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类型理论视角下《梦溪笔谈》英译策略研究

2014-10-23 03:15闫春晓
关键词:英译条目译文

闫春晓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苏州215021)

由王宏教授主持翻译的《梦溪笔谈》在英国的成功出版是我国译者在中国典籍外译中取得的重大突破。《梦溪笔谈》属于复合文本类型,科技题材占了很大篇幅。对《梦溪笔谈》英译本的翻译策略进行研究,无疑对典籍科技英译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翻译策略的选择历来是译界的热门话题,国内外学者对此有不同阐述。

耶斯凯莱宁把翻译策略分为两大类:一类涉及文本的选择和总的翻译方法的制定,另一类则产生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她指出,与过程相关的翻译策略属“一套较为宽泛的翻译规则或原则,译者用之来达到由翻译环境所决定的翻译目标”。耶斯凯莱宁进而将之分为总体翻译策略和局部翻译策略,前者指总的原则和操作方式 (general principles and modes of action),后者指译者在解决具体问题和做决定时的具体措施 (specific activities in relation to the translator’s problem-solving and decision-making)[1]15。此处对 《梦溪笔谈》英译本翻译策略的探讨既涉及对其翻译文本的选择和总的翻译方法的制定,又涉及在解决具体条目的翻译问题和作决定时采取的具体措施。

一、理论回顾

20世纪70年代,德国功能主义翻译分析方法逐渐兴盛。卡塔琳娜·赖斯将文本概念、翻译类型和翻译目的联系在一起[2]73。她区分了三种文本类型,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见表1。

表1 语篇类型的功能性特征及其相应的翻译策略[3]35Tab.1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discourse types

安德鲁·切斯特曼以直观的图表形式将它呈现出来,见图1。

图1 赖斯的语篇类型和语篇种类[4]105Fig.1 Reiss’s text types and discourse types

根据表1,参考书等工具书是信息类最强的类型,诗歌是表情性极强并注重形式的文本类型,广告是明显的操作类文本类型,在这些极端文本之间还有一些混合型文本,如传记,既提供了关于主人公的信息,也部分执行了文学作品的表情功能,因此是介于二者之间的文本类型。

赖斯认为, “原文的主要功能是否能得到传递,是评判译文的决定性因素”,由于混合型文本的存在,她建议“不同类型的文本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3]107。

克里斯蒂安·诺德参考赖斯的观点,概括出翻译过程的两种基本类型,即“文献型翻译”和“工具型翻译”[5]66。

诺德认为,文献型翻译过程的结果是产生具有超文本功能的文本,其翻译功能是为目标语文化读者提供源语文化交际活动的文件。他对其具体特征进行了分析,见下页表2。

由表2可见,文献型翻译多关注原文的词汇、句法和语篇单位,译文功能是元文本功能,翻译时多采用逐行对照、逐词对照、语文学翻译和异化翻译等方法。而工具型翻译则与此不同,诺德认为,工具型翻译所产生的译文可以取得和原文相同的功能,具体有指称、表情、诉求、寒暄等功能,其翻译功能是效仿源语文化交际活动为目的语文化交际活动提供工具。他概括了工具型翻译的具体特征,见下页表2。

表2 文献型翻译与工具型翻译Tab.2 Documentary translation and instrumental translation

由此可见,工具型翻译关注功能,采用等效翻译、异效翻译或同效翻译等形式就可以达到与原文相同的指称、表情、诉求、寒暄等功能。诺德所提出的翻译过程划分理论,为译者提供了一个适合于所有文本类型和翻译情境的原文分析模式,该模式以功能概念为基础,使得译者可以理解原文特色的功能,并选择适合于预期翻译目的的翻译策略,这就要求译者分析一系列复杂而又相互联系的文本外因素和原文文本内的特点[6]57。

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不再把翻译看作是静态的语言现象,而是看作跨文化交际行为。赖斯的开创之功,在于将语言功能、文本类型、文体和翻译策略联系起来。然而赖斯的著作也受到了诸多批评,其中包括文本的类型是否能够真正区分开来。比如商业报告虽被赖斯分为信息型的商业文本,可能同时也具有很强的表达功能。同一原语文本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功能,又可以用作不同的目的,这就足以证明赖斯所提出的文本区分的模糊性[2]73。而诺德的理论基础有许多与赖斯是相同的,只是她对原文特色更加关注,其中的原文文本分析模式更加详细。当然,翻译方法不仅取决于文本类型,译者的翻译理念和目的、译文读者的需求等都会影响翻译策略的选择,但这已超出本文的探讨范围了。

二、《梦溪笔谈》译本翻译策略研究

(一)《梦溪笔谈》简介

《梦溪笔谈》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 《笔谈》26卷,分为17门,依次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补笔谈》3卷,包括上述内容中11门。《续笔谈》1卷,不分门。全书共609条 (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药、农学、工程技术、文学、史事、音乐和美术等。在这些条目中,属于人文科学例如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音乐等,约占全部条目的18%;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约占总数的36%;其余的则为人事资料、军事、法律及杂闻轶事等,约占46%。就性质而言,《梦溪笔谈》属于笔记类体裁文本。

笔记是一种以随笔记录为主的著作体裁,内容大都为记见闻,辨名物,释古语,述史事,写情景,其异名则有随笔、笔谈、杂识、札记等。笔记依其所载内容,大体可分作:鬼神仙怪、历史琐闻和考据辨证等类别,其形式随便,无确定格式。

(二)《梦溪笔谈》译本翻译策略的制定过程及举例分析

赖斯所提出的文本类型划分虽具有模糊性,但仍然可以对《梦溪笔谈》的翻译提供有效的指导。根据其原则,大体来讲,笔记体裁文本的语言功能主要为“传递信息”。此类文本的语言特点是“逻辑性”,其文本重点是“侧重于内容”,其译文的目的是“传递指示内容”,因此翻译方法应是:“直白语言”,按需要明晰化。根据此理论以及《梦溪笔谈》的文本性质,王宏教授最终确定《梦溪笔谈》总的翻译方法是:“使用简朴的白话文,做到简洁明了。”[7]66

然而,据此制定的翻译策略只是宽泛概念,只能起到大体指导作用,因为《梦溪笔谈》属复合文本类型,其中各条目虽篇幅不长,却在题材内容上变化多端,日常题材、文学体裁和科技内容囊括其中。王宏教授认为,文本内容决定了文本形式,文本形式依赖于文本内容。《梦溪笔谈》涉及的学科广泛,内容庞杂,不同的语言功能体现在文本的不同阶段,因此不同阶段的文本内容也要求不同的翻译策略[7]66。

诺德的翻译过程分类理论对不同文本类型提出了更加具体的翻译策略,但对于《梦溪笔谈》这样内容庞杂的复合文本类型,很难将其完全归纳为文献型翻译或是工具型翻译,而应该根据不同的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比如对于《梦溪笔谈》中有关古代典章制度、官政内容的条目,就应该属于文献型翻译中的语文学翻译或教学翻译,除了按字面意思翻译之外,还要另加注脚、术语表进行必要的解释或直接进行阐释说明。对于有关杂文、逸事等内容,则归属于文献型翻译中的异化翻译。之所以属于文献型,是因为译文应改变原文的交际功能。此类文本原是表达诉求功能,但译文对目标语读者表达的则是传意功能 (展现源语的文化风貌)。因此要保留故事中有关源语文化的背景,这样虽然可能会给目标语读者造成陌生感或文化上的距离感。对于涉及古代科技内容的条目,则使用工具型翻译中的等效翻译,即译文功能和原文功能应完全相同,让读者完全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及具体内容。对于涉及中国古代历法以及有关杂文、逸事的条目,则归属于工具型翻译中的异效翻译,由于文化的差异,原文的功能不能完整地保存下来,或不能保持在同一层次上。

根据以上理论分析及其对翻译策略的有效指导,现对《梦溪笔谈》不同条目内容及其相应的翻译策略举例分析如下。

(1)涉及古代科技内容的条目翔实、客观,语言准确、简洁,结构严谨,逻辑性强。科技英语语篇的显著特征就是注重行文的连贯性、清晰性和流畅性,通过严密的逻辑和客观描述来表达科学事实。翻译时要求概念明确、逻辑关系清晰、数据准确无误、文字简洁明了[8]183。王宏教授最终确定此类条目的英译策略为:注重体现科技英语的特点,多用科技专有词汇,语法上用一般现在时态,使用结构严谨的陈述句、复合句、非人称语句以及被动语态等。

在《梦溪笔谈》卷十八,第307条“活版印刷术”(Moveable Type Printing)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例1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9]29

译文His method goes as follows:1)Carve Chinese characters with clay and glue,making the protruding strokes of the characters as thin as the edge of copper coins;2)Carve every character on a small block of moistened clay and then bake it to make it hard;3)Coat an iron board with a layer made of pine gum,wax and paper ash.[10]

显而易见,王教授的译文充分体现了科技英语的特点,简洁、准确、严谨。译者加上了序号,使译文更加清晰明了。同时,三个句子均使用现在时,结构一致。

例2“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做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译文If only two or three books are printed,the advantage of this method is not conspicuous.But when tens or hundreds of books are printed in this way,the speed will be greatly quickened and its convenience and efficiency will be fully revealed.Oftentimes two iron boards are prepared.When one is in use,the types are made and arranged for the other.When the first board finishes its printing task,the second one will be ready for use.By alternatively using the two boards,the printing of a book will be soon finished.[10]

这段译文结构严谨清晰,全部使用被动语态,极具逻辑性。客观而准确地说明了中国古代活版印刷术的原理与方法。

(2)涉及古代文学艺术内容的条目生动形象、具有鲜明的语言个性。对《梦溪笔谈》此类条目的英译应注重艺术性,注重对原作艺术价值的审美把握,注重对原作艺术形象、艺术意境和语言风格的再现。

在《梦溪笔谈》卷十四,第257条“句式优劣”(Different Styles of Writing)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例3穆、张尝同造朝,待旦于东华门下,方论文次,适见有奔马践死一犬,二人各记其事,以较工拙。穆修曰:“马逸,有黄犬遇蹄而毙。”张景曰:“有犬死奔马之下。”[11]207

译文The following was Mu’s record: “When a horse is racing,a yellow dog was kicked to death by its hoofs.” Meanwhile, Zhangwrotewhathesaw as follows: “A dog died under the hoofs of a racing horse.”[10]

既然是二人在比较句式的工巧和拙劣,则在翻译他们各自所说的话时,就得充分体现出原文的语言个性,再现原文的语言风格。穆修的着眼点在犬和马,因而用了两个句子;而张景着眼于犬,所以只用了一个句子。翻译时要充分尊重原文的着眼点,不需做任何删改与调整。王宏教授的译文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且语言准确、恰当而流畅。

再如,在卷二十三,第402条“文章之病”中,有这样一段话,见例4。

例4又白乐天《长恨歌》云:“峨眉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峨眉在嘉州,与幸蜀路全无交涉。[11]212

译文In his poem “Everlasting Grief”,Bai Juyi wrote: “Below Mount E’mei wayfarers were few,/In fading sunlight royal standards lost their hue.”Mount E’mei is located in Jiazhou,which is not related to the route of the inspection tour made by Emperor Xuanzong of the Tang Dynasty.[10]

原文中白居易的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语言特色,在翻译时,不仅要再现原文的意思,更要表达其韵味。在王教授的译文中,开头均用 “below Mount E’mei”, “in fading sunlight” 这样的方位短语,句式整齐,同时句末还实现了押韵。前后对称,充分体现了原文的意蕴。而后面一句的译文中,并没有对“幸蜀路”进行直译,而是进行了解释说明。因为“幸蜀路”对西方读者来说没有任何意义,通过解释这是唐玄宗去蜀地所经过的路,从而让译文读者更通晓明白。这一段简短的话,足以体现出译者灵活的翻译策略。

(3)涉及古代典章制度、官政内容的条目以阐释说明为主,通过具体解说,使人们对中国古代官制、法令、行政管理、经济制度、官职名称、官员礼仪合行事宜以及科考制度等有详细了解。对《梦溪笔谈》此类条目的英译应务求语言清晰、条理分明、客观准确。

如在卷一,第10条“幞头”(Futou)中,有这样的句子:

例5幞头一谓之“四脚”,乃四带也……本朝幞头有直脚、局脚、交脚、朝天、顺风凡五等。[11]226

译文Futou,also called“fourlegs” in Chinese,is a kind of kerchief with four ribbons…In present-day dynasty,styles of futou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different kinds,namely, “stretching legs”meaning two ribbons stretching lengthwise, “curved legs” meaning two ribbons curved upward,“crisscross legs”indicating two ribbons curved upward behind the head and then crisscrossed,“up-to-the-sky legs”meaning two ribbonsbeing turned upward vertically and“drooping legs”meaning two ribbons drooping downwards naturally.[10]

第一句中,“乃四带也”,译者译为“a kind of kerchief with four ribbons”,加上了kerchief让读者一目了然,“幞头”原来是“头巾”。而对于“直脚、局脚、交脚、朝天、顺风”这样的表达,就需要加以详细阐释说明。译文通过具体解说,语言清晰明白,便于读者真正了解相关信息。

(4)涉及古代药物、植物、地质、地理内容的条目专业性较强,语言准确、严谨。此类条目的英译应注重体现译文的准确性、简洁性,符合学术规范,同时方便读者辨识。

在卷三,第598条中,有这样的句子:

例6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安胃气,止溏泄,明目。[9]175

译文Zhishi can cure serious skin itches caused by evil wind.It can remove congestions of coldness or heat in one’s body,stop dysentery and strengthen muscles.It can also improve one’s vital energy and resume the functions of stomach and intestines and improve eyesight.[10]

对于这样专业性较强的中药内容条目,译者不仅做到了译文的准确,合乎医学术语规范,同时也进行了详细解释,更能够方便读者辨识。

例7后来别见主疗,如通利关节,劳气、咳嗽、背膊闷倦,散瘤结、胸肋痰滞,逐水,消胀满、大肠风,止痛之类。

译文Later people find that zhiqiao can be used to treat arthritis,respiratory disease,cough and sore waist and aching back,stagnation of one’s blood and essence,profusion of phlegm in the chest,oedema,bloatedness, stomach and intestine diseases, and pains caused by evil wind.[10]

其中专业性可见一斑。

(5)涉及古代历法、音乐内容的条目,与西方音乐和天文历法分属不同的体系,属文化专有项。Aixela指出:“由于在目的语读者的文化系统中不存在对应项目或与该项目有不同的文本地位,因此文化专有项在源语中的功能和含义在翻译时会发生困难。”[12]57Aixela总结出11种针对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在翻译《梦溪笔谈》此类条目时,译者主要运用了文外解释、文内解释、使用同义词、选用译文读者较熟悉的另一来源文化专有项、选用非文化专有项、选用目的语文化专有项等翻译策略。

在卷七第135条“主气与客气”(The Host and Guest Essences in a Year)中,有这样的句子:

例8岁运有主气,有客气,常者为主,外至者为客。初之气厥阴,以至终之气太阳者,四时之常叙也,故谓之 “主气”。[13]54

译文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the five elements and six essences,there are host and guest essences in a year.The dominant ones are host essences while the subordinate ones are guest essences.From the first essence called“jueyin fengmu”to the last one called“taiyang hanshui”,there are six host essences in a year which represent the regular order of the change of the four seasons.[10]

“岁运”翻译为“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the five elements and six essences”,其实相当于文内解释,因“五行六气”之说相对已为人所知,直接借用以作解释,通晓明白。

例9或以甲子之岁天数始于水下一刻,乙丑之岁始于二十六刻。

译文Some people make the calendric system of the year of jiazi start with the first ke*after the ending of the last year,and the calendric system of the year of yichou start with the twenty-sixth ke of the last day of the last year.

(Translator’s note:* According to Chinese calendric system,one day can be divided into 100 ke.Each ke approximately equals today’s 14.4 minutes.In addition,one day is also divided into twelve periods and each period approximately equals today’s two hours.)[10]

对于原文“刻”这样的文化专有项,很难直接进行文内解释,于是译者采取了加注释的方法予以阐释,便于读者加深理解。

三、结束语

中国典籍英译的理论探讨虽然发展很快,但相对来说,目前对典籍科技英译实践的研究极少,而且典籍英译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仍比较严重。《梦溪笔谈》作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是中国科技典籍的代表,由于中国科技典籍大多内容涵盖面极广,其内容的多样性使其文本类型具有复合型特点,因此文本类型理论可以对典籍科技英译翻译策略的制定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本文借鉴德国功能主义学派代表人物赖斯的翻译类型学和文本内容决定文本形式的理论以及诺德的翻译过程基本类型理论,分析了王宏教授在英译《梦溪笔谈》时确定总的翻译方法和具体翻译策略的过程,并通过具体实例证明,对于类似《梦溪笔谈》这样的复合型文本类型的科技典籍,根据文本类型以及不同条目内容制定不同的翻译策略具有很强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1]Jaaskelainen R.Translation Studies:What are They?[M].London:Routledge,2005.

[2]Munday J.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M].London:Routledge,2001.

[3]Reiss K.Translation Criticism: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Categories and Criteria for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M].Translated by Rhodes E.Manchester:St.Jerome Publishing,1971.

[4]Reiss K.Text Types,Translation Types and Translation Assessment[M]. Translated by Chesterman A.Manchester:St.Jerome and American Bible Society,1989.

[5]Nord C.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 [M].张美芳,王克非,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6]Nord C. 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Theory,Methodology and Didactic Application of a Model for Translation-Oriented Text Analysis[M].Amsterdam:Rodopi,1992.

[7]王宏.走进绚丽多彩的翻译世界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8]余高峰.科技语篇翻译中的连贯策略[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34(3):182-186.

[9]李群.《梦溪笔谈》选读 (自然科学部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5.

[10]沈括.梦溪笔谈 [M].王宏,赵峥,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11]沈括.《梦溪笔谈》修订版 [M].李文泽,译注.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

[12]Aixela J F.Culture-specific items in translation [C]∥Alvarez R,Vidal M C.Translation,Power,Subver-sion.Bristol:Multilingual Matters,1996.

[13]沈括.梦溪笔谈 [M].侯真平,校点.湖南:岳麓书社,2004.

猜你喜欢
英译条目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译文摘要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I Like Thinking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