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问政是倒逼机制和动力机制

2014-08-20 19:36访谈嘉宾宝鸡市委书记上官吉庆
当代陕西 2014年1期
关键词:宝鸡问政百姓

访谈嘉宾:宝鸡市委书记 上官吉庆

本刊记者:计科宪 王 玲

电视问政是倒逼机制和动力机制

访谈嘉宾:宝鸡市委书记 上官吉庆

本刊记者:计科宪 王 玲

记者:“电视问政”对于官员来说是一种挑战,宝鸡这样做基于怎样的考虑?

上官吉庆:政府职能部门的“一把手”,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导核心,对于一个系统、一个行业的干部作风、行政效率有着重要影响;作为政策的推动执行者,在促进发展、服务群众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当前,我市干部作风总体是好的,但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落实政策等过程中,一些部门还或多或少存在着部门利益至上,落实政策打折扣;工作作风不实、推诿扯皮、执行不力;群众观念淡漠、服务效率不高、吃拿卡要等现象。我们把部门的“一把手”推到直播镜头前,建立一个官民互动的平台,让群众代表与部门领导面对面交流,在节目中直面群众的问责与质询,使推诿扯皮现象无处遁形,让庸懒散漫问题现场曝光,让我们的干部“心发颤、头冒汗”,真正受到教育,从而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当然,在开办过程中,特别是通过直播的方式播出,一些领导还有顾虑,担心“家丑外扬”,政府形象受损;一些官员有抵触,怕当面露丑,下不了台阶。但是,市委、市政府坚定信心,坚持把这个节目办下去,让其成为畅通民意的重要渠道、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方式和提升服务效能的重大举措,不回避矛盾,不怕官员在镜头前揭丑亮短,彰显了我们直面矛盾和问题的勇气,闻过则喜、勇于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也方便群众当面说出心里话和真实感受,拉近了政府与群众的距离。

我们在节目的推进方面:一是高位推动。节目播出以来,我每期必看,亲自参加了市教育局和市规划局、渭滨区的节目。市政府各分管副市长作为特邀嘉宾分头参与各自分管部门的节目,并对部门参与节目情况进行现场点评。二是完善制度。在节目的推进过程中,我们对参与单位、参与人员从纪律层面予以明确,对问题征集、节目流程等内容从制度层面予以确定,确保了节目的播出质量和效果。三是督查跟进。《百姓问政》重点在问,关键在改。每期节目结束后,立即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督办整改,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使《百姓问政》不仅仅停留在让干部“发发汗”的层面,使其成为促进政府工作效能提升和干部作风转变的“助推器”。

记者:您参与“电视问政”有什么感受?您希望“电视问政”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上官吉庆:“电视问政”,一定要扩大参与范围,要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要把更多的问题征集上来,以问题为导向,挑刺揭短,推动工作;一定要直面矛盾问题,不能怕群众提问题,不能怕问题太尖锐,面对群众要讲实话、办实事,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理解和信任;一定要从体制机制入手,对群众高度关注的普遍性问题要建立起一套源头治理的制度、体系、办法,从根本上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

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所需所盼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希望通过“电视问政”能够达到以下效果:一是联系群众的渠道更加畅通。通过“电视问政”督促各部门进一步主动作为,下基层、接地气,回应群众诉求,解决群众所需,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二是干部队伍的作风更加务实。通过群众当面的挑刺和揭短,让部门看到差距和不足,让干部感到压力和动力,促进服务更加高效规范,作风更加务实。三是政府的执行力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百姓问政》,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所感所想所盼,讲实话、察实情、办实事,把政府的工作变成看得见摸得着、让群众能感受到的实实在在的服务。

记者:《百姓问政》节目开播以来,收集了很多群众建议和意见。如何保证群众意见说了不白说,说了能顶用?

上官吉庆:为了保证群众说话有人听,说了不白说、说了能顶用,我们主要采取了三条措施:

一是落实整改责任。“电视问政”,问是过程,办才是关键。我们将群众意见建议的整改作为转作风、提效能、优环境、促发展的重要举措,对照问题,分析根源,举一反三,立行立改。同时,还将部门整改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参与节目的相关部门要将问题整改情况及时向市政府专门报告。

二是完善督办机制。对群众通过各个渠道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转交办理。特别是对群众意见比较集中、社会关注度高的问题,由电视台进行跟踪采访,并在下期节目中反馈,回应群众关切。对由于机制体制等原因一时难以解决的,在节目直播满三个月时由市纠风办进行全面督促检查。

三是发挥媒体作用。节目不仅要求参与部门领导干部看,每次还要通知县区和部门安排、组织、号召全市机关干部一起看。同时,在《宝鸡日报》、宝鸡电台、宝鸡新闻网、市政府网站、《华商报》《今日宝鸡》等媒体,同步进行系列专题报道,扩大问政节目的影响力和推动力。

通过“问政”,各级干部接受监督意识明显增强,责任意识普遍提高,服务更加高效,有效推进了服务型政府建设。

记者:宝鸡“百姓问政——干部作风大家谈”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您觉得“电视问政”的魅力在哪里?这样的《百姓问政》能走多远?

上官吉庆:《百姓问政》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省委书记赵正永、省长娄勤俭等领导对宝鸡的这一做法给予充分肯定,《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陕西日报》多次报道,渭南、铜川、安康等市来学习经验,这是对我们的激励和鞭策。

《百姓问政》的主要魅力在于:一是“电视问政”让政府官员意识到,自己是个被监督的对象,应该对老百姓负责。这是一种新的问责形式;二是它在干部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拓宽了群众的诉求渠道,体现了民主的进步,具有积极意义;三是“电视问政”能够增强干部的公仆意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也有利于进一步维护和实现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四是它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的一个重要平台,是对社会管理方式的创新和尝试。

我市的《百姓问政》电视直播节目能否深入持久举办下去,不“虎头蛇尾”,不“走过场”,关键在制度,核心在创新。一方面,我们要对目前已经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制度进行总结和完善,固化内容和形式,从节目公告、问题征集、督办落实、整改报告方面形成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同时,建立健全受询部门网上投票选择制度、质询现场民众代表的随机组成制度、质询事项的后续处理结果跟踪报道制度等,使《百姓问政》从一道“开胃菜”变成一道“家常菜”。另一方面,要对《百姓问政》节目的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等进行创新,在人员力量上给予加强,在工作经费上给予保障,在节目质量上不断提升。同时,进一步扩大《百姓问政》节目的覆盖面,向所有市级部门和窗口单位延伸,向县区和基层延伸,真正使这一档节目成为老百姓欢迎的金牌栏目。

记者:有人说“电视问政”是作秀,您怎么看?

上官吉庆:我觉得,有这种议论是正常的。这一方面反映出一些群众对节目的批评意见,对我们是一种很好的警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广大群众对“电视问政”的期待,希望我们能够把这个节目办得更好。

“电视问政”是官员和群众沟通的一个全新模式,群众关注的问题折射出政府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刚开始,大家以“冒汗”为好看的标准,其实“冒汗”只是一时的尴尬,解决问题才是最终目的。

我们采用“电视问政”这种方式,是希望用“问”的手段“问”出更多的问题,带动更多问题的解决;是通过群众的参与,让政府工作接受社会和媒体监督,使我们的相关部门不敢懈怠,自我加压,主动为群众做好服务。可以说,这种与市民的“面对面”换来的是政府和群众的“心连心”。

“电视问政”,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创新之举,是对“官本位”思想的一个挑战。我们通过举办这个节目,为政府回应群众提供了一种常态化的倒逼机制和动力机制。下一步,我们将以“电视问政”为突破口,“问政”的范围更大一些、频率更高一些、形式更活一些,率先建起一个责任型、回应型政府。我们要让《百姓问政》节目串联起群众生活和政府工作,让群众看到政府努力改进工作的决心,让广大市民关心和支持城市发展,共同把宝鸡建设得更加美好。

猜你喜欢
宝鸡问政百姓
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不让百姓撇嘴骂
百姓记着你
问政“小事”解决民生难题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百姓看家“风”
宝鸡对霾源“拔芯断气”
网络问政节目应为公众所期盼
宝鸡非公企业多种形式学习十九大精神
丹江口 《百姓问政》聚焦履职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