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体验式德育的路径创新探究——基于90后一代的群体特点

2014-08-15 00:49段浩伟胡婷婷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体验式青少年德育

段浩伟,胡婷婷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4)

在开放多元的信息时代,德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体发展功能仍然存在,但是德育的环境、对象、方法、介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德育面临全新的发展课题,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道德价值,当学生自己主动追求,获取亲身体验,才能成为学生发展的财富。”体验式德育,是教育者依据德育目标,规划德育内容,创设体验境遇,使教育对象亲身经历,抑或设身想象,启迪心智、陶冶情感、修身养志、顿悟与躬省,使德育价值内化并通过德行实践外化,完成道德认知、情感、意志、信念和行为协调发展。体验式德育作为现代教育发展方向,是扎根于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涵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理论、西方现象哲学 “主体间性”理论、心理学范式和大脑分工生理学理论、现代教育科学的规律体现,中国古代文化里的“知行观”探讨,可以视作体验式德育的滥觞。体验式德育立足激活青少年成长的内生性需求,创设他们喜闻乐见的情境体验,让青少年成为成长的主体。

当下青少年的主体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成长环境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的现代转型加快的背景之下,信息科技跨越发展,市场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生活学习方式网络化数字化,一方面,社会的开放与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日益激烈的竞争、多样化的价值观念、喧嚣嘈杂的传媒,宏阔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濡染了这一代青少年共同的“群体个性”。目前,95后也开始迈入大学校园,市场经济赋予90后一代迥异的群体个性,德育实效性亟待提高。无论是宏观方面社会和谐永续的发展要求,中观层面素质教育的改革推进,还是微观层面90后个体健康成长的内生需求,时代呼吁德育将社会价值和个体发展价值并举。

一、90后一代青少年群体的“时代个性”特点分析

(一)个性方面:90后一代个性自主独立,自我中心

市场经济的全球化、信息时代的智能生活,开放的社会风习凸显个性的偶像崇拜,在安适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90后,追求自我个性,性格开朗活泛,乐于接受新事物,学习能力在网络的催化下不断增强。家庭生活方面,90后群体很多独生子女,多为家庭核心与希望,受到良好的教育,习惯独自成长,由是,一方面表现出自信的个性追求,思维活跃,敢于质疑权威,勇于竞争;另一方面表现出自我中心的泛情绪化态度,敏于自我感受和体验,随便就行,快乐至上。

(二)思想方面:90后一代思想积极热情,多元务实

90后青少年在政治上认可和接纳传统主流价值观,他们关心国家发展,对民族复兴充满信心,支持社会主义建设,将“中国梦”与自己的青春梦想结合起来,北京奥运、上海世博见证了他们的风采与责任感,西部支教、农村基层村官见证了他们的激情与踏实,钓鱼岛事件、南海争端中的爱国义愤,折射出90后继承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开放多元的自媒体时代,他们“天生的”民主自立意识,推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言传身教”“寓教于乐”,他们的“三观”未完成,在市场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喧嚣影响之下,较多本位主义的利己动机,价值观理性务实。

(三)行为表现:90后一代道德选择多变,知行不一

90后在志愿服务、支教服务、社会服务活动中,表现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承续,在社会大转型的开放时代,他们内在的道德心理发展不成熟,特别是情感体验不充分、道德意志不坚实,导致道德选择复杂多变。在他们的道德图景中,既有传统爱国主义、忠诚友善的美德观念,与“爱国不是愚忠,爱国不一定爱政府”“中国救了社会主义”等“时尚新观念”的竞争;也有集体主义,敬业奉献等主流价值观与个人利益、道德相对主义等狭隘的道德观争鸣。在理性认知上,他们认可传统美德,喧闹的社会现实延宕了他们的行为,就像哈姆雷特面临抉择时那般迟疑不定,即使信任某些道德意义,却“选择性”践行。

(四)生活方式:90后一代生存智能网络,便捷虚拟

90后成长的年代是中国互联网引入及大发展的时代,科技日益人性化、便捷化,网络文化的内容与形式无疑与他们的成长需求谙合,在虚拟世界里,学习、生活、购物、交友、娱乐无不渗透着自由、自主和个性精神。数据显示,青少年网民(17至24岁)占了网民总数31.8%,而 “90 后”青少年比例最高。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迅捷发展,时间精力投入、依赖和影响程度观之,互联网也已成为“90后”的重要生活世界,自然散布于网络的各种思想、价值、道德,被自由的名义,肆意放置,放大。“天生就”有开放心态和多元选择的“90后”,不能不耳濡目染。随处可摘的便捷性膨胀了他们的“工具理性”,“百度”、QQ、微信、微博等拉近了距离,疏远了情感,萎缩了他们的思维力。

万美容教授认为,青年的本质是发展,德育的本质是满足并促其社会化发展。90后青少年表现出更高的自主性成长需求,体验式德育对教育技能要求更高,因为体验创设没有摹本,只有不断创新,创设富有情趣的道德体验活动,达到对道德价值、情感的融通性理解和把握。

二、青少年体验式德育的路径创新探究

(一)价值基点:坚持以生为本的体验方向

德育作为社会有序发展、个体健康成长的重要元素,它的逻辑起点应该是满足青少年发展的内生性需求。现代社会人的主体性日益彰显,重视全面成长的体验式德育亦代表德育的未来趋势,尤其是面对90后个性张扬的青少年群体,体验式德育在价值理念层面牢牢树立“以生为本”,在社会、学校、家庭、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共识与默契,坚持将主流价值观融入体验活动之中,不断适应青少年发展需求的变化,紧紧围绕需求特点,创设与之相洽和的德育体验图景。

在思想观念方面,德育工作者要树立平等意识,尊重和关爱教育对象,体验活动的设计引导,要体现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关心他们的人格发展、价值体验、情感需求,形成真正的“互主体性”的成长关系,在动态发展的体验活动中,可以促进个性发展,做到因材施教,达成主体经验的能动建构,因为体验本身是一种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图景思维活动,是主体灵性与客体的主动沟联,静默、审视、选择、神入、同化乃至升华的历史;在教育教学方面,德育工作者要锐意创新,做到“三个转变”,即教育关系的主客对立转化为体验对话、认知灌输转化为体验反思、被动保守转化为互动开放。教育者要有“上天入地”的实践思维,既要把握主流价值观的引导,更要潜心研究当代青少年的生活文化特点,行为范式与发展需求,切中肯綮,既要把捏外显的规律特点,也要激发他们潜在的成长需求。

(二)德育原则:坚持体验活动的“三贴近”

体验式德育创新发展的价值驱动是生本,具体路径则是实践“三贴近原则”。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坚持以人为本,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青少年的发展需求是德育价值的基本依据。传统德育在当代不断失落低效,在于德育内容片面的主知主义,德育形式单一的讲授灌输,德育发展的失衡脱节,在需求多样化的90后青少年(认知上的形象感性、情感上的热烈敏感、需求的主动多样)身上,无力激起更大的思维浪花。

体验式德育坚持“三贴近原则”,根据青少年发展需求,引诱、激发、促成和协助主体的体验完成,主要体现在体验设计的三贴近、体验过程的三贴近、体验对话的三贴近。德育工作者要做到与时俱进,了解社会思潮、青年心理,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和成长需求,主动将德育目标融入体验活动设计之中,不拘一格创设新鲜情境,激发青少年的体验兴趣;体验过程藉以角色扮演、亲身实践、社会服务,达到专心致志,心灵契合,促成经验成长,自主发展,青少年内在的道德需求在实践活动中自由生长与完善;最后体验式德育进一步激发个体的自我意识,在体验互动中主动进行对话反馈,互主体的平等交流、反思、回味、升华,强化发展的正能量,将德性善能内化,及至行为外化。

(三)方法发展:坚持体验方式的现代化

1.开辟网络虚拟体验平台

90后青少年思维活泛,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微博、微信、微电影等网络文化,网络既是青少年的喜爱的生活方式,社会就应该重视青少年的网络引导。主动创设网络德育体验园地,开发生动活泼的教育资源,开创德育互动体验新空间。鉴于网络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巨大吸引力,体验式德育可以因势利导,优化网络环境,创设喜闻乐见的互动体验平台,因为网络本身具有虚拟平等的特性,可以释放学生在现实活动中或多或少的顾虑,其表现更加真实自然,体验更加深入细致,比如通过网络空间体验式活动,一方面可以构建师生对话交流的场景,另一方面在活动引导过程中,学生获得一种真实的虚拟性发展,可以实现德育体验的主体性与社会性、科学性和价值性的有机统一,长沙民政职业学院开辟了“网络空间”的互动教育教学模式,常规的教育教学活动呈现在虚拟世界,学生的活动体验也在独立的网络空间里进行,学生喜爱,效果斐然。

2.开发现代德育生活载体

载体是事物运行发展的媒介与依托,体验式德育也需要适时的载体传承,传统的学校德育,以纸质传媒,文本符号的形式,现代社会,文本载体的外延获得极大发展,纸质典籍,电子资料、音像传媒等丰富人们视听,深化人们的全息体验,即使如此,文本载体更多还是单向传递,静态展示,与现代社会开放互动的立体时代有差距。因此,完善以青少年“社会生活”为载体,设计德育的体验活动,90后青少年的生活世界是流动的,学习、社交、游戏、亲情等都是生活的组成部分。陶行知曾说,“教育的本来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教育的生机源自生活的芳香,青少年正是梦想飞扬的阶段,体验式德育的“源头活水”,正是藉以发展青少年发现现实的兴趣,比如以具体的学习活动为载体,让青少年体验中积累团结互助的集体意识,明断是非的理智感;以社交活动为发展载体,让青少年与不同人群交往,对话体验,在发展的过程中习得人伦美德的意义。

(四)系统优化:构建社会体验资源支持机制

90后一代成长于开放自主的社会环境之中,家庭濡染、中外文化、社会风习、网络传媒对于青少年的影响巨大,注重互动的体验式德育,其有效发展路径除了教育部门实践创新之外,更重要的是创设宏观环境的德育文化氛围,构建社校家媒合力协调的体验式育人机制。

首先全社会要建立起系统德育的思想,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是一项社会工程,校社联动是体验式德育发展的“源头活水”,充分利用当地社会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创设体验平台,因材施教布设体验流程,建设家校社一体的互动体验机制,逐渐形成成熟的体验资源平台。西方国家向来重视德育的社会体验建设,如美国和日本,善于将道德价值春风化雨,融入社会活动体验之中,注重将青少年德育的学校学习、社会感染、家教言行相统一,开设青年趣味的文化宣传园地、虚拟网络体验阵地,规定青少年可以加入相关社会角色,如律师、教师、消防、警员等进行实践体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体验式德育的发展,需要把握当今青少年文化生活、群体个性特点,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成长需求,心理发展阶段。教育行政部门要进行顶层制度设计,指导方向,在经费扶持,教育评估,政策导向,鼓励引导等方面,协调各种力量,形成德育合力;同时也需要我们的社会组织积极支持,从场地,人员、政策到资源的支持。学校与社会机构、组织联系协商建立体验基地,并将这种体验制度常规化,并入学生的德育素质评价系统,建设完善的德育档案体系。有如,参观爱国主义的革命纪念馆,参加青年志愿者行动,参与企业行业顶岗实习,参入基层社会服务等等。生活亦是一种原汁原味的教育,体验式德育的灵感源自生活的气息。我们要有“大体验”的德育视野和人文关怀,注意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协力构建德育体验机制,制定全面发展的德育导向。

[1]万美容,曾兰.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其引导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8).

[2]刘惊铎.体验:道德教育的本体[J].教育研究,2003,(2).

猜你喜欢
体验式青少年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青少年发明家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