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患儿护理干预应用效果分析

2014-11-14 12:10练秀芬何智君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30期
关键词:护理干预应用效果儿童

练秀芬++++++何智君

[摘要] 目的 探讨眼科疾病患儿实施个性化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个性化护理措施,记录两组患儿护理前后心理负面情绪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结果 研究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32%)虽略高于对照组(87.10%),但两组对比结果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仅为9.68%,显著低于对照组22.58%;研究组患儿护理后心理负面情绪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眼科疾病患儿给予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临床护理,可显著降低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其负面心理情绪,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关键词] 眼科疾病;儿童;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7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30-0078-04

眼科疾病均属于临床常见儿科病症,其特点为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若未及时处理将可能导致视力受损,甚至发生失明等严重后果,影响患儿生活质量 [1],对此类患儿进行正确治疗基础上加入合适的护理措施是保障其疗效及预后的关键因素。本文对我院2013年1~12月前来就诊的眼科疾病患儿给予临床研究,探讨眼部肿瘤和眼眶疾病患儿实施个性化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为提高此类患儿预后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2例眼部肿瘤和眼眶疾病患儿进行本次研究,其中男32例,女30例,年龄4~12岁,平均 (8.25±1.17)岁。疾病类型:眼眶肿瘤21例、神经纤维瘤2例、视网膜母细胞瘤19例、横纹肌肉瘤3例、眶内血管畸形2例、眼眶骨折15例。将62例眼科疾病患儿分为研究组 31例与对照组 31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①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眼部肿瘤或眼眶疾病诊断标准;②年龄不大于14周岁;③无精神类疾病、其他恶性肿瘤疾病;④于本次发病前无遗传性疾病、畸形等;⑤无心脏、肝脏、肾脏等机体重要器官严重器质性病变;⑥患儿及其家属均可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依从性良好,可顺利完成本次研究所需任何调查问卷;⑦患儿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具有知情权。

1.2.2 研究方法 两组患儿均根据自身实际病情选择正确手术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配合,内容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并发症预防、饮食护理、给药护理等;研究组在常规护理配合基础上加入个性化护理措施,记录两组患儿护理前后心理负面情绪(焦虑、抑郁)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2.3 常规护理措施 ①详细询问患儿既往病史、本次就诊原因、症状及相关情况,对患儿机体状态进行评估;②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术前准备工作,如给予各项临床检查、药物及器械准备等;③告知患儿及其家属实际病情及将要实施的治疗与护理内容,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可适当例举临床成功治疗病例,增强患儿及家属自信心,提高其积极性;④手术过程中注意保暖,术中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操作,严密监测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并配合其进行处理;⑤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定期对空气、地面及物品消毒,防止院内感染,维持适宜温度及湿度;⑥术后去枕平卧,将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及时清理口腔异物保持呼吸道畅通;⑦给予必要的饮食指导,饮食原则应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进食膳食纤维预防便秘;⑧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止血药、能量合剂及眼部用药;⑨严密监测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观察手术野是否发生渗液、渗血等异常情况,主动询问患儿是否出现头痛、眼痛等症状,若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处理;⑩给予必要的生活指导,重视眼部卫生及清洁工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2.4 个性化护理措施 ①根据患儿的年龄特点,创造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病房应以暖色调为主,放置形象可爱的卡通人物,将病房创造成儿童乐园,改变其以往对病房的负面印象,有利于其尽快融入医院环境,转移由于疾病所致生理及心理伤害;②患儿初入院时应带领其尽快熟悉院内环境,为家属讲解入院治疗相关规章制度,使患儿及家属尽快熟悉医院环境,消除由于陌生环境所致紧张、恐惧心理;③入院后根据各病房患儿年龄评选室长(评选时应酌情考虑患儿病情),制定儿童眼科病房室长责任制度,告知其担当室长后应负责任,除应以身作则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外,还应协助护理人员完成病房其他患儿治疗与护理工作,维持良好的病房秩序;④根据患儿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制定完善的奖惩机制,如积极配合医生及护士工作可获得小红花、糖果等奖励,若排斥、抵触治疗与护理则应受到相应批评及惩罚;⑤尽量简化各项手续,提出优先入院、提前预约等优化措施,减少患儿等待时间及就诊困难;⑥若患儿行动不便需检查前一天将轮椅、平车等辅助工具送至病房并做好物品使用登记;⑦制定儿科眼科疾病常见检查合理排序表,对可同时检查项目进行归类,将不宜同时检查项目进行区分;⑧检查前告知患儿及其家属将要实施的辅助检查名称、内容、目的、注意事项(空腹等),指导家属积极配合检查工作,提高其积极性,消除由于不了解检查内容及目的而导致的紧张、恐惧心理;⑨需病房外其他科室检查时,应由同一名护理人员完成患儿接送工作,增强患儿及家属对护理人员信任感及满意度,获得检查结果后应详细讲解相关数据,消除其负面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⑩由于大多数患儿活泼好动,或对穿刺产生恐惧,因此易出现穿刺失败情况,护理人员应指导患儿家属积极配合穿刺工作,提供音乐、书籍、玩具等物品,分散患儿注意力,给予适当语言鼓励,提高患儿接受治疗自信心;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完成后,由于患儿大多活泼好动,因此应给予必要的固定措施,若患儿体表油汗较多,可适当加固胶布,必要时可使用小绷带固定以免脱落。endprint

1.2.5 效果判断标准 ①满意度:采用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儿家属对本次护理工作满意度,内容包括护理效果、服务态度、护理措施等,满分100分,分数越高则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越高;②临床疗效:根据患儿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判断其治疗效果,即痊愈(经治疗后各项临床表现均消失或显著好转,临床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有效(经治疗后各项临床表现均好转、检查结果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无效(经治疗后各项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均未好转甚至加重);③心理抑郁:采用儿童抑郁量表(childrens depression inventory,CDI)[2]评价患儿护理前后心理抑郁变化情况,共27条目5个分量表,即低自尊、快感缺乏、低效感、负性情绪以及人际问题,满分54分,分数越高则患儿抑郁情况越严重;④心理焦虑:采用儿童焦虑情绪障碍筛查量表(the screen for child anxiety related emotional disorders,SCARED)[2]评价患儿护理前后心理焦虑变化情况,共41条目123分,分数越高则其焦虑情况越严重。观察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做好相关记录。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经不同护理措施后,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见表1。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由表1可知,研究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32%)虽略高于对照组(87.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并发症

见表2。

由表2可知,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仅为9.68%,显著低于对照组22.58%(P<0.05)。

2.3 负面情绪

见表3。

由表3可知,两组患儿护理前心理焦虑、抑郁情况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不同措施护理后,两组患儿心理焦虑、抑郁情况均较护理前显著改善,但研究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

2.4 满意度

3 讨论

研究表明[4],眼科疾病主要包括眼眶骨折、神经纤维瘤、视网膜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等,可损害患儿眼球,使其视力下降、眼球突出、黑影甚至失明,影响患儿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生活结构改变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眼科疾病患儿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5-6]。

研究可知[7],眼部肿瘤属于严重致盲、致残疾病,常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措施,及时清除病灶是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关键因素,但术后玻璃体脱出、眼内出血、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眼眶疾病主要由外伤引起,但眼部具有特殊解剖结构,若围术期处理不当将增加致残及降低视力发生率。研究显示[8],儿童认知能力较差,发生疾病或病情变化后无法及时自知,部分患儿由于年龄较少无法主诉感受帮助医生及护理人员及时判断病情,此外,儿童大多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无法积极主动配合护理工作,部分患儿由于成长过程中的不正确引导,对医护人员具有抗拒、恐惧心理,治疗依从性较差,对临床救治工作造成一定困难。研究表明,对眼科疾病患儿进行治疗时,若患儿依从性及积极性较差,则可直接对其疗效及预后造成严重影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如何有效改善患儿负面情绪是保障其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已引起广大护理人员高度重视。此外[9],由于患儿家属大多未能全面掌握眼眶疾病及眼部肿瘤相关知识,且过于关心患儿治疗与护理过程中的安全性及疗效,因此护患关系较为紧张,护患纠纷发生率较高。

根据患儿年龄特点,创造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可缓解患儿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患儿心理舒适度;为家属讲解入院治疗相关规章制度,可消除家属及患者由于陌生环境产生的紧张、恐惧心理;入院后根据各病房患儿年龄评选室长,制定儿童眼科病房室长责任制度,制定完善的奖惩机制,维持良好的病房秩序,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服务水平,指导患儿家属积极配合穿刺工作,提供音乐、书籍、玩具等物品分散患儿注意力,可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措施的满意度;简化各项手续,制定儿科眼科疾病常见检查合理排序表,给予辅助检查宣教,可提高护理服务效率,缩短检查结果开具时间,为临床治疗赢得最佳时间,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完成后,给予必要的固定措施,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可降低眼压高、感染、眼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有研究显示[10],眼科疾病患儿在进行临床正确治疗时,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配合可显著提高其预后效果。本文研究可知,对照组眼科疾病患儿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配合,对其临床疗效并无较大影响,且心理负面情绪均较护理前显著改善,但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采用常规护理与个性化护理相结合的研究组且研究组负面心理情绪改善情况更为理想,患儿家属满意度较高,与郭燕红[11]等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对眼科疾病患儿给予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临床护理,可显著降低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其负面心理情绪,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梁雪飞,冯慧萍,冉敏,等. 125I巩膜敷贴器联合化学疗法治疗7例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2011,40(7):526-527.

[2] 王爱民,刘芳艳,伍美. 个性化护理管理在眼科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5):924-925.

[3] 辛健,黄飞鹰,曹娜,等. 陪检服务流程再造在危重患者检查转运中的应用研究[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 16(26):3123.

[4] 孟小妹. 对青光眼患者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1(22):3667-3668.

[5] 汤如.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光动力治疗的护理[J]. 现代护理杂志,2012,11(18):1056-1057.

[6] 游婉屏,许爱群. 提升患者满意度来改善护患关系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 新医学学刊,2013,5(12):2242-2243.

[7] 赖小玲. 白内障术后前房出血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10,19(144):874-875.

[8] 石明华,胡楠. 术后眼内炎及其预防的研究进展[J]. 眼科新进展,2012,26(9):716-719.

[9] 陶慧,张东舒. 老年住院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16(1):51.

[10] 冯先琼,成翼娟,李继平,等. 循证护理:护理发展新动向[J]. 实用护理杂志,2011,17(6):1-3.

[11] 郭燕红,焦静,郑旭娟,等. 全国24个省市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2012, 43(4):293-295.

(收稿日期:2014-04-24)endprint

1.2.5 效果判断标准 ①满意度:采用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儿家属对本次护理工作满意度,内容包括护理效果、服务态度、护理措施等,满分100分,分数越高则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越高;②临床疗效:根据患儿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判断其治疗效果,即痊愈(经治疗后各项临床表现均消失或显著好转,临床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有效(经治疗后各项临床表现均好转、检查结果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无效(经治疗后各项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均未好转甚至加重);③心理抑郁:采用儿童抑郁量表(childrens depression inventory,CDI)[2]评价患儿护理前后心理抑郁变化情况,共27条目5个分量表,即低自尊、快感缺乏、低效感、负性情绪以及人际问题,满分54分,分数越高则患儿抑郁情况越严重;④心理焦虑:采用儿童焦虑情绪障碍筛查量表(the screen for child anxiety related emotional disorders,SCARED)[2]评价患儿护理前后心理焦虑变化情况,共41条目123分,分数越高则其焦虑情况越严重。观察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做好相关记录。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经不同护理措施后,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见表1。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由表1可知,研究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32%)虽略高于对照组(87.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并发症

见表2。

由表2可知,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仅为9.68%,显著低于对照组22.58%(P<0.05)。

2.3 负面情绪

见表3。

由表3可知,两组患儿护理前心理焦虑、抑郁情况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不同措施护理后,两组患儿心理焦虑、抑郁情况均较护理前显著改善,但研究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

2.4 满意度

3 讨论

研究表明[4],眼科疾病主要包括眼眶骨折、神经纤维瘤、视网膜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等,可损害患儿眼球,使其视力下降、眼球突出、黑影甚至失明,影响患儿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生活结构改变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眼科疾病患儿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5-6]。

研究可知[7],眼部肿瘤属于严重致盲、致残疾病,常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措施,及时清除病灶是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关键因素,但术后玻璃体脱出、眼内出血、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眼眶疾病主要由外伤引起,但眼部具有特殊解剖结构,若围术期处理不当将增加致残及降低视力发生率。研究显示[8],儿童认知能力较差,发生疾病或病情变化后无法及时自知,部分患儿由于年龄较少无法主诉感受帮助医生及护理人员及时判断病情,此外,儿童大多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无法积极主动配合护理工作,部分患儿由于成长过程中的不正确引导,对医护人员具有抗拒、恐惧心理,治疗依从性较差,对临床救治工作造成一定困难。研究表明,对眼科疾病患儿进行治疗时,若患儿依从性及积极性较差,则可直接对其疗效及预后造成严重影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如何有效改善患儿负面情绪是保障其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已引起广大护理人员高度重视。此外[9],由于患儿家属大多未能全面掌握眼眶疾病及眼部肿瘤相关知识,且过于关心患儿治疗与护理过程中的安全性及疗效,因此护患关系较为紧张,护患纠纷发生率较高。

根据患儿年龄特点,创造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可缓解患儿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患儿心理舒适度;为家属讲解入院治疗相关规章制度,可消除家属及患者由于陌生环境产生的紧张、恐惧心理;入院后根据各病房患儿年龄评选室长,制定儿童眼科病房室长责任制度,制定完善的奖惩机制,维持良好的病房秩序,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服务水平,指导患儿家属积极配合穿刺工作,提供音乐、书籍、玩具等物品分散患儿注意力,可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措施的满意度;简化各项手续,制定儿科眼科疾病常见检查合理排序表,给予辅助检查宣教,可提高护理服务效率,缩短检查结果开具时间,为临床治疗赢得最佳时间,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完成后,给予必要的固定措施,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可降低眼压高、感染、眼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有研究显示[10],眼科疾病患儿在进行临床正确治疗时,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配合可显著提高其预后效果。本文研究可知,对照组眼科疾病患儿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配合,对其临床疗效并无较大影响,且心理负面情绪均较护理前显著改善,但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采用常规护理与个性化护理相结合的研究组且研究组负面心理情绪改善情况更为理想,患儿家属满意度较高,与郭燕红[11]等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对眼科疾病患儿给予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临床护理,可显著降低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其负面心理情绪,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梁雪飞,冯慧萍,冉敏,等. 125I巩膜敷贴器联合化学疗法治疗7例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2011,40(7):526-527.

[2] 王爱民,刘芳艳,伍美. 个性化护理管理在眼科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5):924-925.

[3] 辛健,黄飞鹰,曹娜,等. 陪检服务流程再造在危重患者检查转运中的应用研究[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 16(26):3123.

[4] 孟小妹. 对青光眼患者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1(22):3667-3668.

[5] 汤如.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光动力治疗的护理[J]. 现代护理杂志,2012,11(18):1056-1057.

[6] 游婉屏,许爱群. 提升患者满意度来改善护患关系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 新医学学刊,2013,5(12):2242-2243.

[7] 赖小玲. 白内障术后前房出血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10,19(144):874-875.

[8] 石明华,胡楠. 术后眼内炎及其预防的研究进展[J]. 眼科新进展,2012,26(9):716-719.

[9] 陶慧,张东舒. 老年住院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16(1):51.

[10] 冯先琼,成翼娟,李继平,等. 循证护理:护理发展新动向[J]. 实用护理杂志,2011,17(6):1-3.

[11] 郭燕红,焦静,郑旭娟,等. 全国24个省市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2012, 43(4):293-295.

(收稿日期:2014-04-24)endprint

1.2.5 效果判断标准 ①满意度:采用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儿家属对本次护理工作满意度,内容包括护理效果、服务态度、护理措施等,满分100分,分数越高则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越高;②临床疗效:根据患儿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判断其治疗效果,即痊愈(经治疗后各项临床表现均消失或显著好转,临床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有效(经治疗后各项临床表现均好转、检查结果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无效(经治疗后各项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均未好转甚至加重);③心理抑郁:采用儿童抑郁量表(childrens depression inventory,CDI)[2]评价患儿护理前后心理抑郁变化情况,共27条目5个分量表,即低自尊、快感缺乏、低效感、负性情绪以及人际问题,满分54分,分数越高则患儿抑郁情况越严重;④心理焦虑:采用儿童焦虑情绪障碍筛查量表(the screen for child anxiety related emotional disorders,SCARED)[2]评价患儿护理前后心理焦虑变化情况,共41条目123分,分数越高则其焦虑情况越严重。观察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做好相关记录。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经不同护理措施后,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见表1。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由表1可知,研究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32%)虽略高于对照组(87.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并发症

见表2。

由表2可知,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仅为9.68%,显著低于对照组22.58%(P<0.05)。

2.3 负面情绪

见表3。

由表3可知,两组患儿护理前心理焦虑、抑郁情况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不同措施护理后,两组患儿心理焦虑、抑郁情况均较护理前显著改善,但研究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

2.4 满意度

3 讨论

研究表明[4],眼科疾病主要包括眼眶骨折、神经纤维瘤、视网膜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等,可损害患儿眼球,使其视力下降、眼球突出、黑影甚至失明,影响患儿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生活结构改变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眼科疾病患儿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5-6]。

研究可知[7],眼部肿瘤属于严重致盲、致残疾病,常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措施,及时清除病灶是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关键因素,但术后玻璃体脱出、眼内出血、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眼眶疾病主要由外伤引起,但眼部具有特殊解剖结构,若围术期处理不当将增加致残及降低视力发生率。研究显示[8],儿童认知能力较差,发生疾病或病情变化后无法及时自知,部分患儿由于年龄较少无法主诉感受帮助医生及护理人员及时判断病情,此外,儿童大多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无法积极主动配合护理工作,部分患儿由于成长过程中的不正确引导,对医护人员具有抗拒、恐惧心理,治疗依从性较差,对临床救治工作造成一定困难。研究表明,对眼科疾病患儿进行治疗时,若患儿依从性及积极性较差,则可直接对其疗效及预后造成严重影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如何有效改善患儿负面情绪是保障其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已引起广大护理人员高度重视。此外[9],由于患儿家属大多未能全面掌握眼眶疾病及眼部肿瘤相关知识,且过于关心患儿治疗与护理过程中的安全性及疗效,因此护患关系较为紧张,护患纠纷发生率较高。

根据患儿年龄特点,创造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可缓解患儿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患儿心理舒适度;为家属讲解入院治疗相关规章制度,可消除家属及患者由于陌生环境产生的紧张、恐惧心理;入院后根据各病房患儿年龄评选室长,制定儿童眼科病房室长责任制度,制定完善的奖惩机制,维持良好的病房秩序,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服务水平,指导患儿家属积极配合穿刺工作,提供音乐、书籍、玩具等物品分散患儿注意力,可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措施的满意度;简化各项手续,制定儿科眼科疾病常见检查合理排序表,给予辅助检查宣教,可提高护理服务效率,缩短检查结果开具时间,为临床治疗赢得最佳时间,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完成后,给予必要的固定措施,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可降低眼压高、感染、眼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有研究显示[10],眼科疾病患儿在进行临床正确治疗时,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配合可显著提高其预后效果。本文研究可知,对照组眼科疾病患儿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配合,对其临床疗效并无较大影响,且心理负面情绪均较护理前显著改善,但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采用常规护理与个性化护理相结合的研究组且研究组负面心理情绪改善情况更为理想,患儿家属满意度较高,与郭燕红[11]等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对眼科疾病患儿给予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临床护理,可显著降低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其负面心理情绪,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梁雪飞,冯慧萍,冉敏,等. 125I巩膜敷贴器联合化学疗法治疗7例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2011,40(7):526-527.

[2] 王爱民,刘芳艳,伍美. 个性化护理管理在眼科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5):924-925.

[3] 辛健,黄飞鹰,曹娜,等. 陪检服务流程再造在危重患者检查转运中的应用研究[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 16(26):3123.

[4] 孟小妹. 对青光眼患者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1(22):3667-3668.

[5] 汤如.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光动力治疗的护理[J]. 现代护理杂志,2012,11(18):1056-1057.

[6] 游婉屏,许爱群. 提升患者满意度来改善护患关系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 新医学学刊,2013,5(12):2242-2243.

[7] 赖小玲. 白内障术后前房出血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10,19(144):874-875.

[8] 石明华,胡楠. 术后眼内炎及其预防的研究进展[J]. 眼科新进展,2012,26(9):716-719.

[9] 陶慧,张东舒. 老年住院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16(1):51.

[10] 冯先琼,成翼娟,李继平,等. 循证护理:护理发展新动向[J]. 实用护理杂志,2011,17(6):1-3.

[11] 郭燕红,焦静,郑旭娟,等. 全国24个省市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2012, 43(4):293-295.

(收稿日期:2014-04-24)endprint

猜你喜欢
护理干预应用效果儿童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