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激励机制研究
——以江西省为例

2014-09-06 05:44周小云周聪腾
江西科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江西省江西激励机制

周小云,周聪腾

(新余学院,江西 新余 338004)

知识产权激励机制研究
——以江西省为例

周小云,周聪腾

(新余学院,江西 新余 338004)

江西省知识产权总量和质量无法匹配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根源是激励的体制、机制、企业以及人才发展等因素所致;为此提出了创新知识产权模式,构建市场激励、事业激励和身份激励的协同,强化企业激励和社会激励。

江西省;知识产权;激励

TheResearchofExcitationMechanismabout

0 引言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这一改革创新举措有利于政府的“有形之手”对知识产权化的配置和激励,与市场“无形之手”对知识产权配置相得益彰,突出了知识产权激励机制的创新发展。为此,通过勾勒出知识产权激励主题的研究成果,结合江西省情,从知识产权激励机制角度探讨促进江西“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新步伐,全面实现江西小康社会目标。

知识产权激励机制的基本成果,包括有研究认为知识产权外部性的内部化过程是知识产权激励机制的价值所在,为此主张除了市场竞争配置资源之外,政府有效激励措施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也有研究认为知识产权与政府资助对创新性产业在特定条件下存在替代关系的激励机制问题;知识产品具有公共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双重属性、知识产权的私权性质、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辩证关系,寻求知识产权多重均衡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的政策指导层面,如《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构建了国家层面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和指导原则。可以说,这些成就结合江西省情为接下来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政策支持。

1 江西省知识产权的发展现状

江西知识产权总体发展演变态势和江西经济发展追赶型特征,如图1所示。

图1 1985-2011年经济发展和知识产权相关数据图

图1中原始数据来自于《国家知识产权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公报》、《江西省统计年鉴》和《江西省统计公报》。

江西经济发展追赶和江西知识产权总体演变态势,如图1所示。就GDP总量所占全国比重而言,自1996年开始所占比重也在缓慢提升中,但27年来平均占全国比重为2.2%左右;就授权专利江西占全国比重来看,1985-2011年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27年来平均占全国比重仅为1.15%左右。

这些数据信息,意味着自1996年起江西经济发展处于追赶阶段,且追赶处于缓慢爬坡而非跨越式特征;与此同时,江西省知识产权的相对滞后与该阶段不相匹配,体现出江西知识产权的发展与江西社会经济全面追赶的需求存在差距。

表1 2011年有效专利和2012年发明专利地区比较/亿元

地区规模以上企业有效专利经济效益指标发明专利与经济总量指标利润总额工业总产值产值利润率/%每百亿元GDP发明专利拥有量/件北京83193718.87390.7上海1555197827.86200.5江苏3054410977.4383.7浙江1589226557.01102.8广东2401368076.52138.3江西31344447.0420.5全国224332979937.5383.8

数据来源:专利统计简报2013年第7和9期(http://www.sipo.gov.cn//),说明经济效益指标是2011年数据,经济总量指标是2012年数据。

知识产权的发展是一个地区或国家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参考指针,表1中的数据显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至少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是知识产权中最具有价值的发明专利总量明显不足,2012年平均拥有量还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25%,远低于发达地区平均水平;二是知识产权转化为工业利润水平,相比于全国平均水平低近0.5%,这至少意味着知识产权向市场效率转化过程存在差距,知识产权发展质量还无法有效支撑江西发展。

表2 2011年江西省创新能力指标全国排名

数据来源:柳卸林,陈傲主编《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1-区域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7页。说明,实力是指一个地区拥有的创新资源,如绝对的科技投入水平、科研人员规模、创新的产出水平、专利的数量、新产品的数量等;效率是指一个地区单位投入;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发展的速度,即与上年相比的增长率水平。

这份排名表明江西创新能力的整体环境处于中下游水平,无论是实力还是效率的大部分指标均靠后,这是对江西发展的客观分析。这种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的知识创造、知识获取特别是企业创新能力偏低;当然江西潜力指标整体靠前,这表明江西发展前景具有吸引力,也是江西知识产权具有强劲的潜在发展机会。

总之,江西知识产权发展现状表明无论是在发展总量、发展速度、发展质量还是创新能力方面,都与江西追赶型发展要求存在差距。为此,寻求江西省知识产权激励机制的突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江西省知识产权发展现状的原因分析

江西省知识产权的发展分析,主要从江西省社会经济体制机制、知识产权激励机制以及江西人才发展调查研究3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从中获得发展思路。

江西省社会经济的体制原因,基于江西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不断的构建与完善的现状,与江西知识产权发展存在不相适应之处。这种体制的构建与完善,首先是要打破原来计划经济体制对要素资源配置的核心作用,是“破”的过程;其次是建立市场经济对要素资源配置的核心作用,是“立”的过程。可以说“破”与“立”的过程,浓缩到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必然会形成发展的不完善局面,也必然会带来知识产权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江西省社会经济的机制原因,主要是江西知识产权发展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知识产权发展的动力和压力处于一个较低水平状态;主要是知识产权发展中政府与市场两者的机制模式存在不足,强政府-弱市场的机制模式,导致江西知识产权发展主要是依托政府,弱化了市场权力的运行。

江西省知识产权的激励原因,包括有企业激励的制度设计层面,大多立足于外观设计和实用性,对发明专利的激励明显不足。调查中,大部分企业都有专利创造的激励机制,但这些激励大多局限于1 000元人民币之内的奖励,这对高层次人才和发明专利来说奖励明显不足。包括有从事技术研究的机构或者单位并没能从经济和市场的角度真正领会知识产权的深刻内涵,对知识产权创造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企事业单位决策者们没有真正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对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研究不够,在制定政策时重“知识”轻“产权”,未建立有效的创造激励制度鼓励员工自主创新、团队合作,调动人才从事知识产权创造的积极性,严重的打击了从事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科研人员申请专利的积极性。包括有为企业知识产权创造提供高质量服务的中介水平不足,申请专利特别是国际专利,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知识产权创造激励的资金扶持或者保障上,无法与发达地区相比拟,从而诱发企业把知识产权的创造置于发达地区。

江西人才发展的原因,基于人才是知识产权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通过2013年9月底江西10个人才改革试验区发放回收有效问卷506份,获得人才发展与知识产权之间的某种内在联系。

图2 有效问卷年均工资收入水平

调查显示,江西省人才基本收入水平以5~8万元的年薪为主,其次是8~12万元约占25%,3~5万元与12万元以上基本持平。这种人才年薪水平与全国其它省市特别是发达地区相比,反映出江西人才的整体工资水平偏低,缺乏吸引力,印证了制约江西引进和留住人才的关键因素,是工资待遇偏低。

图3 人才重要性认知最高与最低得分项

图3中数据显示,江西各层次人才把工作适合自己认知最高,单位组织文化的认知最低,工作的自主性、工作单位发展前景以及团队合作等重要性得到人才的更多肯定,而对单位营造的工作氛围、管理制度等重要性认知相对较低。这些信息显示,江西人才发展对工作单位的认知偏低,这表明江西人才发展的载体-工作单位,其对人才重视不足。

图4 人才满意度最高与最低得分项

图4中满意度得分信息,显示了2个方面的内在特点,一是满意度与重要性之间的得分差距较大,反映了人才的预知判断与现实感受之间反差太大;二是江西人才发展满意度得分最低的是工资水平、学习培训机会和奖励制度,这契合了江西人才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即薪酬福利水平太低,降低了人才本身的工作积极性。

总之,江西省知识产权发展的原因探究,既有经济体制改革创新发展阶段的不完善所致,又有知识产权微观主体企业和研发人员的激励不足;既有江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导致知识产权创造价值的低效率因素,又有江西省人才发展环境的整体滞后。

3 对策建议

结合江西省知识产权发展的问题所在,着眼于加快健全江西省知识产权激励机制的对策角度,提出以下四方面的发展建议。

3.1创新江西省知识产权发展体制模式

构建江西特色的“政府—市场”知识产权发展模式。知识产权公益性的政府扶持与市场收益的制度化。知识产权公益性事务要整合当前省市财政投入,构建江西特色知识产权发展风险基金、重大专项基金、特别贡献基金(总量上保持1:1:1的比例分配);知识产权市场业务收益要规范化、制度化,确保10%比例的收益注入三大发展基金。探讨建设符合江西省情的知识产权法庭,促进知识产权激励机制的法制化和程序化建设。

3.2构建知识产权研发人员市场激励、事业激励和身份激励的创新机制

江西人才使用的创新领域。通过构建市场激励为主、事业激励和身份激励相匹配的机制,关键是逐步提升研发人员的市场激励手段,包括税收减免、股权配置以及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特别是针对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研发给予市场激励的改革权力;激活研发人员的事业激励空间,包括专业岗位平台、事业奖励和资金支持等;身份激励主要是连通公务员身份、事业身份和社会身份的内在一致性,既针对研发人员的特殊贡献给予身份待遇。

3.3强化企业知识产权的导向作用,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

(1)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鼓励、支持和培育江西主导企业,依托其技术优势和资本优势引领江西知识产权发展。

(2)孕育企业集群的知识产权发展战略。通过产业链方式组建企业集群的知识产权发展联盟;通过知识产权发展联盟,打破省内行政壁垒,形成省内市场一体化的知识产权发展。

(3)培育本土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发展战略。依托江西本土中小企业——具有数量多、受益面广以及知识产权需求强的特征,通过中小企业联合进行知识产权的创造并给予财政税收扶持。

(4)设立知识产权交叉合作与研发的机制,依托江西产业之间具有市场需求的交叉性和技术上互补性,这一特征为江西省各种主导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合作。省知识产权局联合代表性企业,定期进行知识产权交流,引导知识产权的交叉合作,激发知识产权重大课题的联合研发。

(5)积极搭建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平台。政府及有关组织应当积极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促进专利技术的转化实施,建立高校、科研单位与政府部门和企业的沟通渠道,使科技成果向现实的生产力和竞争优势转化。

(6)实施江西省知识产权的中介平台建设。包括有知识产权资本化或证券化的中介平台,为知识产权的创造提供资金支持,为知识产权的运用提供金融服务,为知识产权的保护管理提供金融方式;知识产权生态化补偿机制的中介平台;知识产权情报收集与共享的中介平台;知识产权的国际化服务平台,提供国外法律、技术、翻译等方面的高质量服务,促进知识产权走向国际市场。

3.4营造江西知识产权发展的社会激励氛围

(1)加强与知识产权激励机制有关的文化建设,实行社会奖励,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文化是知识产权激励机制运行的持久而深远的动力,知识产权文化培育需要政府组织和制度保障,不断更新知识产权社会意识与观念。

(2)专利资金中增加宣传培训经费,依托社会组织通过各种访谈、演讲、辩论、技术转化对接、新闻发布等形式组织大型宣传活动;搭建知识产权领域的社会互动平台,培育社会知识产权的认知力量,提升社会力量的参与力度。

[1] 吴汉东.知识产权的多元属性及研究范式[J].中国社会科学,2013,(1):124-136.

[2]张耀辉.知识产权的优化配置[J].中国社会科学,2011,(5):53-60.

[3]徐 瑄.视阈融合下的知识产权诠释[J].中国社会科学,2011,(5):45-52.

[4]刘西怀.知识产权激励机制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0,(5):105-109:.

[5]王 肃.知识产权激励机制:法律、市场与政府[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3):14-16,28.

[6]赵丽敏.论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激励机制研究[J].特区经济,2012,(1):252-254.

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BasedontheJiangxiProvince

ZHOU Xiao-yun,ZHOU Cong-teng

(Xinyu College,Jiangxi Xinyu 338004 PRC)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Jiangxi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is unable to match on the new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Jiangxi economic and social,that the root is caused by the factors of incentive system,mechanism,enterprise and talent development. So,to put forward the innov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to build collaborative mode,market incentives,career incentives and identity incentives,strengthening enterprise motivation and social motivation.

Jiangxi province,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Motivation

2014-01-22;

2014-03-31

周小云(1976-),男,江西新余人,博士,副教授,从事中小城市的理论与应用经济研究。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课题项目“江西省新能源产业知识产权激励机制研究”(JJ1242)。

1001-3679(2014)02-0238-04

D923.4

A

猜你喜欢
江西省江西激励机制
模拟成真
江西银行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我爱江西奶奶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江西立法遏制涉医涉校的“以闹索赔”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
浅议中小企业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