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母语文化正迁移现象解析——南昌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教学现状

2014-08-15 00:55刘伟凯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母语跨文化交际

龚 丽 刘伟凯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8)

0 概述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已经被人们作为一种交流沟通的工具。实际上,语言不仅是工具,它同时也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与所载内容密不可分。跨文化交际应该是目的语与母语的双向交流,就我国而言,是英语语言文化与中国母语文化的相互交流,并且文化输出与输入两者也是缺一不可,任何单一的文化输出都是不利于跨文化交际的。所以,英语教学应注重两种文化共核部分的教学,那意味着文化共核部分的教学离不开母语文化的教学。目前我国大学生的英语教学现状令人担忧,英语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文化时,途径非常广泛,而相对的介绍母语文化的英语资源却十分匮乏。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也往往一味地强调目的语文化的重要性,强调母语对英语的负干扰,而忽略了母语文化的输出,造成了目的语文化输入与母语文化输出的严重失衡,在很大程度上,这样的教学现状阻碍了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近年来,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积极作用受到了英语界学者的关注。

1 母语文化正迁移的理论依据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不是一套习惯,而是说本族语的人具有理解和构成合乎语法句子的先天能力,它由脑内形成的语言能力创造出语言行为;而语言能力的形成是由于人类头脑中存在一种先天性的语言属性,乔姆斯基称它为普遍语法。普遍语法包含了所有语言的普遍原则,是人类大脑的一部分,属于一种生理现象。反映了语言的共同特征,与二语习得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在习得母语的过程中,无论是否意识到,人们对乔姆斯基所指的语言普遍现象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换言之,就是通过事物的个性去认识事物的共性。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人们就会使用他们通过母语而获得的对语言共性的认识,并促成二语习得的完成。总之,人们是通过这种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运用母语的知识,从而加深对所学的第二语言的理解并提高效率。乔姆斯基的普遍原则让我们知道,学习者的母语背景(母语文化)是外语学习的基础,语言的共性为外语学习起促进作用。

正迁移是迁移的一种类型,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作用特点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就是说,在习得过程中会使另一种学习变得容易和高效。这种积极作用常常出现于两种学习内容和过程相似或相同的情况下,以及在一些学习情境中需要使用同一原理、原则,以及两种学习内容属同一难易层次的情况下。负迁移也是迁移的一种类型,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阻碍作用。母语文化对目的语文化的学习确实存在着负干扰,但这并不等同于我们无法有效地利用母语与母语文化知识去实现并推动目的语及目的语文化的学习。Douglas Brown(1980)认为:“学习用一种语言进行思维,需要以对该种语言相当程度的掌握为前提,但一般说来,学习第二语言,不必重新学习如何进行思维。与人类其他所有的学习活动一样,学习第二种语言可发挥已有知识的作用,利用那些对第二种文化和第二种语言学习有效和有用的东西,促进第二种语言的学习。”所以Brown强调的就是这种转化,肯定的就是其积极的促进作用。

2 重视跨文化教学中母语文化的输入,调动母语文化正迁移作用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主张积极利用英语母语文化的正迁移,努力消除不利的负迁移的作用和影响。为了调查南昌高校中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中母语文化输出的现状及问题,分析构成交际中母语文化输出障碍和缺失的原因及程度,阐释母语文化与英语学习的关系。笔者发放学生问卷200份,教师问卷50份。学生问卷调查研究的对象是作者所在的南昌高校中大一和大二非英语专业在校大学生,教师问卷所调查的对象是南昌市高校中大学英语骨干教师。

调查问卷从语言层面和非语言层面二个方面入手进行设计,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南昌高校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母语文化输出的障碍和缺失的原因及程度,研究母语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负迁移的影响。通过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比较学习者对母语文化的态度,以及母语文化需求与二语习得情况的关系。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0%的同学认为大学英语课堂上所学到的文化知识多是英美文化,20%的学生认为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极少涉及。77%的同学认为他们偶尔会有意识地学习中国文化,只有9%的同学一定会有意识地学习中国文化。58%的学生承认中国英语教学中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在跨文化交际中,26%的同学经常介绍中国文化,而选择偶尔介绍中国文化的同学有45%,基本不会介绍中国文化的学生为24%。74%的同学认为很有必要学习并传播中国文化知识。学生认为,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阻碍他们介绍中国文化的主要心理因素是觉得自身英语语言能力有局限,其次是觉得自身对中国文化了解不深入,所以不愿意介绍中国文化。77%的同学认为自己缺乏相对应的英语词汇,44%的学生认为英语造句能力不强。68%的学生认为所学习到的关于中国文化的英语知识是通过英语老师获得的。57%的学生认为中国文化知识对英语跨文化交际起促进作用,只有4%的学生认为是起阻碍作用。

老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0%的老师在课堂上所教授的多是英美文化知识,50%的老师偶尔会有意识地在课堂上教授中国文化知识。60%的老师承认中国英语教学中的确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80%的老师选择在英语教学中基本不会介绍中国文化,但是70%的老师认为有必要在课堂上教授中国文化知识并认为很有必要传播中国文化知识。阻碍老师介绍中国文化的因素主要是认为自身对中国文化了解不深入或者是没有必要介绍中国文化。75%的老师认为缺乏相应的英语词汇是阻碍老师介绍中国文化的一个原因。获取关于中国文化的英语知识,70%的老师通过英语书籍,60%的老师通过媒体网络。50%的老师认为中国文化知识对英语跨文化交际是起促进作用的。

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而言,大学英语的文化教学内容仍然是以英美文化为中心,而中国文化知识只是在英语教学中的很小部分,几乎是微乎其微。此外,学生和教师都普遍认为,“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确实存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学课堂的现状是英美文化的输入远远高于中国文化的输出,这种单向的文化教学模式导致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尽管绝大多数老师和学生都认为有必要学习并传播中国文化知识,并肯定中国文化知识对英语跨文化交际的促进作用,但是忽略了母语文化的英语教学已经造成了跨文化交际的心理障碍。值得一提的是,77%的同学认为自己缺乏相对应的英语词汇,44%的学生认为英语造句能力不强。学生获取中国文化知识的渠道还主要是英语教师,由此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所以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中国文化知识的教授和积累,教学中导入母语文化,实现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共享,进行双向的跨文化间的交流,达到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能力提高的目的。总之,母语文化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对学习者心理、情感、动机、预期的影响,也有对学习策略、交际效果的影响,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

3 结束语

我们知道尽管大多数的学生与教师对母语文化有正确的认识,但是母语文化正迁移作用一直被忽略。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要注重母语文化,展现母语文化,并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和外国人更加流畅而平等地进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束定芳和庄智象指出:“具有良好的母语交际能力的外语学习者,其外语交际能力的获得相对容易一些。同样,如果学生母语与目的语语言结构上相近,文化背景相似,交际能力的正迁移发生的概率和规模就越大。”由此可见,母语文化可以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是英语教学的基础,也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缺失已经严重阻碍了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和培养。在今后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把握目的语文化输入与母语文化输出之间的平衡,成功地实现跨文化的双向交流,中国文化的适时导入有利于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母语的正迁移作用也将积极促进英语语言的习得。我们应该强调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提高大学生的中西文化的综合素养。只有立足于母语文化,英语学习者才不会丧失中华民族尊严,才能够传承中国文化传统,从而成功且有效地实现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双向交流。

[1]Ellis 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2]Kramsch,Claire.Language and Cultur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3]Krashen,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New York:Peramon Press,2001.

[4]Stern.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284.

[5]刘思阳.跨文化交际英语教育中的文化传输双向性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4,(2).

[6]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92.

[7]田颖.跨文化语境下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问题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

[8]赵杨.中国英语中的文化认同与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9,(6).

猜你喜欢
母语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母语
交际羊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母语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