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二)

2014-08-21 09:21
试题与研究·中考化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方程式小题溶液

满分:50分时间:5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

O-16S-32Zn-6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钉生锈B.干冰升华

C.蜡烛熔化D.灯泡发光

2.下图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比例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B.化石燃料占能源消费比例的68%

C.用天然气作燃料可减缓温室效应

D.适度发展水电、风电、核电等

3.合理搭配饮食是我们的健康理念。中考期间,小明妈妈为他准备了一份午餐:米饭、红烧鲤鱼、排骨汤、炸鸡腿。这份午餐搭配中还需要的营养素是()

A.糖类B.蛋白质

C.油脂D.维生素

4.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铁、锌、碘都属于微量元素

B.臭氧、双氧水都属于氧化物

C.生铁、金刚石都属于金属材料

D.品红、酚酞都属于酸碱指示剂

5.下列各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6.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科学家用纳米线织出了碳纳米管布料,碳纳米管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B.霉变的花生扔掉太浪费,可以压榨成花生油用于烹调食品

C.郊游后的自行车经清洗后需要晾晒并在链条上涂油等,目的是防止自行车生锈

D.用石灰乳粉刷过的墙日久变硬,是因为水分的蒸发而留下固体氢氧化钙的缘故

7.下列图示实验所描述的现象中,不正确的是()

8.下列做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鉴别铁粉和氧化铜——滴加稀硫酸

B.检验纯碱溶液中的氢氧化钠——滴加酚酞溶液

C.区分硫酸钾和氯化铵两种化肥——加熟石灰研磨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让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

9.在pH=1时,能大量共存的无色溶液是()

A.CuSO4NaClNaNO3

B.Na2CO3NaClNa2SO4

C.K2SO4Ba(OH)2KCl

D.Na2SO4HClKCl

10.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B.在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H2O2)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D.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大理石粉末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11.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根据题意利用化学式填空:炉具清洁剂中含有一种常见的碱;农业上属于复合肥的盐。

12.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氢原子,表示氮原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生成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该物质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一种铵盐,其化学方程式为。

13.海水中通常含有较多的Ca2+、Mg2+、SO2-4等离子,如果想知道某海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用检验。利用这种海水可制得粗盐,在提纯该粗盐时,工业上常加入稍过量的①NaOH溶液、②Na2CO3溶液、③BaCl2溶液及适量的盐酸等,则加入试剂的合理顺序为(只写一种)、盐酸;加盐酸的作用是。

14.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t1℃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把t1℃时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则其溶质质量分数(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把t2℃时13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为10%,需加水g。

15.化学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请根据题意填空。

(1)从微粒角度看,作为调味品的氯化钠是由(填微粒符号)构成的。

(2)工业上可用Cl2与NaOH溶液作用制漂白液:Cl2+2NaOH=NaCl+NaClO+H2O。与此类似,可用Cl2与石灰乳\[主要成分为Ca(OH)2\]制漂白粉,试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高中化学把化学反应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即氧化还原反应,另一类是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都没有改变的反应,即非氧化还原反应。据此推断上述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16.A~G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C组成元素相同,E是非金属单质。下图是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请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其中B物质在该反应中起作用;物质E的化学式为;反应②的基本类型是反应。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2分)

17.(3分)物质燃烧必须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如图A所示)。

(1)图A所示的“火三角”可表示燃烧的条件,图中缺少的一个条件①是。

(2)根据图B的实验,探究得出的燃烧条件是什么?

(3)若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便不易继续燃烧甚至会熄灭,这是为什么?

18.(3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1)实验室装满生石灰的塑料瓶因未拧紧瓶盖而发生膨胀破裂,试用化学原理解释该现象。

(2)某同学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来证明CO2和NaOH溶液是否发生反应。向一盛有CO2气体的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迅速塞紧橡胶塞(胶塞中插有一下端系有小气球的玻璃管),然后振荡锥形瓶,会观察到小气球逐渐胀大。试解释产生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并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9.(3分)在实验室中可选择下图装置制取气体。

(1)写出一个用A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

(2)B、C装置组合可制取多种气体,写出实验室制取其中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用C装置收集该气体时,气体应从(填“a”或“b”)口进入。

20.(3分)某实验室的废液中,可能含有KMnO4、KNO3、Na2SO4、Na2CO3中的一种或多种。某同学取该废液样品观察为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无色气体产生。根据以上实验回答:

(1)溶液中一定不存在什么物质?可能存在什么物质?

(2)写出上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只写一个)。

四、综合应用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1.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沙里淘金”说明黄金在自然界中以(填“单质”或“化合物”)形式存在。

(2)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1的两个实验:实验一中,甲同学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乙同学认为不够合理,理由是。实验二中,可证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的现象是。

(3)图2是模拟工业炼铁的实验装置,玻璃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丙同学将铜片加热,铜片表面变黑。于是他设计如下实验证明此黑色物质是氧化铜。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剪下一片变黑的铜片,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溶液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全部消失,露出红色的铜,溶液变为色黑色物质是氧化铜(5)将6.8g含杂质的锌粒,加入盛有50.0g过量稀硫酸的烧杯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56.6g。试计算:锌粒中所含锌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命题人:河南石海燕王军】

满分:50分时间:5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

O-16S-32Zn-6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钉生锈B.干冰升华

C.蜡烛熔化D.灯泡发光

2.下图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比例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B.化石燃料占能源消费比例的68%

C.用天然气作燃料可减缓温室效应

D.适度发展水电、风电、核电等

3.合理搭配饮食是我们的健康理念。中考期间,小明妈妈为他准备了一份午餐:米饭、红烧鲤鱼、排骨汤、炸鸡腿。这份午餐搭配中还需要的营养素是()

A.糖类B.蛋白质

C.油脂D.维生素

4.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铁、锌、碘都属于微量元素

B.臭氧、双氧水都属于氧化物

C.生铁、金刚石都属于金属材料

D.品红、酚酞都属于酸碱指示剂

5.下列各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6.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科学家用纳米线织出了碳纳米管布料,碳纳米管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B.霉变的花生扔掉太浪费,可以压榨成花生油用于烹调食品

C.郊游后的自行车经清洗后需要晾晒并在链条上涂油等,目的是防止自行车生锈

D.用石灰乳粉刷过的墙日久变硬,是因为水分的蒸发而留下固体氢氧化钙的缘故

7.下列图示实验所描述的现象中,不正确的是()

8.下列做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鉴别铁粉和氧化铜——滴加稀硫酸

B.检验纯碱溶液中的氢氧化钠——滴加酚酞溶液

C.区分硫酸钾和氯化铵两种化肥——加熟石灰研磨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让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

9.在pH=1时,能大量共存的无色溶液是()

A.CuSO4NaClNaNO3

B.Na2CO3NaClNa2SO4

C.K2SO4Ba(OH)2KCl

D.Na2SO4HClKCl

10.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B.在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H2O2)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D.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大理石粉末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11.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根据题意利用化学式填空:炉具清洁剂中含有一种常见的碱;农业上属于复合肥的盐。

12.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氢原子,表示氮原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生成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该物质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一种铵盐,其化学方程式为。

13.海水中通常含有较多的Ca2+、Mg2+、SO2-4等离子,如果想知道某海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用检验。利用这种海水可制得粗盐,在提纯该粗盐时,工业上常加入稍过量的①NaOH溶液、②Na2CO3溶液、③BaCl2溶液及适量的盐酸等,则加入试剂的合理顺序为(只写一种)、盐酸;加盐酸的作用是。

14.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t1℃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把t1℃时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则其溶质质量分数(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把t2℃时13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为10%,需加水g。

15.化学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请根据题意填空。

(1)从微粒角度看,作为调味品的氯化钠是由(填微粒符号)构成的。

(2)工业上可用Cl2与NaOH溶液作用制漂白液:Cl2+2NaOH=NaCl+NaClO+H2O。与此类似,可用Cl2与石灰乳\[主要成分为Ca(OH)2\]制漂白粉,试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高中化学把化学反应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即氧化还原反应,另一类是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都没有改变的反应,即非氧化还原反应。据此推断上述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16.A~G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C组成元素相同,E是非金属单质。下图是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请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其中B物质在该反应中起作用;物质E的化学式为;反应②的基本类型是反应。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2分)

17.(3分)物质燃烧必须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如图A所示)。

(1)图A所示的“火三角”可表示燃烧的条件,图中缺少的一个条件①是。

(2)根据图B的实验,探究得出的燃烧条件是什么?

(3)若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便不易继续燃烧甚至会熄灭,这是为什么?

18.(3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1)实验室装满生石灰的塑料瓶因未拧紧瓶盖而发生膨胀破裂,试用化学原理解释该现象。

(2)某同学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来证明CO2和NaOH溶液是否发生反应。向一盛有CO2气体的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迅速塞紧橡胶塞(胶塞中插有一下端系有小气球的玻璃管),然后振荡锥形瓶,会观察到小气球逐渐胀大。试解释产生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并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9.(3分)在实验室中可选择下图装置制取气体。

(1)写出一个用A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

(2)B、C装置组合可制取多种气体,写出实验室制取其中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用C装置收集该气体时,气体应从(填“a”或“b”)口进入。

20.(3分)某实验室的废液中,可能含有KMnO4、KNO3、Na2SO4、Na2CO3中的一种或多种。某同学取该废液样品观察为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无色气体产生。根据以上实验回答:

(1)溶液中一定不存在什么物质?可能存在什么物质?

(2)写出上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只写一个)。

四、综合应用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1.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沙里淘金”说明黄金在自然界中以(填“单质”或“化合物”)形式存在。

(2)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1的两个实验:实验一中,甲同学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乙同学认为不够合理,理由是。实验二中,可证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的现象是。

(3)图2是模拟工业炼铁的实验装置,玻璃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丙同学将铜片加热,铜片表面变黑。于是他设计如下实验证明此黑色物质是氧化铜。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剪下一片变黑的铜片,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溶液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全部消失,露出红色的铜,溶液变为色黑色物质是氧化铜(5)将6.8g含杂质的锌粒,加入盛有50.0g过量稀硫酸的烧杯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56.6g。试计算:锌粒中所含锌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命题人:河南石海燕王军】

满分:50分时间:5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

O-16S-32Zn-6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钉生锈B.干冰升华

C.蜡烛熔化D.灯泡发光

2.下图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比例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B.化石燃料占能源消费比例的68%

C.用天然气作燃料可减缓温室效应

D.适度发展水电、风电、核电等

3.合理搭配饮食是我们的健康理念。中考期间,小明妈妈为他准备了一份午餐:米饭、红烧鲤鱼、排骨汤、炸鸡腿。这份午餐搭配中还需要的营养素是()

A.糖类B.蛋白质

C.油脂D.维生素

4.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铁、锌、碘都属于微量元素

B.臭氧、双氧水都属于氧化物

C.生铁、金刚石都属于金属材料

D.品红、酚酞都属于酸碱指示剂

5.下列各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6.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科学家用纳米线织出了碳纳米管布料,碳纳米管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B.霉变的花生扔掉太浪费,可以压榨成花生油用于烹调食品

C.郊游后的自行车经清洗后需要晾晒并在链条上涂油等,目的是防止自行车生锈

D.用石灰乳粉刷过的墙日久变硬,是因为水分的蒸发而留下固体氢氧化钙的缘故

7.下列图示实验所描述的现象中,不正确的是()

8.下列做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鉴别铁粉和氧化铜——滴加稀硫酸

B.检验纯碱溶液中的氢氧化钠——滴加酚酞溶液

C.区分硫酸钾和氯化铵两种化肥——加熟石灰研磨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让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

9.在pH=1时,能大量共存的无色溶液是()

A.CuSO4NaClNaNO3

B.Na2CO3NaClNa2SO4

C.K2SO4Ba(OH)2KCl

D.Na2SO4HClKCl

10.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B.在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H2O2)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D.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大理石粉末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11.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根据题意利用化学式填空:炉具清洁剂中含有一种常见的碱;农业上属于复合肥的盐。

12.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氢原子,表示氮原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生成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该物质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一种铵盐,其化学方程式为。

13.海水中通常含有较多的Ca2+、Mg2+、SO2-4等离子,如果想知道某海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用检验。利用这种海水可制得粗盐,在提纯该粗盐时,工业上常加入稍过量的①NaOH溶液、②Na2CO3溶液、③BaCl2溶液及适量的盐酸等,则加入试剂的合理顺序为(只写一种)、盐酸;加盐酸的作用是。

14.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t1℃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把t1℃时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则其溶质质量分数(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把t2℃时13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为10%,需加水g。

15.化学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请根据题意填空。

(1)从微粒角度看,作为调味品的氯化钠是由(填微粒符号)构成的。

(2)工业上可用Cl2与NaOH溶液作用制漂白液:Cl2+2NaOH=NaCl+NaClO+H2O。与此类似,可用Cl2与石灰乳\[主要成分为Ca(OH)2\]制漂白粉,试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高中化学把化学反应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即氧化还原反应,另一类是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都没有改变的反应,即非氧化还原反应。据此推断上述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16.A~G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C组成元素相同,E是非金属单质。下图是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请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其中B物质在该反应中起作用;物质E的化学式为;反应②的基本类型是反应。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2分)

17.(3分)物质燃烧必须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如图A所示)。

(1)图A所示的“火三角”可表示燃烧的条件,图中缺少的一个条件①是。

(2)根据图B的实验,探究得出的燃烧条件是什么?

(3)若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便不易继续燃烧甚至会熄灭,这是为什么?

18.(3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1)实验室装满生石灰的塑料瓶因未拧紧瓶盖而发生膨胀破裂,试用化学原理解释该现象。

(2)某同学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来证明CO2和NaOH溶液是否发生反应。向一盛有CO2气体的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迅速塞紧橡胶塞(胶塞中插有一下端系有小气球的玻璃管),然后振荡锥形瓶,会观察到小气球逐渐胀大。试解释产生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并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9.(3分)在实验室中可选择下图装置制取气体。

(1)写出一个用A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

(2)B、C装置组合可制取多种气体,写出实验室制取其中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用C装置收集该气体时,气体应从(填“a”或“b”)口进入。

20.(3分)某实验室的废液中,可能含有KMnO4、KNO3、Na2SO4、Na2CO3中的一种或多种。某同学取该废液样品观察为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无色气体产生。根据以上实验回答:

(1)溶液中一定不存在什么物质?可能存在什么物质?

(2)写出上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只写一个)。

四、综合应用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1.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沙里淘金”说明黄金在自然界中以(填“单质”或“化合物”)形式存在。

(2)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1的两个实验:实验一中,甲同学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乙同学认为不够合理,理由是。实验二中,可证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的现象是。

(3)图2是模拟工业炼铁的实验装置,玻璃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丙同学将铜片加热,铜片表面变黑。于是他设计如下实验证明此黑色物质是氧化铜。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剪下一片变黑的铜片,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溶液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全部消失,露出红色的铜,溶液变为色黑色物质是氧化铜(5)将6.8g含杂质的锌粒,加入盛有50.0g过量稀硫酸的烧杯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56.6g。试计算:锌粒中所含锌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命题人:河南石海燕王军】

猜你喜欢
方程式小题溶液
化合价归零法配平复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初 春
强碱混合溶液pH值的计算
离子方程式设错方式透析
冒险方程式
溶液知识 巧学妙记
例析高考对“pH+pH=14”的考查
电离平衡单元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