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黄埔长洲岛历史文物遗迹、遗址的构想

2014-11-25 02:28
关键词:长洲大学城黄埔军校

冯 惠

(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广东广州 510715)

位于广州东南部的长洲岛,是珠江上的一个江心岛,为珠江段港口经济最为发达的地方,同时与南中国最大的高校集群广州大学城相连。在历史上曾经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海港,是近代粤海关和黄埔军校所在地。至今,岛上仍然保留着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本文主要以长洲岛历史文化遗迹、遗址为考察视野,在分析黄埔长洲岛及周边环境等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以实地考察的方法,以整合长洲岛周边的旅游资源为目的,对其定位和发展规划提出构想,充分开发利用历史文物遗迹和遗址的文化、教育功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台举行“省级旅游特色村镇”授牌仪式。大岭村、钱岗村、小洲村、溪头村、西镜村等5 个村和沙湾镇、长洲镇(2002年撤镇设街)、梯面镇、万顷沙镇、温泉镇、派潭镇等6 个镇分别获此殊荣。长洲岛以其“近代革命和军事史迹”特色获得广东省旅游特色镇称号。

长洲文物遗迹和遗址如下表所示。

?

一、黄埔长洲岛历史文物遗迹、遗址的基本情况

黄埔位于广州市东部,古称“黄木之湾”,素以“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南海神庙、“中国将帅摇篮”的黄埔军校及华南第一大港——广州港所在地而闻名于世。长洲街位于黄埔区西南面,是广州市东面15 公里的江心岛,四面为珠江所环绕,水道上游距广州市天字码头15 公里,下游离虎门27 公里,距离香港68海里,澳门71 海里,是从狮子洋进入广州的必经之地,为广州的第二道门户,素有“要塞”之称。

长洲岛上保存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2008年4月5日,广州市旅游局在广州国际旅游展销会中心舞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长洲岛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遗产以及省市保护遗产,现将几个最具代表性的遗址介绍如下:

1.黄埔军校旧址

黄埔军校亦即陆军军官学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先生创办的一所新型的军事政治学校。因校址最初选在广州黄埔长洲岛,故通称黄埔军校。孙中山任军校校总理,蒋中正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熊雄、恽代英、聂荣臻等承担政治教育的重任;何应钦、叶剑英、陈诚、顾祝同等负责军事训练和教育。黄埔军校因其战功显赫、人才辈出而被誉称为“中国将帅的摇篮”。苏联政府和共产国际对于军校的创建和教育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任命鲍罗廷为孙中山的政治顾问,巴甫洛夫、加仑等担任军事顾问。1924 至1930年,黄埔军校在长洲岛办了7 期,合计潮州、武汉等分校共培养学生约3.3 万名。军校于1930年9月迁往南京,1937年8月迁往成都,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迁往台湾。1938年校本部被日本侵略军飞机夷为平地。1988年军校旧址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广州市政府按“原位、原面貌、原尺度”原则重建校本部,使军校旧址恢复昔日风采。军校现存遗址有校本部(重建)、孙总理纪念室、中山公园、孙总理纪念碑、俱乐部、游泳池、东征阵亡烈士墓园、教思亭、济深公园、北伐纪念碑、白鹤岗炮台等史迹。

2.东征阵亡烈士墓园

东征阵亡烈士墓位于长洲岛万松岭,依山而建,前临珠江。墓园内有《东征史迹陈列馆》,还有墓台、碑亭、记功坊、蔡光举烈士墓等,总面积达5 万余平方米。1924年至1925年间,黄埔军校师生先后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两次东征、平定杨刘叛乱,前赴后继,在统一广东,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中屡建奇勋,并付出了巨大牺牲。战后,周恩来奉命组织“抚恤东征阵亡将士委员会”,将惠州、河源、淡水、五华、棉湖等战场上牺牲的烈士遗骸运回广州,安葬在长洲岛万松岭。1926年6月墓园建成,由时任校长蒋中正主持墓园落成典礼。“文革”期间曾遭一定程度破坏,后来曾陆续修复过。1988年国务院将该墓与黄埔军校旧址一起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此,东征阵亡烈士墓园便成为一座较为完整的、供人瞻仰、参观、游览的又一旅游胜地。

3.长洲炮台

长洲炮台始建于鸦片战争前后,扼守从水路进入广州的咽喉要地,是水路进入广州的最后门户。长洲炮台建在长洲岛东南方向的7 个山岗上,全长近两公里,各炮台因山势而建,距离不等,所配置的炮数量和炮位大小不同。各炮阵地均有辅助设施,如兵勇宿舍,弹药库等,巷道及通风设备良好,其建筑均为拱顶,厚壁,砖石结构,水泥荡面。其中,白鹤岗炮台、大坡地炮台、白兔岗炮台仍部分完整地保存旧貌。1999年,长洲炮台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4.竹岗外国人墓地

康熙二十四年(1685)清朝海禁,设立粤海关管理海上对外贸易。广东政府指定黄埔港(黄埔村)对岸的长洲岛和深井岛为安葬外国人的墓地。公墓便是埋葬外国来华经商商人、政府官员及海员因疾病和意外客死于广州的地方。公墓建在深井村竹岗(俗称马鞍山或“番鬼山”)山腰,岗上翠竹丛生,郁郁葱葱,在绿叶掩盖的数十亩山地上,错落地竖立着大小不等、各种文字的墓碑数十块,可惜大多被移走或毁掉。目前仅存十余块,已集中保管,留待日后整理和恢复。在石碑中,发现有美国第一任驻中国公使亚历山大·义华业的石碑。亚历山大·义华业是著名的外交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先后任彼得堡、荷兰和西班牙的外交使节,后派驻广州,58 岁在广州病逝。这一墓群的发现,是对历史上长洲岛在中外文化交流和贸易来往中发挥作用的最好例证。2002年7月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5.巴斯教徒墓地

巴斯教徒墓地位于长洲岛黄埔造船厂内,是巴斯教徒天葬地。巴斯人是世界上最古老宗教——琐罗亚斯德的信奉者。据了解,巴斯人在华200 多年的历史中,主要在穗港澳三地活动。广州巴斯墓主均为“孟买巴斯居民”。1847年的时候,为了不引起长洲当地居民和琐罗亚斯德教徒的矛盾,双方商定“所有租地建房等事,现经委员觅定地方妥为商办,并责成地方文武及绅士等劝谕居民,俾各相安,”“以一百年为限,每年每亩租银五两,除零不计,共岁租银二十五两,”最后选址长洲岛上的一块山头作为埋葬他们的地方。广州黄埔长洲岛的巴斯教徒墓地属于“一口通商”时代的文物古迹,对于确立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的文化定位举足轻重。2002年7月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二、抓住文化主题,合理开发规划,建成长洲岛文化旅游圈

长洲岛作为闻名海内外的黄埔军校旧址所在地,岛上文物遗迹、遗址众多,对于这些景点的规划和保护,广州市人民政府2004年曾发布《关于实施长洲岛历史文化保护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通告》,明确其发展目标:挖掘和保护历史文化遗迹,保护自然生态和军事要塞特色,适度发展军事、军工特色和生态农业观光为主的文化旅游业。笔者结合政府规划报告,遵循“寓保护于开发,以开发促保护”的理念,在对长洲岛进行全面的了解之后,提出了合理开发规划,建成长洲岛文化旅游圈的想法。

1.力求岛上交通、环境、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到位

第一,交通成为束缚长洲岛诸景点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2004年广州市和黄埔区政府利用庆祝黄埔军校建校80 周年华诞,对长洲的交通环境和市政面貌进行了较大改造:对长洲码头进行了改造,对长洲岛上的主干道金洲大道进行了扩建,修建了登山石径,连通了黄埔军校与东征烈士墓、北伐纪念碑等景点,但仍有许多问题未能解决。例如从广州到黄埔军校旧址参观没有直达车,观众自己坐车、坐地铁都要转好几趟才能到码头转轮渡参观军校。自驾车的游客只能绕道广州大学城进入长洲岛部队营区,经部队批准才能参观黄埔军校旧址,或者开车走黄埔大道东鱼珠码头摆渡才能参观军校。而属于黄埔军校旧址范围内的历史遗迹如东征阵亡烈士墓、北伐纪念碑等,只能靠走路参观这些景点,往往需要花上大半天的时间。除此之外,分布在岛上的其他文物古迹,如外国人墓地、柯拜船坞、巴斯墓地、炮台等,分散在部队营区和军工厂里面,更没有交通工具到达。每逢春节、国庆等长假期间,自驾车参观长洲岛文物景点的车辆可以导致长洲岛塞车,车辆绵延数公里。因此,解决交通问题可以说是开发长洲文物遗迹首先要走的第一步。目前,在广州市天河体育中心有开往长洲岛辛亥革命纪念馆的旅游专线,由于辛亥革命纪念馆紧邻黄埔军校旧址,旅游专线可以延长至黄埔军校旧址附近。另外,连接长洲文物遗迹各景点之间的交通,黄埔区政府要大力支持,开设岛上文物景点专车,车上配景点解说员,车型的选择上以精巧、轻便为主,适当收取乘车费用。

第二,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的周边环境有待改善。黄埔军校旧址位于长洲岛军校路部队营区里面,与周边部队形成交叉管理,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需要政府及文物保护部门和军方的沟通,短时间内无法解决。到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参观的游客需要先进入部队营区门口,才能进入黄埔军校旧址参观。目前,在部队营区门口设有一些参观点、旅游讲解咨询,均不属于军校旧址管理,但其经营或明或暗打着黄埔军校的招牌,给很多参观的游客造成误解,引起纠纷。在黄埔军校即将迎来90 周年华诞之际,这些情况的存在将严重影响到黄埔军校旅游的盛誉和在人民群众以及海内外华人心中的形象。因此,当地政府应该牵头,组织文物执法部门、旅游管理部门、军队后勤管理部门联合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长洲岛的文物景点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还要进一步提升。在长洲岛的诸多文物景点当中,只有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的基础设施相对齐全,有观众服务中心、讲解员,还有可以让游人憩息的地方,如亭、阁、走道、坐椅等。相比之下,其他的文物遗址,包括东征阵亡烈士墓园、白鹤岗及白兔岗炮台、竹岗外国人古墓群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另外各景点的路标指向未形成标准,游人几乎每到一处景点都得找当地人指引。文物景点多数未形成保护带,如白鹤岗炮台旁边是杂乱无规划的民居,北伐纪念碑旁边是农耕地。为此,文物保护部门应该及时把文物遗迹与居民区、耕作区、商业区、工厂区隔开,标明其重要性,避免文物遗迹遭到破坏。在明确保护带前提下,对文物遗迹、遗址进行修缮、开发。在公共卫生间的配套方面,由于黄埔军校旧址在节假日参观高峰期,每天的观众量达到一万人次左右,靠军校旧址的卫生间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在军校旧址周边增设公共卫生间也显得十分必要。

2.结合地理位置的情况,规划海上丝绸之路文物景点

长洲岛上外国人墓地和巴斯墓地是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史迹,也是近现代在广州经商贸易生活的外国人在广州市的唯一墓葬,对于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外交流及贸易有着重要意义。

第一,在竹岗山依托公墓为主体建造外国人公墓公园,可以更好展示广州与世界各国人民贸易与文化交流的历史。外国人公墓公园本身占地有数十亩,地方已经足够,但目前没有正式对外开放,只有一些海内外学者或者美国驻广州的官员到此参观。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修路通往此地,还有配套设施的跟进。由于外国人公墓旁边是长洲军事主题园,修建比较成规模,依托其现有的基础修路通往外国人公墓是完全可以实施的。

第二,在圣堂山修筑展示海上丝绸路开辟的历程,可以更好地发挥广州与世界各国贸易及文化交流的历史长廊作用。修建外国人公墓公园,不单作为国家旅游经典有意义,对于开展国际旅游同样有意义,它表示重视广州与世界各国人民贸易与文化交流的历史,修筑历史长廊意在体现广州继往开来,再创贸易交流高峰的雄心。

第三,竹岗山与圣堂山之间,保留一贯的桑田农业模式。长洲岛除了历史文化以外,它也是个农业耕作区域,自然风光非常美,非建设用地面是全岛占地面积最大的保护用地,有些是塘的形式,有些是水道,还有农田、果园,要利用好现有资源,形成田园风光旅游系列。竹岗山与圣堂山因为沿江的地理位置,被赋予了优美的环境和风光,朝东朝北是珠江和黄埔港,朝南是农田风光,朝西是大学城景色。目前,沿江的景观较为单一,以果林为主,可以考虑规划沿江绿化带,绿地,立体空间如山墙、天面也进行绿化,形成一种独特的绿色景观。

3.抓住重要纪念日的有力契机,保护开发近现代革命史迹文物遗址

广东是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长洲岛因黄埔军校系列军事史迹而闻名天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近现代革命史迹,如黄埔军校旧址、北伐纪念碑、东征阵亡烈士墓园、长洲炮台群,可以作为长洲的军事特色游览线路。

2004年,适逢黄埔军校建校80 周年,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文物部门,都抓住这个有力的契机,对长洲岛周边的环境以及文物保护方面进行了很大力度的开发和保护。2014年又是一个很好的契机,黄埔军校即将迎来90 周年华诞,黄埔军校旧址将重新维修,展示军校历史的陈列展览将进行提升改造,增添许多有价值的黄埔军校文物。同时,周边的环境、配套设施也将进行改善,游人于其中漫步游览,除了体悟革命往事之外,还可以感受优美的丘陵和珠江风光。

4.借传统节假日,重点推出民俗文物景点

长洲岛上有关民俗文化的景点有深井古建筑、凌氏宗祠、曾氏宗祠、金花庙等。每逢传统的节假日如春节、端午节或者是岛上居民婚喜摆宴、求子等都会到宗祠、庙宇祈福许愿。这些民俗文物景点反映了当地居民较早的生活状态,从各个层面、各个层次诉说着民间的历史,蕴含着讲不清、道不完的故事。如今岛上居民依然通过各种方式来传承传统习俗。因此,借助传统节假日的契机,结合民俗文物景点,推出系列民俗活动,让民众的生活和精神真正结合起来,才能体现民俗文物景点的真正价值所在。

三、糅合大学城与长洲岛历史资源,为大学生提供文化服务

位于广州番禺区的小谷围岛,过桥连接长洲岛,大学城东侧有黄埔军校旧址、辛亥革命纪念馆等,四面珠江环绕,面积17.9 平方公里,目前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等十所高校进驻。小谷围原本是一个历史遗迹丰富的小岛,其中尤以“南汉二王墓”为代表,在此基础上建造起来的大学城,部分遗迹被迫迁移或遭受破坏。现在的大学城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风光,有高校建筑群、公共绿化区、自然村风光、大学城博物馆等。如此丰富的资源,加上在交通上与长洲岛仅一桥之隔,完全可以揉合二者资源,为大学生提供文化服务。

第一,以长洲岛上的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为龙头,结合当年黄埔军校军事训练特点,在大学城的学生中开设军事教育。既可以邀请研究黄埔军校军事教育的专家到高校讲课,也可以邀请黄埔军校的军事教官到高校对学生进行军事培训,学生还可以走进黄埔军校体验黄埔生的生活等等。

第二,揉合大学城和长洲岛的文化景点,交通枢纽非常重要。目前,连接大学城和长洲岛有383 路、430 路公交车,方便了大家的出行。但在主要文物景点周边设停靠站还是不多,为此,设计一条大学城与长洲岛之间的旅游专线是有必要的。游客可以坐地铁到大学城,然后选择旅游专线进行大学城、长洲岛一日游,既可以让文化遗产资源充分发挥其价值,又可以减少进岛的车辆,保护长洲生态环境。

第三,在大学城设自行车游长洲岛这一项目,长洲岛修建自行车道。大学城聚集将近20 万莘莘学子,他们青春活力,除岛上循环公交外,在大学生中提倡骑自行车到长洲岛各文化景点一日游这一项目,是非常适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也会受到他们的喜爱。既可以增强大学生的体质,又可以把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融入在休闲旅游当中。

第四,利用长洲岛和大学城的文化遗产资源,在高校开设相关文化论坛,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课外历史知识。广州大学城是国内一流大学园区,文化论坛在大学城应该呈百花齐放的景象,为学术研究提供一片交流园区。长洲岛的文化资源涵盖了古代、近现代的历史,研究这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应该通过文化论坛这个平台,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大学生们,让他们通过多种形式了解广州的历史。

[1]吴生旺,贾泽阳.人文底蕴美丽长洲[M].北京:中国文艺出版社,2007:2.

[2]新华网广东频道“五村六镇荣膺省级旅游特色村镇”[EB/OL].

[3]长洲镇地方志办公室.长洲镇志[M].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8:153.

[4]广州市文化局,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广州文物志[M].广州:广州出版社,99.

[5]广东省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清实录广东史料(四)[M].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5:404.

[6]蔡鸿生.广州与海洋文明[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397.

[7]曾应枫,周翠玲,冯沛祖.小谷围[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8]中国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法规文件选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3.

猜你喜欢
长洲大学城黄埔军校
大连海逸长洲居住区景观设计探索与实践
1926年3月24日,李济深前来黄埔军校参观
黄埔军校分校概览
“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在我校大学城校区举行
太平清醮
且行长洲路
虎门长洲要塞佚名炮台考
大学城经济对城镇化影响初探——以呈贡大学城为例
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图书馆
熊雄在黄埔军校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