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面临的困境

2014-11-21 01:41白亮
体育师友 2014年5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体育教师新课标

□ 白亮

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观念也在不断的调整和改革,以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变化。素质教育的观念、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终身教学的思想、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观念等等,都在影响着我国的体育教学。自2002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国的体育教学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体育课程改革在实施与推广的多年以来,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试指出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1 在从人的目的性向人的工具性转化中存在矛盾

我国体育教学之所以进行改革,是因为以竞技运动为主导的体育教学价值取向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以人为本,对人进行全面教育、终身教育的思想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在课改中,教师想尽办法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却淡化了运动负荷的强度,教学起不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使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丢失了。因此,现在体育教学改革在注重创新的同时,不要丢掉体育课程的本质目的。

2 体育教学评价的内容多且繁杂,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

现行的体育课程改革的评价机制,在理论上看起来比较完善。然而,在实践的操作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评价主体中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学生在自评过程中容易产生自我放大效应,使评价不客观;在互评的过程中学生容易对关系好的学生打高分,对关系不好的学生打低分,这样也有失公平;另外,对于定性评价中的态度、情感、运动兴趣和参与程度等指标都很难量化地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不太客观。因此,虽然新课标在理论上看起来可能比较完善,然而,在实践中的可行性有待继续研究。建议对体育课的目标做出明确的界定,不要制定超出体育教学所能达到的目标范围,加强教学评价的可操作性。

3 体育教师适应不足,体育教学各个学段的衔接不充分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体育与健康标准中明确指出:体育教师不仅要深刻了解体育课程改革的各个方面,并且还要具有创新意识等,这些都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校未毕业的体育大学生,好多没有学习过新课标,对新课标不太了解,有的根本就不知道;在职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机制不完善,大部分教师没有接受到新课标的培训;有年龄比较大的体育教师对新课标有排斥心理,并且有的体育教师干脆就进行放羊式教学。以上诸多问题使得新课标理论与实践衔接的中间环节薄弱,不利于新课标的继续发展。另外,新课标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使各个阶段的教学计划不系统,容易造成教学内容的低级重复,不利于体育教学各个学段的衔接。建议做好新课标理论与新课标实践的衔接工作,建立起中介机制,以利于理论转化为实践。

4 体育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运用中比较混乱

体育教学模式是对新教学思想的灌输,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重要的地位。然而,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理论基础不牢固、命名不科学、使用对象混乱的问题,比如:使用于小学生的 “情景教学模式”,在公开课与观摩课中频频出现在初中或高中生的体育教学课中;而使用于高年级的 “发现式教学法”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也频频出现;体育教学模式在借鉴化—本土化—综合化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误差。以上诸多问题都严重的阻碍我国体育新课标的开展和推广。建议夯实体育教学模式理论基础,科学命名,明确使用对象。

5 学校体育教学不堪重负

竞技体育曾一度提高我国在世界的影响力,改变外国对我国的认识,帮助中国脱掉了 “东亚病夫”的帽子,间接地推动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目前,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一个大的提升,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也日益剧增,越来越让人意识到竞技体育对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性,然而竞技体育集体项目却不尽人意,尤其篮排足三大球方面,认为原因是学校体育教学训练质量不高,以致于竞技体育的群众基础薄弱,而忽视了国家体育金牌观下的战略选择和政策支持。另外,在对待学生体质下降这个问题上,学校体育只是影响学生体质下降的因素之一,社会、学生、家庭和环境卫生等都对学生体质下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大众不应该对体育教学有过多的指责。建议正确认识学校体育的作用和功能,卸掉学校体育中的不必要包袱,发挥学校体育育人育体的本质功能。

6 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之间的争议较多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施行以后,很多体育教师错误地认为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了,教师的主导性减少了。为了迎合学生的主体要求,教师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开设学生喜欢的课程、给予学生较多的自由活动时间、减少学生的运动量、过多的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等,这种教学的结果是教学质量下降,学生的体质进一步降低。鉴于以上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越大,教师的主导性越强。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自主的选择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器材和场地、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评价方式等,实际上是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议建立和完善在职体育教师培训的机制,对各个年龄段的体育教师进行分批指导。

结语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已经实施了许多年,虽然在改革的进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新课标改革以来我国体育教学出现的新面貌新进步,我们应在肯定新课标成就的基础上,正视在新课标实施中存在的不足,勇于改正缺陷,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新课标所带来的挑战,努力为新课标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资料:

[1]杨贵仁.中国学校体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1-45

[2]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7-41

[3]王华倬.中国近现代体育课程史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5

[4]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32-56

[5]朱明武,胡庆山.体育课程实施中异变问题的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5) :385-388

[6]季浏.体育与健康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4) :76-79

[7]高松山.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评价与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6:75-77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体育教师新课标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