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湖湘文化的毛泽东诗词爱国精神分析

2014-10-20 19:34吴茂森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爱国精神湖湘文化

吴茂森

摘 要:毛泽东的浓郁而真挚的爱国情怀在他的诗词创作中得到了深刻而全面的集中体现,他不仅集成了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爱国情怀和爱国情操,而且由于毛泽东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和所背负的历史责任,在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爱国情怀便具有了特殊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观。毛泽东诗词带有较为明显的湖湘文化元素,在这种元素中,体现了毛泽东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

关键词:湖湘文化;毛泽东诗词;爱国精神

毛泽东,新中国伟大的人民领袖,哲学家,无产阶级革命家,同时他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戎马生涯,沧海云烟,他创作了大量堪称高水准的诗词,他的诗词大多表现出慷慨激昂、大气磅礴的诗歌特点。

在毛泽东的一生中,爱国诗词始终伴随着其创作历程,在毛泽东的早年,因为国势衰微,毛泽东开始就深深为祖国的命运而担忧,他的人生价值观就在那个时候确立。毛泽东一直将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所以不论情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毛泽东的爱国情怀自始至终都没发生改变,反倒是这种爱国情怀愈久弥深,显得更加深沉、厚重。

一、心忧天下

中国传统文学士人大多有一种心系天下苍生的爱国主义博大情怀,这一方面在于他们积极的入世态度,大多的传统文人都有着“十年寒窗苦读”的苦闷境遇,他们都希望“一举成名天下知”,所以都希望报效国家、报效君王,这是就政治层面来说的传统士人的爱国主义。另外一方面,传统士人大多以儒学中的精神作为自己立身处世的人生哲学,那么儒家学说中极为推崇的济世精神便得到了这些传统文人的认同。只有极少一部分的文人墨客能够做到功名显达,大多数的文人都是怀才不遇,仕途坎坷,在这种情境下,爱国情怀总是和人生的苦闷结合在一起。湖南是中国传统士人贬谪流放之地,屈原投汨罗江,刘禹锡、柳宗元先后被贬谪此地,北宋大文豪范仲淹也被贬谪到岳阳,写就了千古流传的《岳阳楼记》名篇。总之,作为伤心之地,这些士人在表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情便有了浓郁的伤感,也形成了鲜明而独特的湖湘文化。

作为土生土长的湖湘人,这种浓郁的爱国精神多多少少会影响到毛泽东,但是由于毛泽东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较前人大有不同,传统文人多是局限于个人空间,毛泽东的大局观远非传统士人所能比,在中学期间他就确立了“身系国家,心忧天下”的人生理想,在这种价值观的驱动下,他与友人确立了三不谈:不谈女人,不谈金钱,不谈家庭琐事。总之,毛泽东所关注的是民族和国家的兴亡,一切为了中华之崛起而奋斗。因此,毛泽东能够超越传统士人的认知局限,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加之湖南优美的自然风光,为毛泽东的创作提供了极好的创作素材。唐朝谭用之有诗“秋风万里芙蓉国”咏之,毛泽东更是用“芙蓉国里尽朝晖”赞美湖南。最后由于毛泽东领导革命始于湖南,故而对其有浓厚的感情,创作的很多诗词都和湖南的风光有关。

在大革命面临破产的白色恐怖面前,毛泽东身处长沙,心系大地,写就了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作者取景大气磅礴,以俯瞰者的身份审视欣赏着如梦如画的长沙美景,在白色恐怖面前,毛泽东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消极情绪,反倒是描绘了一幅自由浪漫的风景图。前三句即可以表现作者的乐观态度,下阕则是毛泽东的所观所想,在他看来只要有革命的积极态度,再困难的道路都可以走过去,因为现在青春年少,何不轻狂。在这种情景下,毛泽东毅然领导农民发动秋收起义,从此走上武装反对反动势力的道路。

二、境界开阔

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毛泽东后期的诗词中,由于毛泽东创作经验丰富,其创作风格开始定型,在毛泽东早期的诗词中就体现出境界高远的趋向,但是这个时期的诗词多表现出“舍我其谁”的自信和心系苍生的闵怀,一腔热血中表现出作者睿智的哲学观和真挚的爱国情操。毛泽东后期的诗词同样也表现出浓郁的爱国情怀,由于时代的变迁,更多地体现在使中国富强的道途上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上,在《水调歌头·游泳》中,毛泽东这样写道: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尽管是在毛泽东游历湖南后去武汉写的词,但是我们不难发现毛泽东极高的立意,同时也能看到他在湖南留下的爱国影子,这种爱国不再是创建新中国的热情,而是对新中国取得的成就的一种难以言表的自豪。

在毛泽东的大量诗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湖湘文化对毛泽东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又在毛泽东诗词中转化成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怀,并在日后的人生经历中继续深化。

参考文献:

[1]王永盛,张伟.毛泽东的艺术世界[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

[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猜你喜欢
爱国精神湖湘文化
浅谈陆游作品中蕴含的爱国精神
毛泽东与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确立
日常行为下的湖湘村落问题
湖湘文化中的忧患意识与魏源的“救亡图存”“经世致用”
浅谈湖南的“火辣文化”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性研究
电视媒体实证“国家记忆”的价值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