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血脂异常类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

2014-08-30 02:16何雪珍
河北医药 2014年2期
关键词:高值颈动脉胆固醇

何雪珍

·调查研究·

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血脂异常类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

何雪珍

正常高值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我国在2005年修订的高血压防治指南则将血压进行分类,将高血压前期[收缩压<12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80~89 mm Hg]定为正常高值血压[1],正常高值血压的诊断标准是根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数据的结果确定。其目的是强调高血压的一级预防。在我国,正常高值血压人群有较高的分布,是一个占有30%的庞大的群体,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研究,正常高值血压人群伴有血脂异常的比例约为49.6%,血脂异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非常密切,其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直接关系,颈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和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2],但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血脂异常类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尚缺乏较多资料的研究,而且两者之间的关系常常不被重视。本研究通过观察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血脂异常类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便更好的指导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生活方式,必要时给予药物干预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正常高值血压患者916例,其中男251例,女437例;年龄30~80岁。参照2010年中国高血压分类标准选取正常高值血压患者,同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严重肝肾功能严重损害及以心功能Ⅲ级以上者。按照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第三次指南(NCEP-ATPⅢ)标准,将血脂类型分成:(1)正常胆固醇组(N-TC)其中总胆固醇(TC)<5.20 mmol/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3.38 mmol/L。(2)单纯高胆固醇组(HC)其中总胆固醇(TC)≥5.20 mmol/L或LDL-C≥3.38 mmol/L 符合其中之一)。(3)混合性高胆固醇组 (M-HC),其中TC≥5.20 mmol/L和LDL-C≥3.38 mmol/L。依据血脂异常的标准将正常胆固醇组(N-TC)再分为4个亚组。①三酰甘油(TG)与高密度脂蛋白(HDL-C)正常组,②高三酰甘油(H-TG)组,③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组(L-HDL-C),④混合组(H-TG+L-HDL-C)。3组一般资料有均衡性。见表1。

表1 一般情况比较

1.2 方法

1.2.1 正常高值血压患者的选取:就诊者测量血压,对符合正常高值血压的人群再次行24 h动态血压检测(ABPM),有效测量次数必须占总测量次数80%以上如不符合要求,则重新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监测24 h后将测的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学处理,记录全天平均收缩压(24 h SBP),全天平均舒张压(24 h DBP)参照我国2010年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确定入选对象,即24 h动态血压平均值(24 h BP)>120/70 mm Hg。

1.2.2 临床指标测定:空腹8 h以上次日清晨抽取静脉血检测TC、TG、HDL-C、LDL-C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

1.2.3 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对入选为正常高值血压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检查者取平卧位,并将头偏向一侧,探头置于颈部扫查,依次扫查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分别测量两侧距离颈动脉起始处2 cm,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以及颈外动脉距离颈总动脉分叉处1 cm处,分别检出各部位的血管壁形态,组织结构以及颈总动脉管腔内径和内膜中层厚度(IMT)。有无斑块形成,斑块的形态大小,IMT取双侧颈总动脉 IMT中的高值,动脉粥样斑块判断标准:正常值<1.0 mm,如果局部隆起,增厚,并且厚度≥1.2 mm。同时向管腔内突出,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目指的是粥样斑块出现的数量;斑块发生率等于发生粥样斑块的患者与该组患者总例数的百分比。检查同时注意观察血流充盈和流速情况,血管腔有无狭窄或阻塞。

2 结果

2.1 高胆固醇血症对颈动脉硬化的影响 HC组与M-HC组的IMT和斑块数目均显著高于N-TC组(P<0.05);M-HC组的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HC组和N-TC组(P<0.01)。见表2。

表2 血脂异常类型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2.2 正常胆固醇组各亚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IMT、斑块数目和斑块发生率在正常胆固醇的4个亚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胆固醇正常的MS患者4个亚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比较

3 讨论

当前判断动脉硬化的最可靠指标被认为是颈动脉IMT,当IMT>1.2 mm时即可诊断局部斑块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壁发生了非炎症性退行变和增生病变,是内膜细胞、内外脂质不断沉积,逐渐出现内膜增厚、钙化,血管壁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征象,随着时间推移,以至于斑块形成,最终导致管腔狭窄,闭塞。颈动脉IMT和斑块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程度的一个预测指标,颈动脉的粥样硬化往往早于冠状动脉,也与心血管事件明显相关[2],因此通过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可以观察其相关变化,对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有重要意义。文献报道以及我们目前的研究表明血脂异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在动脉硬化的研究中,发现血脂异常患者动脉硬化明显增加TG及游离脂肪酸在脂代谢中对动脉硬化起重要作用[3-5]。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血脂异常患者颈动脉损害的程度较单纯的高血压或血脂异常者更为明显。

本研究表明,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合并HC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显著高于N-TC组,并且在控制年龄、血压等其他影响因素以后,TC和LDL-C仍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这与其他文献报道结果基本一致,同时本研究显示TC与LDL-C均增高时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显著高于TC或LDL-C单独增高时,提示具有混合性的高胆固醇组(HC)的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其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性更高。

本研究结果提示,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血脂异常即高TG与HDL血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要小于高胆固醇血症,将TC和LDL-C作为正常高值血压人群患者调脂治疗的靶点具有充分的临床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编.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

2 Marit G,Marjut V.Association of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with angiographic severity and extent of coronary artery dixease.Am J Cardiol,2006,97:624-629.

3 Mule G,Cottone S,Mongiovi R,et al.Influence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on aortic stiffness in never treated hypertensive patients.Nutr-Metab Cardiovasc Dis,2006,16:54-59.

4 祝之明主编.代谢综合征病因探索与临床实践.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95-303.

5 赵志钢,祝之明,李彦社,等.代谢综合症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特征.中华内科杂志,2003,42:625-627.

10.3969/j.issn.1002-7386.2014.02.055

051130 河北省元氏县医院内科

R 543.5

A

1002-7386(2014)02-0280-03

2013-07-15)

猜你喜欢
高值颈动脉胆固醇
谈谈胆固醇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上)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下)
养殖废弃物快速发酵及高值转化土壤修复生物肥料关键技术
麻文化发展与高值利用前景展望
胆固醇稍高可以不吃药吗等7题…
PDCA循环管理法在医院高值耗材管理的应用
高值无害化利用 废白土大有可为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