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战争条件下机动卫勤力量保障能力建设

2014-08-15 00:49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4年10期
关键词:战伤伤病员卫勤

张 航

(解放军第107医院,烟台 264000)

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和科技飞跃发展,军队作战任务逐步扩大,部队作战单位更趋小型、灵活,而且功能多样,信息战、精确战、非接触战、目标战等新的作战样式受到普遍关注,给军队医院卫勤保障能力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1]。军队医院必须适应新的任务需要,大力加强机动卫勤力量建设,积极探索卫勤保障新模式,研究分析卫勤保障新特点,抓紧制定卫勤保障新对策,以全面提升快速反应、现场处置和信息化保障能力。

1 机动卫勤力量保障新特点

未来作战机动卫勤力量执行保障任务有以下几个新特点:一是反应必须快捷。未来应急作战的基本特点就是突然性强、作战节奏快、机动频繁,伤员伤类、伤情复杂,救治时限要求紧急。为了对部队实施全程实时卫勤保障,在最佳救治时机内对伤病员采取有效救治措施,必须具备反应的快捷性,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卫勤保障决策,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保障地域,以最高的效率展开保障行动。二是保障必须灵活。未来应急作战将是三军联合的立体作战,作战模式多种,作战环境多变,作战编成多样,作战行动机动。应当根据战时卫勤保障实际,以确保任务完成和保障有力为准则,采取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切合实际的编组形式,灵活组织实施战时各项卫勤保障工作。三是适应能力必须过硬。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力量担负多样保障任务,保障环境不确定性大,既可能在高原、丛林、沙漠等特殊环境下实施保障,也可能在核化生污染环境中展开救援行动,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复杂环境适应能力。

2 机动卫勤力量保障能力理论体系

2.1 发展趋势 未来战争条件下,机动卫勤力量保障能力建设发展趋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整体卫勤。卫勤保障活动更加突出地表现为军民结合、三军一体、各战区部队、各部门、多种卫勤力量共同参与的整体行动。必须建立起系统的、相互联系的思维方式,确立整体卫勤思想,才能把握住未来战争卫勤指挥与保障的主动权[2]。二是信息交互。未来战争,信息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卫勤资源,成为卫勤保障力的倍增器。卫勤组织与各类卫生人员必须确立起信息是保障力的认识,树立起信息质量意识和信息交互意识,建立起信息利用与管理的思想,在信息分析基础上的超前思维。三是灵活战术。实战条件下卫勤保障必须服务于军事行动的变化,医学技术服从于军事技术。面对卫勤环境、作战要求和卫生服务需求的异变,以及卫勤保障组织形式和保障方式的变化发展,指挥者的思想方法也必须与时俱进,勇于和善于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决策和实践创新,采取灵活机动的卫勤战术。

2.2 体系内容 未来战争条件下,机动卫勤力量保障能力建设的理论体系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时效救治理论。时效救治指按照战伤救治的时效规律,在最佳救治时机采取最适宜的救治措施,以达到最佳救治效果的保障原则和工作方式,是卫勤保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之一。现有研究提示,首次战(现)场急救措施,宜在人员负伤后10分钟内实施,紧急救治的技术措施宜在被击中者负伤后3小时内完成,早期治疗的技术措施宜在被击中者负伤后6小时内完成。专科治疗技术措施宜在被击中者负伤后12小时内完成[3]。二是分类救治理论。伤病员分类可分为急救分类、收容分类、救治分类和后送分类四种基本形式。急救分类,由连营军医、卫生员或者到达现场的医务人员在阵地或负伤现场实施,根据伤病员生命体征和伤情等,初步判断伤员伤势程度,确定处置与后送顺序,并按照要求分类悬挂伤标[3]。收容分类,由旅(团)救护所以上救治机构的分类后送组在分类场实施,必要时也可在后送途中进行。区分出各类伤病员,补填伤票,佩带分类牌,送往相应组室处置或直接后送。救治分类,由各医疗科(组)室的医务人员实施,经系统检查和诊断,区分出危重程度、处置的先后顺序及护理等级。后送分类,由分类后送组会同各医疗科(组)室进行,检查伤病员后送指征和后送文书,根据伤病员伤情、后送工具和后送环境,明确伤病员后送顺序、后送体位、后送时间地点,并做好后送前各项医学准备。三是立体后送理论。通过陆、海、空等立体方式,将批量伤员转送到后方或环境比较稳定的救治机构的联合运输保障活动,属于卫勤保障的组成部分。其基本特点:后送对象是一类极端特殊的群体,必须在医疗监护下后送;运行环境和状态对伤病员会产生明显影响,必须采取特殊的医疗护理措施;医疗保障与运输保障联合、连续实施,必须密切协同和无缝衔接等[3]。

3 机动卫勤力量保障能力建设

3.1 建设需求 当前战伤救治研究多关注重点技术和装备的研究,由于缺乏实战经验,机动卫勤力量保障能力建设相对薄弱,有三个突破口。一是增强快速决策力。必须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快速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如灵活设计机动卫勤分队编组形式、合理选择配置地点、及时筹措各类药材和物资等。二是强化机动保障力。必须具有较强的机动支援保障能力,综合运用各种保障方式和手段,力争与作战部队同步准备、同步机动、同步展开,实施全程有力的零距离遂行卫勤保障。三是提高战术战伤救治力。必须根据未来战伤发展规律和伤情特点,加强“卫生员救治和士兵自救互救并重”的救治理论研究,科学规范战伤救治程序,创新便捷救治手段,定期强化专业技术训练,不断提高机动卫勤分队的战伤综合救治水平。

3.2 建设着力点 未来作战,机动卫勤力量保障能力建设应着力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一是提高机动卫勤保障指挥能力。要完善组织指挥体系,将卫勤指挥直接纳入作战指挥范围,提高指挥层级,加强指挥力度,确保集中指挥、统筹使用,提升整体卫勤保障效益。要加强指挥协同训练,掌握基本任务区分、救治任务区分、信息沟通方式等[4]。要及时修订完善方案预案和计划,确保遇有情况能够有条不紊、迅速处置。二是提升卫勤人员实战素质。要加强组织管理,提升战场前沿伤病救治能力,突出医疗救援尽量前伸的救治理念,加强卫生人员及连队卫生员、骨干的战救技术培训,保证士兵受伤后能够得到快速而有效的救治。要开展常态化专业练兵,进行战场生存与应激以及军事基础技能训练,不断增强卫勤人员综合专业能力,推动专科医师向战地医师的转变。三是把卫勤保障力量高效融入作战体系。要不断探索加强区域一体化保障,建立以后方医院为中心,融合医院野战医疗队和体系部队卫生机构,实现后方医院与基层卫生机构间的保障信息实时共享、卫勤力量集约使用、服务保障一体联动,形成卫勤保障合力。要抓好信息系统建设,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增加战区伤病员统计与报告系统,战区卫生补给系统,战区卫生装备保养信息系统,以及野战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努力打造数字化野战医院。要组织开展实战化训练演练,重点加强对战场伤情感知、组织指挥、伤员时效救治、战役快速支援和立体伤员后送等科目的实战演练,提高协作意识和战场救治能力。

[1] 贺福初.军事医学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27-29.

[2] 张雁灵.美国军队卫勤保障[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0:112-113.

[3] 李丽娟,刁天喜.美军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战伤救治新理念[J].军事医学杂志,2013(6):481.

[4] 张鹭鹭.军队卫生发展状况与趋势[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30.

猜你喜欢
战伤伤病员卫勤
军用飞机战伤抢修技术体系建设发展论证研究
护理士官战伤救护技能培训方法、效果及建议
基于排队论的战时伤病员急救建模仿真研究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千里移防,卫勤保障不中断
阳澄湖三十六个伤病员的由来
战伤分类和四肢战伤发生发展趋势
某部抗洪抢险卫勤保障经验做法
某部冬季野营拉练卫勤保障体会
打包式分诊模式在突发群体伤病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