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2014-11-14 08:25赵官虎
江苏科技信息 2014年16期
关键词:易用性学者理论

陈 丹,胡 萃,赵官虎,方 旭

(兰州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网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正在各个高校不断地普及,其丰富的学习资源、灵活交互模式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等特点备受学习者的青睐。目前,大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是,大学生网络学习的效果却总是显得差强人意。据相关调查研究报告显示,大学生作为青少年网络使用者中最活跃的群体之一,他们的上网活动的大部分时间主要集中于使用聊天软件聊天、玩游戏、娱乐、购物等,而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时间则是微乎其微。由此可以看出,计算机网络所提供的多样化的教学功能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几乎被娱乐应用所覆盖,网络学习已经偏离了其原有的初衷。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对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与分析,并确立影响网络学习的因素,建立有效调控措施,以提升大学生网络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1 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网络学习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在逐步深入。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以“网络学习影响因素”为关键词检索出文献数量呈以下趋势(见图1)。

图1 2000-2014年论文发表数量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对于网络学习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从2001年开始逐步起步,在2012年无论是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还是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论文发表数量均达到了较高水平。大量文献研究表明国内学者对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包括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包括基于TAM的分析、构建其他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等。

理论分析的代表性文献有:张家华、张剑平等学者以学习条件理论和教学系统要素理论为依据,在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网络学习影响因素的模型——LICE模型。该模型将网络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归结为4个方面:学习者(Learner)、教学者(Instructor)、网络课程(Curriculum)以及学习环境(Environment)。实证研究基于TAM分析的代表性文献有:季志等学者基于理性行为理论,从技术接受视角构建了资源因素及技术因素对大学生网络学习态度和行为意图影响的研究模型,得出了资源来源和资源内容与系统有用性正相关;资源形式和任务特征与系统易用性正相关;系统有用性与系统易用性与学习态度正相关;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正相关的结论[9]。构建其他模型的代表性文献有:杨丽娜等学者从信息技术采纳视角出发,以计划行为理论、理性行为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为理论框架,主要从心理、技术和资源等方面建立了网络学习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并采用结构方程的统计方法,从实证角度分析了影响网络学习者进行网络学习行为的因素。

从整体来看,目前国内关于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研究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大学生网络学习影响因素的研究还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2 国外研究现状

由于技术发展的原因,国外学者关于网络学习的研究要早于国内相关研究,研究深度和广度也在逐步提升。与“网络学习”一词相对应的英文术语有很多种,以在ISI Web Of Knowledge系列数据库中检索结果为例(最后检索时间为2014年6月26日),以“ influence factor of network study”为主题检索14篇相关文献。

国外学者关于网络学习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是从1986年,Davis在他的博士论文中将社会心理学中的理性行为理论运用到信息系统,建立技术接受模型开始起步的[13]。此模型体现了,易用性感知和有用性感知在解释用户对信息系统的接受和使用过程中是十分关键的影响因素,一些外部变量通过影响易用认知与有用认知而影响用户对使用信息系统的态度和行为意向,而行为意向又直接影响了用户对信息系统的实际使用。2000年,在TAM的基础上,Venkatesh等提出了技术接受扩展模型(TAM2),2008年,又在TAM2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TAM3模型(见图2)。TAM3理论认为从个体差异、系统特征、社群影响和便利条件4个维度影响易用性感知和有用性感知。

图2 TAM 3模型

自Davis 1986年提出技术接受模型以来,国外学者基于技术接受模型构建影响网络学习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的研究逐步深入。将影响网络学习行为的因素主要划分为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等方面。在实证研究过程中,从变量确定、制定假设、问卷设计、数据采样、分析到提出结论都相当严谨细致,得出的结论也更加有说服力。上述研究中,几乎所有的研究均得出有用性与大学生网络学习接受显著正相关,而易用性方面,有的文献得出了与大学生网络学习接受存在显著正相关,有的则得出两者无显著相关关系。Hanna-fin等学者在2003年提出了一个更为完善的网络学习行为研究框架,包括学习者—学习因素、领域—任务因素、教师—教学因素、社区—交流因素、组织—安排因素、评价因素等6个方面。

从整体来看,国外学者对影响网络学习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早于国内学者,大部分国外学者是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得出了网络学习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对大学生的网络学习具有指导意义。

3 国内外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目前,国内外对于网络学习影响因素的研究逐步增多,既有实证研究又有理论分析,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在逐步提升,研究成果取得了逐步进展。但由于影响大学生网络学习的因素复杂多样,有些学者仅仅基于理性行为理论技术接受模型与计划行为理论进行分析,将模型中的自变量因素分为感知态度因素、感知控制因素及社会影响因素这3个方面,不能包含更多的影响层面与因素,也不能很好地将这些因素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以及研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而有些学者仅从技术接受视角研究了系统有用性及系统易用性对学习态度及行为意图的影响,只研究了网络学习的一个侧面,没有涉及到网络学习的更多层面,从而忽略了系统娱乐性对于网络学习行为的这一影响因素;有些学者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网络学习行为的LICE模型即:学习者(Learner)、教学者(Instructor)、网络课程(Curriculum)及学习环境(Environment)。但是网络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和过程,各类因素对网络学习效果的影响程度也有较大差别,仅仅从这4个因素去分析还不能得出相当准确的结论。除此之外,目前还没有基于TAM3(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3)模型的相关研究,且没有专门针对大学生网络学习后期行为影响因素的专门研究。TAM3理论是TAM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

4 结语

网络学习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和普遍的学习方式,如果能够较好地利用其所提供的资源与信息,将会给教育领域带来巨大的改变。虽然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正在逐步深入,但是,由于影响网络学习行为的因素多种多样,许多有关网络学习行为影响因素的模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促进网络学习,提高网络学习的效果。

[1]杨开城,李文光.现代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2(2):12-18.

[2]丁旭.网络学习行为的分析与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4):249.

[3]彭文辉,杨宗凯.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及其模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10):31-34.

[4]刘中宇,周晓.行为科学理论指导下的高校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5):46-48.

[5]王佑镁.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反应行为的交互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08(5):55-58.

[6]庄科君,贺宝励.网络自主学习行为系统框架和自主学习行为层次塔[J].中国电化教育,2009(3):41-45.

[7]张晓丽.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与人格特征之间关系的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8(10):847-852.

[8]张家华,张剑平.网络学习的影响因素及其LICE模型[J].网络教育,2009(6):73-77.

[9]季志.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模型与实证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3(5):59-63.

[10]张海静.网络学习环境下技术接受影响因素及模型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0.

[11]杨丽娜,颜志军.信息技术采纳视角下的网络学习行为实证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1(4):36.

[12]李玉斌.网络学习行为模型的建构与实证[J].电化教育研究,2012(2):39.

[13]Davis F D.A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of Empirically Testing New End-User Information Systems:Theory and Results[D].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1986.

[14]Viswanath Venkatesh.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3 and a Research Agenda on Interventions[J].Decision Sciences,2008(2):273-315.

[15]Webster.Jane,& Hackley.Peter.Teaching Effectivenessin Technology-Mediated Distance Learning[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7(6):1282-1309.

[16]Hannafin,Michael;Hill,Janette R.;Oliver,Kevin;Glazer,Evan;&Sharma,Priya.Cognitive and Learning Factors in Web-Based Distance Learning Environments [A].Handbook Of Distance Education[C].London: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Inc.,2003.

[17]Chen M,Lu T,Chen K,etal.A TAM-based study on senior citizens’digital learning and user behavioral intention toward use of broadband network technology services provided via television[J].African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2011(8):8-11.

猜你喜欢
易用性学者理论
政务软件易用性评测探究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坚持理论创新
学者介绍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网站易用性评价调查问卷
学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