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与国内价值链并行条件下产业升级的联动效应
——以深圳产业升级为案例

2014-08-22 03:41赵放曾国屏
中国软科学 2014年11期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深圳

赵放,曾国屏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社会科学与管理学部,广东 深圳 518055)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必须通过转型升级才能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过去30多年,以代工方式切入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将国内资源与国外的资本、市场联系起来,通过“干中学”和竞争性模仿机制,中国在全球化格局下快速地实现了经济起飞和工业化。借助这种发展模式,中国(尤其是东部地区)获得了以出口导向为特征的第一波“全球化红利”,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然而,随着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数量型“人口红利”的衰减、增量式改革的“体制转移红利”释放完毕,第一波“全球化红利”已基本透支,中国急需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实际上,一些较为发达的沿海城市已经率先开始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它们开始尝试在某些行业中建立具有竞争力的国内价值链(National Value Chain,NVC),并以此带动行业从GVC低端向GVC高端的攀升。这也意味着中国将在扩大内需基础上实施深度的全球化战略,发掘基于内需的第二波“全球化红利”[1]。产业转型升级要求产业从低技术、低附加价值状态向高技术、高附加价值状态转变。它可以是产业内升级,如从OEA、OEM、ODM到OBM;也可以是产业间升级,如通过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协调发展。然而,以加工贸易、FDI等形式发展起来的外向型经济使得我国传统制造业的“存量”巨大;提倡自主创新、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否也能为传统制造业的升级带来“创新红利”,促进高新技术自发地向传统产业的溢出,是本文考虑的主要问题。对此,本文拟用理论推导和深圳产业升级案例分析,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

一、理论综述与推论

1. GVC中后发国家或地区产业升级的相关研究

早期观点认为通过加入GVC分工体系,吸收和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制度体系,后发国家或地区会自发地完成“进口零配件进行装配→整个生产过程的自主进行→设计自己的产品→在地区或全球市场上销售自主品牌产品”的产业升级过程[2]。该过程实际上要求后发国家或地区在每一个阶段都能完成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并依循新结构决定的比较优势选择相关的技术和产业,为下一次升级积累资本[3-4]。

然而,在当前以发达国家主导的GVC体系中,这种目标状态过于理想化。Cramer(1999)、Humphrey和Schmitz(2004)指出发达国家出于保护自身优势的考虑,会力图将后发国家的升级“锁定”或“俘获”在GVC的低端环节[5-6];例如对后发国家的技术转移或技术溢出实行阻断或结构性封锁,使其工艺升级和产品升级无法很好衔接,进而陷入“代工—微利化—品牌、销售渠道与自主创新能力低—向GVC高端攀升能力弱”的恶性因果循环[7]。

研究表明,一些成功突破低端锁定的国家或地区(如日本、韩国等)往往在参与GVC的同时,并行地构建了根植于国内市场的国内价值链(NVC),先在国内市场中培育出高级要素和相关竞争优势,再利用NVC的杠杆作用将其优势逐渐扩展到GVC[8-9]。

从已有文献来看,多数研究赞同后发国家或地区在全球化背景下先从GVC低端到NVC,再从NVC到GVC高端的产业升级路径,其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侧重于利用本地专业化市场、企业关系网络和创新网络以及国际化行为等方式,实现制造企业自身的技术深化[10-11],如从OEM、ODM升级到OBM;另一类侧重于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制造业带来的产业效率提高和要素高级化[12-13],即将具有知识密集特征的生产性服务视为一种软性技术集合,分析生产性服务业的嵌入对促进制造业深化和二、三产业结构调整所起的作用。

在此过程中,刘志彪和于明超(2009)发现在GVC中两头在外的制造行业受制于国际大买家的订单、技术标准和产品规制等进行生产,容易弱化与国内市场的产业关联,从而使NVC的形成出现困难[7]。赵秀丽和张成(2010)指出,目前我国多数本地生产性服务企业的服务水平较为低端,仅对部分制造业的升级起到促进作用[14]。杨锐等(2011)则以上海为例,指出本地FDI制造业更愿意选择FDI的生产性服务业[15]。也就是说,在GVC和NVC并行条件下,后发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升级可能存在产业内部和产业间的结构效应或联动效应,该效应对产业升级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目前的研究却对此关注不够,有待分析深入。

2. GVC与NVC并行条件下产业升级联动效应的推论

近年来,我国一些发展较好的地区(如东部沿海地区)开始尝试从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转变,相继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谋求GVC的逆向攀升。然而,早期发展中外向型经济也使得这些地区传统制造业的比重仍然较大;其自主创新与产业升级同时面临着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培育的双重任务。

Harberger(1998)指出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需要结合两种过程,一种是高生产率增长的行业发展从其它相对较低生产率行业中吸收更多资源的“蘑菇过程(mushroom-process)”;另一种是高生产率增长的行业带动其它行业共同发展的“酵母过程(yeast-process)”[16]。这两种过程也对应着本地构建NVC的过程。“蘑菇过程”在我国部分城市构建NVC的前期(从模仿创新走向自主创新)有所体现,如深圳从“三来一补”发展为IT业一枝独秀的科技之城,传统产业积累的剩余输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17]。然而,要建立具有竞争优势的NVC、实现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再打入国际市场,“酵母过程”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些学者的实证研究表明,以FDI形式发展起来的部分高技术行业存在FDI对国内技术创新的挤出效应[18]。本文认为,以代工、加工贸易形式从GVC低端发展起来的国内高科技或先进制造行业,同样可能对传统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产生挤出作用。也就是说,在从GVC走向构建NVC的过程中,高技术行业吸收了低技术行业的剩余、促进了自身的高速成长,但在对低技术行业的知识溢出、联动发展方面却难以自发地形成“酵母过程”。

主要原因在于,先进制造业与传统制造业选择向GVC高端攀升的路径和方式往往存在差异。从我国已有的案例总结来看,通讯、汽车、生物制药等高技术或先进制造业更加强调持续的技术创新、生产能力以及相关产业的垂直整合;而大多数服装、玩具等低技术或传统制造业则更倾向于渠道控制、品牌管理方面[19-20]。也就是说,两种行业的升级分别沿着图1中GVC的生产环节、流通环节方向进行。为了获得持续的技术创新,先进制造业需要进行更多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对科研类服务的需求大;而自创品牌和销售渠道则更多地依赖商务服务。目前,我国一些高科技企业已经建立起自己的科技研发中心并开始自主创新[21-22];服装、玩具等传统制造企业,在产品设计、技术开发等环节仍然主要依赖海外订单企业或外商直接投资服务(FDIS)的提供,对生产端的价值链攀升能力还比较弱[23];同时在GVC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进行价值攀升的企业还很少。

图1 全球价值链的价值与部分产业分布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图2 产业升级中的两个供需循环圈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当生产性服务业从制造业中分离出去形成独立产业时,上述情况演变成产业升级过程中两个较为独立的供需循环圈(图2)。芮明杰(2010)指出两种生产性服务行业嵌入制造业的形式是不一样的,科研服务业多为一种结构型嵌入,与制造业属于双边治理模式;而商务服务业则为关系型嵌入,制造企业更多地与商务服务企业的多重社会关系网络相链接[24]。陈健和史修松(2008)则通过实证研究说明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行业间的异质性都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具有显著影响[25]。因此,从已有研究中可以得出如下推论:

推论1:在GVC中低端同时构建NVC过程中,高技术行业的升级对低技术行业的升级具有挤出趋势。

在构建NVC时,多数后发地区倾向于选择发展高技术或先进制造业以带动产业创新和升级。黄永春等(2014)指出高技术行业的创新具有开放性,更倾向于借助NVC的创新资源[26]。本地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和类型会受其影响较大。而低技术或传统制造业在产品设计、品牌管理等环节往往表现出依赖国外GVC“链主”的特征,本地相关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动力会较弱。因此:

推论2:在GVC中低端同时构建NVC过程中,低技术行业与当地相关生产性服务业具有弱互补效应。

二、深圳产业升级的案例研究

本文的目的是探索与发现新现象,而非建立一般性理论,故选择深圳作为典型案例进行验证。选择依据在于:深圳在1980年建市之前基本上属于农业经济,1998年以后农业产值比重一直在1%以下,传统工业发展的历史性干扰因素较少;其次,深圳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是典型的从“三来一补”到自主创新的过程[27],全球化参与程度和在国内的创新示范效应都比较高,接近“位于GVC中低端同时构建NVC”的背景条件。

1.深圳在GVC和NVC中所处的位置

深圳长期坚持“产业第一”、“科技立市”的发展战略。在对外贸易方面,2004年开始深圳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一直呈现顺差,2012年高新技术产品(主要为自动数据处理设备、液晶显示板、打印设备等)出口占总出口额比重53.99%,高于深圳传统制造产品(如服装、鞋类、家具等)。但是,2001—2012年间进料加工贸易仍是出口贸易的主要方式,比重保持在40%—50%左右;其次为一般性贸易,比重在20%—30%左右;来料加工装配的比重近年来有所下降。从出口企业属性来看,三资企业一直是深圳出口贸易的重要主体,其次为民营或集体企业,国有企业最低,2012年三者比重51.65:37.86:10.49*根据深圳历年统计年鉴以及海关数据计算整理。。因此,深圳主要是以外资企业为主导,通过FDI形式嵌入GVC;尽管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开始与GVC对接,但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加工贸易形式仍在出口中占据一定比重,多数产业处于GVC的中低端。

就全国范围看,2012年深圳“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制造业”的专业化水平和集聚程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7-2011年行业产值区位商的均值分别达到6.92和3.35,就业人数区位商的均值为5.14和2.98*本文的产业专业化程度和集聚程度,分别以深圳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劳动就业人员占全国相关行业比重的区位商表示。一般认为区位商大于1,即专业化程度和集聚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区位商越大其水平越高。;涌现出一大批实力雄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如华为、中兴、腾讯、比亚迪、迈瑞等),形成了相应的产业集群。表1列举了近年来深圳市区位商大于1或接近1的行业,可见除了技术密集型行业,部分传统制造业(如家具、塑料制品等)仍然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优势,但在专业化水平和集聚程度上已有下降趋势。

从2000年起,深圳就开始了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逐步建立起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物流业和文化产业四大支柱产业。表1 显示多数生产性服务行业的专业化集聚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有上升趋势。随着升级的继续,深圳开始建立以研发和产品设计为重心的总部经济,并将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低端加工制造业向周边或内地转移,如富士康工厂迁出但其总部仍然留在深圳;在河源、衡阳、襄阳等城市建立的深圳工业园等。深圳已经满足构建NVC的若干特征[7],并开始打造位于NVC高端的竞争力。

表1 深圳市部分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水平和集聚程度

资料来源:根据《深圳统计年鉴2008》和《深圳统计年鉴2012》计算整理。

2. 内外资企业在深圳产业升级中的作用

产业向GVC高端攀升,需要掌握相应的知识、技术和管理经验。由于品牌管理和渠道控制等因素难以定量化,本文采用R&D强度(R&D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指标分析不同注册类型企业在深圳产业升级中的作用,以验证上述推论的前提是否成立。

参考郭克莎(2005)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02)》中2位数代码行业的技术水平分类[28],深圳市传统制造业可对应其低技术和中低技术行业(以下简称低技术行业),先进制造业对应中高和高技术水平行业(以下简称高技术行业)。由于年鉴数据没有公布分行业R&D情况,本文采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工业企业统计数据库”完成了对深圳市相应数据的提取*该数据库是编制《中国工业统计年鉴》的参考数据。以2011年为例,共提取深圳市工业企业6854家,与《深圳统计年鉴(2012)》中公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5692家非常接近。。

如图3和图4所示,近年来,深圳内资企业的R&D投入和利润率在高技术行业比较高且呈上升趋势,在低技术行业则有所下降;外资和港澳台资在低技术行业的R&D投入较低,但其利润率都明显高内资企业;外资和港澳台资在高技术行业的R&D投入和利润率比较稳定,但明显低于内资企业。

这一现象说明,深圳的先进制造业已经开始实行自主创新战略,并在国际国内占据一席之地,从而带来对科研类服务较高的需求。传统制造业的利润仍主要被外资企业和港澳台企业攫取;这些企业的高利润率和在本地的低R&D投入,意味着传统制造业高附加值环节(如产品研发和设计)仍然掌握在国外订单发包方手中,本地相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因此,深圳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很可能形成图2中的两个供需循环圈。

3.全球化战略下深圳产业转型升级联动效应

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目标是提高产业效率,要求产业规模增长和生产率增长呈正比,即所谓的维多恩(Verdoorn)效应[29]。本文根据经济学中弹性系数的思想,将“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与其规模增长率之比”定义为Verdoorn弹性系数。按此思路分析,深圳的产业转型升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图3 深圳各类注册企业在高技术与低技术行业中R&D强度(2007年)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计算整理。

图4 深圳各类注册企业在高技术与低技术行业中经济效益(2011年)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计算整理。

(1)低技术行业的升级较弱,高技术行业升级对低技术行业升级具有挤出趋势

表2显示,2007-2011年间深圳大多数低技术水平行业的Verdoorn弹性系数为负值,也就是说行业规模每增长1%,会使其劳动生产率呈负增长。但是,深圳和高技术水平行业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如表3所示),除了仪器仪表制造业规模增速下降带来负值的Verdoorn系数外,绝大多数高技术水平行业的生产率增长与产值增长呈正相关。

由此可见,深圳高技术水平行业的升级没有与低技术水平行业升级形成协同发展的“互补效应”。两种行业Verdoorn值的差异意味着,随着高技术行业的产业升级,低技术水平的传统制造业要想提高其劳动生产率,只有不断降低产值增长率才可能实现。通过压缩产值规模来提高行业生产率,与传统产业的经验升级路径[19]相矛盾。因此,本文认为上述情况更可能是深圳高技术制造业的升级对低技术制造业升级形成了一种“挤出效应”。

(2)低技术行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补性较差,部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受到抑制

芮明杰、赵小芸等(2012)指出深圳是典型的“低端制造业转型升级拉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30]。如表4所示,2007-2011年间深圳主要生产性服务业的Verdoorn弹性系数均为正值;只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劳动生产率增速和行业规模增速在考察期间有所下降,但两者仍属正向因果关系。近年来,深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趋势与高技术水平的制造行业基本保持一致,与传统制造业的情况相反。

表2 2007-2011年深圳低技术行业调整绩效

注:行业劳动生产率=行业增加值/行业就业人数;行业规模为行业产值比重。

资料来源:根据《深圳统计年鉴2008》和《深圳统计年鉴2012》计算整理。

表3 2007年-2011年深圳高技术行业调整绩效

注:行业劳动生产率=行业增加值/行业就业人数;行业规模为行业产值比重。

资料来源:根据《深圳统计年鉴2008》和《深圳统计年鉴2012》计算整理。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生产率和规模增长明显慢于“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间接反映出深圳的先进制造业可能主要沿图1的左边路径攀升,而传统制造业沿该路径攀升的效果不明显。根据生产性服务业自身的功能和作用机理,可以认为深圳的生产性服务业与高技术水平制造业具有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联动效应;传统制造业的规模和劳动生产率增速均较低会形成对部分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不足,从而限制该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又会进而影响制造业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表4 2007年-2011年深圳生产性服务行业的调整绩效

注:行业劳动生产率=行业增加值/行业就业人数;行业规模为行业产值比重。

资料来源:根据《深圳统计年鉴2008》和《深圳统计年鉴2012》计算整理。

三、结论与启示

通过理论推导和案例分析,本文发现当产业仍处于GVC中低端时,构建相关NVC可能出现高技术行业升级对低技术行业升级“挤出”大于“互补”的联动效应。这会使得当地的相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从而进一步影响低技术行业的升级。

随着中国进入以转型升级带动经济持续发展的阶段,多数城市和地区都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作为构建NVC、实现产业升级和沿GVC逆向攀登的重要方式。在担忧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同质化、恐其沦为新低端加工业[31]的同时,本文认为还应该防范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高技术行业、先进制造业或战略性新兴行业对低技术行业、传统制造业的挤出效应。在实现从模仿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从出口导向全球化向拓展内需的全球化转变的过程中,先进制造业、传统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联动尤为重要。先进制造业为传统制造业升级提供了高质量中间品和技术的输入;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完善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体系,又为先进制造业拓展内需、建立NVC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持续创新的良好环境。尤其是近年来,我国部分制造业的成本上升压力加大,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目前的情况不可能完全将低技术制造缓和或传统制造业转移到其它国家或地区[32],促进该行业与高技术行业、生产性服务一起形成共同转型升级,实现其像韩国、台湾那样向总部经济或向一级供应商的转变就变得尤为重要。因此,高技术行业和低技术行业在未来应该适当地在GVC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都增强其竞争力;针对不同嵌入形式的生产性服务业,建立与制造业不同的耦合平台,从而促进知识和技术在行业内和行业间的溢出,形成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共同升级的良好循环。

参考文献:

[1] 刘志彪. 基于内需的经济全球化:中国分享第二波全球化红利的战略选择[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2,49(2):51-59.

[2] GereffiG.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9, vol.48: 37-40.

[3] 林毅夫. 经济发展与转型: 思潮、战略与自生能力[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7-38.

[4] 张其仔.比较优势的演化与中国产业升级路径的选择[J]. 中国工业经济,2008(9): 58-68.

[5] Cramer G. Can africa industrialize by processing primary commodities? the case of mozambican cashew nuts [J].World Development,1999,29(7):1247-1266.

[6 Humphrey J, Schmitz H. Chain governance and upgrading: taking stock[A]. in Schmitz H.(eds), Local Enterprises in the Global Economy: Issue of Governance and Upgrading[C]. Cheltenham: Elgar: 349-381.

[7] 刘志彪, 于明超. 从GVC走向NVC: 长三角一体化与产业升级[J]. 学海,2009(5): 59-67.

[8] Ernst D, Kim. Global product ion networks, knowledge diffusion, and local capability formation: a conceptual framework[R]. The Nelson & Winter Conference in Aalborg, Demark, 2001.

[9] 刘志彪,张杰. 全球代工体系下发展中国家俘获型网络的形成、突破与对策——基于GVC与NVC的比较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7(5): 39-47.

[10] 张杰,刘志彪. 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价值链的构建与中国企业升级[J].经济管理,2009(2): 21-25.

[11] 杨桂菊, 刘善海. 从OEM 到OBM: 战略创业视角的代工企业转型升级——基于比亚迪的探索性案例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3(2): 240-249.

[12] 刘志彪. 生产者服务业及其集聚:攀升全球价值链的关键要素与实现机制[J].中国问题研究,2008(1): 3-12.

[13] 刘明杰,芮明杰,姚凯. 生产性服务业嵌入于制造业升级的协同演进关系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研究,2010(8): 66-75.

[14] 赵秀丽,张成. 跨国公司生产网络与生产性服务业网络的嵌入性分析[J]. 上海经济研究, 2010(3): 60-67.

[15] 杨锐,张洁,芮明杰. 基于主体属性差异的生产性服务网络形成及双重结构[J].中国工业经济, 2011(3): 139-148.

[16] HarbergerA C. A vision of the growth process [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8, 88 (1): 1- 32.

[17] 陈云岗. 深圳经验[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101-103.

[18] 王玲, 涂勤. 中国制造业外资生存率溢出的条件性研究[J]. 经济学(季刊),2007,7 (1): 171-184.

[19] 张辉. 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与产业发展策略[J].中国工业经济,2006(1): 40-48.

[20] 谭力文,马海燕,刘林青. 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深层透视[J].中国工业经济,2008(10): 64-74.

[21] 孙福全, 刘冬梅. 华为的自主创新之路:从销售代理商到准世界级企业[J].中国科技论坛,2008(6):16-20.

[22] 田志龙,田博文. 市场导向内涵与执行随企业成长阶段演变的规律——基于中兴通讯的案例研究[J]. 管理学报,2011(9): 1275-1290.

[23] 盛世豪. 经济全球化下传统产业集聚核心竞争力分析——兼论温州区域产业结构的“代际锁定”[J]. 中国软科学,2004(9): 114-120.

[24] 芮明杰.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思路与对策[R].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芮明杰工作室课题组,2010.

[25] 陈健, 史修松. 产业关联、行业异质性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J].产业经济研究,2008(6):16-22.

[26] 黄永春,郑江淮,张二震. 依托于NVC的新兴产业开放互补式技术突破路径[J]. 科学学研究, 2014(4): 519-530.

[27] 陶一桃, 鲁志国. 中国经济特区史要[M].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0. 42-109.

[28] 郭克莎. 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的趋势、作用和战略[J]. 产业经济研究,2005(5):1-12.

[29] 李小平, 卢现祥. 中国制造业的结构变动和生产率增长[J]. 世界经济,2007,30(5): 52-64.

[30] 芮明杰,赵小芸等. 产业发展与结构转型研究[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31] 刘志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端化:基于“链”的经济分析[J]. 产业经济研究,2012(3): 9-17.

[32]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课题组.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研究[A].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 “十二五”规划战略研究[C].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生产性服务业深圳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谈《网络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项目教学实施
深圳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深圳医改破与立
深圳“去编”激起千层浪
高职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