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农村广播节目的活力之源

2014-10-27 19:46敖影
记者摇篮 2014年10期
关键词:热线电话阜新广播节目

敖影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中央连续十年出台一号文件强力推动农业和农村工作。经历几十年高速发展的中国农业经济,如何保持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对农节目如何为广大农民提供丰富多彩的致富信息,帮助农民走上小康之路,值得广大的新闻工作者认真思考。

通过对广播的关注我们不难看到,有一些对农广播节目在关注“三农”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却不受农村听众的接受,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广播者在话筒前的错误定位。

例如,在日常的广播节目中,很多涉及农村热点问题的报道,其主角往往是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或者是各方面的专家等,然而我们却没有注意到,真正的主角——农民很少有发言的机会,这使得广播形成了一种“自上而下”的说教式宣传模式和“上重下轻”的无形格局,以致题材单调,内容枯燥,形式老套,死板乏味,农民没有听下去的兴趣。如何使农民们喜闻乐听,不产生听觉疲劳,这就必须要让农民充分参与到节目当中,成为节目中的主角,而这当中,“互动”成为了最重要的法宝。

例如:阜新广播电视台《新农村》节目中的“史大哥说事儿”,就是采用农民通讯员的稿件和录音报道,让农民用自己的声音解读“三农”,把农家新鲜事原汁原味地呈现在听众面前,使节目更加鲜活、亲切。

因为广播是以声音为载体的方便、快捷、及时参与的交流方式,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收听需要和心理诉求,从而使更多的听众把广播作为离自己最近的媒体,重新聚拢在广播媒体周围。

可以说,不同的互动方式让广播更生动、更活泼、更亲民、更有生命力。无论是最初的信件参与还是后来的热线电话、短信平台,再到如今火爆的QQ、论坛、微博、微信,都为广播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使得广播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一、热线电话

相对于信件互动,电话直播具有及时沟通、参与和互动交流的优势。热线中主持人以第一人称与听众交流,极大地缩短了主持人与听众之间的距离。很多节目往往是节目还没开始,已经有听众早早地打进电话等着参与,那热线真叫一个“热”!就是如今,短信、网络等新的参与方式的兴起,对有些节目的热线参与方式也没有太大的影响。

比如阜新广播电视台《新农村》的“专家讲坛”栏目,热线参与率就非常高。栏目定期邀请阜彰两县60多个乡镇上百名农科人员走进直播间,和听友进行连线。

而广大的农民朋友们可以就种植、养殖、加工等方面的技术难题,通过直播热线请“专家”来进行现场解答。对他们来说打电话更方便、更直接,现场就能说明白、问清楚,问题当场解决,形成了农民与农科人员直接“互动”,解决问题更具实效性。这也是其他参与方式不可取代的。

二、短信平台

针对短信的特点,可以进行娱乐竞猜、信息服务、点歌送祝福、话题讨论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广播媒体之前以热线电话为即时互动的节目纷纷开通短信平台,从而促进了广播媒体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的变革。就听众而言,通过短信,使听众参与即时互动节目更为快捷和经济,而且,编辑短信的过程是一个更加深思熟虑的过程,也是更加间接和含蓄的过程,短信内容因此更为精彩;同时,当自己的短信博得传播者青睐而得以公开传播时,听众会有一种脱颖而出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例如湖北农村广播“田园交响”在每期节目设置脑筋急转弯、谜语、内容竞猜环节,增加节目娱乐性的同时,调动农民听众的参与热情。各类题目累积在题库,年终岁末的农闲季节,他们会组织一系列的“田园知识擂台赛”,节目办得轻松活泼,充满了知识性趣味性,30分钟的节目收到短信700多条,参与性空前高涨。

如今,很多广播节目已经不再只局限于一两种参与方式,而是充分利用了热线电话、短信平台以及各种网络方式,实现了立体混合的参与方式,从而极大地调动更多的听众采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走进节目的积极性,使广播节目的内容更丰富,形式更灵活、更方便、更快捷,从而把广播带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

例如,有的农村节目就选择当天的热点农事新闻作为话题,听众可以通过热线电话、短信平台、贴吧等发表自己的观点,充分给予农民听众对新闻事件的参与权和话语权。有的节目开设供求信息的平台,广大农民可以通过热线电话、短信等参与方式进行求职招工、农产品交易、转让等信息的发布。

三、走下去,与广大农民进行零距离接触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带来的最大变化是:记者走下去了,广播特色体现出来了,采访音响再也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安安静静地我问你答,农民成为了节目的报道主体。

1.阜新广播电视台“新农村”节目特别开设“记者走基层”板块,记者深入田间地头,真诚地和农民进行交流,采写了大量接地气、有灵气,贴近生活、贴近农民的作品

许多鲜活、生动、来自一线的报道在节目中播出,报道里总能听到鸡鸣、狗吠,听到伴着农机轰鸣的农民笑声,让人感觉每一篇报道都带着泥土的芳香,这才是真正的记者采风,这才是农民喜欢的节目。

2.精彩的演出架起广播与农民之间沟通的桥梁

越是老少边穷、条件艰苦的地方,群众文化活动越是匮乏,因此,下乡慰问演出活动,便格外受到老百姓的欢迎。

比如阜新广播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的慰问演出走进了阜蒙县十家子镇,为当地农民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文艺表演。一家三口一起来观看演出的张云萍大姐说,她是第一次看到这么“接地气”的演出,这些记者、主持人们演得很好,平常只能在广播里听到他们的声音,如今能亲眼看到他们本人,感到特别的亲切,同时还看到很多本地村民自编自演的节目,感到很开心。

这种下乡文艺演出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丰富和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加强了广播人和农民兄弟们之间的沟通,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瑞典人的研究结论认为:广播属于弹性媒介,它服从并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安排,而电视等其他媒体则恰恰相反,它要求人们的日常生活安排来适应它们。由此可见,电台较之于其他媒体,具有更强的时效性、实用性和亲和力,更能在工作、生活等诸多方面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因而也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只要我们在节目中能够以“互动”为纽带,实现与听众的多渠道交流,按照“三贴近”的要求,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农业、面向农民,我们的农村广播节目,就一定能找到与听众之间最佳的“交流点”、“接近点”,不断提高农村广播节目的质量和收听率,让农民朋友更加喜欢我们的广播,并从中享受到参与的快乐。

(作者单位:阜新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热线电话阜新广播节目
浅谈辽宁省高速公路(阜新段)不动产确权登记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阜新元代大玄真宫祖碑碑文新录
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口袋书系列
论微博、微信在广播节目中的作用
广播节目创优策划探析
阜新皮革产业开发区再获殊荣
热线电话为何不热
阜新刘家区煤层气井调剖堵水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