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回归本真

2014-10-24 12:32黄成贵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4年10期
关键词:课件改革课堂教学

黄成贵

目前,课堂改革已全面启动,每个教师都身不由己地被改革的大潮推到前沿阵地,课堂教学为什么要改?改什么?怎么改?这是实施课堂改革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回顾小学课改历程,我们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为切入点,先试先行,攻坚克难,已形成独具特色的课改体系,但在实践中还会遇到很多新问题,因此在课改中只有不断地总结经验和不足,不断地创新和完善,才能更有效地推进课堂改革。

一、解放思想是实施课堂改革的前提

1.课堂改革的标志是学习方式的变革。提倡五不讲(或少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独立学会的不讲,学生难以学会的不讲,照本宣科的内容不讲,与课堂毫无关联的内容不讲。课堂是“学堂”,而不是“讲堂”,教师要把握好讲与不讲的分寸,大胆舍“讲”,从重“教”转变为重“学”,让学生会学,乐学。课堂气氛恬静而不呆板,热烈而不浮躁,宽松而不涣散,课堂民主而和谐,没有废话和啰嗦,没有无奈和打骂,将快乐还给学生,让创新伴随成长。

2.课堂改革的目标是推行素质教育。所谓的应试教育,就是老师多讲,学生多练,学生为考试而被动学习;所谓素质教育,就是老师少讲,学生多“干”,学生为发展而自主学习,把过去只有老师“干”的事情让教师与学生去共同“干”,两者的区别不在于要不要考试,而在于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课堂改革就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自主学习,掌握知识,激发兴趣,培养情感,学到方法,养成习惯,得到全面发展。

3.课堂改革要围绕着教学模式设计和实施。纵观名校,无一例外都把课堂改革作为学校核心竞争力,都有一套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如永威学校和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山东杜郎口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江苏东庐中学的“教学合一,学案导学”模式、河南西峡县的“三疑三探”模式等。因此课堂改革要找准切入点,探索出课堂改革的路径,才能有效地运行。新县福和希望小学目前围绕“有效课堂五环节”(即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讨论问题、释疑解惑剖析问题、分层练习掌握问题、畅谈收获拓展问题),设计配套的备课流程表,鼓励教师大胆尝试,确定骨干教师示范引领,逐步推进。

4.课堂改革必须摒弃“假参与”和“真蛮干”。“假参与”表现在“假问题”、“假活动”、“假情感”上。“假问题”是难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是在老师的主导下引导学生按设计好的问题回答,以标准答案衡量对错,其权威性限制了学生思维活动;“假活动”是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无实际教育教学价值,只是一个“符号性出现”,几十秒钟的小组合作学习,到底能干什么?“假情感”就是体现“情感与价值观”过于迁强,渗透思想教育生搬硬套,不能做到自然生成。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有感情地范读,又不能指导,却要求学生有感情朗读,学生读不出来语感,不能够深刻理解文意,体味不出情感,形成不了正确的价值取向。

“真蛮干”表现在教学上有两招:“整死”、“死整”,所谓“整死”,主要是把学生当成容器,让学生变成听话的“乖孩子”;所谓“死整”,主要是给学生永远做不完的卷面练习,就是满堂地灌你,布置大量重复题累你,死记硬背地考你,课内课外不放松。“简单是选择,快乐是力量”,课改就是抓住关键点,这样才会简单点,才会轻松点,才会有效点。如我们可尝试作业改革:减掉没必要的作业(已经会了还要天天做吗?);不布置大量的重复性的作业;布置有代表性、有趣的作业。腾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读书看报,写一些观察日记,参与一些实践活动。

5.课堂改革要有灵活多样的师生互动。课堂的互动,不只是老师的“问”,学生的“答”,还有游戏活动、分组练习、竞赛评比、动手操作、主题答辩、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反馈等。通过互动课堂,学生不仅在书中学,听中学,背中学,练中学,还在做中学,问中学,议中学,赛中学。课堂教学是教育改革的原点,要以问题为纽带组织教学,让课堂总是响起学生的声音“为什么”和“我认为”。

二、备好课是实施课堂改革的基础

1.课堂改革首先是备课的改革。传统的教师备课,最大的弊端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参与造成了备课的高耗低效,在备课过程中老师存在着大量的无效劳动。教体局和学校检查教师备课,首先看教案写了多少,写得多、写得全就是好教案;其次看写得是否认真,写得认真的是好教案,殊不知写在纸面上的教案与课堂教学是有段距离的,何况有很多教案是不动脑子的抄写,主要是为了应付检查,这样原有的备课制度好像一条无形的绳索捆绑了教师的思想和行为,扼杀了老师的教学创新,耗费教师大量时间。要想教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改中来,要想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快乐高效,必须给教师松绑,必须首先进行教师的备课改革。教师熟练地驾驭课堂,需要把握三个方面,第一,正确把握文本;第二,改进教学方法,搭建师生之间沟通桥梁;第三,掌握学情,以学情定教法,以学情取舍文本的重难点。

2.备课改革的尝试。备课改革的目的是让教师少书写,多动脑,求实效。我们对教师备课要求是“不求备课全,但求备课精”,“重教学策略,轻过程撰写”。一是允许教师每个知识点或每篇课文只写一节“精案”。对“精案”的撰写,教师要注重备课的过程,改革备课方式,设计适合本校课改模式的备课流程表。构思这节课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情景创设引入问题、剖析要点及策略、合作探究、练习设计思路、应用与拓展、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些因素,将要点写下来。与以往不同的是:一改原来的注重教学过程撰写为注重教学的策划和反思,简化教学过程的设计,即教师的备课实现了重心的转移;二改以“教师活动为基本线索”,转变为“以学生活动为基本线索”,教学设计的中心不再是设计教师的课堂活动,而是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路径;课的环节,不再用教师活动,而是用学生的学习活动来划分;三改原来的“多写少想”为“少写多想”,教学设计主要是“动脑”的工作,应该是粗线条的“蓝图”,而不应该是密密麻麻的“施工图”。教学设计不能过于机械地要求每课都写“三维目标”,强调“多得”;事实上,“眉毛胡子一把抓”,还不如“一课一得”,使每课的核心目标明确。二是其余的课(“精案”之外的课)可以写“简案”。提倡个性化备课,把自己对课堂的设计思路写出来就可,“简案”中要明确解决什么问题,重点如何突出,教与学的策划与路径是什么。“简案”能把教师从大量的机械书写中解放出来,让教师有时间去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开发课程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最终提高教学效果。endprint

三、坚持反思是实施课堂改革的助推剂

教学反思是教育情感的再投入,对文本的再思考,对学情的再调研,也是教育智慧的升华。教学反思,是教学行动研究,一是有利于对自己教育教学实践的总结和提升,是对自己教育教学规划的重新整理,是对原有教育理念和模式的一次再思考,是对新教育理念的一次再认识;二是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由“经验型”教师成长为“研究型”教师;三是反思教学有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由“教书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四是反思教学有利于提升理论水平和拓展知识层面,由“学科性”教师成长为“学者型”教师。

思之则活,思深则透,思新则进。教师每天要做好三件事,一是把课备清楚,二是把课教明白,三是把反思写下来;坚持一日三问:“今天我的课上得怎样”、“今天我读了什么”、“今天我写了什么”。写教学反思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我讲的是否精炼,时间分配是否合理;学生合作探究的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成为学习的主体;围绕课改模式时积累了那些经验;师生互动效果如何,学生学得是否轻松;教学中有没有亮点、有没有遗憾等。

写教学反思还要结合教师备课策划。如策划一节课时要考虑重点难点是什么?教学的重点应当在哪个环节?板书如何一目了然?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让学生走向善学的道路?有了策划,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时还会与原来的策划有出入,难免有疏忽、缺漏甚至失误,但这些遗憾都可在下堂课加以弥补,遗憾可变为再上讲台的动力,虽然又有新的遗憾出现,这种螺旋式循环促使教学水平不断上升,也许我们的课永远达不到完美,却可以不断地走向完美,接近完美。只要坚持在遗憾中反思,笔耕不辍,就会有了“更上一层楼”的可能。

四、应用信息技术是实施课堂改革的重要手段

1.应用信息技术,有力地推进课堂改革。信息技术能有效地提供丰富的信息,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具有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形象逼真等特点。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实现了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加大了优质教育资源汇聚,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有利于创设情境,突出重点、难点,降低了教学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视野,优化课堂结构,更新教学手段,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带动教育现代化。

2.在课堂改革中要科学运用多媒体手段。目前,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中存在认识和操作层面的误区,在认识上,存在绝对化和片面性的倾向,认为多媒体教学就是推进现代化教学的“全权代表”,似乎不用远程教育资源和课件资源就不是好课,“用”比“不用”强,“有”比“没有”好,实际上在整合课程教学中仅仅是改变了原有的课堂教学形式,没有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操作层面上,存在了“黑板搬家”,“人灌变为机灌”,“教师成为放映员”,“人机对话代替人际对话”等现象,过多追求课件的“外在美”,忽视课件的“内在美”,色彩亮丽的画面频频闪烁,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学生的观察问题,不利于把握问题的本质。过多的使用多媒体造成视听疲劳,过多的模拟演示抑制学生的想象力;过度的依赖远程教育资源和课件资源,造成了其他的传统的教学资源的搁置,如挂图、小黑板、教具等,长时间运用多媒体,也会造成教师对课件的依赖,抑制了教师想象和创造,也影响学生独立思考、实践活动、合作探究、阅读体验等。

为了促使多媒体教学常态、有效、科学,总结多年实践经验,我们做到“四用四不用”:即用精选简明的课件,不用粗制滥造的课件;用创设情景的课件,不用牵强附会的课件;用突破重难点的课件,不用低效耗时的课件;用应用拓展的课件,不用主次不分的课件。做到“四个不代替”:即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和课件资源不能代替黑板(也不能代替板书),不能代替实验与操作,不能代替想象(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能代替教师讲解。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努力做到让多媒体成为教师有力的“助手”,让教师的视野得到拓展,教学素材得到丰富,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得到升华。■

(作者单位:河南新县福和希望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件改革课堂教学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改革创新(二)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瞧,那些改革推手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