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拼的佤族少年

2014-10-24 03:43李涛
中国扶贫 2014年15期
关键词:烟台港打工者佤族

李涛

王尼门,来自云南,这位1991年出生、面庞黝黑的佤族小伙子,如今已在烟台港联合港埠公司装卸三大队扎下了根。

装卸三大队曾获得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的“工人先锋号”荣誉,是个光荣的集体,来自五湖四海的打工者在这里都能找到一种家的感觉。这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使一个个原本默默无声的打工者在这里实现了自己都意想不到的人生价值。

由于地域、语言的原因,王尼门平日里是个少言的人,但一到码头作业现场,他就如同进入了虎狼的状态,而这与他初到装卸大队,在高强度劳动面前毫无准备的尴尬景象形成鲜明对比——亲人般的照顾、老大哥似的教诲,集体的氛围和自己的努力让他在短短十六个月里就成为了全队第一个佤族副班长。化肥如雪,在这个外人看来有点浪漫的场景里,小王可是遭了不少罪,虽然有防护良好的保护用品,可眉毛、头发、身上那层厚厚的化肥却诉说着他工作的艰辛。

化肥灌包作业一直是烟台港重要的作业流程,科技的进步要求作业人员的作业素质水涨船高,小王硬是从一个懵懵懂懂的门外汉变成了连续多次创造新纪录的行家里手。一次灌包作业,他的手被锋利的化肥外包装袋弄了个口子,加上手里出汗,化肥粘在伤口上,似盐撒伤,但他硬是轻伤不下火线,用清水洗洗伤口,接着干!一百斤的化肥包,一个熊抱加一个拖举,小王就能让它乖乖“码”在网络兜上,而这个动作他能在12个小时里重复3000次。2014年仅半年时间,小王班组就在全队20个班组里综合考评得了3个第一名、2个第二名。

在王尼门的带动下,他的佤族兄弟一下子也在三大队扎下了根,70多名汉子正在奋勇当先,为海港的建设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王尼门现在也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小两口勤劳致富,工作虽然累点儿,可每月有不少节余,现在他们正打算在烟台买一套自己的住房。眼下,小王把自己的上下班的交通工具换成了一台8000多元的轻骑摩托车,出工时,小王的“坐骑”也成了工友们竞相争坐的“香饽饽”。

猜你喜欢
烟台港打工者佤族
“无主”打工者受伤谁担责
传统民俗现代转型的成效研究:以佤族新米节为例
全球首艘30万吨级铝矾土装载船首航烟台港
探究佤族文化如何保护和传承
烟台港港口物流发展条件分析
“一带一路”背景下烟台港口物流发展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烟台港口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靠违法手段获利的打工者没有生存空间
2015年打工愿景调查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佤族地区基督教的调适及发展之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