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高等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2014-09-01 02:58邹媛
文教资料 2014年14期
关键词:商务英语区域高职

邹媛

国内外高等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邹媛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外语系,湖南 吉首 416000)

随着人们对语言与经济关系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高等英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它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对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发展的意义十分重大。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找出研究中的不足,为高等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更好地协同发展和相关研究提供指导。

高等英语教育 区域经济 协同发展 研究综述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对英语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大,作为培养英语人才的高等英语教育,其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以及语言的经济价值引起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他们就国内外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研究现状、区域经济概念的界定、语言与经济的相关性、高等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特别是与某一特定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

一、国外高等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综述。

国外关于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以美国最为突出(向敛锐,2007)。张人崧和伍新德(2012)研究得出,国外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模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大致经历早期萌芽、稳步推进和迅速发展三个阶段。另外,许多研究表明,西方许多国家高等教育与区域社会之所以能够形成相互支撑、共同发展的局面,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的支持、协调与推动。如美国是最早以立法形式保证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经济相结合的国家;日本政府则以优惠的税制、补贴、无息或低息贷款等形式,从财政上支持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双方良性互动注入强大的后盾;加拿大政府通过建立国家杰出中心网络(NCE),为大学和企业双方穿针引线,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和咨询服务,在大学、企业和政府部门及其研究机构之间建立一种独特的合作伙伴关系;荷兰政府特别重视对高等教育质量和效益的评估与监督,强调高等院校在提高自身的质量与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区域社会发展方面的责任意识,以便更有成效地服务区域社会(蒲蕊,2007)。天津师范大学的李威在他的硕士论文 《美国创业型大学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中对美国创业型大学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得出美国创业型大学以发展高科技、开拓新产业为使命,承担着发展区域经济、创造工作机会、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创业”的新作用;耿耀在其《国外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一文中对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摸索的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途径和方式进行了研究,发现他们主要通过在高等教育规划融入城市,促进大学与社区一体化建设,构建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等路径来实现。

英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分支,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培养与区域经济相结合并能服务区域经济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成为人们的共识。1965年,“信息经济学”的开拓者美国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Jacob Marschak最早提出“语言经济学”这一概念,他认为语言作为人类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工具,除了作为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工具和媒介外,还具有与其他资源一样的经济特性,即价值、效用和收益(Marschak J 2007)。Vaillancourt F和Grin F(1991)认为在劳务市场中,对一种语言的需求取决于雇主的选择。

二、国内高等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综述。

我国许多专家学者对高校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一)从宏观上阐明了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协调发展的对策。张小刚(2006)通过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行性思路;郝士艳(2013)指出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文化建设需要高等教育的智力支持,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有赖于区域政府部门的扶持,以及区域经济和区域文化的哺育;杨玉兰 (2013)在分析武陵山片区内高等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为使片区内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其中包括以片区经济发展为导向,及时调整与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二)高校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宏观研究。他们大多从界定区域经济的概念、分析语言与经济的相关性出发,再研究高校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他们认为高校英语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重大,主要表现在:促进区域经济、技术发展,促进外贸经济发展和区域文化的繁荣。同时提出区域经济发展对英语教育的要求,主要为:高校英语教育与区域实际情况相结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要注重实践基地的建设、要加强校企合作、坚持以应用能力为本等(李颖,2014;张粉丽,2013;徐菁,2011;钟宇宏,2011;舒亭亭,2010)。

(三)高等英语教育(含高职英语教育)和某一特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张伟利(2011)以河南商丘地区为例,进行了高校英语与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研究,认为应该利用好地方高校的英语教育资源为商丘的英语教育服务,从而推动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徐永兵(2013)通过研究发现江苏省的高职院校设置与区域经济吻合度较高,建议政府要加大投入与政策支持,促进经济落后地区高职教育的发展;于海川(2012)以教育部2012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视频会议精神为指导,根据区域经济的现状和特点,结合地方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得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必须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区域经济的发展是高职英语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石冉(2010)以北京怀柔区为例,根据区域经济与高职教育的相互依存关系及英语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提出高职教育要以区域经济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方向,为怀柔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具备英语应用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发挥高职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特有作用。有的学者着力于以某一英语专业为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吴萍(2011)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设置调研为例,从我国对外贸易大背景的角度出发,结合长三角经济发展优势及市场对熟悉中际商务外语人才需求调查,说明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设置是符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所培养的毕业生能很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李芹(2013)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为例,从专业适应产业发展的评判依据入手,围绕行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剖析专业与产业发展的契合与适应情况;姜虹(2013)以兰州外语职业学院应用英语专业学前教育为例,结合甘肃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实际,主要从该专业的设置与开发、建设内容与模式、特色与发展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全面的剖析,探索出适合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建设规范的较为标准的模式;方军霞(2011)对浙江省经济转型背景下工学结合的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指出为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商务英语人才,高职英语专业需建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新模式,以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无缝对接;王鹏(2013)在分析保定市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指出以语言的工具性促进专业能力的提高,在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模式下,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学校与市场对接、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对接,保证产业结构升级对科学技术的需求,是推动保定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肖钧铭(2012)以齐齐哈尔市为例,指出高校英语教育应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及人才培养,利用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推动高校英语教育,实现英语教育的对外交流与资源共享,在提升高校英语教育的综合实力的同时,加快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姚晓鸣(2012)通过对高校英语教育与中原经济区建设人才需求的对接研究,指出河南省高校英语教育需要审时度势,着力反思与改革,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积极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努力为实现中原经济区的战略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田睿(2010)指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发展方向,即商务英语专业应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服务于涉外商务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积极进行具有涉外商务行业特色和地方经济特色的专业建设。另有部分学者从语言经济学的角度对高校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研究。石芸(2010)从语言经济学的视角出发,探讨英语教育同区域经济学二者关系,分析高校英语教育现状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出路,旨在推进英语教育更好地为区域经济服务;蔡晓斌(2009)指出现代高校英语教育不能仅以语言知识的习得运用为目标,还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有效利用各种区域资源,采取“文化素养—英语语言技能—经济知识体系—市场运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英语语言学习的外部经济效益,推动区域经济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专家学者们对高等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研究较多,但是主要集中在近几年且高水平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不多。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大家对语言与经济、高等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有全新的认识,对高等英语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以及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但是,当前关于高等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的研究存在一些不足和遗憾,主要表现在:(1)高等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对高等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只有形成成熟、完善的理论体系才能更好地用于指导实践活动。(2)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挖掘。虽然有学者将高等英语教育与某一特定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进行了研究,但是高等英语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如何调整自身以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等问题需进一步研究。(3)对民族地区高等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不够。民族地区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高等英语教育相对较落后,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吻合度及健康可持续发展更需要科学的指导。

[1]向敛锐.美国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相关性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广东科技,2007(8):28.

[2]张人崧,伍新德.国外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演变模式与经验[J].中国成人教育,2012(4):99.

[3]蒲蕊.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中政府的角色和作用[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448.

[4]李威.美国创业型大学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5]耿耀.国外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3(9):125.

[6]Marschak J.Economics of language[M].California:Behavioral Science,1965.

[7]Vaillancourt F,Grin F.The choice of a language of instruction:The economic aspects:Distance learning course on language instruction in basic education[M].Washington,DC: World Bank Institute,1991.

[8]张小刚.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3):42.

[9]郝士艳.高等教育与区域社会良性互动发展[J].学术探索,2013(11):134.

[10]杨玉兰.武陵山片区:高等教育结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论丛,2013(4):67.

[11]李颖.浅谈高校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J].高等教育,2014(2):175.

[12]张粉丽.浅谈高校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3(14):418.

[13]徐菁.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5):42.

[14]钟宇宏,舒亭亭,唐红琴.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性研究[J].老区建设,2011(6):53.

[15]舒亭亭,钟宇宏,唐红琴.浅谈高校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J].江西化工,2010(4):132.

[16]张伟利.高校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探究[J].改革与开放,2011(20):114.

[17]俆永兵.江苏高职校院校设置与区域经济吻合度实证分析[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6):38.

[18]于海川,孔令会,许小丽.高职英语教学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性[J]科技视界,2012(26):46.

[19]石冉.以区域经济为导向培养高职复合型英语人才[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0(9):108.

[20]吴萍.依托区域经济发展优势贴近行业企业设置专业——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设置调研为例[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1.

[21]李芹,吴寒,罗强.高职院校专业与产业发展适应情况剖析——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3(6):46

[22]姜虹,马丽娟.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建设内容与模式研究——以兰州外语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方向为例[J].当代职业教育,2013(5):4.

[23]方军霞.浙江省经济转型背景下工学结合的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10): 130.

[24]王鹏,李祥慧.保定市高职英语“双技”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 [J].经营者管理,2013(26):111.

[25]肖钧铭,赵松.高校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J].价值工程,2012(20):251.

[26]姚晓鸣.高校英语教育与中原经济区建设人才需求对接研究[J].河南教育(中旬),2012(9):54.

[27]田睿.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发展[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0(29):47.

[28]石芸.语言经济学角度下的高校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0(9):110.

[29]蔡晓斌.浅谈高校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18):153.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武陵山片区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定位及特色发展研究 (项目编号:XJK012CZJ025)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商务英语区域高职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分区域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