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初探

2014-11-25 22:06孙正宇
黑龙江史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方志资源信息化

孙正宇

地方志作为客观、真实、全面地记录与反映历史和现实的重要载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转变地方志地情资源的承载方式,加强其信息化建设,更好地发挥“资政、存史、教化”三大功能,已成为地方志事业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加强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地方志作为一方之全史、地方性百科全书,其资料的全面与宝贵程度是毋庸置疑的,利用信息技术对这浩如烟海、拥有庞大文字量的地情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为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服务,是地方志资源开发的必然选择。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刘玉宏副主任在《全国地方志系统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会》上指出:“现在是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地方志系统深入开展信息化建设,是时代的召唤,也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化建设作为地方志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日益重要,其作用日益凸显。”

1、提高工作效率,助力志书编纂。地方志文献是资料性著述,资料性是地方志的本质属性,在志书编纂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档案文献、会议纪要、数据报表等原始资料,并对其进行甄别、校对、整理、加工,其工作量极其繁重。通过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只需要对数据库和其他电子资料搜索查找,就可在极短的时间内找到所需的内容,并在电子文档上修改整理,大幅节省了人力物力,提升了编纂效率。

2、提供决策依据,服务经济建设。地方志的“资政”功能主要体现在为政府决策、经济建设提供信息支持和历史借鉴。地方志横陈百业、纵贯古今,在信息储量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信息化手段,能够对重大事件、热点问题、经验教训等方面进行对比,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任务进行分析,提供各行各业分布格局和演变历程,立体还原地区经济轮廓,为党委、政府领导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历史借鉴和现实依据,直接服务地区经济建设。

3、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方志传播。自古及今,地方志都是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地方志的编纂过程也是文化脉络的梳理历程,可将地域性的文化、民俗及其演变过程全面记录、流传推广,为大众所知。通过地方志信息化建设,使用影、音、相、型等技术手段以及网上展览等方式,可以形象的还原文化内容,尤其是戏曲民歌、服饰方言、民俗传说等难以用文字充分表达的内容在新技术的支持下更能够得到全面的展现,使读者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受到国情、地情教育,推动民族文化的弘扬,促进方志文化传播。

二、当前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意识淡薄。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人的因素非常重要。首先,一些部门和同志对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觉得不开展信息化建设,依旧能做好编修工作,认为信息化建设可有可无,缺乏对方志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其次,一些方志工作者,在过去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编纂经验,较习惯于传统编修方式,对使用新技术进行编纂较为排斥,使得信息化建设与使用脱节。

2、信息资源开发浅表化。地方志的编修秉承“修志为用”的原则,地方志的信息化建设也应以信息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为目标。许多地方志资源还停留在目录录入及数字化扫描的初级层面,如果方志的信息资源开发只是将传统的存放变成网络数字化的保管,而不对信息利用方式进行转变,对已有静态方志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开发与挖掘,形成有效信息服务,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3、信息资源不能有效共享。方志信息共享意识较为落后,在全国范围内尚未形成信息共享态势,各地信息资源多为“自成体系”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数据库与数据格式无统一标准,不同数据库之间无法直接兼容、或形成有效关联;各网络平台之间不共享,不能实现跨平台访问。这给全国范围内方志资源的有效利用带来了困难。

三、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几点建议

1、建立发展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地方志信息化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与条例配套的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程序,细化操作,把修志工作纳入制度化轨道。”(1)依法加强馆网建设、提升信息网络安全、细化信息采集与发布管理,实现地情资料数字化和网络化,推动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开展,为公众提供全方位的地情信息服务。

2、加快引进先进技术。“数字化、网络化的出现,使修志和用志的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建方志网站已成为最好的方志开发利用形式。”(2)在现有的地方志网站与数据库基础上,可以利用“数据挖掘”、“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对方志数据资源进行处理,根据需要对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不同目标的内容进行挖掘、整理、开发,以决策部门和公众对地情信息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发可信度高、参考价值大的地方志产品,如热点信息、资料汇编、民俗专题、商务指南等。另一方面,可以运用3D视频与动画技术将方志馆搬到网上,开设网上方志馆,除提供志鉴在线阅读外,还可开展各类专题教育与网上展览,按照中指组要求,将其建设成为网上地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积极发挥共享功能。2008年第四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提出:“(各地要)加快现有地情资料的数字化,做到市与市、省与省的地情网站联网,实现资源共享。”(3)应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的要求和政策引导为契机,充分利用现有的方志网站,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系统进行整合,建立全国性的共建共享资源网络,建立连接国家及各地方志网站数据库的数据节点,通过技术支持,促进跨平台使用,使全国方志行业之间地情资源互通互联,优势互补,实现信息增值,为方志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提供途径。

4、着重加强队伍建设。“地方志事业的繁荣和地方志工作的发展,关键在人,实施人才强志战略,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始终是地方志工作的重中之重。”(4)在地方志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除了要配备计算机信息技术人员外,还要对那些有丰富方志编纂实践经验的同志进行专项培训,组织理论学习、普及信息化知识、提供技术交流平台,让他们能够提升意识、提高地方志信息化水平,从而改善修志队伍知识结构,打造既熟悉方志知识又掌握信息技术的高素质修志人才队伍。

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地方志工作的迫切需要与必然趋势,更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我们唯有立足地方志工作的实际,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将先进理念与前沿技术不断融入到地方志工作中,才能加速信息化进程,促进方志事业繁荣,为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正坤浅谈如何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广西地方志》2012年02期

[2]吴冬梅基于云计算的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图书馆学刊》2013年08期

[3]张海峰地方志公共服务功能研究

注释:

(1)于莎燕《在全省第八次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黑龙江史志》2012年第16期

(2)朱佳木《在黑龙江省调研地方志工作时的讲话(综合稿)》《中国地方志》2010年第11期

(3)朱佳木《在第四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国地方志》2008年第11期

(4)隋岩《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推进全省地方志事业科学发展》《黑龙江史志》2012年第16期

猜你喜欢
方志资源信息化
河北省档案馆馆(省方志办)藏《永壁村保甲册》鉴赏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和爸爸一起回到童年:唤醒你,治愈我
月“睹”教育信息化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资源回收
设置方志学专业硕士学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