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旅游专业建设内涵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2014-09-01 07:34熊友平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职院导游旅游

熊友平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旅游分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深化旅游专业建设内涵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熊友平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旅游分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发展已进入新时期,对专业内涵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文章分析了高职旅游专业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历史机遇,提出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专业的建设应采取强化人文基础教育,优化人才培养目标,改革课程结构体系,精挑校外合作企业,强化过程管理等对策,从而培养出“文厚、技湛、商慧”的高端技术技能型旅游专业人才。

高职院校; 旅游专业; 文厚; 技湛; 商慧

一、高职旅游专业内涵建设的历史机遇

(一)国家支持旅游业的大发展,为旅游专业内涵建设提供了机遇

中国目前已是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2008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旅游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6部委共同制定《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提出:我国旅游就业规模要不断扩大,从目前的6 000万人增加到1亿人左右。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明确提出:到2015年,国内旅游人数达33亿人次,年均增长10%,每年新增旅游就业50万人。新一轮的旅游大发展,对导游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他们创造了更大的成长空间。2009年,温家宝总理又签署了第550号国务院令《旅行社条例》。

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是旅游从业人员的主体,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直接反映出高职旅游专业的教学水平。从旅游的角度,笔者对小康的理解是:人们每年至少能出去旅游一二次,今后一个时期旅游业面临着良好的历史机遇,旅游专业大有可为。

(二)高职院校建设的后示范期,对专业内涵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现阶段,高职院校建设进入了后示范时期。高职正在进行着从培养一般的操作技能型人才到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转变。各高校院校都在考虑如何在下一轮的内涵建设中不被甩开,形成自己的特色,甚至在某些方面形成全国性的示范作用。这都考验着每个高职院校的具体定位和措施。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湖职院)大力支持专业建设,明确把“文厚、技湛、商慧”作为人才培养的标准。湖职院2006年成为浙江省首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浙教高教〔2006〕172号),第一次提出“文厚、技湛、商慧”的人才培养目标;2009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浙教高教〔2009〕53号),“三层对接”成为学校示范特色;2010年,着力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四位一体”多教统筹彰显地方高职办学特色;2012年,通过省级验收,被正式授予“浙江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浙教高教〔2012〕119号)。由此,笔者认为,湖职院旅游专业内涵建设也应该紧紧抓住深化高职内涵建设的历史机遇,为旅游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湖职院旅游专业内涵建设的基础

(一)湖职院旅游专业具有培养“文厚、技湛、商慧”专业人才的基础

1.旅游专业具有培养“文厚、技湛、商慧”专业人才的良好基础 旅游专业学生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所以必须文厚;要能说会道,有技术含量地进行导游讲解,处理各种关系,所以必须技湛;要有旅游产品开发、经济成本核算等方面的经济才能,所以必须商慧。

2.湖职院旅游专业多途径培育“文厚、技湛、商慧”专业人才 湖职院旅游管理专业2005年就开始顶岗实习。此后,每年、每学期都要安排学生出去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2~4个月。95%的学生在毕业之前都有真实带团的经历,30%的学生做得非常的成功,实现了零距离就业。旅游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很多训练项目,训练学生的“文厚、技湛、商慧”,比如学习导游基础知识、导游讲解训练、旅行社运作等。另外,还会让学生顶岗实习做景点讲解员,或去旅行社做导游带团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技湛和商慧。

(二)湖职院明确把“文厚、技湛、商慧”作为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湖职院旅游专业建于1999年,2002年被确定为院级重点专业,2009年被省教育厅遴选为省级特色建设专业,2010年旅游专业被确定的校“三双”教学团队,2011年被确定为中央财政资助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学校以专业与产业为结合点对接地方,具体落实在专业设置和发展规划上;专业对接行业企业,以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为结合点,具体落实在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过程上;师生对接职业岗位,以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为结合点,具体落实在教学项目的开发实施和技术服务上。[1](P106)湖职院旅游专业由此构建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加强素质教育、职业技能、就业创业三大板块的课程体系,形成了“文厚、技湛、商慧”的人才培养特色。湖职院旅游专业全面实施了学校、教研室对接当地的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教师对接旅游企业、岗位,学生对接旅游活动、项目、实习企业工程,[2](P37-41)加强校地、校企融合,创新机制体制,以“三层对接”工程为抓手,明确把文厚、技湛、商慧作为旅游人才培养的标准。

总之,湖职院通过课堂教学(能力本位、项目化教学、模块化教学)、顶岗实习(任务导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等多种途径,把学生打造成具有“文厚、技湛、商慧”的人才。

比如在进行“玩扫雷”这节课的时候,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可以了解扫雷的策略技巧和规则,但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还能够对鼠标的操作加强练习。除此之外还可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推理能力加以培养。通过对扫雷游戏的实际操作可以使学生对技巧上的掌握更加熟悉,同时还可以培养小学生观察力和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这样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达到了,同时还能够使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得到提升

三、湖职院培养“文厚、技湛、商慧”高端旅游专业人才的实践与探索

(一)强化人文基础教育,夯实旅游专业学生的文化底蕴

解决学生知识面、文化底蕴不够扎实的对策是:(1)加强文化基础课教学,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例如:对学生加强导游基础知识、历史文化知识、英语和计算机知识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多看课外书籍等。以湖职院现有的人文素养公选课为基础,进一步完善人文素养及创业课程建设,拓展“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人文素养为底蕴,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文化知识教育。(2)培养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方法,搜集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目前网络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湖职院旅游专业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收集对自身专业发展有益的信息,了解旅游常识,收集旅游前沿的和热门的信息,了解时政,以缩短与游客之间的距离。(3)以“三双”团队建设、省级特色专业建设、中央财政资助专业建设为抓手,强化教学资源整合、课程建设与改革,强化旅游专业的人文基础教育,增强学生的文化内涵。

(二)优化人才培养目标,提升旅游专业学生的技术技能

技湛必须有技术技能的支撑。几年来,湖职院旅游专业培养出了一批高素质的金牌导游。但是,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不能把培养导游作为旅游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为此,湖职院旅游专业进一步完善“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操作性强的工学结合形式,完善和优化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加深校企合作的层次与品位,建立校企共管的过程管理和评价机制,探索校企共赢机制,深化旅游创新创业教育途径。湖职院旅游专业学生在南浔和乌镇两个景区的顶岗实习中发现,乌镇景区的游客量要多得多。因此,更加明确旅游专业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入经营理念、营销思路、景区开发策划等教学内容;要在旅游产品的策划宣传、专项特色旅游线路的设计、旅游产品的成本核算及最佳经济效益分析等方面加大教学力度,优化特色旅游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

(三)改革课程结构体系,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的商业智慧

优化课程体系和深化教学内容改革要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编写任务引领式的课程教材。湖职院旅游专业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专业核心课程100%地实施项目化教学,真正融“教、学、做”为一体;在教学评价上,严格按照新编课程标准,制定适合工学交替要求的形成性考核办法,突出能力要素考核,淡化理论性考核评价。改革课程框架体系,创新以项目实践为主体的优质核心课程,以优质核心课程的实践内容为主体,创新优质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紧扣“能力本位”原则,坚持以项目为载体,以就业技能为导向,突出学生的主体中心地位,采用“一课多师、联合授课”方式,将课堂内外、校内校外、虚拟与实境打通,确保优质核心课程的实践内容,由专、兼职教师在一线具体运作中完成,切实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效果。以笔者为例,我的上课宗旨是:“务实、真实、实用、够用”“一切为了学生考导游证和以后在旅游企业做好导游工作。”下面以导游业务教学为例,说明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导游考证是旅游专业教学的重要推手。导游业务是导游证考试的主要内容,学生感不感兴趣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必须通过这个考试。为了让学生顺利通过导游证考试,主要采取了三段式的教学方法:第一阶段强化应试教育。通过讲考点、讲重点、课堂提问和模拟试卷抽测等途径,让学生掌握导游证笔试内容,对导游证笔试不陌生。第二阶段以导游证现场考试和面试为突破口,灵活、真实地指导学生现场考试,让学生不恐惧面试。第三阶段以真实的导游带团环境、带团流程进行教学,让学生掌握带团技巧,不害怕以后带团。旅游既是商业性产业,也是服务性行业。智力型经济社会要求旅游专业的学生有现代旅游经济的头脑。因此,旅游专业课程结构体系中,适当增加了旅游经济类课程,拓展学生的商业经济竞争意识。

(四)挑好校外合作企业,强化过程管理,强化旅游专业学生的技湛

湖职院旅游管理专业按照学校统一的“周、月、季”顶岗实习的要求,进行专业教学与实践。大一进行2周的认知实习,第四个学期安排2~4个月的顶岗实习,第五个学期返校进行专业提升,让学生梳理总结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专业再思考;第六个学期进行毕业实习。由此可以看出,旅游专业的顶岗实习内容多、时间长,有必要进行实习管理的创新和规范。

湖职院旅游专业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按学期铺开,分层推进,内外结合,强调以导游带团、景区景点讲解为主要工作任务,工学交替覆盖率达100%,确保全体学生顶岗实习16周以上;(2)建立毕业设计“导师制”,切实提高旅游专业“工学互动”实训、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与可操作性,发挥旅游专业的辐射作用;(3)从校企双方的实际需要出发,紧紧围绕“教、学、做”做文章,建立校内基地企业化运营、校外基地教学化管理的“全真型”实训基地体系;(4)加深与湖州市旅游局、长兴县旅游局、乌镇旅游有限公司、安吉中南百草原、竹博园、南浔古镇旅游有限公司、湖州新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合作,拟再增加8家实训基地,创建长效稳定的集“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实训基地,形成“校内校外一体化、课堂实训一体化、理论实践一体化、虚拟实战一体化”的实训工学交互体系。

湖职院旅游专业在顶岗实习管理方面,具体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做好实习前的安全教育工作 与学生签安全责任书,强调安全意识;让家长知道学生实习的事项,并与家长签同意实习的同意书;在实习动员大会上用多个案例说明安全的重要性和如何预防,同时也把实习的困难说清楚,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2.对实习学生进行心理和业务辅导 学生刚到实习单位会有个调整期,老师在7天之内主动关心学生,了解他们的实习状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同时及时引导学生提高专业能力。

3.创新班主任关心学生的方式 班主任经常去看望他们,并且是和学校领导一同去看望学生。这样让学生感到学校很重视他们。班主任每隔10天给学生至少打一次电话或发一次短信,特别是黄金周前后,对学生进行关心和慰问。

4.创新景区即为课堂的教学模式 教师把景区当作一个大课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如何进行景点讲解、讲解技巧、与客人沟通技巧等实用性的教学内容,代替原来的教学内容,使教学真实、实用,同时也进行了探讨式教学。

5.创新激励机制 对在景区实习的学生多表扬,返回后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强调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并重,也可进行口头表扬,并发给荣誉证书。

6. 建立汇报制度,强化班干部的作用 在实习过程中班干部定期向班主任汇报实习情况,这样,班主任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7.创新特殊问题的解决方案 对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特殊问题,进行特事特办,并坚持有利于学生、有利于企业、有利于学校的原则。

总之,通过一系列的校企合作,强化了过程管理,达到了强化学生技湛的目的。

(五)优化旅游专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文厚、技湛、商慧”水平

湖职院旅游专业每年选派3~5名专业教师到地方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并担任旅游企事业单位的重要工作;选派1名专业骨干教师出国考察,学习了解国外高校旅游管理学科的发展动态;聘请国内专业顾问1~2名,邀请行业协会、企业一线高管6~8名,参与专业建设,从而形成了正教授3人、副教授5人、有全国影响的专业带头人1人、省内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2人、硕士且双师素质讲师8人的专业品牌团队。(1)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在专业教师中选拔了2名成绩突出的骨干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和重点培养对象,并让他们到国内外著名高校进行学历提升、业务进修等,跟踪专业技术发展前沿,开展技术交流;同时派到旅游企业行业开展技术合作,加强实践技能培养,提高科研水平。(2)制订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培训具体规定,并创造业务培训、创造出国进修或到国内著名高校进修的条件。选拔了4~5名成绩突出的教师作为骨干教师重点培养对象,并创造条件支持他们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整体教学与科研水平。(3)通过与湖州浙北大酒店、浙江中青旅、中国旅行社(浙江分公司)、湖州新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乌镇旅游有限公司、南浔古镇旅游有限公司、杭州宋城、安吉竹博园、中南百草园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项目、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建立校企双赢机制等,促进了校企之间的联系和了解,并从合作企业行业中引进了2名骨干教师、3~4名技术骨干,让他们担任旅游专业的兼职教师。(4)鼓励教师去旅游行政部门、企业挂职锻炼,规定旅游专业教师三年内,必须累计有半年时间在企事业单位参加锻炼,这样,前后下企业锻炼的教师总数达到10人次以上。

(六)创新师生下企业的途径,通过项目培养师生的商慧

旅游专业师生下企业是很有必要的。湖职院在全校教学工作会议提出的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双师素质”培养方案等,为教师提供了发展平台。湖职院旅游专业发挥教师的智力,使之能够为企业提出发展建议,与企业领导、骨干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还形成了“教研室、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立体式,全方位地服务当地旅游业。依托当地的旅游资源优势,鼓励教师、学生积极参与并服务地方旅游经济。加大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合作,积极申报横向课题,主动服务地方生态(乡村)旅游经济的转型升级。积极参与或主持旅游产业的规划、调研、策划,通过纵向和横向课题(项目)等形式为当地旅游的发展提供专业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开展面向旅行社、旅游景区等旅游企业的服务培训等。具体如下:(1)学生服务当地大型旅游节庆活动等;(2)教师参与地方旅游规划、企业策划、旅游产品开发等;(3)分院及其旅游系对当地旅游行业在职人员进行人员培训;(4)师生为当地旅游业提供产品宣传、设计等;(5)利用节假日为旅行社提供导游服务、为景点提供导游讲解服务、为酒店提供服务人员等。[3](P129-130)总之,旅游专业全体师生加强了社会服务意识,通过旅游项目培养了商慧。

[1] 李起潮.校地“三层对接”,系统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6).

[2] 熊友平.论高职旅游专业“三层对接”人才培养模式[J].旅游发展研究,2011,(6).

[3] 熊友平.构建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平台的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当代旅游,2011,(5).

XIONG You-ping

(Faculty of Humanities and Tourism, H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ological College,Huzhou 313000, China)

Nowadays th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entered the new period. That’s why the new requirement is raised for the specialty connotation.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hich faces a good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historical opportunities.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specialty in H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should strengthen humanistic primary education, optimize the personnel training target, reform curriculum structure, choose excellent enterprises as cooperation partners, stress process management and so on, in order to cultivate the talents of tourism specialty equiped with profound culture, technical skills, and business intelligenc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urism major; profound culture; technical skills; business intelligence

2013-10-14

熊友平(1980-),男,江西丰城人,讲师,管理学硕士,主要从事导游业务、旅行社经营管理与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H172

A

1672-2388(2014)02-0009-04

猜你喜欢
职院导游旅游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工匠精神融入艺术职院音乐剧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与策略研究
诺奖得主霍夫曼团队落户深职院
旅游
网约导游
藏职院学生网络素养现状调研及培养策略研究
职院学生癔症性晕厥临床处理
“英语导游资格考试”目标引领下的“导游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