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中句子成分残缺多余现状调查及解决对策

2014-11-25 02:28周俊梅
关键词:书面语病句语法

周俊梅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社会对人们的写作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新课程标准对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中学生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了要求。要求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同时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从多方面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①。但当前的中学生写作能力不足,作文质量较低,并未达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的要求。在中学作文中出现了大量的成分残缺、赘余的句子,严重影响了中学生作文的水平,若不及时对学生加以指导,纠正这种错误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写作。

一、中学生作文中句子成分残缺多余的现状

笔者用两个月的时间,对江苏省兴化市某中学、江苏省吴江市盛泽镇某中学、河南邓州市某中学、河南省南阳市某中学的中学生作文进行了调查,发现当前中学生作文中存在大量的病句。笔者共收集到200条病句,病句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四种:搭配不当,残缺和多余,语序不当,句式杂糅②。其中成分残缺和多余的句子共46 条,调查状况如图1 所示。

图1 病句所占比重

如上图所示,成分残缺或多余的句子共有46 条,占总数的23%,由此可见在中学生的作文中多数学生在写存在成分残缺或多余的句子。作文中大量成分残缺或多余句子的存在,给读者带来了一定的阅读障碍,使文意出现偏差,严重影响了作文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学生不能文从字顺、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不能进行有效地写作,不利于学生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学生在作文中长期写成分残缺、赘余的句子,不利于其自身的发展,不利于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国家优秀人才的培养。

二、中学作文中成分残缺多余病句例举

如果不符合省略的条件而缺少了应有的句子成分,以致造成句子结构不完整,表达的意思不准确,这叫做成分残缺;反过来,由于多了某个成分而使意思不清楚叫做成分多余。

1.成分残缺病句例举

成分残缺主要包括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和宾语残缺,也有一些句子缺少定语、状语,这些成分的缺失都会使句子不能成为完整的句子。在一个句子中,如果缺少了主语、宾语、谓语中的任何一个成分,句子就是不完整的,那么句子就无法清晰、明确地传达出说话者的真情实感,不利于说话者的情感表达,也给话语接受者理解语句造成了困难,不利于人际交往。下面列举部分成分残缺的句子。

(1)遇到挫折爬起来,抬起头,就会看到美好的景物,发现令人寻味的奇迹。

(2)我住在一个小村庄,家庭条件不好,父母为了生计而外出打工,很少有陪伴我的时候。我也明白你们压力也很大,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3)理想的路太遥远太辛苦,但在这条路上有很多你的亲人,你的朋友,有他们的爱和关心、支持。

(4)某些孩子很幸福,因为他们有父母的陪伴。而我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少之又少。我们面对面谈和电话对讲的百分比是80%。只有每年的寒假或暑假时,不是我去就是他们回。

(5)接下来,我再说一说我贪玩的这个毛病。在学校上小学的时候我特别贪玩几乎每课下课都要下楼去玩。

例(1)整个句子中只有一连串的动词,缺少了主语,因此应该加上主语。例(2)中“不得已而为之”的是父母不是我,因此应该加上主语“你们”。例(3)缺少谓语,应该是“有你的朋友”。例(4)中缺少宾语,应该是“不是我去他们那儿就是他们回老家”。例(5)中缺少量词,是“每节课下课”。

2.成分多余病句例举

成分多余是指一个句子中有一个以上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或是补语,这也会造成句子不通顺,属于不规范表达。例如:

(6)但是我正处在最重要的黄金时期,需要更多的关爱,需要你们的指引。

(7)每当漆黑而宁静的夜晚我总会独自默默流泪。

(8)如果父母对我们的爱太过宠溺,我们应耐心地告诉他们,只有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的心灵才会成熟,我们的阅历才会更加丰富。

(9)从此以后,我战胜了胆小,迎来了我人生中最绚丽的人生,胆小我终于释放了你,我要重新开始做一个勇敢、积极的人。

(10)自从通过那件事的发生,我就告别了贪玩的我,你知道为什么吗?那就听我慢慢向你道来。

例(6)中“黄金期”就是最重要的,因此不用“最重要的”来修饰了,属于定语多余。例(7)中“独自”“默默”重复,课删去任何一个,是状语多余。例(8)中应该是“我们的阅历才会丰富”,状语“更加”多余。例(9)中例“人生中最绚丽的人生”,人生中不能在包括人生,因此应删去“人生中”,属于状语多余。(10)中“自从”“通过”重复,应删去“自从”,介词多余。

三、中学生作文中句子成分残缺多余的成因

造成中学生作文中句子成分残缺多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汉语语法的复杂性。语法的性质之一是抽象性。“语法是从众多的语法单位里抽象出其中共同的组合方式或类型及如何表达语义的规则。”③汉语语法同样也存在着复杂性,在汉语语法中各类词有着多种功能,如名词既可以做主语、宾语,也可以做谓语、定语、状语。汉语语法的这种复杂性使得中学生难以正确掌握,中学生在写句子时不知道哪些成分在句子中是不可缺失的,也不知道哪些成分在句子中不可同时多次出现,因此中学生在作文写作中会出现成分残缺、多余的现象。不管是成分的残缺还是多余,都是有语病的句子。

(二)中学教学中缺乏语法教学。在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中,对于语法的教学并不突出,教学目标也未将语法教学列入其中,在考试中也没有明确考察中学生掌握语法知识情况的题目,因此,中学中没有语法教学的考核标准。学生很大程度上凭语感、课文句子的组合方式造句,因此造成中学作文中语句成分的残缺、多余。

(三)中学生对待作文的错误态度。中学生在面对作文时有恐惧感,认为自己没能力写好作文,把作文写作当做任务。在写作文时态度不端正,抱着只要完成任务,不管质量如何的态度。这就造成中学生在写作文时并不考虑语句是否正确,在作文写作完成后并不认真阅读、修改,他们本着只要凑够字数,能按时交上去的原则来写作文,不知道哪些词语是不能缺少的,哪些词语写上去是多余的,因此造成作文中出现句子成分的残缺或多余。

(四)口语和书面语的不同特点。一方面,由口语到书面语要经过转换,因此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字词的推敲、语段的斟酌等,这一复杂的过程就使得中学生在作文写作中难以准确地掌控,造成了句子成分的残缺或多余。另一方面,口语具有随意性,交际双方处在彼此都知道的语境中,即使一些词语省略了也可以准确地接受另一方传达的信息;即使某些词语重复了,也不会影响语义。但是书面语则不同,写作者和读者处在不同的时空环境中,缺乏一定的语境,因此书面语的语句必须清楚、明白、严谨,否则会造成语义传达的偏误,给读者造成阅读障碍。日常生活中,中学生用的最多的是口语,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才会用到书面语。因此,他们受口语表达的影响,会无意识地使用口语的表达方式,在作文写作中不严谨,而使作文语句出现了成分残缺或多余的错误。

(五)教师方面的原因。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并不注重语法教学。笔者对身边的教师进行了初步的了解,教师在面对作文中出现类似成份残缺、多余的病句时,只是句子下面画上红线,标注“语句不通”的批语,并不进行讲解。在笔者看来,若教师只是将有语病的句子勾画出来,不加以分析,学生很难辨识出句子的错误,辨识不出错误就无法找出改正的方法,下次在写类似的句子时依然会出现同样的错误,这样形成恶性循环,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很难得到提高。

四、解决语句成分残缺、多余失误的对策

中学生作文中出现语句成分残缺或多余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采取有效地措施加以补救,改善这种状况,力求将这类病句的数量降到最小。

(一)在教学中应突出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在教材的编写、教学目标中要注重汉语语法的教学,教学生以基本的语法常识,学生学会运用语法规则遣词造句。在考试中应提高语法考核的力度,同时明确语法考核标准。促使学生提高语法学习的自觉性,这样学生才能有意思地关注语法、认真地学习语法知识。

(二)中学生应该端正作文写作的态度。中学生不能只把作文写作看成是包袱、任务,不注重质量地应付了事。作文写作不仅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与应用,更重要的是对个人修养的提高。正确的态度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因此,要写好作文,中学生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写作态度,把作文写作看作是一种乐趣,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中。

(三)以读促写。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作品都是名家名篇,代表了书面语的高度规范,因此,中学生要熟读、精读,甚至背诵这些范文。在作文写作中对这些规范的句式进行仿写,如“刘家峧有两个神仙,邻近各村无人不晓:一个是前庄上的二诸葛,一个是后庄上的三仙姑。”④学生可仿写成“学校有两个‘智多星’,全校无人不晓,一个是七年级的王小军,一个是八年级的周洋洋。”这样可促使学生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进行作文写作,提高中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提高书面语语句表达的质量。

(四)进行口述作文的训练。由于从思维活动转换为语言表达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从口语直接进书面语的表达是不易的,又因为中学生每天都在使用口语,因此在作文写作中可先进行口述作文的训练。口述作文没有口语的随意性,有一定的规范性的要求,同时又无书面语表达的严格要求,如许多学校在语文课前进行五分钟的演讲活动,这可以称为一种有效地口述作文的训练方式。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作文的书面语表达,学生遇到的阻碍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少。因此,先进行口述作文的训练,再进行书面语的表达,这不失为一种提高中学生作文质量的有效方法。

(五)模仿规范的书面语的表达形式。汉语语法虽然具有复杂性,但并不是无规律可循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学生掌握这种规律性,如一个完整的句子中必须有主语、宾语、谓语,它们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句子中可以有多个动词,它们可以一起做谓语,但不可有多个谓语。学生在学习中也要注意规范的书面语的表达形式,注意去有意思地模仿学习。学生这样长时间地模仿规范的书面语的表达形式,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的阅读,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书面表达形式,提高作文的质量。

(六)教师要改变作文批改的方式。如上文所述,有些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只是简单地将有语病的句子圈画出来,但是很少进行讲解,在作文评讲时也只是拿优秀作文点评。笔者认为中学教师在批改作文时,首先应将有语病的句子圈画出来,将不同类型的病句加以统计。在课堂中将学生分成小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批改作文。之后教师再对作文中普遍出现的错误进行讲解,指导学生进行修改。

注释:

① 摘自语文新课程标准。

② 根据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中常见语法失误的分类。

③ 见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第2 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④ 摘自李平选编的《中国文学作品(现代部分)》第526 页的《小二黑结婚》,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1.

[3]董蓓菲.语文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李 平.中国文学作品(现代部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5]汤孟倩.中学生作文语病成因及对策[J].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6]柳丽慧.偏误的类别、产生原因及教学策略[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5.

猜你喜欢
书面语病句语法
师生讨论改病句
“口语和书面语转换”备考指导
关于初中学生书面语感的思考与提升策略
跟踪导练(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汉语书面语与口语的特征
高考病句辨识的两大抓手
从语法范畴视角解释日本学生英语书面语错误
2014年高考病句题归类解析
关于“病句”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