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摘除联合抗青光眼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晶状体异常的效果评价

2014-09-04 03:34张静茹刘海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年19期
关键词:小梁结膜晶状体

张静茹, 刘海涛

(山东省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 1.眼科; 2.泌尿外科, 山东 枣庄, 277800)

晶状体异常患者有相当一部分并发青光眼,其中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居多。晶状体异常并发青光眼患者,视力受到严重影响,眼部正常功能受到极大的损伤,对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1-2]。传统治疗青光眼合并晶状体异常的方法为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但是单纯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一般不够理想。所以,对并发晶状体异常的患者如何选择手术治疗方式是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3]。本研究采用了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入住本院的8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11月—2013年11月入住本院的8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44~79岁,平均(65.50±11.28)岁;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17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23例;视力0.05~0.6,平均(0.24±0.07)。观察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5~77岁,平均(63.91±10.27)岁;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16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24例;视力0.04~0.6,平均(0.25±0.08)。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仅采用抗青光眼手术,即采用小梁切除术(Trab)治疗,具体方法为:距离角膜缘上方约5~6 cm处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巩膜瓣大小约为4 mm×5 mm、2/3~1/2厚,分离至角膜缘之中1 mm、0.2 ms/mL丝裂霉素棉片置于巩膜瓣下2 min。于颞上方角膜缘之中1 mm位置处行前房穿刺处理。然后应用小梁咬切器对小梁组织加以切除,做周围虹膜切除,巩膜瓣顶侧使用10-0尼龙线各缝1针,对房水的滤过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并对巩膜缝线的松紧度加以调整。将结膜瓣关闭之后,则可见到滤泡出现。手术结束后于结膜下注射2.5 mg的地塞米松(丹东市通远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1024453号)。术后第1天开放点眼,复方硫酸新霉素滴眼液,4次/d,连续滴眼3~4周[4]。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沿着患眼上方角膜将球结膜切开,以穹窿部作为基地作结膜瓣。在角膜上方约为1 mm巩膜处做一长度约为5 mm的弧形垂直切口。穿刺刀探入至前房之后将透明质酸钠注入其中,进行常规连续环形撕囊。然后进行充分的水分离,使晶体核完全与前房脱离,再注入一定量的透明质酸钠,娩出晶状体核。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前房囊袋之中,以灌注液置换出前房内透明质酸钠,一般不需要对其进行缝合处理。于结膜下注射2万U庆大霉素以及3 mg地塞米松,且使用敷料对其进行遮盖与包扎[5]。

1.3 相关指标检查方法

1.3.1 眼压(IOP)测量:采用日本Topcon公司生产的型号为CT-80非接触性眼压计,患者取坐卧位,消除颈部受压因素,将头部高度调整好,取头正位,每眼重复测定3次,然后取其均值,由同一医师进行操作[6]。

1.3.2 前房深度(ACD)及眼轴长度(AL)的测量:采用日本产的NIDEK-US2520B型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大小为10 MHz,受检者取仰卧位,双眼闭合,眼部皮肤涂抹一定量的耦合剂,嘱咐患者向下进行注释,探头置于眼睑皮肤上做纵横扫描,并注意对晶状体的具体部位、玻璃体透声及球后等情况进行观察,并注意同步显示ACD及AL的测量值[7]。

2 结 果

2.1 2组手术前后视力对比

2组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显著好转,且观察组术后视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表1 2组手术前后视力比较

2.2 2组手术前后眼压、前房深度及眼轴长度对比

对照组手术前后IOP、ACD及A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IOP及AC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手术前后IOP、ACD及AL比较

2.3 2组手术前后患者散光度变化对比

对照组手术前后散光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观察组手术前后散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2组手术前后患者散光度变化情况比较 D

2.4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据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青光眼已成为全球排名第2的致盲眼病,总人群发病率为1%,全世界约有7千万名青光眼患者,其中一半在亚洲。在中国,青光眼亦是主要的致盲病之一,大约有接近900多万已确诊为青光眼患者,约3000多万人是潜在青光眼患者, 致盲人数占全体盲人的5.3%~21%。在已确诊的青光眼患者中,超过半数的患者已经一眼或者双眼失明[8]。尽管感染性致盲眼病患者不断地减少,眼部手术技术也越来越成熟,青光眼所致失明人数的比例仍相对增加,因此人们对青光眼的治愈需求也是愈发强烈的。另外,随着医学科学的日益发展及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 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青光眼患者的生存质量更加受到重视[9]。因此, 对青光眼视功能保护的研究对防盲治盲工作具有深远意义。

小梁切除术的降眼压机制首先是改变了房水外流通道,然后改善了球内房水循环通道,使得青光眼前侧的解剖形态趋于正常化[10]。然而,主要还是凭借外引流的作用,术后房水通过角膜缘滤口流入至结膜囊下间隙,在巩膜与结膜之间形成一个体积较大的滤过泡,绝大部分滤液泡被周围组织所吸收,一小部分则透过结膜与泪膜之间的融合作用或者被切口周围的血管淋巴所吸收[11]。随着患者年龄的不断增加,晶状体也会逐渐发育长大而进一步加剧了瞳孔的阻滞程度,而晶状体引起的瞳孔阻滞是引起青光眼(闭角型)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则需采取联合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以往有报道称,采取分次手术的方法,但该方法临床疗效不够理想,主要是由于该手术方式加重了患者的心理及生理方面的负担,大大增加了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随着现代手术设备以及现代显微手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青光眼手术方式较以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12]。将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引入至青光眼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有效地减少了由于大切口晶体囊外摘除术而引起的对青光眼手术产生的影响,所以手术成功率也显著提升,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后解除了瞳孔阻滞,小梁切除术后增加了房水外流通道,二者联合运用,使得术后眼压得到有效的控制。有报道称,此种降压作用可能与术后房角宽度增加以及滤过加快而致使Schlemn管引增强存在一定的关系,而且术前前房角越窄者,其术

后变化程度越大。

[1] 孙兢, 冯绍鸿.剥脱综合征并发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2a眼压变化及其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 2011, 11(3): 414.

[2] 张大传, 张静.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疗效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 2012, 20(3): 251.

[3] 丁颖, 巨朝娟, 王国强, 等.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0, 32(6): 438.

[4] 杨晓春, 万芳, 何远航, 等.高龄白内障患者2种小切口手术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 2011,40(6): 559.

[5] 孟杨, 陈经伟, 汤诚, 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 2011, 51(46) :98.

[6] 李世玮, 吴强, 陆斌, 等.应用UBM观察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眼前节结构变化[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1, 29(12): 1240.

[7] 宋旭东, 王宁利, 唐广贤, 等.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多中心试验[J].医院研究杂志, 2010, 39(3): 17.

[8] 徐勇玲, 陈凡, 施凌平, 等.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 2012, 20(2): 165.

[9] Kalkand A, Ozdek S.Ocular fungal infection[J].Curt Eye Res, 2011, 36: 179.

[10] 周志雄.青光眼术后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 2011, 22(1): 75.

[11] 李淑萍, 刘运甲.颞侧小切口摘除青光眼术后硬核白内障并人工晶体植入[J].实用医药杂志, 2011, 28(4): 319.

[12] 金大龙, 葛正光.巩膜隧道小切13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小瞳孔硬核性白内障的疗效观察[J].实用防盲技术, 2010, 5(1): 11.

猜你喜欢
小梁结膜晶状体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的CT 表现
小梁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补缺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临床意义探析
微商
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疗效分析
有晶状体眼ICL植入矫正高度近视
结膜切除术联合巩膜固定术治疗结膜松弛症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