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肝素酶蛋白表达与肝癌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

2014-08-25 08:55干惠珠张学文孙步彤王世宝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癌灶乙酰肝素

干惠珠,张学文,孙步彤,王世宝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1.肿瘤血液科;2.肝胆外科,吉林 长春130033)

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SE)是一种葡糖苷酸内切酶,能特异性降解硫酸肝素多糖的硫酸肝素侧链,破坏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乙酰肝素酶与肿瘤血管形成、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PSE蛋白在肝细胞肝癌、癌旁肝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PSE蛋白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手术切除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70例肝细胞肝癌和癌旁组织标本,癌旁组织为距肿瘤2 cm处肝组织。另取手术切除的肝脏良性疾病的正常肝组织20例作正常对照。本组病例男性50例,女性20例;年龄35-70岁,平均52.5岁;癌灶长径≤5 cm 45例,>5 cm 25例;甲胎蛋白(AFP) 阳性55例、阴性15例;高转移复发组:有癌栓、肝内播散即卫星癌灶和(或) 淋巴结转移的30例,低转移复发组:无癌栓、无肝内卫星癌灶和(或) 淋巴结转移的40例;高分化20例,中分化28例,低/未分化22例,癌灶包膜完整38例、不完整32例;肝癌BCLC临床分期极早期、早期45例、中晚期25 例。肝脏良性肿瘤20例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30-60岁,平均45岁,其中肝血管瘤16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4例。

1.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及结果判定标本常规甲醛固定取材、脱水、石蜡包埋后做4 μm连续切片,按SP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试剂盒染色步骤进行,用已知的阳性切片作为阳性对照,用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HPSE染色阳性为胞浆呈棕黄色颗粒,在光镜下观察5 个高倍视野,计算阳性细胞数,阳性细胞数≤10%为阴性表达,>10%为阳性表达。

1.3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由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HPSE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乙酞肝素酶HPSE主要表达在肝癌细胞的胞质,胞膜亦有表达,棕黄色,呈散在、片状或灶状分布。70例肝癌组织HPSE蛋白表达阳性率58.5%(41/70),癌旁组织HPSE蛋白表达阳性率8.6%(6/70),正常肝组织表达阳性率5.0%(1/20);肝癌与癌旁组织、正常肝组织的HPSE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HPSE蛋白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肝癌组织中HPSE蛋白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甲胎蛋白(AFP)值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包膜受侵、肝内和(或)淋巴结转移、BCLC临床分期有关(P<0.05)(表1)。

表1 HPSE表达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3 讨论

乙酰肝素酶基因是1999年克隆鉴定的新基因,是一种葡糖苷酸内切酶[1]。HPSE 通过破坏细胞外基质和细胞基底膜组成的天然屏障,促进肿瘤细胞向周围浸润、扩散,并抑制免疫监视,实现肿瘤细胞向远处转移[2-4]。研究表明,乙酰肝素酶是肿瘤发生、浸润和转移过程中的关键酶之一,乙酰肝素酶在转移的恶性肿瘤中普遍存在,并且在肝癌、结肠癌、乳腺癌高转移肿瘤细胞中高表达[5,6]。

本研究检测70 例肝细胞肝癌标本HPSE蛋白的表达情况,45例肝癌组织中HPSE蛋白表达阳性,占总数的64.2 %;结果显示,肝癌组织HPSE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及正常肝组织(P<0.05),与文献报道一致。HPSE 表达与肝癌的包膜受侵、肝内和(或)淋巴结转移以及BCLC临床分期有关。HPSE表达在高转移复发倾向组和低转移复发倾向组表达率有明显差异,初步表明乙酰肝素酶与肝癌侵袭转移相关,在转移复发组和无转移复发组表达率亦有显著性差异;进一步提示HPSE 表达阳性肝癌有较高的侵袭性;乙酰肝素酶有可能成为HCC术后转移复发有价值的预测指标。

作者简介:干惠珠(1972-),女,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基因治疗的研究。

参考文献:

[1]Vlodavsky I,Friedmann Y,Elkin M,et al.Mammalian heparanase:gene cloning,expression and function in tumor progression and metastasis[J].Nat Med,1999,5:793.

[2]González-Alva P,Kikuchi K,Miyazaki Y,et al.Expression of heparanase:a possible role in invasiveness and aggressive clinical behavior of ameloblastomas[J].J Oral Sci,2010,52:39.

[3]Dong S,Wu XZ.Heparanase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romoter or inhibitor? World J Gastroenterol,2010,16:306.

[4]charia E,Jia J,Zhang X,et al.Newly generated heparanase knock-out mice unravel co-regulation of heparanase an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J].PLoS One,2009;4:e5181.

[5]Chen G,Dang YW,Luo DZ,et al.Expression of heparanase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as prognostic significance:a tissue microarray study[J].Oncol Res,2008,17:183.

[6]Liu CJ,Lee PH,Lin DY,et al.Heparanase inhibitor PI-88 as adjuvant therapy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fter curative resection:a randomized phase II trial for safety and optimal dosage[J].J Hepatol,2009,50:958.

猜你喜欢
癌灶乙酰肝素
脲衍生物有机催化靛红与乙酰乙酸酯的不对称Aldol反应
探讨CT对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SHCC)的诊断价值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发生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风险
乳腺癌多发性癌灶的相关因素分析与临床研究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超声评分法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风险的预测价值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组蛋白去乙酰酶2的结构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
PCC中不同水平抗凝血酶和肝素对其促凝及抗凝能力的影响
低分子肝素药理学机制及适应证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