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城市道路绿化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4-08-15 00:44孙淑芳
山西林业 2014年6期
关键词:缺水太原市护坡

孙淑芳

(太原市滨河公园,山西 太原 030024)

自2007年太原市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来,新建、改建了一大部分道路。随之而来的道路配套绿化重点工程也纷纷上马,经过几年的施工建设,逐渐暴露出施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 城市道路施工季节

道路市政工程一般情况都是从年初开始施工,到绿化工程具备进场施工条件时,往往正值夏季,错过了最佳的植树季节,这样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反季节施工。如2007年滨河东西路重点工程、2008年滨河东路南延重点工程、2008年胜利街绿化工程、大同路绿化重点工程以及2011年北大街改造工程等等,细细数来反季节施工的道路工程比比皆是。这也是道路绿化特殊性造成的,因为道路施工通常是在年初开始实施,在路基基本完成、可以同步进行绿化施工时,往往正值夏季,为了能尽快完成绿化任务,所以出现了反季节施工。众所周知,反季节施工造成了施工成本增加、成活率降低。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尽量避开夏季施工。以太原地区为例,可以在当年8月底或9月初的雨季开始直至土壤封冻都可以进行绿化施工。二是必须在夏季施工的绿化工程,应该使用容器苗,虽然当时投入大,但比起一般苗木死亡后重新补栽投入还是值得的。三是提高反季节栽植技术,例如,栽植前重修剪、搭设遮阳棚、喷施植物蒸腾抑制剂等等。

2 城市道路绿化栽植密度

过分强调短期效果,不重视生长规律,往往是苗圃搬家式的种植,这种现象每一条道路都存在。过分强调当时的景观效果,不考虑苗木成活率及空间生长,片面注重大量采用山地苗木、大规格苗木和全树冠的大树移植。不仅造成移植成活率低,成本增加,后期养护难度大,而且也破坏了原地的生态环境,其实树木由小长成大树这样一个过程,也是景观观赏的一个方面,而且有些植物也正是需要观赏它的幼苗阶段。例如红瑞木,随着树龄的增加,其枝干的红色将逐渐消失,主要的观赏价值在它的幼龄阶段。

3 城市道路施工土方工程问题

在许多道路施工过程中,路面施工完成后才进行绿化土方工程,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土方抛撒,使崭新的路面尘土飞扬,而且由于大型车辆需要在便道进行倾倒土方,便道被碾压变形的情况屡屡发生。在道路路面完工前,土方工作应同时进行,避免路面损坏。土方进土量大,一是由于设计方面的原因,盲目效仿南方城市道路绿化,大量使用微地形。南方城市由于雨水量大,应用微地形是有利于排水,而在北方城市,尤其是太原市是全国有名的缺水城市,微地形非常不适合植物的生长。二是在最初的施工过程中土方量与路牙是齐平的,在绿化工程完成后,为了提高植物成活率,都是带土球移植,又增加了部分土方量,植物再经过几年的生长,尤其是路心池的土方高度会高出路牙,造成浇水困难,从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加大了后期养护管理难度。在这方面,大同路施工表现得尤为突出,后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机械进行取土。土方进土后,高度应该低于路牙15cm~20cm,绿化施工植物土球会带入部分土壤,再经过几年后的生长,土面会继续抬高,在达到土面离路牙10cm时为最佳位置。

4 道路绿化水井管线问题

4.1 新建工程管线问题

水在道路绿化施工期间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施工期间如果没有水源,单靠水车浇水,人力、物力投入极大,效果并不好。而且在道路建成以后再进行管线施工,协调——破路——再恢复,将会投入更多人力、物力。所以绿化业主单位在道路施工期间,应该积极与道路施工单位协调,在道路施工同时预埋管线,避免道路建好后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破路埋管,造成施工成本增加。而且一旦道路建成再破路施工,手续会更为繁琐,需要协调解决的部门太多。

4.2 改建工程管线问题

对于改建或提档工程来说,管线施工难度较大,为了缩小管线施工范围,尽量避免大面积损毁苗木,可以借助市政管网穿管。在市政管网的基础上,跨路穿管,这样既节省施工经费,后期的维修也方便。另外,对于道路绿化过程中一些互通式绿化工程,因为多数趋于小块的绿化面积,小块绿地间穿插路面,大多没有市政管网。这种情况可以采用过路顶管的方法,虽然成本大,但从长远来看是非常值得的。

5 道路绿化地形处理

5.1 微地形的弊端

为了增强植物空间的景观变化,某些道路绿化重点工程使用了微地形或者斜坡地形。据中科院院士、吉林大学教授林学钰先生介绍,联合国发布的地球缺水指标为“人均水资源量在500m3~1 000m3为重度缺水,小于500m3为极度缺水”。而太原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173m3,缺水程度极为严重,是我国主要缺水城市之一。绿化工程中微地形的处理使养护工作难度加大,对于这个严重缺水的城市来说是一道难题,虽然景观效果好,但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

5.2 斜坡地形弊端

太原市道路绿化重点工程,具备建立风景林带条件的地段,为了提高植物景观的层次感,大部分进行了斜坡地形处理,坡度为3.0%,以40m~50m绿化带计算,护坡高度一般为1.20m~1.50m。而护坡的处理往往也就是简单的夯实处理,但却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即太原市各地年降水日数,日降水量大于或等于0.10mm的降水日数,全年平均有80d左右。7月-9月出现频率占45%,为最多;日降水量大于或等于5.0mm的降水日数,全年平均有27d。其中,7月-9月出现频率占60%;日降水量大于或等于10mm的降水日数,全年平均有15d,7月-9月出现频率占68%;日降水量大于或等于50mm的降水日数,全年平均1.0d,7月出现频率占60%,8月出现频率占40%。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太原市全年降水量少,而且时间集中。这就造成集中的雨量,护坡容易被冲刷塌方。以滨河东西两路为例,滨河西路乾泽苑小区段护坡,滨河东路长风街小学段护坡、水西关街省外贸小区段护坡,在雨季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滑坡,给市民的日常生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危害。

5.3 应对地形问题的办法

要尽量避免使用微地形手法,利用植物本身的高低错落,造成植物空间的景观变化。一方面,对护坡进行技术处理,例如砌筑护脚。另一方面,利用新技术手法堆放生态袋。生态袋具有目标性透水不透土的过滤功能,既能防止填充物(土壤和营养成分混合物)流失,又能实现水分在土壤中的正常交流,植物生长所需水分得到了有效保持和及时补充,对植物非常友善,使植物穿过袋体自由生长。根系进入工程基础土壤中,如无数根锚杆完成了袋体与主体间的再次稳固作用,时间越长,越加牢固,更进一步实现了建造稳定性永久边坡的目的,大大降低了维护费用。柔性生态袋在充分考虑材料力学、水利学、生物学、植物学等诸多学科要求的前提下,对生态袋的厚度、单位质量、物理力学性能、外形、纤维类型、受力方式、方向、几何尺寸和透水性能及满足植物生长的等效孔径等指标进行了严格筛选,具有抗紫外线、抗老化、无毒、不助燃、裂口不延伸的特点。

道路绿化施工中存在的以上五个方面问题,无一例外的都会给今后植物养护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道路绿化工程是一项具有生命的工程,与其他的建筑、安装、装饰等工程相比较有显著的不同点。要根据实际的地理气候条件、符合植物生长习性需要,科学进行施工管理。

猜你喜欢
缺水太原市护坡
太原市为农村寄递物流补“短板”
缺水山区推广旱地栽种杂交水稻喜获丰收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探究
太原市六家药茶企业获省级授权
生态护坡在城市道路边坡设计中的应用
告别干燥缺水“面子问题”
地球妈妈缺水了 等
太原市第四实验小学
土石坝护坡破坏原因、危害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