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教学管理

2014-08-15 00:49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顶岗实习生用人单位

徐 璐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一、认识顶岗实习在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这些充分说明了顶岗实习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

二、认清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教学体系的现状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而顶岗实习是工学结合在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中的主要实践形式。这里的工作不是模拟的工作,而是与普通职业人一样有报酬的工作,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融入到社会中得到锻炼。学生的工作作为学校专业培养计划的一部分,除了接受企业的常规管理外,学校有严格的过程管理和考核,并给予相应学分。目前,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模式主要分为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大学第三年全年进行企业顶岗实习;第二种是大学最后半年进行顶岗实习;第三种是大二下学期和大三上学期进行顶岗实习,大三下学期再重新回校进行课堂学习,巩固课堂和实践知识。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都采用以上三种形式,但根据笔者多年工作经验,顶岗实习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教学目标因为受限于实习时间的设置无法顺利完成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主要安排在学生毕业前一年或半年内进行,这就意味着学生在顶岗实习结束后就正式进入职场。这种时间安排的优势是让学生能够先一步适应真实的工作场景,提前摆平就业心态,避免在真正进入职场时心理上出现现实与理想严重不符的不适应感。但与此同时,虽然学生在就业心态上提前与社会接轨,但也仅仅只是在时间上占据了优势,并没有完全实现院校最初设置顶岗实习的初衷,即是在工作中将在校园课堂上所学知识重新进行认知整合和消化,并且在实习结束重回课堂时将在工作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结合课堂的理论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由于实习时间安排的不合理,学生跳过最后关键一步直接进入社会,导致高校培养综合性高技能人才的目标无法顺利实现,整体的教学初衷无法实现。

2.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远离校园,院校管理难度大

学生在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期间,容易造成“学校管不到,用人单位管不了”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院校的专职教师和辅导员人数不足,实习基地处在异地交通不便等种种原因使得院校管理人员无法像在校园那样全天陪在学生身边,随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学生的管理工作无法做到同步和及时。这样就对高校的管理形成了严峻的考验,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二是学生进入用人单位实习,其身份的特殊导致用人单位无法对其进行常规管理。一方面,学生虽说是在用人单位进行真正的工作实践,但由于不是用人单位的正式员工,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因此用人单位会对实习生与一般正式员工进行区别对待,缺乏应有的管理责任心,在出现突发状况时甚至会出现逃避责任的心态。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与院校在对学生的管理分工和责权上没有明确的划分,这样会直接造成管理上的真空甚至导致突发事件概率的上升。

3.学生实习的稳定性差

一般来说学生很难自觉完成实习任务,大部分学生会在实习期间出现强烈的心理波动,但迫于修完实习学分的压力而出现勉强熬过实习期甚至自行终止实习的状态。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学生主观上没有调试好自己的实习心态,也就是说并没有将实习当成工作来看待,而是出于一种好奇的心态去接触实习岗位。当实习进行一段时间以后,发现与自己的心理预期有差距,从而自我安慰不是正式员工而产生放弃或者逃避实习的想法。在学生离开用人单位后,又因为脱离了校园生活一段时间,不愿意再回到校园安心学习,而是去寻找其他感兴趣的社会工作,这样又增加了校方的管理难度甚至存在学生人身安全隐患。再一方面,院校没有组建完善的学生干部组织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最后,用人单位一般缺乏管理学生的经验。由于学生处在特殊的年龄阶段和社会阅历的不足,在管理方法方式上需要用人单位采取与正式员工有所区别的管理方式。企业一般会使用统一化的管理模式来管理学生,这样会带来实习生的抵触和反抗情绪,甚至有些用人单位的正式员工因为实习生身份的特殊,缺乏对实习生自身和其劳动成果的尊重。以上种种原因都造成学生在实习单位顶岗实习的稳定性差,很容易就脱离工作岗位。这样给用人单位造成培训成本的损失,并且影响企业和校方的合作关系。

三、分析造成上述难点与问题的原因

1.学生对自己应该做什么和即将做什么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没有定位也就失去了方向。同时在心态也没有完全成熟,并没有把实习经历当作一个宝贵的学习过程,而是出于好奇心的驱使,想尝试新的环境。一旦厌倦了工作环境,就会马上产生倦怠心态。加之对工作浅尝辄止,认为自己被大材小用,更不愿意深入到一线的艰苦环境,这样更加快了学生逃离工作岗位的步伐。

2.院校没有在实习基地建立完善的学生干部管理机制,因此学生干部的榜样模范作用发挥的十分有限。之所以强调学生干部的作用,是因为同龄人之间的影响和感染力在某种程度上更胜过院校和用人单位在学生看来是居高临下的教育方式。

3.学生在用人单位实习期间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基本都寄期望于学校和用人单位沟通解决。由于沟通解决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人情成分,一旦院校与用人单位各不让步,可能权益纠纷就没办法得到圆满解决,究其原因是大学生实习期间的法律法规的几乎空白,在维权的时候基本无法可循。因此,学校、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以及相关法律部门应该根据现有实际情况,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大学生能够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顶岗实习教学体系改进的几点建议

1.高校方面

校方要加强对实习企业的遴选,并签订最大程度上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校企学生三方协议。对于校方来说,企业的挑选需要一个详细的了解和考察过程,学校不仅要全面了解企业的资质,管理水平和行业用人口碑,还要对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尤其是要着重考察学生实习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一定是要在确保学生能够处在一个安全有序的环境中再考虑其他的因素,仅仅是将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的用人企业是要坚决摒弃的。在选定合作企业以后,就需要在学生离校进入企业之前对学生进行思想、守纪、安全等多方位多形式教育。可以选择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开展企业宣传讲座,或者是上一届学长学姐介绍实习经验等宣传模式,从而提高学生对实习目的与实习意义的认识,引导学生怎样处理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和实习企业条件、待遇的关系,帮助学生做好实习前的思想和心理准备。

2.企业方面

企业要挑选出专门的负责人对实习生进行管理,且需要与正式员工的管理方式方法区别开来。在实习学生比较集中的企业,还需要加派人手专门与学生进行心理和情感上的沟通,同时与院校的指导老师保持密切联系,共同为实习生排忧解难,防患未然,争取把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如果遇到有突发状况发生,要做到保持信息畅通,并联合各方力量及时应对和处理问题,不放松不拖延。

3.学生自身方面

重视并挖掘学生自身的榜样带动力量。可以将学生分编成小组,并选取优秀的学生干部担任组长。学生干部在实习生中可以发挥沟通桥梁的作用。有些思想上的困惑,心理上的不适应感在同龄人更容易引起共鸣,此时的互帮互助效果在某种程度上会比老师的教育更明显。

五、结论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其不同于其他实习方式的地方在于能使学生独当一面,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并且对于锻炼学生的能力来说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因此其不可替代性不言而喻。高校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和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强调对具体的实习计划的落实,逐步探索和完善顶岗实习机制。高职类院校学生的顶岗实习过程关系到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毕业后的就业状况,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在高职实习学生中更加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推动顶岗实习工作,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1]毛海强.如何规避实习生管理的风险[J].人力资源,2007,(7).

[2]祝登义,张纪生,陈蓓.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

[3]王永芬,边传周.搭建合作发展联盟平台创新校企互动合作模式[J].高等农业教育,2009,(4).

[4]何菊.工学结合模式下实习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探讨[J].高教高职研究,2009,(36).

[5]徐新伟.论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猜你喜欢
顶岗实习生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儿科临床医学实习生与住院医师结对带教模式的探讨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
儿科实习生四诊能力的培养
在顶岗实习中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
最牛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