甚至只是作为专业选修课开设。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缺乏后续课程的延伸,与职场完全脱离,难以肩负培养具有一定英语应用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的重任。

2.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错位

高职教育应以社会需求为主要依据,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应用技能型人才为主。因此,高职英语应主要是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中运用英语的能力。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仍然是沿用了普通高校专科的教学目标,对于高职的英语教学应该达到什么水平,课程应该如何设置,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缺乏明确的指导,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英语教学未能与职业紧密联系,与专业的培养目标严重脱节,学生毕业后不能将所学英语运用于职场。

3.学生的英语能力与实际工作需要的偏差

当前的高职公共英语基本上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重知识轻能力。而教学内容涵盖的是友谊、校园生活、人物介绍等方面,基本与职业无关。这种模式下,学生缺乏思考和使用的机会,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容易造成厌倦的心理。同时,也违背了高职教育“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思想。

同时,很多院校都把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等同于通过全国英语应用能力 B级考试。因此,基本上在第一学期的下半学期就开始题海模拟训练,为过级冲刺。这样就会造成第二学期英语教学的被动局面,班里有的学生没有通过考试,继续应试教育,复习 B级。而过了的学生则茫然的不知道该做什么,只有极少数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继续学习。这种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是考试的能手,但在今后的职场中却不能使用所学的英语,不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职业能力。

三、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EOP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1.EOP教学模式符合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目标

为了贯彻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9)明确提出“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为目标,侧重职场环境下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步提高用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同时,高职英语课程要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的教学目标。EOP教学强调的是从学生的专业发展需求出发,以培养学习者在特定的职场环境中,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目标。因此,EOP教学模式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英语能力培养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2.EOP教学模式符合工学结合的教学原则

依照工学结合的教学原则,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中做、做中学”,采用情景教学和项目教学法,选用贴近学生未来职场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的同时,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能力。EOP教学遵循需求分析和真实性原则,始终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学大纲的确定、教材的选用和教学方法的运用都要以学生未来的职场需求为依据。而这正与工学结合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原则不谋而合。

3.EOP教学模式符合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

为了了解新世纪时代,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笔者下企业开展调研访谈,查阅近几年的招聘广告。结果表明,企业录用人才时不再把英语等级证书作为唯一的标准。他们更加注重的是毕业生能用英语处理相关业务的能力,一般的生活会话能力以及阅读相关专业技术文件的能力。而且,不同行业对英语能力的要求侧重也有所不同。EOP教学开展之前,教师必须要进行“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分析。然后依据“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职场岗位的需求为主线开发和构建教学内容体系。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开展EOP教学有利于深化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改革。我们应坚持工学结合的总方针,努力探索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1]Hutchinson.T.& A.Waters.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Jordan .R.R.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3]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Z].2009.

[4]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2010.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职场学习者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职场剧需要去除虚伪与虚荣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