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对话”

2014-10-11 06:07杨茸茸
关键词:对话反思语文教学

杨茸茸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教师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的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围绕文本的互动对话;学生与文本、作者促膝谈心的对话。本文联系教学实践,着重反思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对话”。

关键词:语文教学;有效“对话”;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7-068-1自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沉寂的语文课堂热闹起来,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成了语文课改课堂最亮丽的风景。但是仔细审视当前的语文课堂,由于观念的偏差、认识的局限,导致这种所谓的对话教学出现了很多误解,违背了课程标准中关于师生平等对话教学的真实意图,很多教师由于理解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在语文课堂教学上的“不作为”。

我们也发现在很多语文课上,少数能说会道的尖子学生垄断了话语权和表达权,他们频频地发言,教师也乐于让他们尽快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其他学生则很少有自由表达的机会,至于少数“差生”更是与对话无缘。在小组谈论时,他们常常只有静静地看着组长滔滔不绝地分析;在班级交流时,他们也只有傻乎乎地听着其他同学口若悬河地汇报,从而让平等对话变成少数优秀学生的独白。而对于那些学习基础较差,更需要机会去训练他们分析、思考、表达问题的学生,这样的课堂反而让他们与其他同学和教师对话的机会严重缺失。从而使他们越发地心灵封闭,思维枯竭,表达无力,并最终沦为这种所谓平等对话教学模式的“奴隶”。

笔者以为,既然是“平等对话”,师生双方都应有所作为。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应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对话,并非形式上的师生问答,而是师生心灵的相互沟通,它不仅表现为提问与回答,还表现为交流与探讨、独白与倾听、欣赏与评价。它是一种实践性对话,是在人与文本的对话和个体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创造性、建设性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主要表现为师生间的提问与回答、交流与探讨。由于自身的经验、学识和思想存在一定的局限,学生在和文本的对话中不免会遇到障碍,无法建构起自己对文本意义的阐释,或者是对话出现偏差,或者是对话过于肤浅,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对话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使之顺利地“对话”文本。同时,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会有许多独特的感受,创造性的理解。通过师生对话,也能够给教师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另外,学生与学生之间围绕文本开展的对话也十分重要,通过对话,他们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共同促进;可以增强动机,吸取力量,相互分享,学会合作。

身为语文教师,我们需要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自由课堂,“怪哉”课堂,让课堂成为有故事的“百草园”,而不是“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的“三味书屋”。就拿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来说,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批判封建教育制度的?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追求新鲜知识,天真幼稚、快乐的心理,还是既有批判又有表现?无疑地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只要能言之有理,我们都要给予适当肯定。当然,放眼多元解读,绝不是提倡天马行空的纵读,而是要力主以文本解读为根本,对文本进行科学地解读,与文本展开科学的对话。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新的学习方式需要的是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而长期以来,“满堂灌输——密集训练”的教学方式一直是语文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方式。课堂上,教师控制着教学的进度、内容、方式。教师是整节课的主导者,学生由于知识水平和思维习惯的约束限制,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我们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关键在于尊重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爱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关注他们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她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而平等对话的目的是让师生充分发挥在教学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挖掘文字文本中的语言资源、精神财富,感受文字魅力,体悟社会人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学语文,要学好语文,因而,须在准确,正确上下功夫,须实实在在不能浮泛,不能不着边际,更不能听之任之。对话教学并不是从形式上撕掉灌输式教学的面纱就能发生的,要充分认识到对话教学的实质内涵,掌握对话教学的实施策略,才能使对话教学从无效走向有效,从肤浅走向深刻。endprint

猜你喜欢
对话反思语文教学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