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并发抑郁的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014-09-04 03:34佘正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年19期
关键词:额叶供血神经功能

胡 兰, 佘正明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江苏 苏州, 215200)

脑梗死后抑郁发生率较高,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40%~50%[1-2]。脑梗死患者并发抑郁能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康复[3-4]对治疗效果也能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临床上在治疗脑梗死的同时,积极预防抑郁症状的发生,有助于患者的康复[5-6]。本研究分析脑梗死后抑郁产生的相关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纳入脑梗死患者103例,其中男55例,女48例,平均年龄(66.3±13.4)岁;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病程处于脑梗死急性期(1个月以内)者60例,恢复期(1~6个月)43例。排除既往有神经精神病史及检查不合格者。依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抑郁障碍诊断标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定抑郁状况进行分组:HAMD评分<7分为正常,≥7分为轻度抑郁,>17分为中度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7]。其中≥7分为脑梗死后抑郁组,共53例,其中男15例,女38例;平均年龄(63.2±11.4)岁;文盲8例,小学12例,中学24例,大学9例;<7分为脑梗死后非抑郁组,共50例,其中男40例,女10例,平均年龄(69.6±14.3)岁;文盲7例,小学9例,中学22例,大学12例。

1.2 方法

以问卷的形式获得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患者的社会因素及躯体因素进行调查[8-9]。其中,社会因素主要从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这3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8],然后进行相关性的分析。躯体因素主要从心理状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分期、供血区域及病灶部位这5个方面进行分析[9]。其中,心理状况是采用HAMD抑郁量表进行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定是采用改良的爱丁堡斯坎迪纳维亚神经功能缺损量表(SSS),分数越高表示神经损伤越严重,其中1~15分为轻型,16~30分为中型,31~45分为重型[9]。经头颅CT或MRI等进行脑梗死分期、供血区域及病灶部位的检查。对HAMD的强迫因子及抑郁因子进行脑梗死后抑郁的相关性分析,对脑梗死分期、左右半球病灶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脑梗死后抑郁相关性分析,利用Logistic分析对脑供血区域(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及梗死脑叶(额叶)进行了分析。

2 结 果

2.1 脑梗死后抑郁与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后抑郁患者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1、0.072、-0.033,P分别0.0001、0.7331、0.8142。上述结果表明脑梗死后抑郁与性别的相关性较大,即脑梗死患者中女性易出现脑梗死后抑郁,而与年龄、文化程度相关性较微弱。

2.2 脑梗死后抑郁与神经心理量表HAMD各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与HAMD各因子进行了Logistic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后抑郁与强迫因子、抑郁因子有显著相关性(P<0.05)。见表1。

表1 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心理状况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3 脑梗死后抑郁与卒中情况的相关性分析

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与脑梗死分期及左右半球病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后抑郁与脑梗死分期、左右半球病灶、SSS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592、-0.0423、0.3129, P分别为0.5521、0.6982、0.0072,脑梗死后抑郁与脑梗死分期相关性较小,与SSS总分存在显著相关性,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SSS的分数越高,脑梗死后抑郁的可能性越高。

大脑供血区域与脑梗死后抑郁的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后抑郁与大脑前动脉呈正相关,表示若大脑前动脉供血区域发生阻塞,则脑梗死后抑郁的可能性大。OR=4.992,表示大脑前动脉供血区梗死后抑郁是非大脑前动脉供血区梗死后抑郁的4.992倍。脑梗死抑郁与大脑后动脉呈负相关,表示大脑后动脉供血区域与脑梗死后抑郁的相关性较弱。大脑前动脉供血区梗死是出现脑梗死后抑郁的危险因素,而大脑后动脉供血区梗死患者出现抑郁的概率较小。见表2。

表2 脑梗死后抑郁与供血区域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对脑梗死后抑郁与梗死病灶发生部位的相关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后抑郁与额叶梗死存在相关性, OR=11.542, 表示额叶梗死后抑郁的相关性是非额叶梗死的11.542倍。额叶梗死是出现脑梗死后抑郁的危险因素。见表3。

表3 脑梗死后抑郁与梗死病灶发生部位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 论

脑梗死后抑郁是脑血管疾病常见并发症之一,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也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积极地预防治疗脑梗死后抑郁有助于患者的康复[9-10]。本研究结果表明,脑梗死后抑郁不仅与性别、心理状况等因素有关,还与脑器质性病变的部位、供血区域、病灶发生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密切的关系。脑梗死女性患者更易出现脑梗死后抑郁,此结果与相关报道一致[10]。因此,应该对女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更为密切的关注,预防并及早治疗脑梗死后抑郁。另外,脑梗死后抑郁与强迫因子及抑郁因子关系较密切,这可能是与患者得病前的人格特点具有较大关系[11]。如果患者性格内向,心理适应能力较差,问题处理能力及应急能力等较弱,可能会受脑梗死打击而具有较高的抑郁发生率[11]。同时,从结果可以看到大脑供血区域及梗死病灶部位与脑梗死后抑郁具有较密切的关系,大脑前动脉供血区梗死及额叶梗死是脑梗死后抑郁的危险因素,这可能是因为额叶与注意、认知、记忆、情感及思维等精神活动有关[12]。有文献[12]指出,前额叶皮质内侧面受损时,通过5-HT神经受体及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能激惹自主神经反射紊乱,焦虑症状明显,前额叶皮质内侧面恰好为大脑前动脉供血区域,因此波及额叶的脑梗死患者更易患脑梗死后抑郁[13-14], 而大脑后动脉供血区域梗死时发生抑郁概率较小,可能因为大脑后动脉梗死一般表现为眩晕、颅神经受损及共济失调等症状和体征,但是否能引发抑郁仍然需要大量样本的证实[15]。总之,脑梗死后抑郁是社会心理因素、神经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积极预防并提高对其治疗的重视度[16]。一方面从心理角度给予患者指导,使其正确认识现实并积极配合治疗[17];另一方面从生理角度减轻神经功能缺损,降低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生率,同时也要建立良好的环境以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18]。

[1] Yamada Y, Kato K, Oguri M, et al.Association of genetic variants with atherothrombotic cerebral infarction in Japanese individual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 2008, 21(6): 801.

[2] Tawil I, Stein D M, Mirvis S E, et al.Post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 incidence, outcome, and risk factors[J].Journal of Trauma-Injury, Infection, and Critical Care, 2008, 64(4): 849.

[3] 杨文, 沙春蕊, 刘柏辉, 等.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 C 反应蛋白, 脂蛋白 (a) 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08, 33(6): 1066.

[4] 梁文龙, 赵晓东, 王淑娟.老年 2 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病变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08, 46(8): 809.

[5] 陈少宗, 胡浩, 卜彦青.电针疗法对脑梗死患者TXB2, PGF1α的影响与其基础状态的数量关系[J].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8, 15(3): 166.

[6] 唐毅, 叶宙, 曾庆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颈动脉硬化, 脑梗死关系探讨[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08, 17(4): 333.

[7] 李公祥, 张元霞.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青年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J].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1,(6): 13.

[8] 廖瑜, 赵笛.脑梗死后抑郁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08, 11(7): 564.

[9] 王嘉麟, 郭蓉娟, 邢佳, 等.脑梗死伴发焦虑障碍相关因素研究[J].环球中医药, 2009, 2(1): 35.

[10] Vergouwen M D I, Ilodigwe D, Macdonald R L.Cerebral infarction after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contributes to poor outcome by vasospasm-dependent and-independent effects[J].Stroke, 2011, 42(4): 924.

[11] 沈利平, 徐桂红, 钟月桂, 等.脑梗死患者抑郁状况相关分析及护理[J].当代护士: 学术版, 2008, (10): 32.

[12] 黎雪芳, 卢奕南, 潘朝勇.急性脑卒中焦虑情绪的测查及心理康复[J].中国康复, 2004, 19(2): 81.

[13] Weng H, Shen C, Hirokawa G, et al.Plasma miR-124 as a biomarker for cerebral infarction[J].Biomedical research (Tokyo, Japan), 2011, 32(2): 135.

[14] Tian H L, Geng Z, Cui Y H, et al.Risk factors for post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 or severe head trauma[J].Neurosurgical review, 2008, 31(4): 431.

[15] 刘远洪, 梁金花, 葛晓航, 等.认知疗法合并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焦虑的疗效[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7, 7(4): 285.

[16] 于艳馥, 王艳辉, 唐希存.脑卒中后伴焦虑障碍36例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5, 18(4): 415.

[17] 潘燕, 张晓宁, 任生生.帕罗西汀联合心理治疗对脑梗死后抑郁的疗效观察[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8, 31(9): 1181.

[18] 王海英.脑梗死康复期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J].当代医学, 2010, (7): 117.

猜你喜欢
额叶供血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额叶皮层退行性萎缩的高分辨率磁共振研究
辣语
大脑的巅峰时刻
回回药方失荅剌知丸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6例疗效观察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三芪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气虚血瘀型)45例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