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电视新闻编辑的素养

2014-10-27 19:39夏红
记者摇篮 2014年10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电视节目受众

夏红

电视新闻是目前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电视新闻编排堪称一门艺术,一篇合格的新闻作品完美出炉要经过编辑与记者的默契配合,精心选材,量体裁衣,再进行多方信息的筛选、搭配、调整、重组,形成信息的优势互补,产生1+1>2的综合效应。电视新闻编辑以新闻素材与新闻稿件为基础,通过组稿、优选、组合等综合性的脑力劳动,获得一个新闻集成,并通过电视传播给受众,所以编辑过程就是一个创作过程。一名合格的电视新闻编辑,要具备自身独特的政治素养、新闻素养、编辑素养、采访素养、知识素养和美学素养。只有具备这样的素养能力,才能根据电视新闻的特点与观众的需要,编排出既符合观众要求,又能跟上时代节拍的新闻。

一、政治素养

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信息环境中,新闻编辑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不断提升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既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增强新闻宣传力度,又要注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既要发现新闻价值,又要注意其社会影响。否则,就像“盲人摸象”,看问题片面,不能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所以,作为一名电视新闻编辑,不断加强政治修养至关重要。

二、新闻理论素养

作为一名电视新闻编辑,不仅要具备新闻敏感性,还应当具备相当的新闻理论修养,用理论指导实践。这就要求电视新闻编辑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根底,保证新闻编排的高度准确性和强烈时效性。工作中能见微知著,给受众以正确的引导,抵制错误的思想。对一名电视新闻编辑来说,只要在工作中抓住“六求”,即:求实、求准、求新、求广、求快、求变,摒弃那些刻板、保守、因循守旧、反应迟缓的工作作风,抓社会主流、抓最新动向,了解并掌握应该报道什么及如何策划、如何报道,那么电视新闻编排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三、编辑素养

电视新闻编辑的总体素质最终要通过编辑素养显现出来。编辑的思维运行方式应当是“求同存异”,分清轻重缓急,分类、归纳、整理,去粗取精,加工后突出主题、深化主题,最后用新闻编排的形式将媒体的报道思想表现出来。而新闻编排是若干单条新闻的有机组合,从整体上体现该媒体的报道思想。所以只要掌握新闻编排总体与单条新闻编辑的整体与局部、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让两者有机结合,并在编排中充分体现编辑素养,一组新闻就会最终成功完成。

四、采访素养

电视新闻编辑仅有文字功夫和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是不够的。他们日常的工作是与图像打交道的,如果对电视新闻采访拍摄一窍不通,就很难修改记者采访回来的素材。俗话说:“事非经过不知难。”只有具备了采访素养,才能在编辑时发现别人的问题,也才能珍惜前方记者的劳动,认真对待每一篇稿件,认真对待每一个图像,从而可以根据原料和佐料的供应情况认真修订“菜单”(节目单),甚至创造性地一菜几吃(一个新闻事件分期传播);同样的原料做出不同的菜来(多种电视宣传手段一起上)。

五、知识素养

电视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电视编辑工作是一项渗透性很强的工作,各个领域、各行各业、各个学科,其触角无所不及。所以,一名合格的编辑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才能在制作各类电视节目时得心应手。电视节目能最直接、广泛地反映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基本状况和最新成果,所以,作为一名电视编辑,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加强自己在经济、法律、科技、文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修养,以提高解决实际报道问题的能力。时代呼唤学者型的电视编辑,呼唤能给广大观众带去真理和知识的电视编辑。其最终的体现就是用完整、连贯、流畅、精致的电视语言,奉献给受众赏心悦目的电视节目。

六、美学素养

一档优良的电视节目应当是文字、解说、音像、字幕等诸要素的最佳结合。电视编辑除熟练运用文字语言外,还必须熟练运用音像语言,画面、解说以及同期声的运用,都要遵循受众的视觉习惯、报道事件的发展规律以及人物关系的内在逻辑,否则,就会给观众造成视觉上的逻辑混乱,传达给观众的信息支离破碎,不连贯顺畅。画面、解说、同期声的合理取舍,是确保电视节目生动、自然、相得益彰的基础,既要从专业的角度来选择,也要从美学的角度来衡量,使我们的电视节目既要符合受众的审美情趣,更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做一名合格的电视新闻编辑人员要具备方方面面的素质和能力,从政治思想素质到技术业务素质,从理论到实际的操作,从道德品格到美学素养,只有在工作中处处严格要求自已,提高自己,才能在实战中获得最佳表现。

(作者单位:盘锦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电视节目受众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