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丝瓜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2014-11-12 04:08刘琛杨鹏秦琰琪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20期
关键词:高产栽培无公害保护地

刘琛+杨鹏+秦琰琪

摘 要:根据沛县保护地的特点,从无公害和高产的角度对本地区春季保护地丝瓜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以期为苏北和苏中地区保护地丝瓜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保护地;丝瓜;无公害;高产栽培

中图分类号 S642.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0-47-02

沛县作为农业大县,蔬菜产业早已成为全县农业经济的经济支柱。近年来,为了满足消费者对蔬菜内在品质的需求,沛县加大力度推进保护地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就目前的技术条件,丝瓜种植已不局限于季节,但因为每年2次的无公害农产品申报需要,6月份和10月份须有产品上市用于检测,因而春季和夏季种植较为适宜。本文以春季种植为例,介绍了保护地丝瓜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1 栽培环境选择

无公害丝瓜栽培地应选择3km内无污染源,环境条件良好的地方,大气、灌溉水、土壤分别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大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生产田用水质量标准(GB5084-1992)、农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1]。自2002年农业部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以来,沛县保护地蔬菜基地在无公害申报环境检测过程中,灌溉水、土壤经江苏省农检中心和上海谱尼检测公司检测200余批次,合格率100%,而沛县地区的大气属无公害申报免检项目,因此沛县保护地符合无公害丝瓜的种植条件。

2 品种选择

选择适宜江苏省露地或保护地栽培的品种,如:江蔬一号丝瓜,该品种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采用杂交方法育成,属极早熟棒形丝瓜,早熟性强,耐热、抗霜霉病,耐病毒病,高产;江苏肉丝瓜,该品种也是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杂交育成,属早熟圆筒形丝瓜。高产,耐贮运,抗逆性较强;五叶香丝瓜,该品种是江苏省姜堰地区农家品种,经提纯复壮,具有喜光、耐温、耐湿、耐肥、病虫少、叶色浓绿、根系发达、生长繁茂、适应性强等特点。

3 播种育苗

3.1 营养土配制 采用传统的营养钵方式育苗。营养钵床土应中性偏酸,土质肥沃、通透性好,既能蓄保一定的水分,又排灌方便,此外还应确保无病菌、无害虫。可选用沛县保护地深色园土或周边的稻田土、泥塘等肥沃土壤与充分腐熟、晒干的猪牛粪按体积2∶1混匀,加氮磷钾复合肥1kg/m3,另外每15kg床土加入生物氮肥或生物菌肥0.4kg,拌匀后装入营养钵备用。

3.2 浸种催芽 采用温汤浸种,先将种子放入约30℃的温水中,充分浸泡10~20min,然后转放入55~60℃的热水中,保持水温10~15min,可有效灭菌。温汤浸种后,加凉水将水温控制在25~30℃,浸泡8~12h后,将种子反复揉搓,漂洗掉种皮黏液,用湿纱布包好放在30~35℃的恒温箱中催芽,待80%~90%种子露芽时播种。

3.3 播种 3月中下旬播种,先将苗床内的营养钵逐个浇细水湿润营养土,然后把催出芽的种子平放在营养钵里,每钵1粒,覆土不宜太厚,1.5cm即可,盖上无纺布或地膜保温保湿,出苗后再培细土。

3.4 苗期管理 (1)温度调节:从播种到出苗前要创造适宜出苗的温度,防止瓜苗出土后叶子种皮不脱落,即“戴帽”现象。白天气温30℃,夜间20℃,地温22~25℃。出苗后到定植前的阶段要控制夜间棚内温度,保持在15~17℃,地温20℃左右。白天气温在23~25℃,不要超过30℃。加大放风量,底风和顶风都要放。并间苗1次,剔除病苗、弱苗和残苗。(2)水分调节:出苗前播种穴上覆盖稻草等物,减少水分蒸发。出苗后苗床湿度不宜过大,保持土壤湿润即可,真叶长出后可淋些稀粪水。(3)光照调节:可用遮阳网或废旧膜调节光照。

4 精细定植

4.1 整地施肥 土壤疏松肥沃,有利于根系发育,是丝瓜获得高产的基础[3]。前茬作物采收后,清除残秧和杂草等,每667m2施有机肥2 500kg,翻地深约12cm,灌透水,覆盖地膜,闷棚2~3d,室内土温高达60℃,能迅速杀死土传病害、菌核,从而达到日光消毒的目的。也可采用地面喷施甲霜灵或腐霉利800倍,喷施2次,结合日光消毒杀死土传病菌丝、菌核和孢子,从而减轻土传病害的发生。定植前20d整地施肥,每667m2施腐熟有机肥3 500kg、氮磷钾复合肥40kg。深翻30cm左右,耙平后起垄,土垄宽30cm,高15cm,行距70cm。

4.2 定植时间 一般在4月中下旬,苗龄45d左右,瓜苗长出3叶1心时,选择在晴天的9:00~13:00定植于日光温室或大棚内。

4.3 定植方法 适当密植是保护地春季丝瓜栽培早熟高产的重要措施。定植前2d,苗床应先浇水。移栽时动作轻柔,尽量减少伤根。定植株距32~35cm,每667m2栽3 600株左右。在株间点施磷酸二铵,每667m2用量为45kg,然后培垄,垄高15cm,培垄的同时要整平地面,然后浇定植水。

5 田间管理

5.1 温度调节 丝瓜定植前期苗较幼弱,且4月中下旬气温较低,因此要做好防寒保温工作,应减少通风量,闭严温室,必要时四周围上草苫,尽量延长丝瓜生长期。如遇温度过高天气,应加大放风量,底风和顶风都要加大,保持棚室内温度不超过30℃。

5.2 水分管理 缓苗期一般不需要浇水,需要补充水分时可适当叶面喷水。伸蔓前控水蹲苗,开始伸蔓后及时浇伸蔓水。到坐果前不需再浇水,当田间大部分瓜秧上坐瓜后开始浇坐瓜水,之后宜勤浇水,使地面保持经常性湿润,不干地。温度过高时,用遮阳网遮阴,使温度下降,以延缓瓜苗失水速度。

5.3 追肥 当瓜苗开始伸蔓,结合浇伸蔓水,施尿素6kg/667m2。然后结合浇坐瓜水,在小垄沟内冲施1次尿素,用量为10kg/667m2。盛瓜期每浇1次水,追1次肥,可交替施尿素与磷酸二氢钾混合肥,用量为10kg/667m2。endprint

5.4 整枝修蔓 丝瓜以主蔓结瓜为主。主蔓在植株开花前期生长较弱,子蔓较多,不摘除子蔓或打杈过迟,会影响主蔓生长,从而影响前期产量,因此,宜早进行整枝打杈,并尽早吊蔓或绑蔓上架[2]。距地面50cm以内的侧蔓结瓜很少,要在引蔓时及时摘除,生长过旺、过密的侧枝也应适当摘除。当主蔓达到架顶以上时,要及时摘心,同时在其下部留出3~5个侧蔓,每个侧蔓保持1~2个瓜。绑蔓时要掐去卷须和雄花,注意调整蔓的位置,捋顺走向,细弱或过密的衰老枝蔓应及时剪去,尽量减少相互遮阴状况。

5.5 人工授粉 丝瓜是异花授粉植物,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必须进行人工授粉,取雄花去掉花冠暴露花药,将花药轻轻地涂抹在雌花柱头上。为提高坐果率,最好是当天采摘盛开的雄花给雌花授粉,1朵雄花最好用于4朵以内雌花的授粉,授粉勿伤及雌花柱头。、

6 病虫害防治

6.1 防治原则 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根据设施条件进行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若效果不佳再进行化学防治。化学农药严格按《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的规定,选用低毒、低残留以及在无公害蔬菜允许范围内的农药,并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标准。

6.2 病害防治

6.2.1 真菌性病害 主要有霜霉病、疫病、炭疽病、白粉病等真菌性病害。霜霉病可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喷雾防治;疫病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炭疽病可用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或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白粉病可用45%百菌清烟剂或5%百菌清粉尘剂烟熏防治。

6.2.2 病毒病 及时防治蚜虫,以免传播病毒病,并在农事操作上尽量减少可疑汁液接触。发病可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严重者可人工销毁病株。

6.3 虫害防治 丝瓜虫害主要有蚜虫和白粉虱。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白粉虱可用20%康福多可溶剂3 000~4 000倍液喷雾防治。

7 适期采收

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雌花开花后9~12d,果实充分长大且比较脆嫩,果皮有柔软感而无光滑感时采收为佳,一般以清晨9:00前采收最佳。丝瓜连续结果性强,采摘太早则总产量低,采摘过晚则瓜质下降,宜在盛果期每1~2d采收1次。由于丝瓜的果柄长且牢固,要用剪刀采摘,整理包装后上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无公害食品 设施蔬菜产地环境条件(农业行业标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2.

[2]高军,苏小俊,徐海等.江蔬1号丝瓜早熟高产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08,7.

[3]饶先华.大棚栽丝瓜 高产又高效[J].当代蔬菜,2006,9.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产栽培无公害保护地
全国自然保护地大检查6月启动
赤峰市保护地黄瓜主要病害的无公害治理
保护地栽培及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