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周合
摘 要:学校的教育模式要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大环境,真正体现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协作教育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因”,解决学生“我想学、我要学”的问题。
关键词:教育改革;教改机制;以人为本;“三结合”教育
一、构建“三结合”教育机制
1.创办家长学校,举办家长培训班。学校要有计划地向家长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宣传、推广、普及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学校要分层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让家长了解、支持、督促学校各项工作,学习先进的育人经验,不断总结,改善方法,为孩子健康成长寻找科学有效的途径。
2.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委员会是学校、教师与家长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沟通的纽带。家长委员会可分三级(学校、年级、班级)设置,要制定细则明确职责,以便家长参与学校的重大决策,提出改进意见,督促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参加年级组织的重大活动,协助级主任和班主任做好年级的家校联系工作;参与班级管理及教师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督促班级不断调整工作思路,改进方法。
在家长会上,学校领导及教师要把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教改的成果及举措告诉家长,请有经验的家长作交流,在学校、家长、学生的平等对话交流的氛围中,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在学校和家庭里同样的温暖,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成才的意识。
3.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教师定期约家长座谈。作为家长,往往迫切希望了解孩子在校的成长与发展状况,学校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就给家长提供了机会。活动内容包括参观班级布置、检查教师常规教学工作(备、教、辅、批、考)、翻阅学生作业、参加主题教育活动、观看学生成果展示等。让家长看到学校工作的整体水平和学生的发展水平。
教师和家长座谈是教育工作内容之一,应热情接待家长。做到仪表端庄,语言文明,一分为二地评价学生,与家长达成一致意见。告诉家长要认真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主动向老师介绍孩子的优缺点、个性及特长,与教师共同研究教子良方,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得益彰。
4.开展家校共建活动,建立《家校联系档案》。家校共建活动是学校与家庭,教师、家长与学生共同参加的活动,其主要形式和内容有以下几种:(1)座谈会。(2)主题教育会(讲座)……家校共建融教师、家长、学生为一体,可增进相互了解与合作,加深相互间的感情,有利于调动三方的积极性,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
家校联系档案是家校联系最方便、最灵活、最实用的渠道。年级、班级都要搞好家教材料的积累,建立健全的家教工作档案。它可以省时,增强透明度,使教师和家长充分了解孩子在校、在家的情况,充分地交流信息,为及时有效地教育孩子打下基础。
5.建立校外“联络站”,创办校外实践基地。学校要积极同县司法局、民政局、法律事务所、妇联、镇派出所等机构或团体长期建立帮教联系,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种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法纪、道德教育,并通过主题班会进一步深化教育,要求学生写出心得体会,促使学生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6.每学期学校要组织对三级家庭、学校、社会教育联系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采取看、听、问、座谈的形式,看资料记载与积累,听教师的汇报,搞问卷调查,请家长、教师、学生座谈。最后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提出修正意见,使家校联系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创建“三结合”教育评价体系
1.在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上,评价主体应由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变。即采用学生自评和互评、家长和社会参评、教师综合评定的多元主体评价法,使评价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动力,成为学生发现和调整自我成长方式的重要途径。通过家长和社会参与评价,改变家长游离于学校教育之外的现状,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参与课改的积极性。
2.评价的内容应由片面注重成绩向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转变。这不仅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关要求,也符合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现代化的要求。
3.评价方法应由结果性评价向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转变。我们除情感态度和学习方法参考平时评价外,还应注意把平时评价与期末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如,口头评价、作业批注评价、单元测试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在新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教学环境下,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要清醒的认识到: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就要努力营造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育人氛围,做到从整体着眼,全面推进,真正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落到实处,从而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保障体系,为教育教学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