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2014-10-27 19:41徐耀
记者摇篮 2014年10期
关键词:王菲新闻媒体底线

徐耀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媒体诞生以来,媒体有没有操守,一直是受众评价一家媒体是否值得信赖,是否有公信力,是否值得尊重的重要标准。而有的媒体恰恰忽略了“操守”这个最重要,也是媒体赖以生存的最起码的道德底线。一桩桩、一件件闹得沸沸扬扬的“艳照门”事件,就是对媒体操守和媒体道德底线的一次次考问。

主流新闻媒体的国家所有制性质,以及党的喉舌作用,决定了它的垄断性质,也就是传播途径的唯一性。尽管有些媒体在这种情形下,以合资和股份制的形式,试图挤占出一席之地而与其分庭抗礼,但是,在根本结构性的架构中,仍只能是附属地位。恰恰是这种垄断性和新媒体的冲击,也使得传统媒体在不知不觉中走向逐利的道路。市场经济的导火索一旦点燃了新闻领地的这个火药库,在烟花绽放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性。

于是,有偿新闻出现了;广告时段拍卖了;以负面新闻为要挟、以有价新闻换取交易的事情发生了;虚假新闻和广告占据了主流媒体的频道和时段;更有甚者,不惜制造假新闻,做有选择性、有倾向性的报道……

当人们发现新闻媒体可以成为盈利的简单方式的时候,中国大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报刊、杂志社和类似机构,也随之出现了大量“记者”,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如狼似虎般扑向各类企业,后来又扑向政府,特别是县区乡镇一级的政府。由于这些大量涌现的、真假难辨的记者的四处出击,以及所获取的利益,引发了新闻出版界几番内部清洗,但至今收效甚微。

也正因如此,我们在主流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些画面和很有意思的桥段:一方面,新闻节目里刚刚义正词严地揭露和批判着某种产品的假冒伪劣;另一方面,却在夜半的商业时段大肆播报这家企业的产品广告。比如对修正药业的宣传,比如对所谓伪科学养生的揭露……无形中形成一种滑稽的态势:七点钟批判,十二点任其继续一脸济世救人信口雌黄!

这种极具讽刺意味的片段,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各家媒体司空见惯的事情。受众似乎也习惯了、皮实了,你媒体说好说坏都不那么相信了,或者说,已经完全不相信了。这就是为什么一方面新闻媒体产业极度扩张,而另一方面社会认知度和公信力却极度下降的重要原因。这是很悖常理的,也是很奇怪的一种经济现象。理论上应当是:越诚信越有公信力的行业,越能取得丰厚而持久的利润。而目前新闻传媒的部分从业人员中,似乎是越无边界、越无底线、越能获得超常的发展。这难道不是一个怪现象吗?可这就是我们的现实——很无奈的现实。这种现象理论上是难以持久的,这是包括媒体人在内的所有人都认可的事实。于是我们的媒体饱受诟病,然而它却仍在汹涌的诟病中阔步前行,似乎还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当然,由于社会的广泛不满意,掌舵的高层们对此也是心知肚明。于是,思变之心陡然而起,“走转改”应势而生。不可否认,这种形式的本身和初衷有着积极的意义,起码让一部分、哪怕是一小部分记者走到人民群众中间都是可喜的,但是,却也很可悲。脚步在走,方向却未必明确;方向正确,视线和视角却不免狭窄。浅薄和对深层次的缺乏探讨,使这项活动在某些地方越来越像是一种概念、一场走秀。而这场秀,更像是对逐利的掩盖和粉饰。

于是,我们又看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媒体疯狂地逐利,不断地创造利润的奇迹;另一方面,又在努力倡导正能量,试图把自己演变成正义的化身,打扮成救世主的模样,而就是不能成为一个客观事实的表述者。这种诡异的场景比单纯的逐利更具破坏性。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画面:一边是一些从业者打着媒体的旗号毫无底线地采访;一边又打造着所谓的平民神话,却忽略对新闻阵地的坚守。

女明星王菲的离婚事件,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按说王菲离婚只能算是一件事儿,但瞬间却占据了各大网络媒体的头条,铺天盖地、连篇累牍。但真正上升为事件,还是由于某家网络媒体的记者,为获取独家报道,在高速公路上两度驾车逼停王菲的座驾,直至拍到满意的照片后才驾车离去。作为当事者的王菲,它不仅仅是个明星,同样也是个刚刚离婚的女人,她需要平静,也更需要关怀,而体现人文关怀,恰恰应该是媒体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而媒体人为了率先掌握第一手资料争分夺秒,虽精神可嘉,却置职业操守于不顾。更何况社会责任论中,一个概述的要点,就是媒介必须在现存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进行自我约束。而这位记者的行为,已经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尽管事后记者及记者所在媒体发声道歉,王菲也未追究,但是记者采访的无底线已经暴露无遗。

其实,不仅仅是我们,国际通行的职业准则,同样容不得肆无忌惮的胡作非为。

2011年7月,默多克新闻集团旗下的《世界新闻报》因窃听一个被绑架女孩及其家人的电话被曝光后,引发了社会公愤,不得不于2011年7月10日停刊道歉。至此,《世界新闻报》,这家有着168年历史的老牌星期天报纸,在出版了它的最后一期后关闭。这对全世界的媒体从业人员都是一个警示。

中国有句古话,叫“君子不欺暗室”,意思是君子不因为在暗室之中(即没人看到)就做丢人的事。但事实上,人性是复杂的,即便是君子,也总有一点见不得人的秘密。靠专门挖掘别人“暗室”中的东西,以满足一些受众的窥人隐私欲望,这种“诱导式”报道,令人不齿。如果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一代又一代的新闻人把偷拍、窃听、导演新闻的做法放大到了极致,终有一天会引发众怒。最终将失去媒体的操守,失去受众的信任和尊重。《世界新闻报》这家百年老报也正是因此招来了的灭顶之灾。

未来的中国将更加开放,将与国际惯例更加紧密联系。这就要求我们更加熟悉全球通用的新闻准则,而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新闻理想和职业底线的有机结合。当新闻媒体一旦有了惩恶扬善、传播正能量的使命,就不可以再去以追逐利益为目标,更不可用非法、非正义、非道德的手段,再去鼓吹所谓的正义。

(作者单位:沈阳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王菲新闻媒体底线
真相与底线
王菲版《我和我的祖国》为什么也那么动听?
戈恩被捕:底线不可碰
探讨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
王菲室内设计作品
王菲与那英的《岁月》
时代召唤老区新闻媒体
单身女人当许晴,离异女人当王菲
新常态下的新闻媒体人
守住我国粮食安全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