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和二级医院应对难民潮危机的做法

2014-08-15 00:49张立新郭春亮李金起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4年10期
关键词:难民潮营区伤病员

张立新,郭春亮,李金起

(解放军第155医院,开封 475003)

2012年11月,济南军区抽组第十批维和医疗队赴南苏丹瓦乌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组建二级医院。2012年12月,任务区驻地突发部族武装冲突,致大量人员伤亡,短时间内5 000余名难民涌入UN城避难。大量涌入UN城的难民,成份复杂、秩序混乱、饮水食物短缺、卫生条件差、防疫形势严峻,给二级医院带来巨大安全隐患。二级医院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加强安全防护,同时积极开展国际人道主义援助,有效化解危机,确保人员、财物安全。

1 面临挑战

1.1 安全形势严峻 临时难民安置点紧邻维和二级医院,距离维和队员生活营区不足100米。由于事发突然,许多难民逃离匆忙,来不及携带生活物品,难民席地露天而宿,缺少食物和饮用水。受饥饿的驱使,难民可能私自进入二级医院营区,寻找食物和饮用水,甚至发生偷抢财物事件,可能和维和队员发生冲突,且难民中很有可能夹杂有部族非法武装分子,这些都严重地威胁着维和队员的生命和财物安全。

1.2 防卫力量薄弱 按照中国政府和联合国签署的《谅解备忘录》,中国维和医疗队为成建制非作战后勤部队,配备作战装备少,仅有部分轻武器,其安全防卫由基地维和保护部队提供[1]。医疗队内部警卫人员少、武器装备有限,战斗力较弱,难以形成有效的防御防卫功能;且二级医院属于开放单位,更增加防御防卫的难度。

1.3 疾病威胁严重 南苏丹建国不久,经济十分落后,瓦乌属于热带地区,当地卫生条件极差,医疗资源十分匮乏,疟疾、艾滋病、结核、腹泻等传染病高发。难民临时安置点狭小,人口密度大,基本的饮水、饮食卫生得不到保证,难民随地大小便,气温高,随时可能爆发传染病,引发疫情,波及维和队员,卫生防疫形势十分严峻。

1.4 医疗压力陡增 难民多老弱病残,由于逃离匆忙,很多人员受伤,还有一些难民由于缺衣少食、卫生差、惊吓等原因,伤病发生率高,大量伤病员来到二级医院寻求医疗帮助。由于二级医院医务人员少,药品耗材有限且补充困难,突发大量伤病员给二级医院带来了很大的医疗压力。

1.5 队员思想波动 维和队员本身远离祖国和亲人,在环境陌生、语言不通、局势动乱和自然条件恶劣的环境下执行繁重的维和医疗保障任务,刚到达任务区不久又遇到当地部族武装冲突引发的难民潮,给队员心理上造成巨大的压力,部分维和队员不同程度出现了焦虑、失眠、恐惧等心理症状,影响日常工作,给管理带来难度。

2 主要做法

2.1 密切关注势态发展 加强情报搜集研判 面对突发的难民潮危机,维和二级医院积极加强与基地安全信息部门、大使馆、参谋军官、维和警察,以及友邻部队沟通协作,努力获得深层次情报信息;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监测信息,及时获取基地最新信息通报;通过向当地雇员了解外部情况,掌握当地局势。通过上述有效途径,及时掌握当地部族武装冲突动态,牢牢把握安全工作的主动权。

2.2 突出安全防范重点 提高自我防卫能力 难民涌入基地UN城后,二级医院立即启动应急防卫预案,关闭二级医院和生活区大门,加固营区周边铁丝网,增设防卫掩体,关闭房间门窗,限制人员室外活动,实行双人双岗值班,增设观察哨,24小时不间断巡逻,和友邻部队实行联合巡逻等。实行领导带班制度,组织人员检查枪支弹药,补充地下掩体食物和饮用水,警卫分队进入战斗位置,严格按照武力使用规则使用武力。同时,二级医院和工程兵大队、基地保护部队建立联动机制,遇有情况立即寻求支援,有效提高了自我防卫能力。

2.3 紧密结合工作特点 从严教育管控部队 虽然面临难民潮,但二级医院正常的医疗工作不能间断。采取门诊、住院部医护人员分别集中上班的办法,将门诊医护人员集中到1个诊室接诊,需要专科处理时再到专科诊室进行处理。住院部医护人员集中到医师办公室上班,确保住院伤病员的正常治疗。上下班集中前往,医护人员值班采取双班制,同时加强警卫人员,确保医务人员安全。

2.4 发挥自身技术优势 实施人道主义救援 难民潮同时带来大量伤病员,二级医院积极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为难民伤病员提供必要的医疗帮助。专门腾出一间大病房作为临时处理伤病员的场所,对处理完毕能离开的伤病员及时劝其离开,防止滞留。按照基地要求,二级医院每日派出医护人员到难民点临时开设的医疗救护所,现场处理伤病员;还派出医疗小分队在警卫力量的保护下主动深入难民群中巡诊,处理轻伤病员,有效缓解医院的压力。难民潮期间,二级医院救治难民各类伤病员累计137人次,收治6例,无一例差错。还成功为1名临产孕妇进行了接生,成为该基地二级医院部署以来的首例,受到当地政府和联南苏团的高度好评。

2.5 把握疾病流行规律 主动加强卫生防疫 临时难民点卫生条件差,天气炎热,蚊虫孳生,可能引发传染病疫情,波及紧邻的维和队员生活营区;难民伤病员到二级医院就诊,部分患者可能作为传染源进入营区;医护人员深入难民中提供医疗服务,近距离接触难民,这些都对二级医院卫生防疫工作带来新的挑战。针对驻地流行病发病特点,预测可能的传染病疫情,积极加强营区卫生防疫工作,同时每天主动派出防疫小分队对难民聚集场所及难民排泄物进行消杀灭。在难民离开的当天,组织力量对难民点进行了彻底消杀灭,焚烧生活垃圾,有效杜绝疫情的发生[2]。

2.6 科学调配后勤物资 确保饮食保障有序 由于当地部族武装冲突,造成瓦乌市周边道路交通全部中断,联合国每周两次的食品供应因此中断,二级医院后勤物资补充不上,面临食品短缺。由于二级医院平时注重蔬菜种植,自种蔬菜可有效缓解蔬菜的短缺。难民潮爆发后,二级医院立即派人对菜地和生活水源进行保护,同时,对库存食物进行科学调配,统筹安排,并组织维和队员有计划地食用野战干粮,确保维和队员顺利度过难民潮期。

3 体会

3.1 确保信息渠道畅通是科学决策的前提 畅通的信息渠道是及时获得信息的有效手段,及时、准确的信息是进行科学决策的保证。面对突如其来的难民潮,二级医院充分利用网络、通讯等手段,安排人员进行24小时网络值班,监测媒体信息;同时积极利用各种渠道,向基地信息人员、维和警察、地方雇员等不同身份人员探听消息,各种官方的和非官方的信息不断汇集,为二级医院研判当前局势,制定措施,定下防卫决心提供可靠的依据。

3.2 科学制定预案是有效应对危机的保证 通过制定应急预案,变即时管理为超前管理,间接管理为直接管理,可以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维和二级医院根据应急防卫需要,结合二级医院实际,制定完善的应急防卫预案,包括防营区冲击预案、防盗抢预案、营区遇袭处置预案、紧急疏散与转移预案等,并反复进行演练,务求预案科学、有效。实践证明,完善的应急防卫预案在应对难民潮危机中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3.3 加强心理疏导是保障队伍稳定的手段 有效的心理疏导可以舒缓队员的心理压力,变恐惧为激励,变震撼为动力,从而使队员保持清醒的头脑,从容应对危机[3]。通过问卷测试、个人谈心等掌握难民潮危机对队员的影响程度;利用心理健康讲座、心理素质训练等提高队员应对危机的心理承受能力;通过及时通报外部信息,让队员了解当前局势,做到心中有数,并通过有效的心理疏导确保队员顺利度过危机期。

3.4 超前物资储备是安全度过难关的基础 南苏丹属于热带地区,分为雨季和旱季,国内交通基本上都是土路,雨季到来后,交通运输十分困难。加上南苏丹国内局势动荡,交通运输经常中断。而且联合国物资供应基本上是在第三国采购,运输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经常导致供应中断。为应对经常发生的物资供应困难等问题,维和二级医院积极探索经验,厉行节约,科学安排饮食、注重节约保存周期长的物资,并进行妥善储存。把废旧集装箱改装为冷库,解决炎热天气食物的储存问题。同时,积极做好战备食品和水的请领、储藏、消耗、轮换工作。维和二级医院还积极利用空暇时间开垦营区内空闲土地种植蔬菜,既调剂队员的生活,又有效缓解蔬菜供应的紧缺。这些措施有效解决了难民潮期间食物供应中断问题。

[1] 王与荣,袁 波,朱 役.联合国维和医疗分队(中国)的安全防卫[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6,19(11):1019 -1023.

[2] 岳荣喜,余黎明,秦书理,等.赴苏丹维和部队卫生防疫的做法与体会[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8):745 -746.

[3] 魏 伟,王 滨,吴 成,等.维和医疗分队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及管理对策[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1,18(5):441-442.

猜你喜欢
难民潮营区伤病员
营区聚赌
本期导读
绿色生态营区建设监督与管理探讨
基于排队论的战时伤病员急救建模仿真研究
“难民潮”国际法保护问题分析
阳澄湖三十六个伤病员的由来
神数据
武警部队直招卫生士官“营区军事卫生”课程隆重开班
民粹主义何以在欧美愈演愈烈
打包式分诊模式在突发群体伤病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