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达唑仑复合骶管阻滞在小儿腹股沟手术中的应用

2014-11-26 09:04陈济民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骶管咪达唑仑氯胺酮

陈济民

(长葛市中医院,河南 长葛401500)

小儿腹股沟区和会阴区手术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手术,相对于此类手术的麻醉以往都是氯胺酮静脉麻醉,氯胺酮体表镇痛效果好,但也有很多副作用,近年长葛市中医院尝试运用咪达唑仑复合骶管阻滞应用于此类手术,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在该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住院病人中选择欲行腹股沟区或会阴区手术的患儿60 例,ASA分级在Ⅰ~Ⅱ之间,随机分为A,B 两组,每组30例。患儿年龄、体质量、手术种类、手术操作时间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所有患儿排除急性呼吸道疾病,术前禁食6 h,禁饮3 h,入室前肌注阿托品0.01 mg/kg。

2 方法

2.1 麻醉方法 所有患儿入室后吸氧,持续行心电图,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呼吸等监测。A 组建立液体通路后给予咪达唑仑0.05 mg/kg 静滴,氯胺酮1mg/kg 静滴,待患儿入睡后,将其摆成侧卧位,患侧在下。消毒,用7 号针做骶管阻滞,穿刺成功后有落空感,回抽无血,无脑脊液即缓慢注入局麻药物(药物组成为1% 利多卡因,以0.75 mL/kg,计算+0.2% 罗 哌 卡因,剂 量 为0.5 mL/kg,约15 ~20 mL)。术中麻醉维持为咪达唑仑0.05 mg/kg/h连续静脉输注。B 组患儿入室后给予氯胺酮5 mg/kg 肌注,术中患儿明显体动,则间断静脉推注氯胺酮1 mg/kg 以维持麻醉效果。2 组患儿等麻醉充分后进行手术,手术结束后,清理口腔分泌物,待患儿自主睁眼或呼之能应等意识恢复,生命体征平稳后,送回病房。

2.2 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2 组患儿麻醉手术切皮前(T0)。手术开始后10 min(T1)。手术结束时(T2)的HR,MAP,SPO2及术后苏醒时间,氯胺酮用量和患儿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躁动)发生率等指标。

2.3 统计学方法 两组观察指标以SPSS 11.0 统计软件做统计学处理,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2 组患儿在围术期HR、SPO2、MAP 无统计学差异P >0.05,如表2 所示。A 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氯胺酮用量A 组明显少于B 组;术后不良反应,A 组明显少于B 组,如表3 所示。

表1 2 组患儿一般情况(n=30, ±s)

表1 2 组患儿一般情况(n=30, ±s)

组别年龄(岁) 体质量(kg) 手术种类(斜疝/包皮环切) 手术操作时间(min)A 组1 ~8 15 ±2.5 22/8 31 ±11.5 B 组1.2 ~9 16 ±3.1 24/6 32 ±12.5

4 讨论

氯胺酮有良好的体表镇痛效果,以往被广泛应用于小儿腹股沟区和会阴区的手术,但氯胺酮对腹膜内脏牵拉的抑制性较差,且具有兴奋交感神经的心血管效应,如心率增快,血压升高。从而增加心肌做功和耗氧,更主要的是可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可导致喉痉挛和支气管痉挛。患儿术中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较大剂量时易引起呼吸抑制,苏醒期较长,且在苏醒期易出现精神症状。小儿硬膜外腔体积小,脂肪组织少,神经根粘连轻微,液体容易扩散,小儿骶骨角较平骶裂孔较大,容易扪及、因此骶管穿刺较易成功。由于小儿外周血管受交感神经支配的张力较成人为低,椎管阻滞时不表现或很少表现为低血压。但鉴于小儿的生理特点在手术中即使不疼,小儿清醒时也难以配合手术。因此术中需要很好的镇静。咪唑安定是一种抗焦虑和镇静作用良好的短效镇静药,对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较小,有良好的顺行性遗忘。咪达唑仑可以减少氯胺酮的用量,且明显减少氯胺酮所引发的副作用。综上所述,两种方法都能安全有效的用于小儿腹股沟区等部位的手术,但咪达唑仑-氯胺酮复合滴管阻滞麻醉方法可减少氯胺酮用量,术后苏醒快,减少相应副作用的发生,具有明显优势。

表2 2 组患儿术前、术中、术后各指标的变化(n=30, ±s)

表2 2 组患儿术前、术中、术后各指标的变化(n=30, ±s)

组别HR T0 T1 T 2 MAP T0 T1 T 2 SPO 2 T0 T1 T 2 A 组 118.9 ±11.2 112.1 ±9.8 109.1 ±10.0 82.9 ±8.1 80.1 ±4.2 78.0 ±4.8 99.0 ±0.5 98.9 ±0.6 98.7 ±0.8 B 组 117.2 ±8.3 112.9 ±16.1 111.1 ±10.2 84.3 ±6.5 81.3 ±5.8 78.9 ±5.5 99.2 ±0.2 98.7 ±0.5 98.4 ±0.7

表3 2 组患儿氯胺酮用量 苏醒时间、不良反应的比较(n=30, ±s)

表3 2 组患儿氯胺酮用量 苏醒时间、不良反应的比较(n=30, ±s)

注:与B 组相比,1)P <0.05。

组别 氯胺酮用量(mg) 苏醒时间(t/min)恶心呕吐 躁动A 组 32.2 ±10.21) 10.5 ±3.51) 21)0 B 组80.3 ±12.3 38.2 ±4.2 5 4

[1]李龙柏,程金銮,孙新运.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6):610 -611.

[2]刘晶晶,王 玲,晏 明.咪达唑仑对氯胺酮镇痛效果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10):1 017 -1 019.

[3]李肇瑞,周 汾,余剑波.氯胺酮麻醉患儿术后疼痛程度变化[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2,32(4):481 -482.

猜你喜欢
骶管咪达唑仑氯胺酮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
盐酸多奈呱齐联合咪达唑仑治疗老年性痴呆伴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氯胺酮及其异构体和代谢物抗抑郁研究进展☆
氯胺酮对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咪达唑仑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探析
骶管麻醉应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