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导游老师

2014-11-27 06:03京根儿
北京纪事 2014年11期
关键词:天坛刘老师胡同

京根儿

可能因为自己就是个普通百姓的缘故,所以一直很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希望把这最为普通的百姓生活传达给您一种普通的惬意与欣慰。

认识刘老师还是通过一篇文章《电话里的爸爸》,文章中那位很会管孩子的“孩子王”便是她,一个热爱北京的北京老师。和我一样,她也是北京的根儿。

小酱房儿胡同,儿时最珍贵的记忆

听说我经常写关于北京文化的散文,她找到了我。我们第一次约见的地点是一个很有味道的餐厅,“女儿红”的名字让我记忆犹新。她给我的第一印象和她的职业一样富有活力与青春。说实在的,拥有一张娃娃脸的她,让人绝想不到她已经有了十多年的幼教教龄。

找我的目的是因为刘老师准备给孩子们上一堂关于北京建筑与北京民俗的课,想听听我的意见。与以往不同,我并没有引经据典,而是和她拉起了家常。

“你对北京的回忆是什么?”

“胡同里疯跑、和邻居孩子一起在大槐树下甩扑克、在沙土堆上玩‘赔锅赔碗儿’,还有上房摘香椿。”简单的回答让我感到了京味儿。

刘老师从小长大的胡同位于西单大街附近的小酱房胡同,这条胡同的名称可能鲜为人知,不过它的历史与周围的老字号却是远近闻名。据她讲,她家原先的院子有三进,可以说是一个规模不小的四合院。不过因为历史原因,家里的房产归公,如今自己家只占有两间不大的小房。历史的力量能够磨砺一切,三进的院子因为住进了诸多住户,后来又几经易主,现在再也看不出原来的面貌,完全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大杂院”。

谈起她与孩子们,她的眼睛变得更加有神。之所以想组织这堂课的缘故在于她的那份“北京情结”。

“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和邻居几个孩子在胡同口儿大槐树底下种葱,那时候种下的几棵葱成为我们孩子的主要生活内容,我们像站岗放哨一样排班值勤。我们这几个孩子还一起逛前门、喝大碗茶……”说起童年的小酱房生活,她好像有说不完的故事。

带着这样的北京情结,她萌发了想让更多孩子了解北京、喜欢北京的冲动。那天的谈话我们进行了很久,最后决定,让孩子们首先了解一下北京人的生活。

为了孩子考导游

说句实在的,还真没轻易佩服过什么人,我脑子死,小时候我们家老爷子就给我定义了一个雅号“杠头”。正如我对北京导游人员的一贯看法一样,一直很难改变,认为这些人把文化放在次位,把经济放在了首位,是地地道道的个体户。

与刘老师接触了几次,我们熟识了许多。了解到她正在考北京导游,而且要参加语言考试,我主动要求一同前往。目的有二,一是想真真正正看看这神秘的导游圈子是什么样子的,二是实在想不出小刘老师为什么要进入这导游圈子?

三元金安饭店,伴着古老的城墙与奏响“东方红”乐曲的北京站一起矗立在二环路的近旁。对于导游们,它的地位或许不止是饭店那么简单,它还是每年导游口语考试的唯一考点。

那天的人流是我没有想到的,饭店门口上千人等候考试的景象有好几年没有看到了,看来这导游也不是那么好考的呀。

“你工作那么稳定,还考导游做什么?你看看竞争多厉害!”

“居安思危嘛。再说了,我不是得给孩子们讲点地道的北京知识嘛!”

她的话很坦白,幼儿园老师不能干一辈子,得随时提高自己。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在对孩子们的教课过程中,越来越感到知识的匮乏。例如天坛、故宫、颐和园等景点大家都知道,但要真正把这里的典故和各个景点的故事讲清楚就不容易了,所以她便想起了考导游。

“导游好考吗?”

“哪那么容易呀,这么多人竞争你已经看到了,考试还要分笔试与口试。别看就5本书,要是真能通过笔试就不一般。长这么大了,考试前题背不下来,我急得直哭!”

“那可真不容易,不过我相信,老天不会亏待勤奋的人,祝你成功!”

一小时后,终于轮到刘老师进入考场。半小时后,我看到了她那欣喜的笑容。

孩子们的欢笑,再次包容了我

上周,脖子上挂着导游证的刘老师约我参加了一堂特别的课外活动,地点选在了天坛。

约定的时间是10点半,而有的孩子不到9点便早早地拽着家长来到了天坛门口。因为与孩子们原来见过面,所以没有了过多的拘束。调皮的孩子拽着我的衣角,让我给他们来几张“特写镜头”,更有甚者,偏要拿着我的相机亲自当一回摄影师。这个时候,我又一次被他们那纯真的笑容包围了。和孩子在一起,真好!

进入天坛南门,刘老师很专业地给大家作起了讲解,从天坛的历史到童年的回忆,还有附近天桥的八大怪。孩子们听得入神,给了我充裕的摄影空间。

从圜丘坛到回音壁再到祈年殿,不单是孩子,就连我仿佛也走过了一次历史的旅途。去过很多景点,也参加过不少旅行团,但真正和孩子们一起旅游,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有时候,刘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孩子们很快便能回答出来,这些孩子在这样小的年龄就能回答出那样久远的历史问题,真是让我佩服。

走在神路之上,我被孩子包围着。而走在前面的刘老师举着的导游旗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圣诞老人”。孩子们跑在宽阔的大道上,说着、笑着,欢乐与洒脱让我忘掉了一切,真想变成孩子,融入他们,真想和他们一起畅游在无忧无虑的海洋。

半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到了与孩子们分手的时候,还真有点恋恋不舍。举起相机,给孩子们留下那最让人神往的笑容。

(编辑·宋冰华)

ice7051@sina.com

猜你喜欢
天坛刘老师胡同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光阴,在胡同中流逝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幽默的刘老师
北京天坛的建筑格局