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探究

2014-09-01 02:41刘如芬巫良秀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4期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刘如芬+巫良秀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近年来相关教育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深化措施,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因此得到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我们语文教育者去改进。本文根据笔者多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经验,就新课改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121-01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必要性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颠覆传统教学模式,关注学生发展、强调教师成长、重视以学定教。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而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学改革,尤其是课堂教学改革,如何提升其有效性备受关注和期待。因此,作为人们学习语文的起点,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很有价值。

1、小学语文是学习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基础

小学,是人们接受最初阶段正规教育的学校,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而小学语文则是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孩子学习语文的开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小学生创新发散思维的能力,有利于小学生认识和学习其他科学。在国家大力实施“新课改”的形势下,小学要加强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小学生日后学习其他学科奠定基础。

2、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

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曾指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过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而实现新课改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改革,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打好坚实基础。

二、新课改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学生积极参与度不高

小学生不像中学生、大学生那样能够严格的要求自己,活泼好动是小学生天生的个性。有些小学语文教师还没有突破传统教育的束缚,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小学语文课堂沉闷,没有生机,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觉得学习语文特别枯燥,渐渐的就失去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也很难完成。

2、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缺少个体问答体验

有的教师在讲解课文时,虽然也会提出一些问题进行引导,但是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却很不充分。导致课堂上学生不主动提问或很少提问,教师虽然着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质疑问难多是在教师特定的教学活动中提出,或在学习开始,或在学完之后。老师提问题后,学生才提问,而这种提问大多流于形式。学生不会主动问或自主学,学生缺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课堂评价简单肤浅,随意滥用表扬激励

新课改背景下,一些教师更加注重评价激励的作用,也更及时、更主动地将评价用于课堂之中。但是现在很多课堂上充斥的是“你真棒”“答得真好”这样廉价的表扬,学生似乎也已经司空见惯了这种简单甚至流于形式的表扬,像“好在哪”“怎么好”这样富于个性,能让学生科学看待成长体验的评价激励少之又少。

4、课堂形式主义突出,教材运用浮于表面

有的教学活动出发点是好的,但却有“作秀”之嫌。课堂教学缺乏实效性,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向四十分钟要质量”仍是一句口号。此外,教材有许多可以用来教化学生思想培养学生能力的内容被忽略了,一堂课后总觉得平平淡淡味道不浓,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深、不透也不细,没有把更多的知识和学法指导教给学生。

三、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需要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改进方案,才能更好地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呢?笔者凭借数十年来的教学经验,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灵活采用教学方法

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始终。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控制力差,兴趣的激发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或就文发挥个小故事,做个小游戏,来个小表演。

2、巧妙设计课堂问题,启发学生探究学习

由于学生知识少而有限,能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理解课文的内涵尤为困难。如此这样,就需要教者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从而达到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动脑、想办法,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

3、注重课堂评价技巧,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老师要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展学生自身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进行评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4、打破教学定式倾向,开拓学生学习思路

心理学家通过实践证明,人们的思维有一种套用习惯的定式倾向,这种倾向愈强,思考问题的方式就越单调,思路就越狭隘、呆板、就不能进行灵活的创造性的思考。在教学中当学生一时思路阻塞,跳不出定式的影响,老师就要看准时机,巧妙地加以引导,挑起争论,激起波澜,让他们从迷茫困惑中一下子豁然开朗,越思越勤、越思越精、乐趣无穷。

参考文献:

[1] 马会梅.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解读[J].当代教育论坛,2007(04).

[2] 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徐晓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教学研究,2012(06).

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课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