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绩效调研报告

2014-08-15 00:55余继武江旺龙余文霞陈义忠晏功明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道德素质道德德育

余继武 江旺龙 余文霞 陈义忠 晏功明

(景德镇学院,江西 景德镇 333000)

为了促进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学生工作,本课题组开展了此次调研,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⑴考察地方本科高校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意愿等情况;⑵考察地方本科高校大学生对现有主体性德育的评价、需求与偏好;⑶根据前两项调查结果,为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学生工作提出差异化的对策建议。

1 关于基层党组织学生思想工作效果的调查

对自己道德素质的评价,调查显示,回答自己道德素质“较高”的占55.21%,回答“一般”的占25.68%,回答较低的占15.83%,回答“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的占3.28%。这说明大学生对自己的道德水平的评价整体比较高。这一点与外界社会关于大学生自我道德评价的惯常认识相符合。

对大学生整体是非判断能力的评价,回答“较强”的占29.34%,认为一般的占59.07%,回答“不知道”的占2.70%。这说明,大学生个体本人对自己所处的大学生整体的判断能力的评价不很高。这一点与上面的自我道德评价相比较,说明,大学生个体对自身评价相对较高,对自己所处的大学生群体的评价相对低一些。

对目前大学生整体道德素质的评价,回答“较高”的占16.41%,回答“一般”的占65.25%,回答“较低”的占18.34%。这说明大学生个体对自己所处大学生群体道德素质的评价很低。本项调查在内容上与上一项调查是相似的,结论也很一致,根据内在一致性信度原则,说明调查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你是否愿意别人说您是素质很高的人?对此问题,回答“很愿意”的占42.66%,回答“愿意”的占45.17%,回答“无所谓”的占12.16%。

你是否愿意别人评价自己是思想道德水平高的人?回答“很愿意”的占38.22%,回答“愿意”的占42.86%,回答“无所谓”的占18.92%。

上述两条调查结果说明大学生有很强的自我认同心理,具有正确的道德意识。这两条调查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比较高,说明调查信息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你是否愿意做一个因品德高尚而受到周围人们尊敬的人?回答愿意的占61.20%,回答“在不吃亏的前提下愿意”的占24.90%,回答“不愿意”的占4.05%,回答“无所谓”的占9.85%。这说明大学生对道德的主观定位有明确的意愿和意图,具有明晰的是非观。

如果在排队打饭的时候,看见有人加塞,你一般会怎样做?此项调查显示,回答“不会效仿”的占51.35%,回答“一般不会仿效”的占33.40%,回答“偶尔效仿,视情况而定”的占11.20%,回答“会效仿”的占4.05%。

当自己的行动妨碍了别人时,你会怎么样?回答“主动道歉”的占66.80%,回答“是否道歉视情况而定”的占20.46%,回答“有内疚心理,但一般不作声”的占9.07%,无所谓的占3.67%。

这两条调查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具有明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认知。各项调查吻合程度很高,说明调查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如果你看到他人的不道德行为,你会怎样?此项调查显示,回答“进行谴责”的占26.25%,回答“是否作声视情况而定”的占45.75%,回答“反感但不作声”的占23.17%,回答“无所谓”的占4.83%。其中会或者可能会进行谴责的占72%。低于关于“如果你在排队打饭的时候,看见有人加塞,你一般会怎样做?”的回答。这说明对外的道德干预意愿低于自我道德约束的意愿。这一点与外界社会的情况基本一致。

如果学校的社团、班集体、学生会等组织举办的活动能提高你的综合素质(包括你的思想道德素质),你愿意积极参与这些活动吗?回答“很愿意”的占33.78%,回答“愿意”的占52.12%,回答“视情况而定,随大流”的占9.46%,回答“无所谓”的占4.63%。说明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意愿。

如果担任学生干部,包括团干、班干、社团学生会干部,你愿意通过锻炼(当然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和精力),能提高你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办事能力吗?回答“很愿意”的占46.33%,回答“愿意”的占40.93%,回答“如果不影响学习和个人生活,就愿意”的占8.88%,回答“不愿意”的占3.86%。这说明学生行为意愿是强烈的。

如果担任学生干部,包括团干、班干、社团学生会干部,通过锻炼(当然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和精力),提高你个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水平,你愿意吗?回答“很愿意”的占27.80%,回答“愿意”的占51.35%,回答“无所谓”的占15.44%,回答“不愿意”的占5.41%。说明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意愿。

比较上述三项调查,可以发现,愿意通过锻炼提高自己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办事能力的比例,愿意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包括你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比例,愿意提高个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水平的比例,分别是87.26%、85.9%、79.15%,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在大学生的意识中,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办事能力的重要性比个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性要相对高一些。愿意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包括你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比例是85.9%,处于两者之间的位置,同时也证明了这样一点,因为增加了思想道德素质的因素,导致这一项的调查数据比纯粹愿意提高自己个人综合素质和办事能力的比例略有下降。

你愿意花一定的精力,牵头在寝室里组织室友们,实行自我管理,进一步改进寝室的卫生状况吗?回答“很愿意”的占27.99%,回答“愿意”的占53.67%,回答“如果工作难度不大,可以考虑”的占12.16%,回答“不愿意”的占6.18%。

你愿意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和其他同学一起组织环保协会、卫生协会、文明礼貌协会等组织,以提高我校同学的文明道德素养吗?回答“很愿意”的占26.45%,回答“愿意”的占50.77%,回答“如果工作难度不大,可以考虑”的占13.90%,回答“没有兴趣”的占8.88%。

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科研部设立了德育实验室,通过参与小组活动、话剧排演的方式,给参与者以道德警示,提高参与者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水平,你愿意参加此类活动吗?回答“很愿意”的占24.32%,回答“愿意”的占56.56%,回答“无所谓”的占10.04%,回答“不愿意”的占9.07%。

对所在班级现有班干部的评价,回答他们“对全班道德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的占26.45%,回答“还可以,一般”的占62.16%,回答“基本上没有起什么积极作用”的占7.53%,回答“不但没有起积极作用,反而起消极作用”的占3.86%。这说明大学生对班干部的整体评价不高。

如果还不是班干部的你,现在有机会成为班干部,有机会在为班级服务的工作中,提高自己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水平,你愿意吗?回答“很愿意”的占27.80%,回答“愿意”的占51.93%,回答“无所谓”的占10.23%,回答“不愿意”的占10.04%。

上述5项调查,说明大学生的道德行为意愿都比较强,具有较高的道德实践意愿。

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与学生社团、团委、校系学生会等学生组织接触吗?回答“接触得很多”的占12.74%,回答“还可以”的占29.15%,回答“一般”的占31.66%,回答“比较少”的占26.45%。这说明,在实践中真正参与了学生组织的大学生的比例并不很高,道德行动滞后于道德意愿。

2 关于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评价的调查

您的任课教师中,你明确知道是党员有几个?,回答“0个”的占5.98%,回答“1个”的占12.55%,回答“1个以上”的占24.13%,回答“不是很清楚”的占57.34%。这说明师生之间不了解,接触不多。

您得到过党员老师的帮助吗?回答“经常”的占9.65%,回答“偶尔”的占37.07%,回答“没有”的占45.56%,回答“其他”的占7.72%。这说明党员教师在主体性德育中的作用不显著,与上面最后一项调查结果相吻合。

党员教师是否积极地向你们征求意见?回答“没有过”的占38.42%,回答“有,而且很认真”的占24.71%,回答“有,但只是走过场”的占15.64%,回答“其他”的占21.24%。正面评价权重不高,这说明党员教师在主体性德育中采取相应的办法不多。

你觉得党员老师与普通老师相比怎么样,回答“党员不如一般老师”的占8.30%,回答“都差不多”的占52.90%,回答“党员基本上是领导;有点高高在上”的占10.81%,回答“党员关键时候还是能起带头作用”的占27.99%。这说明党员教师与非党员教师相比较,区别并不明显。

在教学水平上,你觉得党员老师与普通老师相比,怎么样,回答“没什么区别”的占30.50%,回答“有的党员老师水平比较高,有些普通老师水平比较高”的占31.47%,回答“我都不知哪个老师是党员,不好比较”的占29.92%,回答“总体而言,党员老师还是水平略高一些”的占8.11%。这说明在教学水平上,党员教师与普通教师相比较,差别不明显。

在敬业态度上,你觉得党员老师与普通老师相比怎么样,回答“没什么区别”的占49.81%,回答“感觉党员老师更敬业”的占20.66%,回答“年老的老师更敬业;年轻的老师好像差一点;这与是否党员无关”的占22.39%,回答“都不是很敬业”的占5.22%。这说明在敬业态度上,党员教师与普通教师相比较,差别不明显。

你所在系的书记是否经常深入党员、群众中了解情况?回答“经常”的占29.97%,回答“有事就去”的占27.80%,回答“从没来过”的占8.49%,回答“不清楚”的占33.74%。这说明系书记的学生工作有待改进。

你是否知道你所在院系有校级先进党员或党务工作者?回答“不是很清楚”的占62.74%,回答“知道,但好像是组织定的,先进与否我不知”的占23.17%,回答“知道,先进党员或党务工作者实至名归”的占9.27%,回答“好像这两年都未产生过先进个人与集体”的占4.83%。这说明大学生对院系先进党员或党务工作者接触较少。

每学年,基层党支部开展活动情况怎样?回答“有,但不是我们想要的”的占23.17%,回答“有,是我们特别想参加的”占22.39%,回答“有组织活动,但我从不参加”的占6.95%,回答“没有听说开展过什么活动”的占47.49%。这项调查说明基层党支部开展的活动总体上宣传动员不够,对学生留下的印象不深,效果有待提高。

近一两年内,学校有没有组织过专门性的主题教育活动?回答“有,但形式僵化,不是很喜欢”的占24.32%,回答“有,形式灵活,受益匪浅”的仅占28.19%,回答“有,但没什么印象”的占25.10%,回答“没有”的占22.59%。这项调查说明主题教育在组织开展、明确要求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

你所在院系是否搞过类似于“党员争优创先”活动?回答“没有”的占47.49%,回答“有,但都是走过场”的占18.73%,回答“有,但活动形式比较僵化,没有针对性”的占15.83%,回答“有,主题鲜明且效果明显”的占17.95%。这项调查反映出基层党组织的“党员争优创先”活动开展不多,效果不够理想。

你对所在系的党支部的总体评价怎么样”?回答“很好”的占8.94%,回答“较好”的占20.91%,回答“一般”的占55.32%,回答“差”的占14.83%,回答“不清楚”的占10.65%。这表明在“三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政治核心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

你所在党支部领导及党员教师走访宿舍谈心的频率是:回答“从未”的占51.16%,回答“每月一次”的占24.90%,回答“半年一次”的占23.17%,回答“每年一次”的占0.77%。可见在密切联系、关心服务群众不足。

综合上述所有主体性德育开展情况的调查,可见在大学生中产生正面积极的效果不是非常明显。

3 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启示

综上调查可见,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整体效果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大学生道德行动滞后于道德行为意愿,高校德育应向细致化方向发展,满足不同学生对德育形式和德育内容的不同偏好。德育应与综合素质培养、实践教育相结合,将思想政治、德育内容与学生的需求与偏好相结合,以形式多样的德育承载社会知识与就业、创业等相关的知识,增强大学生对德育的兴趣,提高大学生对多样化德育的参与率,达到既能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又能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与办事能力的目的,从而摆脱为了德育而德育的形式主义怪圈。

因此,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应切实发挥学生干部、党员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基层支部组织联系学生的堡垒作用。在普通学生看来,学生党员干部和教师党员,包括专任党员教师,都是党组织的化身,因此每一个党员学生干部和党员教工都应承担德育职责,应建立大德育思维。所谓大德育,即德育不仅是狭义的思想道德和政治教育,德育还应是一言一行的潜移默化,包括在支部工作中的谆谆教诲、严谨的实践教学、就业指导、针对学生个体的指导与帮助等等。基层党支部不仅自身应建立起大德育思维,还应指导学生党员干部和教师树立大德育思维,以点点滴滴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为人师范教育学生,推进学生建立起高度的道德认知与主体意愿。

猜你喜欢
道德素质道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浅析新闻记者的道德素质与责任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浅谈中学生道德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