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企业的成型路径:目标、团队和投入的联动

2014-08-22 03:52周寄中汤超颖卢涛
中国软科学 2014年11期
关键词:创新型强度企业

周寄中,汤超颖,卢涛

(中国科学院大学 管理学院,北京 100049)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我国2006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中提出的要在2020年成为创新型国家的一项主要举措[1],由国家科技部、国资委和全国总工会组织实施的创新型企业的评选工作自2008年启动以来到2011年为止,已经先后确定了四批550家创新型试点企业(2012年又认定了第五批126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并陆续命名了三批356家创新型企业(2009年命名第一批91家,2010年命名第二批111家,2011家命名154家)。这些创新型企业作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干和中坚,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有什么新的进展,是否具备了依靠创新驱动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能力,对于我国创新型企业的建设乃至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都是一个亟待探讨的课题。因为距离2020年只有6年时间了。

二、研究思路

检视已命名的创新型企业的发展程度可以有多种方式。限于篇幅,本文采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根据创新型企业中上市公司年报的有关数据计算出企业的研发强度,从研发强度估算创新型企业的研发投入水平;再将研发投入与企业的研发目标、研发团队进行联动分析,探索提升我国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的一种路径。

到2013年,我国356家创新型企业中有107家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2],本文随机抽取其中65家在国内上市的创新型企业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占创新型企业上市公司的60.7%。之所以以这些上市公司的年报提供的数据和资料作为追踪这些创新型企业发展情况的依据,是因为上市公司年报经过权威机构审计,数据的规范和可靠程度应当高于企业自评的数据(评选创新型企业时首先是由企业自评提供数据)。限于篇幅,本文只选取已经上市的创新型企业在2013年年报中的3个指标:营销收入、研发支出、净利润,并根据这3个指标计算出研发强度(即研发支出/营销收入)和营销收入净利润率(即净利润/营销收入)。

如此强调“研发强度”,是因为评选创新型企业的“4+1”指标(即4个定量指标:研发强度、千名研发人员发明专利拥有量、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全员劳动生产率和1个定性指标:创新组织与管理)中*笔者参加了创新型企业指标体系的设计和创新型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的评选工作。,最能体现创新型企业特点的就是其研发强度[2-4]。这将在后文分析。至于“营销收入净利润率”,并不是评选创新型企业的指标,但本文以为,这一指标能够间接看出创新型企业运行中对企业经济产出的贡献程度,这也是创新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为了分析问题聚焦,本文只选择这两个指标分析,而且以研发强度为主。

三、2013年我国创新型企业中上市公司的研发强度

为分析方便,基本上按行业划分,先将其中59家企业大致分为钢铁、有色金属、重型机械、汽车、能源电力、农渔、化工、家电、医药、电子电信和电网科技11个行业,再将这11个行业的59家企业的研发强度和营销收入净利润率分列4表(见表1-表4),表5显示的是其他行业的6家企业的指标。有些创新型企业的名称与其上市公司的名称略有出入,或因是其控股公司、子公司、上市公司,或改名,故下表中的企业名称均以创新型企业的上市公司名称的简称为准。需要说明的是,这随机抽取的65家企业,由于数量有限,当然无法代表整个行业的水平,仅能作为参考;而且行业不同,这65家企业的上述5个指标数据也是不能简单比较的。

表1 电子电信、电网科技行业9家创新型企业的研发强度和营收净利润率(2013)

注1:营销收入、净利润、研发支出3项指标数据取自上市公司年报,研发强度、营收净利润率是作者依据上述3项指标数据计算得出。每一行业都有营销收入、研发支出的两个加总值和研发强度的平均值。下表同。

注2:企业名称后面的圆括号中的数字代表该企业命名创新型企业的批次,第一批是2009年命名,第二批是2010年命名,第三批是2011年命名。下表同。

资料来源:上述9家公司上市公司2013年年报[5]。

表2 重型机械、化工、农渔行业14家创新型企业的研发强度和营收净利润率(2013)

资料来源:上述14家公司上市公司2013年年报[5]。

表3 钢铁、有色、交通运输、家电、汽车行业22家创新型企业的研发强度和营收净利润率(2013)

续表

资料来源:上述22家公司上市公司2013年年报[5]。

表4 医药、能源电力行业14家创新型企业的研发强度和营收净利润率(2013)

资料来源:上述14家公司上市公司2013年年报[5]。

表5 其他行业6家创新型企业的研发强度和营收净利润率(2013)

注:这6家企业因行业分散,难以按上表整合为具体行业,故以“其他行业”统称。圆括号内的数字为命名创新型企业的批次数,后面是其所属行业。本表的营销收入、研发支出两个加总值和研发强度的平均值只是这6家企业的简单加总和平均。

资料来源:上述6家公司上市公司2013年年报[5]。

上述65家创新型企业中有33家(占51%)是2009年第一批命名的创新型企业,到现在有5年时间了;18家是2010年第二批命名的创新型企业,14家是2011年第三批命名的创新型企业,这后32家企业命名创新型企业(占49%)至今也有3-4年时间了。仅从研发强度这一当年评选创新型企业中的重要指标来看,这65家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喜忧参半。从研发强度的平均值看,电子电信(6家)的8.39%、电网科技(3家)的4.35%,其多数企业指标优秀,这与两个行业均属高技术行业有关;重型机械(6家)的2.14%、化工(5家)的2.75%、农业渔业(3家)的2.58%,其多数企业表现良好;钢铁(4家)的1.78%、有色金属(4家)的1.52%、交通运输(6家)的1.86%、家电(4家)的1.66%、汽车(4家)的1.39%,其多数企业业绩尚可;只有医药(11家)的1.95%、能源电力(3家)的0.24%,其多数企业的创新动力还略显不足。

上述65家创新型企业的研发强度平均值是1.15%。

如前所述,由于这65家创新型企业只是从上市公司中随机抽取的,数量有限,尚不能代表整个行业的水平,但这65家企业既是创新型企业又是上市公司,应当是我国企业中创新能力很强的一组。所以,上述统计也能看出大概。如下3个指标可以作为“看出大概”的参照:我国2013年的国家研发强度(即全国研发经费支出/GDP)为2.09%[6],2012年我国企业研发强度(即全国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0.77%[7],国际知名信息和统计机构汤森路透公司发布的2013年全球创新100强的研发强度平均值是5%[8]。

四、我国创新型企业的目标与研发投入

创新驱动企业发展是所有创新型企业的目标。但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有企业的创新战略,还要有缜密的研发计划,要有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和高水平的研发团队。作为我国创新型企业,向同行业全球创新企业中佼佼者的研发强度趋近,优化研发资源配置,从而提升其创新能力,是其主要目标之一。不同企业还有各自包括研发目标在内的的具体目标。

研发强度之所以是判定一个国家是否创新型国家、一个企业是否创新型企业最重要的定量指标之一,是因为开展研发活动(由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开发构成)是进行创新的基础,研发的数量和质量与其经费投入甚为相关。同时,研发强度这一比率指标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因国家、企业规模大小不一而形成的差别,甚至可以消除业绩好坏的影响。例如,由于受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我国的钢铁、重型机械、交通运输行业近年来业绩不佳,上述 65家创新型企业中,属于这3个行业的有16家企业,其中10家企业的营销收入较上年下滑(包括全部4家钢铁企业,4家重型机械企业和2家船舶制造企业),这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但对研发强度的影响应当不大,因为研发强度是研发经费支出与营销收入的比值。本文对上市公司中的创新型企业之所以抽取其研发强度进行比较就是基于这一认知。

首先,简要分析上述医药、能源电力行业的创新型企业的研发强度。

表4中医药行业的11家创新型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为1.95%,作为高技术行业的医药行业来说这一比例值是较低的了,因为发达国家著名药企的研发强度多在10%-15%,高的有达20%的水平。发展中国家印度的著名药企南新制药公司的研发强度多在9%左右,一度曾达到16%的高水平,印度有10多家有实力的药企的研发强度都在8%左右[9]。在上述我国的11家药企中,有4家的研发强度超过3%(复星医药4.37%、奇正藏药3.91%、天士力3.28%、康恩贝3.18%),3家研发强度不足2%,3家研发强度甚至不足1%。之所以“全国现有的5000多家制药企业尚无一家进入世界制药50强”,就因为“我国目前每年审批的药品中,90%是剂型改造和仿制药”[10]。至于表4中3家能源电力行业的创新型企业,虽然营销收入的规模都很大,但其研发强度也较低,中国石化只有0.22%,国电电力更是低到0.02%的低水平,这或许只能用企业的体制来解释了。中国石化是2014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四的全球超大型企业,2013年的营销收入高达28803.11亿元(本文经费均为人民币,全文同),足见其市场占有率和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之大,但其研发经费只有63.4亿元。不难推测,该企业实际上是不太需要依靠创新来驱动企业发展。当然,销售收入规模较大、很大的企业,其研发强度当然与规模中小的企业有别,这在评选创新型企业时已经考虑到[2][3]。

其次,看表3中钢铁、有色金属、交通运输、家电、汽车行业的22家创新型企业的研发强度。从抽取企业的这5个行业看,其研发强度的平均值都在1%以上、2%以下,是一个及格的水准。但其中的单个企业,新疆众和的8.34%和船舶重工的6.22%在各自行业中都是遥遥领先,江苏沙钢的3.18%在4家钢铁企业中高出一头,比亚迪的3.43%在3家汽车公司中也比较突出。沙钢和比亚迪是民营企业,多数情况下,民营企业依靠研发创新的内在动力要强于国企。

再次,看表2中重型机械、化工、农渔行业14家创新型企业的研发强度。从抽取企业的这3个行业看,其研发强度的平均值都在2%以上、3%以下,这是一个良好的水准。特别是重型机械行业的6家企业中有5家的研发强度都在3%以上、其中4家(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柳工、中国一重)的研发强度在4%以上,很不简单,只是一家企业的0.79%拉低了平均值。

最后,看表1中电子电信、电网科技行业9家创新型企业的研发强度。这是本文中表现最好的两个行业,一方面是与其高技术行业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企业自身的目标明确、投入较大有关。9家企业除方正科技的1.85%不够理想,其余8家都表现不俗。星网锐捷的14.71%已经是很高的水平了(该企业2012年是14.36%,2011年是13.18%),而且,该企业的营收净利润率也高达7.30%,创新驱动发展,实至名归。

在这65家企业中,研发强度和营收净利润率两个指标都表现不俗的企业有如下18家:用友软件(18.20%,12.56%,前一个是研发强度,后一个是营收净利润率,下同),星网锐捷(14.71%,7.30%),华中数控(13.46%,2.00%),国电南瑞(5.53%,16.71%),许继电气(4.23%,7.31%),特变电工(3.99%,4.55%),三一重工(5.18%,7.78%),中联重科(4.73%,9.96%),金发科技(4.02%,5.20%),万华化学(3.80%,14.28%),登海种业(2.19%,22.46%),大北农(2.96%,4.62%),船舶重工(6.22%,5.72%),中国南车(3.71%,4.23%),中国北车(2.90%,4.25%),海信电器(3.86%,5.56%),万向钱潮(3.88%,5.72%),复星医药(4.37%,20.20%)。

此外,这65家创新型企业中有20家央企,其总体研发强度的平均值为0.81%,低于65家创新型企业的1.15%。

但是,作为中国——努力在2020年成为创新型国家——的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就势必要有向国际创新企业(例如汤森路透评选的全球创新100强)看齐甚至超越的目标。仅以研发强度来要求,借鉴国际可比的研发强度[11-13]并结合我国实际,希望本文11个行业的59家创新型企业在2020年我国成为创新型国家时能够分别接近、达到甚至超越如下标准:6家电子电信企业—10-15%,3家电网科技企业—5-8%,重型机械、化工、农渔行业的14家企业—5-6%,钢铁、有色金属、交通运输、家电和汽车行业的22家企业—3-5%,11家医药企业—3-5%,3家能源电力企业—0.5-1%。

五、资源配置路径:人力资源(团队)与财力资源(经费)的相互转化

上述65家创新型企业虽然是从上市公司中随机抽出,但也是我国当今企业中创新群体里最优秀的一组。即便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在实践中要成为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创新企业还需要有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和解决方案。

解决此一难题的多条路径中有这样两条:对65家企业中的20家央企,以“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进行企业的体制改革和制度设计,例如可以考虑将这20家央企进行拆分;对65家创新型企业,将目标与资源配置进行“反求”(即用企业研发资源配置的现状去“拷问”企业的目标,反之亦然)。限于主题,本文只讨论后一路径。目标与资源配置的对位“反求”,质言之,就是根据企业发展目标选择具有国际水平的研发团队,再以研发团队确定其所需的人财物资源,企业尽力提供满足需求的研发经费。换言之,企业不是以研发经费的多少来确定引进多少研发人员,而是首先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引进先进、适用的高端人才,再以高端人才团队设计的企业研发路径来制定企业的研发经费预算。65家创新型企业的目标当然各有不同,相同的是都要依靠创新驱动企业发展,但在实践中,主要依靠投资拉动有之,依靠规模效应有之,习惯于政府优惠政策支持有之,依靠对市场的垄断有之。要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这一目标还有待时日。

一个企业如何依据其总体目标去形成、塑造高端、适用的研发团队,这个议题似乎有些抽象。下面先从两个实例展开分析。

一个是石药集团的“新型药物制剂与辅料”研发团队。

石药集团(以下简称石药)是第二批命名的创新型企业(2010年),因其在香港上市(2007年),故未在本文选择的样本之中。2011年,“新型药物制剂与辅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石药成立。实验室拥有41000平方米使用面积,全部采用高端研发设备,共用经费2亿元。目前,实验室人员154人,其中研发人员124人,占比80%,引进国外专家7人,国内专家1人,现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人,正高级工程师12人,副高级工程师41人。4年来,该实验室获得了33件授权专利。该实验室副主任、石药中央药物研究院院长李春雷是2004年获得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博士学位后进入石药的。他在脂质体药物研究方面的成果已在石药实现工业化生产,建成了国内第一条年产30万支脂质体的生产车间。“新型药物制剂与辅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的当年,实验室就把培养高端研发人才作为自己发展的目标,与河北省科技厅共建了“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石药集团医药联合研究基金”,每年出资100万元资助全国研究新型药剂课题的大学青年教师,至今已资助了46个相关课题的研究。此外,该实验室还分别与沈阳药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建立了石药集团创新药物研制产学研联盟示范实验室,开展新药、新制剂的研发工作[14]。

表6显示了在香港上市的石药集团2012、2013年的研发强度。石药2013年的研发强度2.13%,可以排在表4中11家在国内上市药企的第六位,研发强度居中,比这11家企业研发强度平均值1.95%要高。虽然石药居2014年中国医药企业上市公司最具竞争力20强之首,但要成为国际知名的创新企业,还要在新药研发、发明专利(特别是国际发明专利如PCT、三方专利)、扩大专利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等方面下功夫。但可以相信,石药的研发经费支出的增加(2013年比上年增加了1倍多),一定是包含了对“新型药物制剂与辅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其“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石药集团医药联合研究基金”、石药集团创新药物研制产学研联盟示范实验室的研发经费。

表6 石药集团的研发强度(2012-2013)

资料来源:石药集团在香港上市的年报(2012,2013)[15]。

而这些研发经费支出的大幅增加也是与包括“新型药物制剂与辅料”团队在内的研发团队的工作紧密相关的。因为高水平的研发团队知道什么样的研发能够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需要引进什么样的高端人才、购买什么样的高端设备。石药急需拓宽的是其国际化视野。而在这方面,新奥集团就已先行一步。

新奥集团(以下简称新奥)是一个创建于1989年的清洁能源企业,是一家只有25年历史的以技术创新为核心能力,为客户提供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的年轻企业。截至2013年12月,新奥拥有员工3万人,总资产超过800亿元人民币,100多家全资、控股公司分布于国内20多个省份及亚洲、欧洲、美洲等地区。2003年,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引进我国留美博士甘中学。甘中学曾与7名留美博士在美国成立了博维公司,2002年任ABB公司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兼首席科学家。进入新奥后,甘中学三次赴美国、欧洲为新奥引进高端人才。2010年,新奥集团成功申请并在新奥成立了“煤基低碳能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由甘中学出任实验室主任。到2013年底,该实验室拥有研发团队400多人,海归博士19人,国内博士36人,其中包括国家“千人计划”11人。成立仅4年,该实验室目前拥有授权专利241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41件。该实验室成果之一是低温催化气化技术,这一技术能使煤的气化温度从1100度降至700度左右,不仅节能而且有利于炭与氢的形成,提高了甲烷产出率,减少二氧化碳产生,这些指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6]。新奥是一个通过快速物色、引进高端人才形成高端研发团队,以此为基础去设计研发项目,从而实现集团公司总体目标的典型。而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要能够迅速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大量的研发经费支出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引进的是由高端、适用人才组成的研发团队,他们明白研发经费应当如何支出,应当支出多少。

六、结语与建议

1.研发强度当然不是创新型企业的全部,但却是创新型企业成型路径的起点。因为只有当研发强度达到所需的高起点,才能引进高端人才,形成高端人才团队,才能购买先进研发设备、仪器和设施。这里,研发资源中的财力资源和人力资源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吸引高端研发团队的路径多种多样:可以通过企业收购(印度药企南新就有不少成功并购的案例),连同研发团队及其优质知识产权一并拥有;可以通过上述国家“千人计划”(特别是其中的“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平台”和“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平台”)和其他人才引进项目引进;可以通过在国内外科技、经济发达地区(例如硅谷、剑桥、中关村)成立研发机构的方式,有针对性地选择高端、适用人才;也可以结合企业发展目标与国内外产学研机构开展合作研发,在合作中物色高端人才予以引进;还可以是上述几种路径的多种结合。在这条创新型企业的成“型”路径上,目标、投入和团队要素之间的关系是联动关系,即要素的相互作用,在空间上体现的不是“一对一”,而是“一对多或多对多”的关系;在时间上凸显出要素对反馈内容的学习产生再作用,使之持续发展。

2.仅从本文测算的我国创新型企业目前的研发强度来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还不多。笔者以上市公司年报的数据推测,我国企业研发经费支出的实际发生值可能比统计公布值要少,这会影响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三类经费在研发总经费中的占比。这或许能部分解释我国研发经费投入的另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在研发经费中的占比如此之低[17]。所以,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在国家、行业、企业实现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看到成就,对此充满信心,还要看到急需解决的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途径和制度设计。

3.就创新型企业的制度设计而言,不仅要设计其评价指标体系[2][3],还应当规定定期评估制度,这也是创新型企业建设的一种制度保障。建议在定期评估制度中对创新型企业的研发目标、主要研发团队主持的重要研发项目和相对应的研发经费支出三者之间进行相关性评估;除了创新型企业的自评之外,一些关键指标数据,例如研发强度、专利授权量,要有由第三方提供的指标数据进行比对,使定期评估更加客观、科学,更能够看清楚创新型企业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ED/OL].http://www.most.gov.cn/kjgh/kjghzcq.

[2]中国创新型企业发展报告编委会.2012中国创新型企业发展报告[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23,33,261-263,373-383.

[3]中国创新型企业发展报告编委会.2009中国创新型企业发展报告[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253-256,261-262.

[4]周寄中等.中国创新型企业的指标设计、评估与案例[J].中国软科学,2013(1):115-123.

[5]新浪财经网.上市公司2013年报 [EB/OL]. http://finance.sina.com.cn, 2014-09-09.

[6]科技部发展计划司.科技统计资料汇编[R].北京:科技部发展计划司,科技统计与分析所:2.

[7]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3[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78.

[8]Thomsonreuters. Top 100 innovators [EB/OL]. http://www.thomsonscientific.com.cn, 2013-10-07.

[9]潘松.我们向印度学什么:印度超一流企业的崛起与启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54-77.

[10]高冰洋,王春.让药物创新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N].科技日报,2014-8-22(11).

[11]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8年欧盟产业研发投资积分牌[R].全球科技投入要览,(22):3.

[12]OECD.OECD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scoreboard(2003)[R].Paris:OECD,2003.

[1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科学技术与工业概览2002[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01.

[14]刘园园.李春雷:发挥潜力 仍需政策“牵线搭桥”[N].科技日报,2014-8-20(5).

[15]东方财富网.石药集团2013年报 [EB/OL] . http://guba.eastmoney.com, 2014-09-10.

[16]刘欣,徐雅斌,刘廉君.人才?人才!人才……[N].科技日报,2014-8-27(5).

[17]周寄中.科学技术创新管理(第三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244-249.

猜你喜欢
创新型强度企业
企业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企业
企业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低强度自密实混凝土在房建中的应用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Vortex Rossby Waves in Asymmetric Basic Flow of Typho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