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SP理论的高职行业英语教学实践研究
——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4-09-13 10:35宗佳敏
关键词:英语课程英语教学职业

朱 静,宗佳敏

(1.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商务学院,金华 321007;2.河海大学 水利水电学院,南京 210093)

基于ESP理论的高职行业英语教学实践研究
——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朱 静1,宗佳敏2

(1.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商务学院,金华 321007;2.河海大学 水利水电学院,南京 210093)

依据ESP(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理论,确立“职业导向、融入专业”的行业英语教学方向,从实践中探索切实可行的行业英语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模式和师资构建等新思想、新途径,促进高职行业英语教学实现可持续发展。

ESP;行业用途英语;教学实践

一、新形势下的高职行业英语教学改革

随着世界各国在科技、经济等领域的合作日益频繁,英语成为了重要的沟通工具。为满足新时期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2010年教育部发布《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明确高职英语课程“以职场交际为目标,以应用为目的。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1]并要求,英语教学分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两个阶段设置课程,两者的教学内容自然衔接或将行业英语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要求》把高职英语教学与专业、职业岗位以及相关行业对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结合起来,凸显了高职教育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和职业性,为新一轮的公共英语教学明确了方向。

显然,《教学要求》为高职英语教学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也成为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依据,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课程设置怎样满足不同专业、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学生的英语能力与实际工作的需要存在差距;行业英语如何贯穿英语教学全过程;公共英语教师对新的《教学要求》认识不足,行业英语教学的实践能力不够,往往被动地盲从,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本课题研究引进ESP教学理论应用于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高职院校行业英语教学有效的新途径。

二、ESP教学理论分析与借鉴

(一)ESP(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理论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即专门用途英语,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特定需要而设计、开设的英语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所学专业领域的英语运用能力及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社会语言学家Strevens于1988年指出专门用途英语的典型特征是:1)ESP的课程设计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殊要求;2)与内容相关的主题、话题必须与学科、专业活动有关;3)语言的句法、词汇、语篇被使用在特定的专业活动场合;4)ESP与通用英语形成对比[2]。专门用途英语与学习者的专业或职业岗位需求相关,有其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法。Hutchinson & Waters[3]和Dudley[4]都将ESP课程设计的步骤归纳为:需求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教学评估。教师收集并研究有关学习需求的一些原始材料,设计综合性的教学方案;运用理论和实践知识制定教学大纲;根据教学大纲选择、改编和编写教材;根据学情决定教学方法;建立评估体系来检测原先确定的目标进展和计划完成情况。

近年来,ESP教学研究尤其受到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师的关注,这是由于ESP将英语教学和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联系起来,具有针对性强的特点,符合高职院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龚兵[8]、顾月秋[9]的研究对于课程设计得出这样的结论:“外语教学更应适应变化,以适合学生需求、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课程设置来取代传统的设置。”强调学习者的中心地位,并建议用“技能法”和“过程法”来设计ESP课程,同时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并把学习内容分解成真实的工作任务,让学生在做中学,他还认为,课程设计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葛诗利[10]、卢艳华[11]等提出了ESP教材选编的建议,认为除了要包含某专业的基础知识外,还要做到选材和练习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相互衔接,同时教师可以利用活页讲义的形式,作为固定教材的补充。而关于高职ESP师资的研究则最广泛,熊倪[12]、王云霞[13]认为,为了满足学习者职业特定的需求,ESP 教师必须先与专业领域的专家、行业企业人员进行密切合作,且这种合作始于课程开发阶段,并可能一直持续到教学阶段。

总体上,近几年来,国内对高职英语ESP 教学的研究获得长足发展,论文数量也逐年增多,尤以2005至2010年发展最为迅猛,这与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有关。然而,大部分研究都只从ESP课程设计的某一个环节进行,关于英语ESP教学的实证研究则数量较少,应该说,前人的研究已经给了研究者们比较深入的理论指导,而高职院校的学科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应加大对高职英语ESP 教学的实践研究。

(二)“职业导向、融入专业”的教学理念

ESP特别强调从专业的需求出发,探求一种英语与专业相结合的方式,认为英语要作为手段或工具来进行学习和运用,突破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学科性。主要体现为,设计ESP课程时,颠覆英语学习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由低到高的能力培养的渐进式训练模式,通过分析学习者从事不同职业的需要,提炼出与相关职业使用英语的目的相适应的能力类别及水平程度,并以此为依据,结合学习者的知识基础,确立相应的教学目标,编制教材并确定测试方法,从而保证学生能在有限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取能胜任将来职业和岗位的英语能力。

行业英语教学定位于使英语教学内容贴近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实际需要。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掌握相关行业基本的涉外交际能力,能基本读懂如行业论文、技术资料、说明书、合同和相关英文信函等各种与专业相关的英文材料,并能用英语进行准确的口头和书面表达。江文国的研究表明,通过亲自体验真实的语言交际,学生获得了良好的语言学习效果[14]。因此,为达到不同专业学生都能获得“基本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实际效果,增强毕业生的就业优势,探讨ESP应用于高职行业英语教学的可行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基于岗位需求的行业英语教学实践

(一)学生学情分析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目前高职学校英语教学及学生英语学习现状,笔者对所任教的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就“在校生英语学习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学校2011、2012级两届学生,涉及10个分院50个专业、100多个班级,共1 100人。回收有效问卷996份,回收率为90.91%,样本有效。

从表1的数据分析,显然大部分的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目标明确,即用于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其学习主要是以工作为导向。以“通过英语等级考试”为目的的人数排在第二位,这表明所谓的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等级考试也是促使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原因。为通过课程考试而学习的学生人数占的比例并不是很大,这一点让人欣慰。但从侧面也反映出学生学习的功利性较强,主要以实用作为学习的动机。由此可见,高职英语教学应该更多地考虑服务于学生今后就业岗位的需求。

根据系统所需要的控制功能,利用西门子STEP 7 MicroWIN SP6 编程软件进行编辑程序,主要功能有:1)手动缠绕功能。2)自动缠绕功能。3)钢带速度控制功能。4)放带速度PID控制功能。5)报警处理。6)自动计米停车功能。7)工字轮两端排线补偿功能。8)钢带排线间隙宽度调整功能。9)数字量,模拟量输入输出控制。10)与显示文本器通讯功能。

表1 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情况表Tab.1 Main purpose of the students’English learning

(二)行业英语需求调研分析

在不同的职业语境下使用的语言,带有明显的职业特点,而且不同行业的ESP也具有不同的语言特色和能力要求,符合职业特点和职业习惯的词汇、语法和文体的ESP教学,使学习者具备合乎职业规范的英语交际技能。学校公共外语部在10级学生暑期社会顶岗实践过程中,对自己所从事行业的企业进行英语技能需求的调研也得以证明。

表2说明,各企业岗位并不需要英语听、说、读、写、译五项综合技能全面发展,其中,与行业相关的专业阅读能力,以及工作场景的交际能力普遍受到较高的重视,且不同的行业对各项技能又有不同的要求,大部分对英语写作要求并不高,相对而言,文化教育类的工作则要求听、说、读、写相对均衡发展。这就表明,各行各业对英语的需求比较讲究实用性,够用就行。这一调查结果为建立基于工作岗位需求的行业英语教学目标提供了依据。

表2 企业对行业用途英语技能需求Tab.2 Demands for ESP skills in the enterprise industry %

(三)开展行业背景分析,设“阶梯式”课程

金华职院行业英语教学渗透在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通过调研分析,明确不同专业学生未来的岗位、所需技能和发展方向,行业英语课程设置与普通英语相衔接,同时具有特定的目的和方向。现已确立与学校专业设置相互衔接的经贸行业、旅游行业、机电行业、农林行业、文秘行业、建工行业、艺术行业等英语课程体系,并根据学生不同的英语水平分A、B、C三个层级组班,实施“阶梯式”行业英语课程教学,如表3所示。

(四)提炼典型涉外工作,设计相应教学模块

以ESP理论为依据,行业英语课程开发的路径表现为:学习者英语学习需求分析—社会需求分析—提炼典型涉外工作任务—转化成英语学习情境—教学模块设计—课堂教学实践。以工作为导向,以典型涉外工作任务为主线,将英语学习和岗位技能培养有机结合,设置具有高职特色、地方区域经济特点的课程教学大纲和服务职业趋向的教学内容,突出语言的实用性和学习者未来职业发展的相关性等。表4以机械制造专业英语教学模块为例加以说明。

表3 “阶梯式”行业英语课程体系Tab.3 Stepped ESP curriculum system

表4 机械制造行业英语教学模块Tab.4 Teaching module of English for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注:工作语言为英语

表4针对机械制造行业和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英语技能的要求,根据企业工作流程、典型工作任务或场景设计4个教学模块、13项学习任务,教学内容题材选自行业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一线,把基础知识、应用能力与行业知识和技能相融合,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相协调,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五)探索行动导向教学法,创立全新课堂

在金华职院的行业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教学模块和学习任务,以ESP理论为指导,灵活多样地使用各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采用交际法、任务法、项目法、角色扮演法等行动导向教学法,以任务为动力,将学习过程寓于完成任务的过程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根据教学模块和学习任务,开展四个步骤的教学组织:第一步,导入学习任务。教师借助图片材料展示、网络视频、电子课件等手段传递相关行业背景知识、专业术语及实用交际用语等信息,使学生明确本学习任务的目的、要求,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奋点。第二步,获取知识和学习方法。学生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充分发掘自主学习潜能,分解学习任务,开展资料收集、背景分析、问题思考,在此过程中,习得行业知识、语言素材,生成自己的语言交际知识,积累学习方法。第三步,组织交际实践活动。教师利用课堂、语言自主学习中心、校内实训平台、校外基地,鼓励学生个人或小组在实践中展示并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综合能力。第四步,开展评估和反思。教师对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考核评估,着重分析优劣、修正不足之处,采纳和吸收好的学习经验,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反思并提高语言能力。在此创新教学模式中,改变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教学,把向学生传授知识转变为学法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语言实践为目的,以群体学习为手段,以教师、学生双向互动来完成教学任务。

(六)组建多元融通团队,开发教学资源

在开展行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学校用“英语+行业”的“双师”模式,开展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教师定期被选派深入企业,了解行业动态,了解真实的工作语言环境,充实教学内容;或者,教师们发挥语言专业优势,为企业提供语言技能支持和服务,获取商务活动的实践经历,用于指导学生的语言实践。另一方面,学校聘请企业高管作为客座教师来校讲学,组建由教师和企业人员组成的相关行业英语课程组,开展教学的同时,营造专业氛围,提升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促进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争取校企共赢。同时,集中教育资源、企业行业资源,兼顾语言与行业专业特色,设计教学方案和编写教材,丰富教学内涵,建成行业英语精品课程和教学资源库。

四、结论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行业英语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将英语语言学习和职业技能培养有机结合,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受到绝大多数同学的欢迎。尤其理工科的毕业生也会很自信地表示,他们会使用英语顺利地撰写公司的产品简介、会口头介绍公司产品、会做营销计划书等等。当然,在行业英语的实践过程中,行业交际资源的开发、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1] 教育部.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Strevens P. ESP after twenty years:a reappraisal[C]∥Tichoo M.ESP:State of the Art.Singapore:SEAMEO Regional Languange Center,1988.

[3] Hutchinson T, 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4] Dudley-Evnas T,St John M J.Development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proses:A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5] 卢思源. 搞好高校理工科英语教学的一点意见[J].外国语,1979(5):55-56.

[6] 卢思源. ESP/EST 纵横谈[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2):83-89.

[7] 邓志勇, 倪蓉.ESP 的历史、现状与前景[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5(3):185-189.

[8] 龚兵. 高职英语的ESP解决方案——来自社会调查的答案[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1):83-86.

[9] 顾月秋, 费斯威,何培芬,等.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23(12):60-62,66.

[10] 葛诗利. 从《基本要求》看专科大学英语课程设置[J].大学英语(学术版), 2006,3 (2): 360-362.

[11] 卢艳华, 张秀梅,刑少飞.谈ESP 对高职英语教育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6(20):29-30.

[12] 熊倪. ESP 教师角色——建设有高职特色的英语教师队伍[J].科教文汇,2006(9):12-14.

[13] 王云霞. 论高职 ESP 学科教学知识与 ESP 教师专业发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90-93.

[14] 江文国. 对高职院校行业英语教学的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7):78-79.

APracticalStudyofIndustry-specificEnglishTeachinginVocationalCollegeBasedontheESPTheory—JinhuaPolytechnicforExample

ZhuJing1,ZongJiamin2

(1.InternationalBusinessCollege,JinhuaPolytechnic,Jinhua321007,China;2.CollegeofWaterConservancyandHydropowerEngineering,HohaiUniversity,Nanjing210093,China)

Based on the 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teaching theory,establishing the industry-specific English teaching method of“job-oriented direction integrated into the specialty”,the paper explores the new ideas and approaches of curriculum plan,teaching material,methodology and teachers construction to promote vocational industry-specific English teaching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SP;industry-specificEnglish;teachingpractice

2013-10-08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0年度(高校)研究课题(SCG231)

朱 静(1966-),女,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E-mail:conie1019@126.com

H 319

A

1009-895X(2014)01-0007-05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英语教学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职业写作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我爱的职业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