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多在“预习”上下功夫

2014-10-14 10:26何花
新课程·下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风雪叶圣陶预习

何花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学习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途径。加强预习指导和预习习惯的培养又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目前的语文教学,在预习上存在着重视不够、效率不高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对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之间关系的认识并没真正清楚以及学生对预习的消极态度,使得教师对预习的深度、难度和要求大打折扣。那么,如何指導学生预习,提高预习的效率呢?

预习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改变学生的依赖心理,打破教师独霸课堂的弊端。自主学习的习惯一旦养成,自学能力也就逐步形成了,这也就实现了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达到不教”的目的。叶圣陶先生提出的“预习、讨论、应用、考察”四步教学法,第一步就主张预习。可见,预习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最终落实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预习是首要环节。“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而授人以渔,供人终生受用。”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要加强预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会预习、善预习、乐预习。让学生学会预习,首先,预习不能只停留在查字典、给生字注音、解释新词上。而是指导学生不仅要读课文,还要查看其他的有关书籍,甚至上网或上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真正做到“知人论世”。其次,要学会“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有意识地圈点批注,适时写出自己的感想。当然,教师布置预习要明确,该预习什么、怎样预习、为什么要预习。第三,充分读课文和积极思考也是预习的基本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了学有所得,必须做到一边读一边思考。教会学生把握“整体阅读”的原则。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初知课文大意,了解课文脉络,提出问题,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我在教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过程中,布置预习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①课文开头一段“闲话”对表现林冲的思想变化有什么作用?②课文有几处描写风雪?是怎样描写风雪的?③“风雪”环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通过这三个有针对性的、具体的问题,使学生明白该思考什么,如何预习。让学生从对比学习入手,教会学生知识迁移,引导学生把过去掌握的方法和技能应用到新的课文学习过程中,从而实现自我学习的横向迁移。另外,预习只有布置不行,教师必须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效果。

总之,二十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只要我们多在“预习”上下功夫,注重对预习的指导和预习习惯的培养,就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风雪叶圣陶预习
风雪中的等待
风雪兼程
霜的工作
宋代风雪
暮晚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