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双证书”课程开发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2014-08-27 05:31龚雯
职业教育研究 2014年8期
关键词:评价体系构建课程

龚雯

摘要:“双证书”课程开发质量评价是对课程开发全过程的评价,分两个阶段进行:一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计、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条件及过程、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等情况,对新开发出的课程做定量测量和定性描述,并寻求改进课程的途径;二是对已实施完成的课程进行评价。其评价体系应包括过程评价、基本评价与高级评价三个层次。过程评价是课程开发工作全过程合法性和规范性的评价;基本评价是对课程目标支持基础的评价;高级评价是关于课程技术性和经济性的评价。评价系统指标体系的设计应映射出过程性、结果性、经济性和社会性四个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双证书”课程;开发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8-0021-04

与普通课程的评价不同,职业教育课程质量评价是指围绕课程开发全过程所开展的一系列评价活动,是职业教育特有的课程质量评价要求。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课程质量评价领域中现实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利于得到公正、客观的课程质量评价结果。

构建职业教育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的基本要求

评价,是一定价值关系的主体对其价值关系的现实结果或可能后果的反映,它主要通过主体的态度、情感、意志等主观意向形式表现出来。职业教育课程有别于普通课程,其最大的特点是将学校教育课程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联系在一起,把学历教育所要求的知识能力水平融入职业活动中,使学生在知识的前导作用下掌握职业技能、培养职业能力。它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教学或技术培训或学徒学习,它是教育和培训两者的有机融合。

“双证书”课程开发质量评价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对新开发出的课程,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计、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条件及过程、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等情况做定量测量和定性描述,并寻求改进课程的途径。第二阶段是对已实施完成的课程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对课程实施对象的评价,如课程计划本身,参与课程实施的教师、学生、学校,还包括课程活动的结果,即学生和教师的发展等。

“双证书”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出发点是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当代职业教育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的现代发展观,它在追求知识本位价值取向、社会本位价值取向和学生(人)本位价值取向有机融合、多元共生的前提下,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以此为基本价值观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应满足以下要求:

(一)开放性

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等因素对职业教育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过程以及课程结果的影响是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这些因素对课程开发过程的影响不同,并且它们自身也在不断的变化和重组之中,由此使得在课程质量评价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及每一次循环中所涉及的影响因素的性质会不同,即使是同一因素,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条件下在评价体系中发挥的作用也不相同。因此,评价体系必须具有相当的开放性,要能够实现在评价过程中不断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和沟通,保证评价活动内容及时更新,做到每一次新的评价活动都能及时对信息和评价内容进行调整,使评价活动更具有价值。

(二)发展性

课程的服务对象不是昨天的社会,而是未来的社会。因此,评价体系及指标既要反映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实际状况,也要符合课程理论的发展规律,更要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具有引领作用。故评价体系要体现对课程前瞻性的评价,要体现对培养有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学习者的评价,以促进现代职业教育课程向培养有技能、有责任感、有创造未来劳动世界能力的人才方向发展,而不能仅仅成为训练劳动“工具”的课程。

(三)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现代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是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两种方法各有一定范围的适用性,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目的的评价;两类方法还有互补性、可转化性和互检性。量化评价可以把复杂的教育现象和课程现象简化为数量,然后从数量分析与比较中推断某一评价对象的成效,它具有标准化程序,是自上而下、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过程,适用于具有数量关系资料的收集,用于简单、单纯的教育现象和课程现象最为有效。质性评价是以过程为取向的,它认为“事实”是在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互动中不断地演变和发展的,适用于收集描述性资料。因此,两种评价方法的结合有助于得出科学的评价结果。

(四)强调过程性

强调过程性评价,就是在课程质量评价时不仅仅看课程开发完成后的成果,还要从目标、条件、过程、质量一体化的高度,审视课程开发的整个工作过程是否科学、合理、严谨。特别是要对一些过程性的工作和不直接产生课程结果的活动进行认真评价。例如,一要评价课程开发主体是否涵盖了课程专家、内容专家、实践专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等课程利益相关方;各主体工作职责的履行情况,他们各自做了哪些工作等。二要评价课程开发工作的过程性成果,即各工作阶段所产生工作成果的质量和数量。三要评价是否完成了必要的工作活动,如是否召开了实践专家研讨会,是否有国家职业标准分析活动等。

课程质量评价主体

(一)评价主体范围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开发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的开放的民主决策过程,教育管理者、关注课程的社会团体、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因此,课程评价的主体也应与开发主体保持一致,呈现多元性。多元性评价主体代表了不同利益主体的诉求,具有不同的价值观,从不同角度关注着课程,因此,有利于多角度、多层次课程评价。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主体带有自身价值倾向的评价结果,要通过各主体之间的交流、磋商才能形成共识,得出对课程客观的、令人信服的评价。

此外,还应增加与课程质量评价主体均无利益关系的专家做为独立评价者。独立专家的选择标准是既熟悉企业用人要求,又了解课程内容,且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能做到从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高度出发,对课程进行评价。这样得出的评价才是科学的、正确的、具有普遍意义的。

猜你喜欢
评价体系构建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