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张闻天的四次人生选择

2014-10-09 05:01高秀清
湘潮 2014年3期
关键词:张闻天南京学校

高秀清

张闻天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对于这一点,很多学习、研究党史的人都知道。但对于这样一位伟人,他30岁前的人生路是怎样走的,几次选择后,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其中一些细节的东西很多人不一定很清楚。

第一次选择:学习实业,开始关注社会现实问题

1900年8月30日,张闻天出生于江苏省南汇县六团乡朱家店的张家宅(现为上海市浦东新区机场镇)。1912年8月1日,12岁的张闻天考入南汇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开始接受当时最新的、现代的文化教育。学校所学的课程有:修身、国文、算术、理科、历史、地理、农业、英语、手工、图画、体操。当时学校对学生的要求特别高,仅英语这科,高小三年毕业时,就要求会用英文写短文。这为他日后学习深造打下了基础。

1915年7月,张闻天在南汇高小毕业。他的学习成绩是全班第一,凭他的学习成绩完全可以考进高中,然后再上大学。但因家中经济条件的限制,他只能考免收学费、宿费的实业学校。实业学校学制三年,它的好处是毕业后就可以就业、挣钱、养家糊口,但想出国留学就十分渺茫了。9月,张闻天考入江苏省立水产学校,该校是一所为近海捕捞事业培养初级技术人才的中等专业学校,主修课程为捕捞和制造。在校期间,他开始接触《青年杂志》(后来改为《新青年》),阅读一些有关中国社会现实的文章,开始关注社会问题。

1917年7月,张闻天不想再学水产专业而考取了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该学校课程主要有国文、英语、数学、绘图、物理、化学等,教师多数是留过美的,教材用美国出版的,授课也都用英语。此时的张闻天学习刻苦,品学兼优。同时,他受到了新文化运动科学与民主的熏陶,加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使张闻天在黑暗中见到了光明,心中充满了革命激情。

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传导于南京的时候,张闻天投身到了这场新的伟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成为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及南京学界比较活跃的学生之一。其间,他与沈泽民等创办了南京学生联合会日刊,以“改良社会”为中心,以“爱国精神”为宗旨,报道南京、江苏及全国各地学生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情况,猛烈地抨击日本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卑劣行径及对中国旧制度、旧思想、旧道德、旧习惯进行批判。1919年七八月间,张闻天在刊物上发表《“五七”后的经过及将来》《中华民国平民注意》和《社会问题》等文章,揭露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第二次选择:自修哲学,思考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五四运动以后,由于青年学生对中国旧制度、旧思想、旧道德、旧习惯的批判蔚然成风,在青年学生中出现了脱离学校、脱离家庭、脱离婚姻的“三脱离”主张,张闻天也不例外。他认为,在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所学的知识,与他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和揭露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相距甚远,于是他在1919年9月毅然决然地离开了河海工程专门学校。

此时,他想去法国留学,于9月21日考入上海留法勤工俭学预科班乙班。12月以后,张闻天认为自己理论准备不足,于是改变了主意,不想去法国留学,而想在国内攻读哲学。于是,他在留法预科班学习了两个月后,脱离了留法预科班,与刘世英一起租房攻读哲学,开始从最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起,其中有《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批判》《家庭、所有制与国家起源》《列宁主义的理论与思考》《阶级斗争》等。

在自学过程中,他被刚刚成立不久的少年中国学会南京分会吸引住了,不久,张闻天加入其中。他一边自学哲学,一边在少年中国学会创办的刊物《少年世界》做校对、出版事务性工作。同时,他还在《时事新报》《少年世界》《民国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致张东荪》《农村改造发端》等文章,对中国社会现状、中国革命前途和命运等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索。

第三次选择:以文学翻译和评论为主,宣传新思想

1920年上半年,在青年学生中掀起了出国热,赴法国、日本、美国勤工俭学的人越来越多。7月14日,张闻天东渡日本,在东京自修日文,读哲学、文学和社会科学书籍。在日本期间,他与田汉、郑伯奇等文学青年往来密切,田汉创造的《梵峨嶙与蔷薇》《灵光》《咖啡店之一夜》等文学作品,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样,张闻天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他放弃了哲学学习,逐渐转向了文学翻译、评论和创作。

1921年1月,张闻天从日本东京回到上海后,开始对中外文学家的作品产生了兴趣。4月,开始读托尔斯泰、泰戈尔、罗素、平林初之辅的作品,翻译介绍托尔斯泰的作品及相关评论、研究文章。9月,张闻天翻译的《托尔斯泰的艺术观》(2万多字)一文发表在《小说月刊》第12卷号外“俄国文学研究”上,在文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从1922年初起,张闻天更加热衷于外国文学的翻译和评论。他在译介外国文艺理论和评论外国作家作品中显示出超人的才华,被远在美国的中国学友会友们发现,这些学友会友们很希望他到旧金山去,同他们一道开展社会活动。1922年8月20日,张闻天从上海乘中国远洋轮南京号前往旧金山。在美国勤工俭学期间,一方面,他凭借着比较好的英文基础在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图书馆里学习。伯克利分校图书馆藏书丰富,设备齐全。他通常白天上午都坐在图书馆里或读书或翻阅期刊或从事译著。另一方面,张闻天做旧金山华侨中文报纸《大同晨报》的编辑工作。1924年1月,张闻天结束了留美勤工俭学的生活,乘坐林肯号邮轮返回上海。

从1921年9月到1924年1月,张闻天主要是以翻译外国文学和评论外国文学为主,如《元始文明之由来及其影响》《笑之研究》《苏维埃俄罗斯政策之发展——苏维埃共和国经济计划自白之一》《狗的跳舞》《文化与幸福》等译文和评论。在不到3年时间里,张闻天译著达50万字之多。

猜你喜欢
张闻天南京学校
名人名言
南京大闯关
走进张闻天工作室旧址纪念馆
张闻天晚年:想做个“普通的劳动者”
从生活小事看张闻天廉政大情怀
南京博物馆18件“镇院之宝”
学校推介
南京:诚实书店开张
南京、南京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