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教务员职业倦怠成因与对策——以杏林学院为例

2014-08-15 00:49苏永骏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杏林教务南通

苏永骏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fH.J.Freuden berger首次提出职业倦怠概念。职业倦怠是指人们在长期从事某一工作过程中,由于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和热情,却又不得不为之时,人就会感到厌烦,产生压抑、苦闷、怨恨、忧郁等情绪,以至于身心疲惫不堪,导致自身潜能难以充分发挥,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下降[1]。近年来,随着高校扩展,学生数的不断增加、教务岗位人员配备的不合理及教务管理岗位本身就是具有时效性、繁琐性和颇具责任性的工作特征等诸多原因使得独立学院教务员的职业倦怠现象普遍存在。教务员在工作上,表现出被动地完成各项教学管理任务,工作只是停留在表层,只做硬性规定内的工作。这种现象必然对高校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也是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课题。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笔者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与个案访谈法,对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教务员的现状进行研究,对他们所表现的职业倦怠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过程中查阅相关论文和专著40 余篇(部)作为理论支撑,同时得到多名从事多年教学管理的院长和学部主任的专业指导,为本研究的科学性奠定基础。

二、结果与分析

教务员是教学管理最基层的管理者和执行者,是连接教务处与各系之间、各系与各系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学管理活动的桥梁和纽带,具有上传下达、沟通协调等作用[2]。诸多研究表明,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存在着高度的正相关关系[3]。近些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加速了独立学院的发展。同时也再次加重了教务员的工作量,长期以来消磨其工作热情和工作士气,产生职业倦怠便是必然的结果。

(一)专业、学历、岗位人员结构不合理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前身为南通医学院杏林学院,始建于1999年2月,是江苏省首批按新机制、新模式设置的本科层次国有民办二级学院,2004年5月在南通医学院、南通工学院和南通师范学院三家组建合并南通大学后,学院更名为南通大学杏林学院,于2005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转办为独立学院。目前杏林学院设有人文学部、理学部、经济管理学部、工程学部、信息学部、医学部和公共课教学部共计7个学部,在校生8000多人。

杏林学院教务员年龄主要在28~39岁之间;专科以上学历占29%,获硕士及以上学位占71%;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资格占29%;教务员中14%是计算机专业,无人接受过系统的教务管理专业的教育;女性占 71%。以上数据显示,南通大学杏林学院的教务员队伍是一支年轻的、学历层次较高、职称层次偏低、专业较杂、女性偏多的队伍。教务员与学生人数比例严重失调,造成其工作任务繁重。

(二)工作任务繁重牵涉面广

教务员身为教学管理的最基层的执行者,每天忙于各种任务,日程安排紧密,工作强调阶段性和时效性,每学期的开始和即将结束是教务员最繁忙的时候。独立学院因其精简的行政人员编制,人少事多,教务员不单纯是教学秘书,还得兼科研秘书和行政秘书,这使其工作更为繁杂。杏林学院现在还没完全脱离南通大学,很多事情还是依托母体高校,教务员在业务上要与自己学部所设计到的二级学院合作,完成他们安排的任务和传达本学院的事务。杏林学院教务处设有三个科室(教务科、实践科和教研科),每个科室都有任务下达给7个学部的教务员,同时学院办公室还有些事情要教务员协助完成。自身日常教务工作和各科室的工作交织在一起,很多时候忙的教务员们晕头转向,长期的这种高节奏工作状态使得教务员没有时间反思、总结工作中的不足和探索更好的工作方式。

教务员在处理日常事务时,不能出一点差错,因为每个环节都是跟老师和学生息息相关的,一旦发生,就是教学事故。因此,教务员不但工作任务繁重而且备受强大的心理压力。

(三)个人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

长期以来,受“重教学、轻管理”思想影响,教务员每天面对繁琐复杂的教务管理工作,辛苦忙碌又很难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关心。在高校普遍存在一种观念,认为教务管理只是事务性的简单劳动,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任何人都可以干,忽视教务管理人员在教学改革、教学管理研究等决定高校教学整体水平方面的作用。忙忙碌碌一整年,到了年终考核时,教务员没有相应的考核文件可参考,如果行政职务上不去,工资待遇就不会上去。即将实行绩效工资,收入再分配的优势明显倾斜于专职教师和辅导员,与同级别的辅导员和教师相比工资待遇有一定差距,心中会有种碌碌无为的感觉。

人是社会的个体,不能离开社会群体而独立存在,独立学院的教务员希望工作得到别人的承认、赏识和尊重,同时也希望有自信、自强、自足等良好的自我感觉。可现实生活中,物质和精神财富都无法与其他人员相比。整日忙于繁杂而琐碎的事物,错误的舆论导致教务员内心渴望尊重和自我展示的欲望早已被冲淡,失去了对工作的激情。

(四)担忧前景,教务队伍不稳定

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4]。独立学院采用民办机制运行,与公办高校相比,独立学院教师的归属感欠缺。近几年来杏林学院陆续有辅导员岗和管理岗的老师调到南通大学,无形中给杏林的在职人员带来紧迫感和危机感。

在晋升和评职的管理上,独立学院的教务员很容易被忽视,评职和晋升都与科研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学校设有组织教师和辅导员的课题,没有为教务员专设的课题,极少有教务员能参加甚至申请到科研项目。教务员属于管理岗,评职需要教育管理方面的文章,可很多教务员并不是教育管理专业,迫使教务员要在繁忙工作之余挤时间继续学习。学校也没有相应的政策倾斜,更没有鼓励其进行继续学习和培训,因此导致教务员职业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三、缓解独立学院教务员职业倦怠对策

(一)从教务员自身层面

1.教务工作是一项劳身劳心的工作。要把工作做好,首先要有健康的体魄,通过体育锻炼,强壮身体,唤醒消沉的意志,使自身变得精力充沛,从而为提高办事效率提供基础保障。要学会养成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自觉抵制烦躁的负面情绪,保持平静豁达的心态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发掘自身的优势和潜能,正确认识和激励自我,树立坚定的信心,这样才能为日后工作的进步创造良好的心理基础。

2.作为教学管理人员,教务员不仅要有学科专业知识,还要系统学习教育学、教育管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理论,掌握教育管理的一般规律,以便在实际中更好地开展工作[5]。其工作繁重而杂乱,教务员应该学会运用统筹管理的方法妥善安排工作,对周期性事务能有预见性,能有效及时地处理突发性教学事件。熟练使用各类现代化办公设备,熟悉学校相关的教学管理和规定,严格按章办事。

3.教务员如果没有创新精神,其工作只能停留在低水平、低效率的层次上,很难适应教务管理工作复杂多样的要求,因此,教务员要提升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通过科学研究反思工作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更好地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教务员要在工作中逐渐融入岗位中时,从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发挥其主动性与积极性, 提高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从主管部门层面

1.任何组织的管理离不开有效的政策与制度保障[6]。有关部门在出台独立学院的政策时,应该引导社会消除歧视的眼光,对全院教职工一视同仁,使独立学院教务员获得同等的经济与社会地位。

2.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不同于公办高校,为了学院长远的发展,应该制定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务管理制度体系。从保障福利待遇、制定激励的评奖和薪酬管理制度、完善教务员的职业晋升制度、健全业务培训学习体系、减轻工作压力等方面给予相应的制度完善和人文关怀。

3.独立学院应该为教务员提供一个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打造健康良好的独立学院组织文化,组织文化的熏陶和激励可以潜移默化的提升每一位教务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教务员在独立学院中的归属感,从而缓解职业倦怠。

四、结语

独立学院在办学水平、师资配备、教学质量与教育管理等方面正处于经验经累、自我完善的阶段。通过对当前杏林学院教务员职业倦怠现状的研究,希望得到社会与学校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教务员通过身心的自我调节、专业水平的提升、发挥科研创新性与主人翁精神;主管部门要制定有效的政策与制度,提供宽松的、充满人文关怀的工作环境,消除或缓解教务员的职业倦怠。

[1]吴先敏.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空中英语教室(社会科学版),2011,(1).

[2]苏永骏.江苏省高校教务员素质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6).

[3]邹群,田铁杰.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教育科学,2012,(1).

[4]侯丽娜.独立学院属性及未来走向问题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5]曾云燕.论高校教务秘书的职业素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8,(8).

[6]陈霞.独立学院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生存状态研究[D].南昌大学,2011.

猜你喜欢
杏林教务南通
教务排课对高等院校教学运行的作用分析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非遗南通
南通职业
杏林组曲·蜀医经
杏林组曲·天使赞
杏林组曲·寻原曲
浅析高校教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南通中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