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之我见

2014-10-14 14:17王建玉
新课程·下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教学艺术语文课堂教学

王建玉

摘 要: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要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语文的语言美、构思美、思想美,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给课堂营造轻松的氛围,让教学成为一种艺术,这是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教学艺术

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保证,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要抓住学生的心,教出兴趣,教出味来,还需要教师以自己本身独特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语文教育面对信息化、全球化、个性化的时代,必然要做出自己的思考与应对。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我们不应该只停留在课本知识传授的层次上,而应该以敏锐的眼光去捕捉時代的最新信息,以火热的激情去感受纷繁的社会生活,以创新的思维去活跃千篇一律的语文课堂,以适当的流行去贴近学生的感情世界,让语文教学更丰富、更生动、更“时尚”、更完善。

一、改变认识,关注学生

长期以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而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课堂主人地位。

所以,我们一定要改变认识,更多地去关注学生,而不是只关注教师。一节好的民主、自主的课堂实质在于:我们不光在乎课上解决了多少问题,而要更在乎引出了多少问题、留下了多少问题,学生有多浓的兴趣去反复地玩味、品评、尝试、实践于课下。

二、用形式多样的方式激“活”课堂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课教学虽无定法,但需要讲究方法。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种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那么为了让学生“活”起来,可以尝试哪些手段方法呢?

(一)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好的语文课教学必须有一个出色的开头,有一些教师往往不注重课文的导入,或者只是简单地当成了敲门砖,当门敲开了,砖也就扔了。魏书生说过:“好的导语就像磁铁,一下子就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另外,托尔斯泰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多媒体教学能以它丰富的形式——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出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能有效地弥补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乏味,给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的素质,而且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三)语文教学,读为根本,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的很多文章都充满浓厚的感情色彩,很适合朗读。这时,假如教师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将文章声情并茂地朗读出来,定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学生也会受到强烈的感染,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留给学生空间,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背诵,它更具有一定的空间给学生自由发散,因此更要求学生形成自主思考能力,“有意思”作文教学对教师有一定的考验,要求教师要在以往的课堂教学经验中总结创新出新的想法,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新的启发。初中生心智还没完全成熟,还带着小孩的脾气与任性,没有足够的耐心,对作文大多感到厌烦,特别是在作文三番五次写不好之后干脆就放弃了,对作文失去了信心,有的学生则是想不到东西来写,一篇五六百字的作文东拼西凑才能写出来,要不就直接用三四百字完成,面对学生这种情况,教师要合适使用应对方法,解决好学生问题,不能抱着随意的心态。其实造成这点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对作文产生兴趣,觉得作文非常乏味枯燥,那是因为学生没有接触到作文有趣的方面,教师要开展新颖的作文教学,向学生展示“有意思”作文。

四、开展活动锻炼学生,将新奇带入课堂

作文并不像看起来那么枯燥,语文课本中名人名家的故事,写出一篇篇富有含义的文章,学生会抱着欣赏的态度去看,但是没有意识到其实在这篇文章里好的语句也可以应用到自己的作文里。教师要开展一些活动,例如,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让学生把故事概要与自己想到的东西写下来,不限字数,接着读一个相似性的故事,再让学生把心中想的写下来,不断循环,直到写下来的字数达到二三百字,接着再让学生将自己先前写的连接整合在一起,逐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也可以经常性的摘读一些名人说过的话,让学生做一些关于作文的小游戏,例如,让学生进行接力游戏,教师先传达一句话,接着下一个学生必须理性地接出下一句,不断地接下去,没有接上的学生可以象征性的惩罚一下,比如表演一下才艺,这样的活动可以形成轻松的氛围。这些都是属于“有意思”作文教学的范畴,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在课前将一些小事物展示给学生,或者讲述一个个小故事,让学生发觉作文其实是很奇妙的。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要立足于“人”的培养,从学生学情出发,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自己首先不能讳疾忌医,抱残守缺。因为“变则通,通则久,久则安”。在借鉴别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还需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艺术。把天空还给学生,让课堂教学更加丰满。

编辑 郭晓云

猜你喜欢
教学艺术语文课堂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