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血液病患者外周血中sFas、FasL的表达及意义

2014-09-04 03:34黄颖琦孙苏平韩文敏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年19期
关键词:血液病配体恶性

黄颖琦, 孙苏平, 任 敏, 单 哲, 韩文敏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 1.放疗科; 3.血液科;2.江苏大学附属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 血液科, 江苏 常州, 213002)

凋亡相关蛋白因子(Fas,又称Apo-1或CD95)为Ⅰ型跨膜糖蛋白,分子量为48 kD,属于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受体超家族成员,以可溶性(sFas)或膜分子(mFas)形式存在。FasL又名CD178,是一种Ⅱ型跨膜糖蛋白,属于TNF配体超家族成员,FasL是TNF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可特异性结合Fas,为Fas的天然配体。Fas/FasL诱导的细胞凋亡机制是人体细胞自身新陈代谢进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其表达异常或功能缺陷所致的凋亡路径障碍,对肿瘤的形成和维持具有重要病理生理意义[1]。Fas/FasL系统的异常不仅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也与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密切联系。本研究分析了恶性血液病患者外周血中血清sFas、FasL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3月经组织学检查确诊的恶性血液病患者26例为观察组,9例来自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血液科住院患者,17例来自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初治无感染症状,且均符合诊断及疗效标准[2];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23~83岁,中位年龄57岁;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4例。另选取同期在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女各10例;年龄29~75岁,中位年龄55岁。2组性别、年龄、心、肝肾功能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案

ALL患者6例予VDLP(长春新碱+泼尼松+柔红霉素+门冬酰胺酶)方案,2例予VDP(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强的松)方案化疗;NHLⅠ期和Ⅲ期患者均予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方案化疗,NHLⅡ期患者4例予CHOP方案, 3例予R-CHOP(美罗华+CHOP)方案化疗。AML患者2例予IA(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2例予HA(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方案化疗。每3周为1周期,每例化疗2个周期。

1.3 标本采集

患者化疗前与第2周期化疗结束后14 d抽取静脉血2 mL,不做抗凝处理,血液凝固后离心分离血清, -80 ℃保存。对照组血清同样方法处理并保存。

1.4 血清Fas、FasL水平测定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美国BD公司)检测血清sFas、FasL水平,操作按说明书进行,使用酶标仪(美国Bio-Rad680型)读取吸光度值。

1.5 疗效评定

按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2]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未缓解(NR),CR+PR为有效,NR为无效。

2 结 果

2.1 化疗前各组血清Fas、FasL水平

化疗前,ALL、NHL患者血清sFas、FasL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AML患者血清sFas、FasL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见表1。

表1 观察组化疗前与对照组血清Fas、FasL水平比较±s) μg/L

表2 化疗前后ALL组CR患者sFas、FasL水平比较±s) μg/L

表3 NHL组患者不同病理分期sFas、FasL水平比较±s) μg/L

2.2 ALL组化疗前后血清sFas、FasL水平变化

ALL、AML患者年龄、性别、FAB分型、免疫分型及有无浸润症状(包括胸骨压痛、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各指标之间,血清sFas、FasL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化疗2周期后,5例初治ALL完全缓解(CR)患者sFas、FasL水平下降,见表2。因AML组化疗后CR及NR例数少,未作统计学处理。

2.3 NHL组化疗前后血清sFas、FasL水平变化

NHL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分型及有无B组症状(发热、盗汗、6个月内体重下降1/10或更多)等各指标之间,血清sFas、FasL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 但NHL不同临床分期之间sFas、FasL水平差异显著(P<0.05或P<0.01), 见表3。化疗后CR、PR组差异显著(P<0.05), NR组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 见表4。

表4 NHL患者不同疗效治疗前后sFas、FasL水平比较±s) μg/L

3 讨 论

增殖、分化、凋亡是细胞的三大特征,在维持正常组织的生长平衡过程中三者相互调节,共同发挥作用。在恶性肿瘤的病理机制研究中,长期以来人们侧重于肿瘤增殖活性和分化特征方面的研究,但对细胞凋亡的研究甚少。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异常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细胞凋亡,又称程序性死亡,是一种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的细胞自杀过程,受到遗传学机制调控。作为维持机体自身稳定的负调节机制,细胞凋亡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Fas/FasL系统是体内介导细胞凋亡的重要蛋白分子[3],当FasL结合到细胞表面的Fas分子后,配体化的Fas通过其死亡结构域与衔接蛋白(FADD)肽链C端的死亡结构域交连,从而募集胞浆中的FADD。FADD的肽链N端含有死亡效应结构域,可以集聚细胞凋亡蛋白酶-8酶原,从而使其集聚到Fas受体,形成凋亡诱导信号复合物(DISC),导致凋亡蛋白酶-8活化并将凋亡信号向下传递,最终活化Caspase-3。Caspase-3为细胞凋亡信号转导中的关键效应酶,其活化最终导致该Fas阳性细胞凋亡[4],此机制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有显著意义。

Casado-Zapico等[5]发现在AML中,褪黑素通过增加Fas/FasL的表达诱导了肿瘤细胞的凋亡。另一项研究表明,在肺癌、口腔鳞状细胞癌、胰腺癌、结肠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Fas表达降低,当Fas蛋白表达水平低于一定阈值后,无法被天然配体FasL识别,导致肿瘤微环境中表达FasL的免疫细胞无法识别此种肿瘤细胞,使肿瘤细胞不发生凋亡而继续存活并增殖[6]。研究表明Fas/FasL系统的异常与恶性血液病发病亦有一定的关联[7-10]。因此,Fas及FasL蛋白异常表达使肿瘤细胞凋亡异常,可能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sFas游离存在于血液等细胞外液中,它是Fas基因在转录、翻译过程中丢失了一部分碱基而形成的,sFas与膜Fas竞争性结合FasL,从而减少由Fas介导的细胞凋亡,是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的一个机制[11]。多数研究[12-14]显示在恶性肿瘤时,sFas升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sFas水平在ALL、NHL患者中均较正常人升高,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分型等临床资料无关。ALL患者化疗完全缓解时,sFas水平下降。随着NHL的病情发展,sFas水平升高。这些结果提示sFas对恶性血液病的诊断有一定意义,并可作为疗效判定的一个有效指标[15-16]。

本研究结果显示,正常人sFas、FasL水平一致,而不同血液病(如AML)或不同疾病状态下(如NHL)sFas表达的差异较大,对这些不同表达的含义及sFas与其他相关凋亡蛋白的关系需进一步阐明。且在ALL、NHL的发病中,到底是何种机制增加了Fas基因在转录、翻译过程中丢失,治疗有效过程中又有何种机制减少其丢失,还需要有更多更广泛的科学研究来进一步阐明。

[1] Silva K L, Melo L M, Perosso J, et al.CD95 (FAS) and CD178 (FASL) induce the apoptosis of CD4+and CD8+cells isolated from the peripheral blood and spleen of dogs naturally infected with Leishmania spp[J].Vet Parasitol, 2013, 197(3/4): 470.

[2] 张之楠, 沈娣.血液病及诊断疗效标准[M].3版.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 8: 131.

[3] 许学文, 宋彦, 由凯, 等.进展性前列腺癌中Fas和Survivin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 2009, 17(1): 71.

[4] He P, Zhou G, Qu D, et al.HBx inhibits proliferation and induces apoptosis via Fas/FasL upregulation in rat 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J].J Nephrol, 2013, 26(6): 1033.

[5] Casado-Zapico S, Martin V, Garcia-Santos G, et al.Regulation of the expression of death receptors and their ligands by melatonin in haematological cancer cell lines and in leukaemia cells from patients[J].J Pineal Res, 2011, 50(3): 345.

[6] Wong R S.Apoptosis in cancer: from pathogenesis to treatment[J].J Exp Clin Cancer Res, 2011, 30(1): 87.

[7] Tawara M, Maeda T, Yamada Y, et al.Aberrant processing of Fas transcripts in adult T-cell leukemia: a possible role in tumor cell survival[J].Cancer Lett, 2003, 193(2): 235.

[8] Liu J H, Wei S, Lamy T, et al.Blockade of Fas-depend apoptosis by soluble Fas in LGL leukemia[J].Blood, 2002, 100(4): 1449.

[9] Jones C L, Wain E M, Chu C C, et al.Downregulation of Fas gene expression in Szary syndr ome is associated with promoter hypermethylation[J].J Invest Dermatol, 2010, 130(4): 1116.

[10] Wu J, Nihal M, Siddiqui J, et al.Low FAS/CD95 Expression by CTCL correlates with reduced sensitivity to apoptosis that can be restored by Fas upregulation[J].J Invest Dermatol, 2009, 129(5): 1165.

[11] Chang W T, Hsieh B S, Cheng H L, et al.Progesterone augments epirubicin-induced apoptosis in HA22T/VGH cells by increasing oxidative stress and upregulating Fas/FasL[J].J Surg Res, 2014, 188(2): 432.

[12] 汤华, 樊春凤, 刘泽法, 等.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6(1): 105.

[13] 余正平, 丁家华, 陈宝安, 等.不同供者来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69例疗效和预后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2, 32(11): 862.

[14] 李娟, 刘俊茹, 陈美兰, 等.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在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合并感染中的经验性应用[J].中华内科杂志, 2011, 50(2): 157.

[15] 吴迪炯, 周郁鸿, 叶宝东, 等.血液病与骨髓微血管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1, 31(11): 871.

[16] 王小勇.骨髓活检在血液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6(21): 131.

猜你喜欢
血液病配体恶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血液病患者的应对策略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GM值在高危真菌感染风险的血液病患者诊断驱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9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基于配体邻菲啰啉和肉桂酸构筑的铜配合物的合成、电化学性质及与DNA的相互作用
新型三卟啉醚类配体的合成及其光学性能
24例恶性间皮瘤临床分析
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基于Schiff Base配体及吡啶环的铜(Ⅱ)、镍(Ⅱ)配合物构筑、表征与热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