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语文卷看阅读教学

2014-08-26 20:52范华丽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2期
关键词:高考语文新课程改革阅读教学

范华丽

内容摘要:一直以来,高考都是利害攸关的评价手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改与考改的矛盾也相对突出,于是,众多教师在语文素养与高考技能两个交叉路口徘徊。高考命题是否真的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需要辨证看待,语文教师从中获取的价值导向直接影响到实际的语文教学,进而关系到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人的发展。本文通过对201 3年语文阅读试题的分析,谈谈教学中如何达到育人与考试的最大化结合。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考语文 阅读试题 阅读教学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史上一次力度较大的改革,这次改革也涉及到教育教学理念、课程标准、课程管理、课程内容等多方面的变革。新课改后,高考命题组试图以高考命题的导向作用推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事实上,在教学中,课改与考改依然没有达到有效的配合,以至于一线教师面临着育人与考试的困境。当然,教师对命题改革的观念更新也直接影响到对语文教学的认识,故而,很有必要对当前高考阅读命题基本思路、题型设置进行分析,以探求二者的有效结合。

一、课改后语文高考命题研究

课改后语文高考命题各省市呈现多元化特点,就阅读部分而言,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一直占有较大比重,这部分也自然成了改革的重要部分。

现代文阅读一般为两篇,所选文章大致为社科类、科技类、文学类,在这三类中,科技文阅读涉及知识面广,要求学生能读懂,考查对文中信息的把握,近几年对此类文章命题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3、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4、根据文中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由此,对科技文的阅读更多地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分值多为9-12分。这类文章对学生的阅读速度有一定要求。考查深度、广度一般,要求学生具备一般阅读能力。社会科学类文章指研究各类社会现象的文章,这类题材多为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高考要求考查的现代文阅读之一。此类题型涉及能力层次有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分值在9-18分之间,试题所选取内容较为广泛,如2004年上海卷《我看舞蹈的美》、2004年广东卷《咖啡和茶》、2005年北京《戏剧与戏曲》、2005年天津卷《关于“文化”的问题》、2007年上海《有关机器人大战》,与科技文相比,这类文章还要求学生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更具有主观能动性。文学类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的阅读,在现代文阅读考察中占有重要地位,题数大概在4-6个之间,分值一般为20分。对这方面的考查涉及1、对关键词语的正确理解、判断及阐述功能,2、重要句子理解与解释,3、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7、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8、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以及进一步的理解文中特定句子的深层含义也备受关注。随后,试题呈现开放化趋势,如考查学生对文章的鉴赏能力,结合自身实际对文章进行评价等,借此评判学生思想、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

文言文总体命题思路是选材范围进一步扩大,翻译分值有所减少。纵观各省市高考文言文阅读,课改后已经不再局限于以往对字词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对内容要点归纳是否正确,能否概括中心意思,评价作者观点。在新高考的价值取向上,不仅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更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2013年高考试题,湖北卷现代文阅读文本、诗词鉴赏材料均为大家手笔,人文蕴含丰厚。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论述“乡土本色”,既向学生传达了理解乡土社会的知识性内容,又对学生由传统而审视现代,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转型中的问题具有启发意义。欧阳修的《临江仙》情感蕴涵丰富,尺幅千里,让人有咀嚼不尽之感。徐志摩以诗意的文字简洁而传神地展现了罗曼·罗兰的艺术人生,考生从中不仅可以真切感受到罗兰心灵的美好与伟大,还能深刻领悟到艺术能使人类心灵相通的真谛。文后设置的探究题意在引导考生思考罗兰的成长经历带给自己的人生启示,切合探究之要义。在题目的设置上,除了基础知识的考查,更注重理解和运用层面,死记硬背的层面已经不受青睐。如古诗文阅读的宋词部分,一个设置为“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令一题以“飘逸”为切入点,要求学生赏析,这就避开了赏析的模式化套路怪圈。

广东卷现代文阅读分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生可二选一,分值为15分。文学类文本选择的是师陀《过岭》,一篇富有哲学意味的散文,三个题目设置,依次涉及句、段、篇,都考查考生在原文的基础上理解发挥,对考生理解能力和思想层次有一定要求。另一篇实用类文本选择篇目为赵野木《山水画中的地质学》,选自科学小品,在考题的设置上依然是从句、段、篇人手,虽然是社科类文章,但出题者充分挖掘了其文学性和思想性,如第19题,挑取第二段中富有深意的末句“用这些皴法创作的山水画不是自然的简单摹拟,而是山水风貌的再观,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山水”要求考生调动思维和想象理解,从三个考题的设置来看,出题者不再局限于社科类文章的简单读懂文意,更注重考生从客观事物中获得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浙江卷现代文阅读选择了李清明的《牛铃叮当》,一篇具有乡土气息的叙事散文,文章的理解层级不高,但从考题的设置上看,出题者意在引导考生从简单的文本下挖掘文章的深刻意蕴,五个考题中,依次涉及词、句、段、篇,既兼顾了文学文本的赏析又考在了考生的思想觉悟,最后一题“概括本文主旨,并谈谈你的感悟”,可见,尽管是特定文本的阅读,也要求考生结合自身获得精神层次的提升,这就类似于语文教学中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依照新课改后结合今年的高考阅读试题分析,可以发现,如今的语文命题更注重语文新课程目标的整体性,题目设置更综合化。减少题目数量,加大题目分值,淡化应试技巧,试卷风格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更加关注生活。endprint

二、语文高考命题变化与教育观念更新

新课改和高考改革是密切相连的,教育理念的更新是基础,高考改革是导向,高考命题向着课改目标发展,体现新课改的价值追求,从而形成良性互动。如果说高考是一根指挥棒,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新课改后语文高考命题的导向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课程理念追求“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我们的高考也正逐步向语文课程的最终目标——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靠拢,这与我们的语文教学目标是一致的。因此,语文教师要更新观念,让学生在语文中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学会规划人生,从语文课程中学得科学知识,获得人文素养、个性发展,实现人格独立,在能力上,学生应该习得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这才是好的语文课的诉求。高考作为一种评价手段,应该是利用这种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而不是取其甄别、选拔功能。

根据这一理念以及高考试题的变化,阅读教学也应该获得新的诉求。首先,要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无论是对作品主题的把握还是对文章语言、作者情感的感知,都要运用感知、分析、判断推理的逻辑思维,不然所谓的阅读理解也就无法进行。其次,要引导学生联想、想象,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如广东卷的《师陀》要求学生分析骑马后认识到的马性,文章中没有明确的答案,而整篇文章具有强烈的虚幻色彩,考生没有一定的想象力无法读懂文章意图,在作答中,学生可以将《黔之驴》迁移到文中将马与驴比较的段落,如果在实际教学中,对《黔之驴》的学习仅仅局限于它的道理而不进行拓展,那学生眼里的驴自然是死板的,马是聪明的,也就无法从多方面将考题答好。再次,发展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从各省考题可以看出,无论是词还是段、篇,考生的分析概括能力都是重要的考查点,而这种能力的获得不是简单的概括段落大意,了解课文主旨所能获得的,所以在实践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主动学习中锻炼他们的分析综合能力。不仅如此,现代的改革趋势还要求发展学生探究式阅读的能力,敢于质疑,注重思想的深刻性。以2013年浙江卷为例,作者写家乡的水牛,字里行间除了对家乡的深刻情怀还隐藏着对现代利益驱使下乡土文明缺失的厌恶,在考题的设置中,要求考生挖掘字面文字的深刻含义,以及对文章主旨的解读与发挥,这些都是要求考生有一定的积淀,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批判和审视。这些能力的获得自然非一朝一夕之事,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利用教材的深度和灵活度也就关系到学生对一篇文本的欣赏层次。

总体来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高考也渐渐赋予了时代的内容,力求成为更趋合理的评价手段,即由中学教学的“指挥棒”变为新课程改革的支持者和配合者,二者的趋向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观念也应随之更新,只要学生会学习、爱学习,能从学习中获得能力和素养,自然也会考试了,高考毕竟不是最终目的,教学中的每一步才是积淀学生发展的砖瓦,才应该好好经营。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考语文新课程改革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抓文体特征 重整体感知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探索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高考语文快速辨析病句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